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音乐与民族音乐声腔化的融合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乐音乐演奏的声腔化艺术,是由我国著名胡琴演奏家、教育家闵惠芬先生在2006年“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二胡与胡琴音乐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之观点。从闵惠芬先生提出这个观点至今,它已经成为二胡乃至胡琴演奏艺术领域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胡琴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产物,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血脉的联系,当代二胡演奏和创作的发展是热烈而兴盛的,其流变和发展的速度成为中国弓弦乐器历史上最为快速和繁荣的时期,而与此同时,胡琴演奏以及作品逐渐走向高难度甚至超高难度技巧,音乐风格印象派,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创作的作品稀少难见,而闵惠芬先生提出了这一器乐声腔化的命题,为胡琴音乐创作和演奏发展找到了一条充满未来之光的道路。
  胡琴,最开始就依附于戏曲的深幽,一直处于伴奏地位,胡琴在戏曲、民间音乐、说唱等音乐形式近千年来的传承和流变中不断发展,经过近代国乐改革,逐渐走上了独奏与专业的演奏舞台,从而成为影响中国弓弦乐器发展的重要部分。在胡琴音乐演奏和创作蓬勃发展的现实处境下,作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弓弦乐器,胡琴音乐的演奏和创作应当怎样既灵活而多变地展现弓弦乐的灵巧,立足于民间乐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发展呢?本文以胡琴音乐在川剧戏曲音乐中的表现为例,探索胡琴音乐与民族音乐声腔化发展的魅力。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由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和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中的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它是一种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戏曲声腔。弹戏虽然源自陕西秦腔,属梆子系统,但它经过地区和人文迁徙的流变,与四川的地方语言深入结合,并受四川当地的锣鼓和川地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衍变,无论从演唱曲调、唱法以及唱腔的结构都与秦腔有了明显的变异,从而形成了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戏曲艺术风格,富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
  盖板,川剧主奏乐器。盖板琴从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是川剧中弹戏的主奏乐器。因用木板制作而成,而形制似板胡但又比板胡大,故称盖板琴。盖板琴使用较粗的钢弦,演奏时需用钢套戴在手指上,否则会伤手指,盖板琴音色厚重,泼辣响亮,穿透力强,在川剧弹戏演奏中能使剧情高潮不断,气氛恢弘,能有效抓住观众的视觉感。
  演奏这种乐器时,其明显区别于传统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以及板胡,也有别于西方拉弦乐器小提琴、大提琴与倍大提琴。“盖板子”的演奏需要手指戴着铁指套,从而拉出的音色厚重、穿透力强的声音,这就是盖板胡琴。拉盖板胡琴,手指戴着铁指套,音色才优美、泼辣、响亮,但是盖板胡琴很难学,又极易伤手。
  川剧盖板子如今面临缺乏传承人的严峻现实。其原因主要有:盖板对演奏技法要求就高,很难学好;川剧演出市场不景气。现在川剧演出很少,弹戏演奏也相应减少,弹戏的演奏大都使用胡琴伴奏,而用盖板更是少之又少。没有演出剧目,没有观众,就不能让大家见识盖板演奏。然而,盖板琴毕竟是川剧艺术中的瑰宝,如果失传,对川剧来说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
  灯戏。灯戏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說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
  以上介绍的分别是两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胡琴在地方戏曲中的实际演奏应用。胡琴是十分具有语言特点的民族乐器,胡琴的韵味正是具有模仿语言声腔的独特气质,拟人化的演奏技法对于声韵的表现和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的。胡琴本就源自民间,更应当走进民间,从而将胡琴气韵通达、气质醇厚的内敛音律表达得淋漓尽致。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并不是保守、落后,对待传统的态度首先应当是尊重传统,尊重本民族的音乐历史。胡琴音乐的发展绝不仅限于个体或者单一性标题音乐独奏的发展,以戏曲为例,胡琴音乐作品如果具有戏曲或地方小戏的韵味、表现手法,就能获得长远发展。地方戏曲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最具魅力的瑰宝,戏曲音乐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仅不会消亡,相反会因为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成为最出色的光彩。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但人们不能失掉民族音乐的根源。扎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胡琴音乐发展最根本的方向。当前,胡琴音乐正朝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但是最关键的依然是要明确胡琴音乐创作的源泉。胡琴音乐作品往往演奏难度大,演奏缺乏地方元素,不能使广大听众产生亲切的音乐感知。将胡琴音乐演奏融入当代戏曲音乐创作中,既可以促进同宗音乐的发展,又可以开拓胡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最为自信和流长的发展道路。
  (四川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刘雅兰(198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演奏教育。
其他文献
剪纸艺术的发展,为现代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新平台,也为中国动漫产业提供了新的艺术风格。本文初步整理了山西传统剪纸艺术元素,对其平面化、装饰性的艺术构图,单一红色、简洁夸张的造型特点进行分析,把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与动画创作相结合,促进二者实现共同发展。  一、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征  山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最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润着山西大地和人民。山西人具有“黄河魂”的气魄,粗
