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而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妨碍正常的交际。经济的全球化又使得这种跨越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培养高素质、有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超越文化界限,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角对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应了解异国文化背景,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交流。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可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决定了当前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现在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1.语言教学本身的需要。语言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习俗和风士人情等,其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又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2.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明确规定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教材中进行“文化渗透”,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进行交流时应具有的文化素养,而不至于受文化的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难以成功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原因在于东西方社会在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英语中打招呼的用语和使用的次数之多是汉语无法相比的:“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getting on?”,“Hi”, “Hello”等一天要被用上几十次,在“礼多人不怪”的中国其实也是没有这么多的客套的。因此加深对两种文化之间如称谓、问候、介绍、感谢以及手势、体态语、时间空间观念等对言语交际有干扰的因素的理解,将有益于不同文化个体的沟通和交流。
英语语言中有很多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这也是教学应重视的内容。此外,能否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者还要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等。再如:个人隐私(Privacy)是英美人士比较忌讳的话题,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where、meal。I 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当然,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英语文化知识的内容,将异国文化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而且要对英语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具有能连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教师不能放弃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应随时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认知、理解英汉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此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
1.灌输法 灌输法能大面积取得成果,可以通过专题介绍、表演、背诵、归纳等方法将与英语文化相关的知识性信息介绍给学生。
2.对比法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汉语与英语之间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3.体验实践法 尽可能多渠道、多手段地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开设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等,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英语文化国家活动,学生活动在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里,不仅开阔眼界,也是学习英语文化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文化和语言两者是和谐统一发展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文化的高度把握英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增强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应了解异国文化背景,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交流。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可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决定了当前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现在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1.语言教学本身的需要。语言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习俗和风士人情等,其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又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2.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明确规定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教材中进行“文化渗透”,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进行交流时应具有的文化素养,而不至于受文化的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难以成功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原因在于东西方社会在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英语中打招呼的用语和使用的次数之多是汉语无法相比的:“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getting on?”,“Hi”, “Hello”等一天要被用上几十次,在“礼多人不怪”的中国其实也是没有这么多的客套的。因此加深对两种文化之间如称谓、问候、介绍、感谢以及手势、体态语、时间空间观念等对言语交际有干扰的因素的理解,将有益于不同文化个体的沟通和交流。
英语语言中有很多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这也是教学应重视的内容。此外,能否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者还要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等。再如:个人隐私(Privacy)是英美人士比较忌讳的话题,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where、meal。I 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当然,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英语文化知识的内容,将异国文化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而且要对英语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具有能连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教师不能放弃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应随时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认知、理解英汉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此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
1.灌输法 灌输法能大面积取得成果,可以通过专题介绍、表演、背诵、归纳等方法将与英语文化相关的知识性信息介绍给学生。
2.对比法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汉语与英语之间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3.体验实践法 尽可能多渠道、多手段地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开设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等,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英语文化国家活动,学生活动在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里,不仅开阔眼界,也是学习英语文化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文化和语言两者是和谐统一发展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文化的高度把握英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增强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