谈“悦读”教学的有序推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mais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此话的确有理。我听过不少语文课,其中两种课较为典型。一种是自我陶醉式;老师在讲台上,把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可台下学生却呆若木鸡,不知所云。另一种是设问启发式: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轮番轰炸,学生在手忙脚乱的满书找答案,即使回答正确,头脑里文章也只落个支零破碎,末了只能是断章取义。这两种课,表面热闹,但没有学生的阅读,老师授予的知识,也只是牵强附会罢了。
  也许有人会说,读,那还不简单,布置下任务就行了。其实不然,指导学生由阅读到悦读,应该是一个有序可循,有法可依的推进过程。
  一、引导阅读,训练语感
  语文相比较其他学科,有较强的人文性,点滴情理渗透其中。语言的隽美,情思的感人,只有通过掷地有声的朗读,才能使抽象的文字化为学生具体地感受。教师通过开展范读、配音诵读、品读、评读、美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对文本特别是关键或优美的句段,引导学生畅读,激发学生在读中产生真切、敏锐的感悟。
  例如在教授《陋室铭》时,我先让大家欣赏名家诵读,然后又讓大家来挑战名家,自己来试读,同学之间互相点评朗读的得失。接着再谈谈自己最爱读的诗句及其理由,用词巧妙,使学生露出会意的微笑,音韵和谐,使学生拍案叫绝。这时,那些语言文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了温度,文学的魅力充分具体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语言艺术妙不可言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浸润了人心。
  二、辅导阅读,学会技巧
  阅读是有技巧的。从节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处理,到诵读、默读、速读和精读、略读的方法,都需要老师课上指导,反复训练。例如对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同学们总是误解为声音低一点、慢一点就是有感情了,其实并不尽然。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而不是强加于文字之上。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做重音处理,有时需要急促高昂,有时需要低沉平缓。此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会学生速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规定内容)大有必要。老师指导要领:“两动(动眼动脑)、四不(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视),鼓励他们不断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博闻强记的好习惯。
  三、促进阅读,按部就班
  让学生读课文,不是为了读而读,是有要求,有层次的。“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几个步骤解决了解性阅读: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这往往是预习中要求做到的。理解性阅读:再读课文,把握行文结构,理解上下文关系,并且精读关键段落,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尽可能与作者意图吻合。鉴赏性阅读:研读精彩段落,欣赏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怎样描写表达,从而借鉴作文技巧。创造性阅读,就是不仅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或者疑问。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再带着思索走出课文,这就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了。例如,教授散文《散步》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明白文本讲述了一家四口去散步发生分歧的故事,这是了解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属于认知性阅读。然后,是分角色朗读,通过对文中“我”、“母亲”、“儿子”三个人心理的揣摩,体会本文渗透的浓浓的亲情。这是重点揣摩文本的情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理解性阅读。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发现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又优美,有何作用?”从而发现作者的艺术匠心,这是评价性阅读。最后,安排一段关于亲情的时事资料,作为创造性阅读,拓宽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在循序渐进的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细心咀嚼,思维得到锻炼,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四、迁移阅读,扩大外延
  学以致用,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不但要阅读课本,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报刊,甚而阅读社会。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有意识地实行知识的迁移,拓宽知识的外延,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把小课堂与家庭、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机会,增加实践,发展思维,增长才干。
  例如,在教授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时,我先以一首《题白杨图》作为导语:“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对白杨树的浓厚兴趣。在分析完课文,充分把握了白杨树外在和内在的不凡气质,明确了它深刻的象征意义后,我又带着大家朗读了散文诗《我是一棵白杨树》,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求同辨异。一方面加深印象,体会不同作者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拓宽视野,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
  “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教学,阅读先行,贯穿始终,重中之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实行目标优化,教学优化,方法优化,通过导、促、助、激多种手段,有效推进,努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做到读、思、行结合,到达乐读悦读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215300)
其他文献
一、问题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还处于性格活跃多动的时期,在课堂上如果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很难集中注意力到学习课文知识上。目前大多数的初中语文课堂,部分老师提问过于单调乏味,零碎繁多,缺乏新意,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反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以初中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合理分配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提出一些难度一般而且非常有趣的问题来供学生思考学习,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带着老
Based on the Weierstrass elliptic function equation, a new Weierstrass semi-rational expansion method and its algorithm are presented. The main idea of the meth
“好孩子”一般都是比较聪明,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强、听话的幼儿。他们常常能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如当小组长、做值日生等,受表扬成了家常事。然而,过多的表扬与奖励,也使得他们容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基础的语文知识理论教学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素质教育职能,其中情感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引导创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并通过情感交流丰富学生情感认知的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因素  初中语文课程主要由教师、学生以及教材构成,这三部分内容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因素。情
美感是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提到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这些大多与美相联系,凡是美的东西都会带给人们幸福的感受,因此美感在生活中等同于幸福,要想提高幸福指数,就要有感受美的能力。  一、课标对语文的审美要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专门提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