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对这世界温柔相待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有温度,文字才有温度。
  心中有悲悯,文章才有情怀。
  冬夜,薄雪,光阴闲散似轻梦。
  洗漱完毕,儿子乐滋滋地挤到我身边,一起享受听书的闲情逸趣。富有质感的音频把心绪熨得平平展展,诙谐的调侃叫人忍不住笑得泪花飞溅,细腻的笔触让人心生温暖。
  在所听的篇目中,儿子尤爱老舍先生的散文《小麻雀》。老舍写得真有意思,儿子感叹,特别是对小麻雀的细节描写。难得有如此兴致,我让儿子说来听听。“小黑豆眼儿顶大顶大地愣着”“胸离地很近,像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多么可爱的眼神,多么滑稽的姿势。尤其是那句“小嘴指着地”真是绝了,亏他想得出一个“指”字,从来没见过用“指”这个动词描写嘴部动作的,这个“指”字看起来不合表达习惯,却把鸟儿尖尖的喙触着地的情景写得又准确又传神,换作我来写,至多想到“触”啊“抵”啊什么的。儿子夸张地比划着手势,很是兴奋。
  听儿子分享他的解读,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的确听得挺仔细,关照到了许多文字细节;忧的是儿子似乎还没有听懂《小麻雀》,没有触及文字的核心和灵魂。
  老舍先生以平缓而细致的笔触,记叙了自己试图搭救一只伤了翎羽又不幸落入猫爪的小麻雀的过程。老舍先生写得很节制,几乎鲜有抒情,更没有煽情,但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对生命的关切和怜惜,对弱者的同情和无能为力的焦心。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让老舍放低了人在非我物类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贴心地体察一只小麻雀的处境,感同身受。他从它的纯粹的黑豆眼里,看到了对生命危险的预知;从它顶大顶大地愣着的眼神里,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源自生命根源的希望。这样一篇厚重的散文,儿子只关注到趣点,显然走偏了。这大概是许多当下孩子共有的不知生命轻重、不谙生活苦乐的“天真”吧。
  作为信息化和泛娱乐化时代的原住民,儿子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极易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面,欣赏趣味庸俗化,理解生活简单化,思考问题碎片化,缺乏对自然、对生命、对世态的细致的体察和深刻的体悟。
  我给初二的学生讲解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初读文章后,我试图引导孩子们剥开文本的第一层洋葱皮,自然提及季老为一株古藤被砍而心痛不已的原因。有孩子脱口而出“为一棵藤萝心痛,有病啊”,众生皆附和着大笑,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黯然了,季老的悲痛在他们塑料薄膜般的认知中无处安放。被快餐文化喂大的孩子们,一味信奉自由、洒脱、不羁的孩子们,哪里懂得古藤所附着的人情、人性与时代之痛?
  悲悯情怀的缺失,直接导致孩子们对自然的枉顾,对生活的轻慢,对生命的漠视,如此处世态度让他们的心灵严重钙化、钝化,缺乏应有的柔软和灵动。
  想起同事范范的经历。她受了腿伤,为了不影响两个毕业班的课程,每天艰难地拄着双拐去上课。范范是个幽默大度、极有孩子缘的老师,平时与学生亲密无间,亦师亦友。即便如此,当她拄着双拐走向讲台时,竟没有一个孩子主动表示过一句關切;课间取水,竟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帮她递过一杯水。甚而至于,她会偶尔因行动不便的失态而被孩子们集体吐槽。范范说,我知道孩子们没有恶意,他们也许只是活跃气氛罢了,但我依然觉得莫名的失落和悲凉。
  情感上日益降温、灵魂上日渐单薄的孩子们,少了一份对生命的懂得、对灵魂的相惜、对心灵的呵护。这样的心态投影到写作上,造成的结果是,他们的文字里少了真性情,多了空伪善,无病呻吟,刻意堆砌,就算语言再华丽,也绝对产生不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窗外的薄雪静寂无声,我将翻飞的思绪化作母子间的私语:
  老舍心系一只小麻雀的命运是悲悯;
  尼采亲吻着一只老马的头颅是悲悯;
  季羡林为小花草流泪叹息流露出悲悯的情怀;
  严歌苓的小说《芳华》的魅力源自于悲悯的视角。
  灵魂有温度,文字才有温度。
  心中有悲悯,文章才有情怀。
  亲爱的孩子,悲悯是一种丰富而单纯的情怀,拥有了它,你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观察和体悟生命与生活,你才能更多地用文字向世界释放善意和温度,你的文字才会挣脱快节奏生活的单调和庸碌,沉淀出厚重的钙质。
  亲爱的孩子,当你对这世界温柔相待,文字便也对你温柔相待。
