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作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它本是古代照面的用具,但纹饰的题材图案和铭文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各时代的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等文化面貌。下面我们就从汉代铜镜中的铭文探讨汉代人的情感。由于这些铭文中的情感相互交织着,我们就简单将它们分类探讨。
● 成仙和仙化的追求
汉人企求羽化登仙的思想,在铜镜铭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铜镜铭文中还出现了许多仙人的名字,如“东王公”“西王母”“王子乔”“赤公(松)子”“黄帝”“伯牙”“钟子期”等。可以说成仙、仙化思想在铜镜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古代神仙思想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宜王、燕昭王等派方士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也曾派人下海求仙,而后来的汉武帝的求仙作风,则较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据史书记载,西汉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倾心鬼神之事的。
正是因为上层统治者迎神候仙、企求仙化,上行下效,所以渐渐地这种思想便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意识中,并成为汉代重要的社会思潮。铜镜背面铭文中的神仙思想正是这一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汉代铜镜中铭文对成仙和仙化的追求。
如图1是安徽省博物院藏的龙氏神兽镜,铭文为“龙氏作竞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保,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图2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永康元年神兽镜,内饰有四辟邪,下为东王公,上为西王母,左面是黄帝及侍从。
图3是河南洛阳东汉早期墓出土的福喜四神博局镜,铭文为“福喜进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饮澧泉,驾文龙兮乘浮云,白虎□兮上秦山,凤凰舞兮见神仙,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八子十二孙。”
如图4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尚方七乳禽兽镜,外区尚方铭为:“尚方作竞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
● 长寿的渴望
在古代,由于受物质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社会人均寿命不长。对此,汉人心中便充满了对长寿的渴望,王莽甚至为文母太后起庙为“长寿宫”,当时所制铜镜背后的铭文同样充满了汉人对生命长久的追求。如“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寿如金石”等。
但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在渴望生命永恒的同时,面对生命短暂的现实,便寄希望于神仙方药之上。因此,在渴求长寿的同时,在铭文中也夹杂着很多求仙、求神药的愿望。
如图5是扬州市博物馆藏的“炼冶铜华镜”,其铭文为:“炼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祥,舆天无丞而日月光。”
如图6是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蔡氏车马神兽画像镜,其铭文为:“蔡氏作镜佳且好,明而月,世少有,刻冶今守(禽兽)悉皆在,令人富贵宜孙子,寿而金石不知老兮,乐无极。”
如图7是吾作环状乳神人禽兽镜,其铭文为:“吾作明竞,幽湅三商,周刻象万疆。百牙□众乐神见容,天禽并存,□□□昌,□□□,增年益寿,长宜子孙。”
如图8是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藏的光耀七乳四神镜,其铭文为:“维镜之旧生(性)兮质刚坚,处于名山兮俟工人,涑取精华兮光耀遵(焯)。升高色(宜)兮进近亲,昭兆(焯)焕(?)兮见抒(躬)身。福兮进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饮澧(醴)泉,倡乐陈兮见神鲜(仙), 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
● 富贵高官的期盼
富贵享乐、升官发财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为了能富裕,很多汉人想到了从商,故富商周布天下。这种思想便反映在汉代镜铭中,如“家常富贵”“日利大万,家富千金”等。为了能显高贵,自然离不开显赫的身份、高高在上的官位。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做官升官。汉代为官入仕的机会也较前增多,并逐步建立了一套选拔人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察举为主体,包括征召、辟除、推荐、任子、课试等多种途经,这样就为许多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很多进入仕途的机会。这种政治制度的确立,也反映到了汉代镜铭之中,于是出现了很多期盼高官的铭文,如“长宜高官”“位至三公”等,足见汉人对富贵高官的执著追求。
如图9是山西省右玉县博物馆藏的家常富贵镜,其上铭文为“家常富贵”四字。
如图10是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始建国二年新家镜”,其铭文为:“唯始建国二年新家尊,詔书数下大多恩。贾人事市,不躬吝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谷成熟天下大安。有知之士得蒙恩,宜官秩,葆子孙。”
如图11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天凤二年长乐富贵镜,其铭文为:“始建国天凤二年作好镜,长乐富贵庄君上,长保二亲及妻子,为吏高迁位公卿,世世封傅于无穷。”
如图12是安徽省博物馆藏的汉有善铜博局纹镜,其铭文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母自给起羡阳,家常大富宜侯。”
● 汉代人的孝悌子嗣观
