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九江市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前一天夜里刚从江苏长途驱车赶回来的镜义法师一大早便起来,在东林慈善功德会的斋堂里用完斋饭,44岁的镜义法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袭僧衣的他不仅是九江市庐山东林寺的一名出家人,同时也是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东林慈善功德会会长。
上午9点,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进镜义法师的办公室,拿来了几份大病救助申请表,这些申请表已通过由医生组成的评审小组的审核,需要师父签字确认。
林寺慈善门诊部是江西省第一家由宗教机构成立的门诊部,2007年4月,在九江市浔阳区卫生局注册成县级医疗机构。创立目的很简单,缓解民众看病难的问题。
慈善门诊部对低保家庭、贫困大学生、所有的出家僧人完全免费诊断,以进价售药,对特困户实行完全免费治疗。
镜义法师一一签完申请表,转头告诉记者,去年东林寺门诊部救助了40多个大病患者。东林寺门诊部请一个医生专门负责大病医疗,帮助大病患者找医院、医生,合理用药,省下一大块本不应该产生的医疗费。“这样,我们只要出一小部分钱就可以帮低保家庭治好病。”
东林净土的崛起
建立门诊部,是佛教慈善参与社会的一种主要形式。尤其为大众熟悉的,是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医疗慈善,他们甚至开办了慈济大学,专门培养医护人才。在国内,厦门南普陀寺开办了“义诊院”,广州光孝寺开办了中医诊所等。
2006年,九江庐山东林寺成立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用非公募的方式筹款,维护佛教的修行、弘法、教育以及慈善。
2007年,东林寺门诊部成立,截止到今年,已接待了4万多人次,包括大病救助在内,每年花费近100万资金。
2008年,东林寺在门诊部之上又成立了东林慈善功德会,开展了居家关怀、高中贫困生救助、赈灾、捐衣助贫等项目。功德会并没有注册成独立的机构,而是在江西省宗教局备案,设于基金会之下,以九江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展开扶贫、救济、养老、医疗、教育、护生、环保等各项事业。
功德会顺利运行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东林寺。东林寺为中国净土宗发祥地,为开山祖师慧远大师创于东晋太元11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净土宗第一道场。
传印长老,俗名吕毓岱,1927年出生于辽宁庄河光明山,是中国佛学院最早的本科生之一,1994年任东林寺住持,2010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安法师,俗名魏磊,1959年出生,出家前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当教授,2001年出家为僧,现为东林寺住持。在这位前大学教授的推动下,东林寺进行了一系列接近大众的改革。
如今,在法物流通处,人们可免费领取东林寺印制、出品书籍、光盘等。前来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东林寺提供101间闭关房,信众可免费申请,但需提前一个月预约。无论是针对企业家举办的禅修班,还是针对佛教弟子的研究生班,抑或针对大学生开放的夏令营,一概免费。
净土特色下的安养院
在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郑筱筠眼中,东林慈善比较大的亮点就是临终关怀。“这和佛教界其他慈善组织做的事情不同。临终关怀是佛教里的传统,往生的人临终之前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世界。东林寺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把佛教的理念和自己的宗教慈善活动结合在一起。”
门诊部所在小楼的三楼,就是安养院。在所有的慈善项目中,临终关怀部的安养院,是东林慈善的重点。
“老人活得开心与否是心理上的体验,而不是物质上的。老人容易忧虑、恐惧、孤独、自卑。很多社会上的敬老院以满足老人的生活、欲望为主,而我们则以佛法安顿他们的心灵。”镜义法师告诉记者。
佛教基金会的财务管理
在东林寺的募捐部门口,有一排功德箱,上面分别贴着“大佛”“慈善门诊安养院”“佛艺印经”“助刊助刻莲社”“放生护生”“助学”等。
在东林寺里,功德箱发挥了公募基金会的作用,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则发挥着非公募基金会的作用。基金会每年需报民政部门审批,基金会就是一个筹资平台,募集的善款划拨给功德会、护生会、东林寺募捐部、净土研究学会和社会上的一些公益团体。基金会的秘书长、理事等“领导”都是兼职,管理也是零费用。
目前,东林慈善功德会的资金来自基金会和功德箱,大安法师说,基金会每年有几百万善款划拨给功德会。净义法师则透露,来自功德箱的善款一个月有几千、万把块钱,“不多”。功德会运作资金也在逐年增长,镜义法师说,去年就有将近1000万。
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朱景东告诉记者,“需要资金时,理事自己会拿出钱来。基金会没有什么规划,就像寺庙一年年开下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2003年刚到东林寺时,朱景东是东林寺《净土》杂志的一名编辑,他的正式工作是东林寺净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只是他的一项兼职。
那么功德会的善款如何监督?镜义法师笑答,佛教讲因果,拿一块钱也是偷盗,也要堕地狱。“因果就是最大的监督。佛教具有天生的公信力,最根本的监督就是自我监督。”
