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结合初中数学大纲,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进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性,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及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外在形象的期待,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保持这种期待,如此学生吸收课堂内容的效率会更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主动学习。
2.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就必须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是指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学生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在想象中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这样,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這个概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结合初中数学大纲,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进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性,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及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外在形象的期待,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保持这种期待,如此学生吸收课堂内容的效率会更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主动学习。
2.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就必须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是指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学生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在想象中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这样,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這个概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