古人特别强调孝道,《说文》云:“孝,善事父母者。”孔子教育弟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人则为孝,出则悌。”《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孝悌”观在汉代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从汉惠帝开始,汉代皇帝一律以“孝”作为谥号,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汉代统治者极力提倡孝道,奖励孝行,甚至将孝道与取仕直接相连。汉代极力提倡学习《孝经》,《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汉代统治者大力奖励孝悌之行,将孝与忠相连,孝父与忠君成为一理,这样就使孝道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子嗣问题,历来也关系宗族的命运。因此,汉代社会对孝道和子嗣的重视也反映到了同时期铜镜铭文之中,如“长保二亲乐富昌”“长保二亲子孙力”“常保二亲宜酒食”“长保二亲及妻子”等。 如图13是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柏氏神人车马镜,其铭文为:“向里柏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诛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 传告后世乐无极兮。”
如图14是永安四年重列式神兽镜,其铭文为:“永安四年大岁己巳五月十五日庚午,造作明竟,幽涑三商,上应列宿,下辟不祥,服者高官,位至三公,女宜夫人,子孙满堂,亦宜遮道,六畜潘伤,乐未。”
如图15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柏氏子胥镜,其铭文为:“吴向里柏氏作镜四夷服……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兮。”
● 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观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艺术永恒的主题。早在汉代铜镜的背面就刻有表达男女爱情的各种铭文,尤以相思铭所占比例最大。同时,夫妻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夫妻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于单个家庭,而且对整个社会均会产生重大影响。《汉书》中记载:“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由此可见古人眼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这在铜镜铭文中也有所体现,如“夫妻相保如威央”“二姓合好,口如口口,女贞男圣妇相口”等。
如图16是长相思四花瓣四花叶镜,其每边各三字铭文,合为:“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
如图17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毋忘博局蟠龙连叠草叶镜,其铭文为:“心思美人,毋忘大王。”
如图18是四川成都出土的长毋相忘四乳铭文镜,其铭文为:“怡乐如言,长毋相忘。”
如图19是居摄元年连弧铭带镜,其铭文为:“居摄元年自有真,家当大富常有陈,□之治吏为贵人,夫妻相喜日益亲善。”
如图20是江西南昌东汉墓出土的合好七乳禽兽镜,其铭文为:“二姓合好,□如□□女贞男圣,子孙充实,姐妹百人,□□□□□夫妇相随,□□□□□□月吉日造此信物。”
● 汉代人对社会安定的企盼
除了对个人、家庭的关注,汉代铜镜铭文同样也体现了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心。私人铸镜的代表如“王氏作竟四夷服,多贺新家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官位尊显蒙禄食,传告后世乐毋极,大利兮”等。
官方铸镜如“尚方作竟四夷服,多贸国家人民息,胡虏口口天下复,风雨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尚方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虏未口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享,呆二亲得”等,也传递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可见,无论是代表民间文化的私人铸镜,还是代表官方文化的尚方铸镜,同样都充满了对社会安定,国运永固的期盼。
如图21是东汉的青盖龙虎纹镜,其铭文为:“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
如图22是王氏四神博局镜,外区铭文为:“王氏作镜四夷服,多贺新家民息,胡虏诛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官位尊显蒙禄食,传告后世乐毋极,大利兮。”
如图23是日有喜四神博局镜,其铭文为:“日有喜,月有富,乐毋事,宜酒食。居必安,毋忧患,□瑟侍,心志欢,乐已茂,固常然。”
● 汉代人的道德修养观
道德修养之风始于先秦,诸子百家此起彼落,其中儒、道、墨、法等学说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后来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思想的精神支柱。
儒学被用来作为统治思想,是由于汉代大儒董仲舒等对先秦儒学的补充完善,使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完整理论。儒学逐渐被立于高出其他学说之上的地位。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为提倡儒学,先后不断提出各种具体措施,如置《五经》博士、兴办太学、行封禅礼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思想、礼制、教育、法律等各个领域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铜镜的铭文中。
下面,我們就通过铜镜的铭文来了解汉代人的道德修养。
如图24是西汉早中期的花瓣花叶镜,其铭文为:“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如图25是西汉中晚期的重圈铭文镜,其铭文为:“居必忠必信,久而益亲,而不信不忠,久而自穷。”
如图26是西汉末至新莽的贤者戒己仁为右铭文镜,其铭文为:“贤者戒己仁为右,怠忘毋以象君子,二亲有疾身常在,时时。”
如图27是新莽至东汉早期的岁考五德商羽声铭文镜,其铭文为:“雕刻治镜日月精,岁考五德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显,寿主男极从以宁,长相保有富贵荣。”“五德”应是指人的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商羽”是指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应泛指曲调。