  编辑 若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一  法国小女孩蒂皮,质朴自然,一如非洲草原上一棵普通的小树。她在非洲土地上奔跑跳跃、自由成长的画面,一直在我心中萦绕。她那只脏兮兮的鼻头,被阳光晒出眼角皱褶的一双晶蓝眼睛,浓密金黄的一头乱发,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欢喜不已。蒂皮骑在鸵鸟背上,鸵鸟则展开羽毛,紧紧呵护着这个小小人儿,人与动物之间,是如此的美满和谐。一阵风吹来了,鸵鸟的羽毛散乱张开,蒂皮的一头密发也随风舞动。此情此景,总使我想到“风的女
期刊
为女儿读书是从她上小班时候开始的。那时朋友送了一本叫《朗读手册》的书,我读后感触良久,于是萌发了要每天坚持给女儿读书的想法。想一想时间过得真快,不經意间已为女儿读书近三年了。三年来,我深切体会到女儿的变化。  我给女儿读的书最初主要是选取荣获凯迪克等国际大奖的绘本,这些书大都比较经典。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孩子对一些国外绘本理解不了。后来,我买了一些专门推荐绘本的书,比如蒲蒲兰绘本馆掌门人杨
期刊
“我不要你管我,你走!”一阵阵咆哮声让整个办公室瞬间静了下来。  一只不识好歹的小蜜蜂闯进了办公室,找不到出口,急急地乱飞,最后趴在玻璃窗上无可奈何地看着阳光灿烂的远方。  吴鹏又和同学打架了,陈老师这次把他妈妈请来配合教育,但结果似乎更糟。吴鹏时不时挥动着胳膊,不让母亲靠近。  面对高大的儿子,瘦小的母亲手足无措,万分着急,带着哭腔却又不断温柔地问道:“宝宝,让妈妈看看,伤到哪了吗?”真正的爱,
期刊
一  午后,要送你去学游泳。一切准备就绪,临出门时,你捂着肚子说肚子痛。我说,要不要紧,能不能坚持?你摇头。那一刻,我明白了,我说,好吧,我们今天不去了。  和你在街上走,路过一家烧烤摊。你咂巴着嘴,使劲用鼻子嗅,好香!走过很远,你仍然回头看。再经过一家烧烤摊,你不走了,说,妈妈,我晚上多练会书法,好不好?我说,好!然后,你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我掏出五元钱,去吧,去买一串。  晚上七点,我准时关掉
期刊
一天,我和儿子吃饭时,偶然从网络电台“播呀”中听到一个格林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庶的国家。富庶的国家有一位老国王。老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对他们一个也不偏心,都一样爱。他很纠结,不知道死后该叫哪一个儿子继承王位。  老国王感觉自己快要死的时候,把儿子们喊到床前说:“亲爱的孩子们,我想到一件事情,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当中哪个最懒,我死后就让他做国王。”  大儿子说:“如果我躺下睡觉,有一只虫子掉到
期刊
孩子乱发脾气,是很多大人头疼的问题,甚至想抓过来狠揍一顿。其实,来自父母的不同处理方式,决定孩子的情绪是继续爆发还是平稳过渡。1  说一个我儿子“挑战权威”的小例子。  一天下班回家,我刚一进门,迎面就飞过来一个小布偶,我弯下腰换鞋,又飞来一把给布偶梳毛的软刷。我站起身,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玩具大作战的世界,满天都是玩具在飞——沙发上有绘本、颜料盒,茶几上有乐高、小汽车、挖掘机,地上也是满满的玩具。
期刊
咋就坐不住呢?  我很怀念儿子放牛小学低年级的时光,特别懂事,学习根本不用操心。现在四年级了,老师反映他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在家里情况更糟糕,只要坐到书桌前,不是找书就是找本子,再就是选笔。磨磨蹭蹭十几分钟过去了,才开始写字、做题。我计算过他安静坐在椅子上持续写字的时间,很难超过十分钟,便嚷着渴了;喝完水坐到椅子上,十分钟内肯定要上卫生间;在我压着怒气的催促下,他不情愿地再次坐到椅子上。
期刊
哈佛大學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
期刊
中午,出于好奇,我来到了草丛里,观察起蚂蚁来。  蚂蚁的头圆圆的,就像大头宝宝。从头顶抽出来两根长长的天线,这就是蚂蚁的触角。可别小瞧了它,蚂蚁外出办事,诸如辨别气味,寻找食物,甚至打“电话”都得靠它。  蚂蚁的胸——相當于人类的腰,就显得细一些。我想,蚂蚁们聚会时,搂着这小蛮腰跳上一曲恰恰舞,肯定灵活无比。蚂蚁身穿黑西装,要是能像人一样站起来,那呈倒三角的“啤酒肚”绝对有绅士风度。蚂蚁有六足,不
期刊
他的妈妈万宇是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本刊特约她写来文章,讲述孩子写诗的故事,希望能给父母以启发。  当每个孩子降生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高兴骄傲又深有责任感,都想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除了吃喝用玩的物质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给孩子一个花园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成长得更自由舒展?  为什么我们会让孩子读诗写诗?因为诗歌是生命的片段,是感动的瞬间,是语言的精粹。  相较于完整记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