郑筱筠同意宗教天然具备公信力:“宗教性慈善组织本身由于有信仰依托,本身就在超凡脱俗、淡泊功利方面具有某种公信力,对人们有亲和性,在资金运作方面有一定的透明度,可以说这是中国宗教性慈善组织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同时,她也指出,公信力单单依靠信仰的支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保护,在以下几个方面尚需完善:在宗教经济管理领域方面,增强公信力;在组织管理层面,形成“玻璃口袋”效应;在人才管理方面,提供宗教慈善公益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上午9点,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进镜义法师的办公室,拿来了几份大病救助申请表,这些申请表已通过由医生组成的评审小组的审核,需要师父签字确认。
林寺慈善门诊部是江西省第一家由宗教机构成立的门诊部,2007年4月,在九江市浔阳区卫生局注册成县级医疗机构。创立目的很简单,缓解民众看病难的问题。
慈善门诊部对低保家庭、贫困大学生、所有的出家僧人完全免费诊断,以进价售药,对特困户实行完全免费治疗。
镜义法师一一签完申请表,转头告诉记者,去年东林寺门诊部救助了40多个大病患者。东林寺门诊部请一个医生专门负责大病医疗,帮助大病患者找医院、医生,合理用药,省下一大块本不应该产生的医疗费。“这样,我们只要出一小部分钱就可以帮低保家庭治好病。”
东林净土的崛起
建立门诊部,是佛教慈善参与社会的一种主要形式。尤其为大众熟悉的,是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医疗慈善,他们甚至开办了慈济大学,专门培养医护人才。在国内,厦门南普陀寺开办了“义诊院”,广州光孝寺开办了中医诊所等。
2006年,九江庐山东林寺成立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用非公募的方式筹款,维护佛教的修行、弘法、教育以及慈善。
2007年,东林寺门诊部成立,截止到今年,已接待了4万多人次,包括大病救助在内,每年花费近100万资金。
2008年,东林寺在门诊部之上又成立了东林慈善功德会,开展了居家关怀、高中贫困生救助、赈灾、捐衣助贫等项目。功德会并没有注册成独立的机构,而是在江西省宗教局备案,设于基金会之下,以九江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展开扶贫、救济、养老、医疗、教育、护生、环保等各项事业。
功德会顺利运行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东林寺。东林寺为中国净土宗发祥地,为开山祖师慧远大师创于东晋太元11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净土宗第一道场。
传印长老,俗名吕毓岱,1927年出生于辽宁庄河光明山,是中国佛学院最早的本科生之一,1994年任东林寺住持,2010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安法师,俗名魏磊,1959年出生,出家前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当教授,2001年出家为僧,现为东林寺住持。在这位前大学教授的推动下,东林寺进行了一系列接近大众的改革。
如今,在法物流通处,人们可免费领取东林寺印制、出品书籍、光盘等。前来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东林寺提供101间闭关房,信众可免费申请,但需提前一个月预约。无论是针对企业家举办的禅修班,还是针对佛教弟子的研究生班,抑或针对大学生开放的夏令营,一概免费。
净土特色下的安养院
在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郑筱筠眼中,东林慈善比较大的亮点就是临终关怀。“这和佛教界其他慈善组织做的事情不同。临终关怀是佛教里的传统,往生的人临终之前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世界。东林寺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把佛教的理念和自己的宗教慈善活动结合在一起。”
门诊部所在小楼的三楼,就是安养院。在所有的慈善项目中,临终关怀部的安养院,是东林慈善的重点。
“老人活得开心与否是心理上的体验,而不是物质上的。老人容易忧虑、恐惧、孤独、自卑。很多社会上的敬老院以满足老人的生活、欲望为主,而我们则以佛法安顿他们的心灵。”镜义法师告诉记者。
佛教基金会的财务管理
在东林寺的募捐部门口,有一排功德箱,上面分别贴着“大佛”“慈善门诊安养院”“佛艺印经”“助刊助刻莲社”“放生护生”“助学”等。
在东林寺里,功德箱发挥了公募基金会的作用,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则发挥着非公募基金会的作用。基金会每年需报民政部门审批,基金会就是一个筹资平台,募集的善款划拨给功德会、护生会、东林寺募捐部、净土研究学会和社会上的一些公益团体。基金会的秘书长、理事等“领导”都是兼职,管理也是零费用。
目前,东林慈善功德会的资金来自基金会和功德箱,大安法师说,基金会每年有几百万善款划拨给功德会。净义法师则透露,来自功德箱的善款一个月有几千、万把块钱,“不多”。功德会运作资金也在逐年增长,镜义法师说,去年就有将近1000万。
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朱景东告诉记者,“需要资金时,理事自己会拿出钱来。基金会没有什么规划,就像寺庙一年年开下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2003年刚到东林寺时,朱景东是东林寺《净土》杂志的一名编辑,他的正式工作是东林寺净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只是他的一项兼职。
那么功德会的善款如何监督?镜义法师笑答,佛教讲因果,拿一块钱也是偷盗,也要堕地狱。“因果就是最大的监督。佛教具有天生的公信力,最根本的监督就是自我监督。”
郑筱筠同意宗教天然具备公信力:“宗教性慈善组织本身由于有信仰依托,本身就在超凡脱俗、淡泊功利方面具有某种公信力,对人们有亲和性,在资金运作方面有一定的透明度,可以说这是中国宗教性慈善组织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同时,她也指出,公信力单单依靠信仰的支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保护,在以下几个方面尚需完善:在宗教经济管理领域方面,增强公信力;在组织管理层面,形成“玻璃口袋”效应;在人才管理方面,提供宗教慈善公益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