如图28是东汉晚期敬奉的贤良铭文镜,其铭文为:“吾作明竟,幽凍三刚,调刻无极,众王主阳,敬奉贤良,土至三公,六吉兮。”
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紧密相连。通过铜镜背面有限的文字,便可以管窥到汉代人们的社会追求。这也是我们收藏和研究汉代铭文镜的一个主要目的。
● 成仙和仙化的追求
汉人企求羽化登仙的思想,在铜镜铭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铜镜铭文中还出现了许多仙人的名字,如“东王公”“西王母”“王子乔”“赤公(松)子”“黄帝”“伯牙”“钟子期”等。可以说成仙、仙化思想在铜镜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古代神仙思想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宜王、燕昭王等派方士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也曾派人下海求仙,而后来的汉武帝的求仙作风,则较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据史书记载,西汉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倾心鬼神之事的。
正是因为上层统治者迎神候仙、企求仙化,上行下效,所以渐渐地这种思想便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意识中,并成为汉代重要的社会思潮。铜镜背面铭文中的神仙思想正是这一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汉代铜镜中铭文对成仙和仙化的追求。
如图1是安徽省博物院藏的龙氏神兽镜,铭文为“龙氏作竞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保,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
图2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永康元年神兽镜,内饰有四辟邪,下为东王公,上为西王母,左面是黄帝及侍从。
图3是河南洛阳东汉早期墓出土的福喜四神博局镜,铭文为“福喜进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饮澧泉,驾文龙兮乘浮云,白虎□兮上秦山,凤凰舞兮见神仙,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八子十二孙。”
如图4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尚方七乳禽兽镜,外区尚方铭为:“尚方作竞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
● 长寿的渴望
在古代,由于受物质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社会人均寿命不长。对此,汉人心中便充满了对长寿的渴望,王莽甚至为文母太后起庙为“长寿宫”,当时所制铜镜背后的铭文同样充满了汉人对生命长久的追求。如“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寿如金石”等。
但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在渴望生命永恒的同时,面对生命短暂的现实,便寄希望于神仙方药之上。因此,在渴求长寿的同时,在铭文中也夹杂着很多求仙、求神药的愿望。
如图5是扬州市博物馆藏的“炼冶铜华镜”,其铭文为:“炼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祥,舆天无丞而日月光。”
如图6是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蔡氏车马神兽画像镜,其铭文为:“蔡氏作镜佳且好,明而月,世少有,刻冶今守(禽兽)悉皆在,令人富贵宜孙子,寿而金石不知老兮,乐无极。”
如图7是吾作环状乳神人禽兽镜,其铭文为:“吾作明竞,幽湅三商,周刻象万疆。百牙□众乐神见容,天禽并存,□□□昌,□□□,增年益寿,长宜子孙。”
如图8是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藏的光耀七乳四神镜,其铭文为:“维镜之旧生(性)兮质刚坚,处于名山兮俟工人,涑取精华兮光耀遵(焯)。升高色(宜)兮进近亲,昭兆(焯)焕(?)兮见抒(躬)身。福兮进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饮澧(醴)泉,倡乐陈兮见神鲜(仙), 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
● 富贵高官的期盼
富贵享乐、升官发财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为了能富裕,很多汉人想到了从商,故富商周布天下。这种思想便反映在汉代镜铭中,如“家常富贵”“日利大万,家富千金”等。为了能显高贵,自然离不开显赫的身份、高高在上的官位。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做官升官。汉代为官入仕的机会也较前增多,并逐步建立了一套选拔人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察举为主体,包括征召、辟除、推荐、任子、课试等多种途经,这样就为许多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很多进入仕途的机会。这种政治制度的确立,也反映到了汉代镜铭之中,于是出现了很多期盼高官的铭文,如“长宜高官”“位至三公”等,足见汉人对富贵高官的执著追求。
如图9是山西省右玉县博物馆藏的家常富贵镜,其上铭文为“家常富贵”四字。
如图10是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始建国二年新家镜”,其铭文为:“唯始建国二年新家尊,詔书数下大多恩。贾人事市,不躬吝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谷成熟天下大安。有知之士得蒙恩,宜官秩,葆子孙。”
如图11是上海博物馆藏的天凤二年长乐富贵镜,其铭文为:“始建国天凤二年作好镜,长乐富贵庄君上,长保二亲及妻子,为吏高迁位公卿,世世封傅于无穷。”
如图12是安徽省博物馆藏的汉有善铜博局纹镜,其铭文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母自给起羡阳,家常大富宜侯。”
● 汉代人的孝悌子嗣观