期刊
极简主义风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流行的艺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崇尚简约,但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简陋与简单。本文主要以日本的“无印良品”设计品牌为例,通过对极简主义的理解,结合“无印良品”这一设计理念来分析该品牌崇尚自然的绿色环保设计、简约的包装设计以及“无印无标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目的是使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无印良品”简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简约而不简单,从而
期刊
工业文明是人类探索与改造世界的伟大成果,人们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助力下建立了人工的第二自然界。随着晚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到来,人类行为表现出过度贪婪的倾向,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有识之士开始呼吁人与自然共生,进行真实、健康和自然的设计,这将是现代设计观念的溯源式回归。  人类通过创物活动建立了“第二自然界”,体现了人类在追求生存质量时显现出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建造房屋、交通工具等生活设施显示自身的不
期刊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得宣扬宗教观念的巴洛克文学登上文学舞台,巴洛克文学作为西方17世纪的重要文学思潮,实质上是宗教统治下的文学最后的光彩绽放。小说《痴儿西木传》作为巴洛克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尽管贯穿全书的是个人的人生经历,但是宗教崇拜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西木始终无法逃离宗教对他的操控。无论是懵懂时期因为隐士的教诲而皈依宗教,还是小说最后西木因厌恶现世而选择宗教作为归宿,他对宗教的信仰皆不
期刊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作品,于1922年出版。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乔伊斯采用不同寻常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诡谲的手法,展现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发生的事,一个小时为一章,最后一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以其新奇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将从作品意识流手法对现代作家的创作启示、乔伊斯和主人公的爱国情感对现代人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重读《尤利西斯》的原因。  《尤利西斯》来源于古希
期刊
当五四的热潮渐渐散去,民生凋敝的社会里充斥的是消沉的青年与军阀的战火,此时,《新青年》团体解散,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闹得满城风雨,这一切的社会矛盾让鲁迅坠入了郁结、苦闷的海洋。这本写于五四退潮时期的散文诗集,几乎把鲁迅彼时所有隐晦的情绪都一一吐露,让人们看见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象的鲁迅以及他所说的“所有的哲学”。  钱理群老人说,“《野草》里有最不遮蔽的鲁迅”。他的众多作品里有诸多写作对象,
期刊
《五朵金花》中有非常多吸引人的元素,如浪漫的爱情、美丽的风光、动人的歌声以及欢快活泼的气氛,还有充满误会的巧合与情节的安排,五朵金花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五朵金花》作为一部早期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中国电影,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本片在完成政治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时代真善美的表达。在五朵金花中,人们不会觉得这些形象虚无缥缈,而会觉得这些形象就生活在自己身边,这样的融入生活本就说明了电影人物的深
期刊
《艺术》是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4)的代表作,作者结合自己对艺术独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提出了著名的美学观点“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本文对克莱夫·贝尔《艺术》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第四章(基督教坡段)。  在解釋了贝尔所认为的“有意味的形式”是什么之后,笔者发现,贝尔对基督教艺术中的梳理可以追溯到贝尔的
期刊
贺拉斯“寓教于乐”的艺术观点认为,作家创作的目的在于给人益处、快乐和对生活有所帮助。古今中外,诸多优秀的励志文学作品皆符合“寓教于乐”的艺术水准,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中国当代文学也不乏很多优秀的励志小说。本文试以中国当代小说《青春之歌》与《杜拉拉升职记》为例,解读这两篇作品中林道静和杜拉拉的经历传递给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学习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艺术和女性独立等优
期刊
由刘半农作于1920年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20世纪白话文运动兴起后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关于此诗的意涵,学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言爱国,二说相思,历来围绕着“她”的具体对象意为何物展开论述。对此,本文援引布拉克墨尔的“姿势语”相关理论,从具体文本出发,尝试对全诗做出在“她”之外的解读。此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引导研究者从新的角度认识该诗,对诗歌意象做出新的评判,挖掘新的诗意,为研究者解读同类型诗歌提供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