古人特别强调孝道,《说文》云:“孝,善事父母者。”孔子教育弟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人则为孝,出则悌。”《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孝悌”观在汉代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从汉惠帝开始,汉代皇帝一律以“孝”作为谥号,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汉代统治者极力提倡孝道,奖励孝行,甚至将孝道与取仕直接相连。汉代极力提倡学习《孝经》,《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汉代统治者大力奖励孝悌之行,将孝与忠相连,孝父与忠君成为一理,这样就使孝道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子嗣问题,历来也关系宗族的命运。因此,汉代社会对孝道和子嗣的重视也反映到了同时期铜镜铭文之中,如“长保二亲乐富昌”“长保二亲子孙力”“常保二亲宜酒食”“长保二亲及妻子”等。 如图13是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柏氏神人车马镜,其铭文为:“向里柏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诛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 传告后世乐无极兮。”
如图14是永安四年重列式神兽镜,其铭文为:“永安四年大岁己巳五月十五日庚午,造作明竟,幽涑三商,上应列宿,下辟不祥,服者高官,位至三公,女宜夫人,子孙满堂,亦宜遮道,六畜潘伤,乐未。”
如图15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柏氏子胥镜,其铭文为:“吴向里柏氏作镜四夷服……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兮。”
● 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观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艺术永恒的主题。早在汉代铜镜的背面就刻有表达男女爱情的各种铭文,尤以相思铭所占比例最大。同时,夫妻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夫妻关系的稳定不仅对于单个家庭,而且对整个社会均会产生重大影响。《汉书》中记载:“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由此可见古人眼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这在铜镜铭文中也有所体现,如“夫妻相保如威央”“二姓合好,口如口口,女贞男圣妇相口”等。
如图16是长相思四花瓣四花叶镜,其每边各三字铭文,合为:“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
如图17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毋忘博局蟠龙连叠草叶镜,其铭文为:“心思美人,毋忘大王。”
如图18是四川成都出土的长毋相忘四乳铭文镜,其铭文为:“怡乐如言,长毋相忘。”
如图19是居摄元年连弧铭带镜,其铭文为:“居摄元年自有真,家当大富常有陈,□之治吏为贵人,夫妻相喜日益亲善。”
如图20是江西南昌东汉墓出土的合好七乳禽兽镜,其铭文为:“二姓合好,□如□□女贞男圣,子孙充实,姐妹百人,□□□□□夫妇相随,□□□□□□月吉日造此信物。”
● 汉代人对社会安定的企盼
除了对个人、家庭的关注,汉代铜镜铭文同样也体现了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心。私人铸镜的代表如“王氏作竟四夷服,多贺新家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官位尊显蒙禄食,传告后世乐毋极,大利兮”等。
官方铸镜如“尚方作竟四夷服,多贸国家人民息,胡虏口口天下复,风雨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尚方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虏未口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享,呆二亲得”等,也传递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可见,无论是代表民间文化的私人铸镜,还是代表官方文化的尚方铸镜,同样都充满了对社会安定,国运永固的期盼。
如图21是东汉的青盖龙虎纹镜,其铭文为:“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
如图22是王氏四神博局镜,外区铭文为:“王氏作镜四夷服,多贺新家民息,胡虏诛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官位尊显蒙禄食,传告后世乐毋极,大利兮。”
如图23是日有喜四神博局镜,其铭文为:“日有喜,月有富,乐毋事,宜酒食。居必安,毋忧患,□瑟侍,心志欢,乐已茂,固常然。”
● 汉代人的道德修养观
道德修养之风始于先秦,诸子百家此起彼落,其中儒、道、墨、法等学说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后来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思想的精神支柱。
儒学被用来作为统治思想,是由于汉代大儒董仲舒等对先秦儒学的补充完善,使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完整理论。儒学逐渐被立于高出其他学说之上的地位。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为提倡儒学,先后不断提出各种具体措施,如置《五经》博士、兴办太学、行封禅礼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思想、礼制、教育、法律等各个领域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铜镜的铭文中。
下面,我們就通过铜镜的铭文来了解汉代人的道德修养。
如图24是西汉早中期的花瓣花叶镜,其铭文为:“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如图25是西汉中晚期的重圈铭文镜,其铭文为:“居必忠必信,久而益亲,而不信不忠,久而自穷。”
如图26是西汉末至新莽的贤者戒己仁为右铭文镜,其铭文为:“贤者戒己仁为右,怠忘毋以象君子,二亲有疾身常在,时时。”
如图27是新莽至东汉早期的岁考五德商羽声铭文镜,其铭文为:“雕刻治镜日月精,岁考五德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显,寿主男极从以宁,长相保有富贵荣。”“五德”应是指人的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商羽”是指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应泛指曲调。
如图28是东汉晚期敬奉的贤良铭文镜,其铭文为:“吾作明竟,幽凍三刚,调刻无极,众王主阳,敬奉贤良,土至三公,六吉兮。”
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紧密相连。通过铜镜背面有限的文字,便可以管窥到汉代人们的社会追求。这也是我们收藏和研究汉代铭文镜的一个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