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形象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秦可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第一章中对现存文本中关于秦可卿的基本概况进行梳理,包括其出身、死亡、对应的判词与曲文以及其性格“兼美”所指。秦可卿的个人悲剧是《红楼梦》大悲剧的序幕,也是《红楼梦》大悲剧的缩影。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埋下了两条线索,可以让后人借此来解开《红楼梦》的迷局。
  关键词:秦可卿; 形象分析
  1.秦可卿的出身
  秦可卿的出身一直是被《红楼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的问题,主要的猜测有两种大的方向——一种是出身高贵,她的出身甚至高于钟鸣鼎食的贾府而与皇室有所关联,例如:冯精志认为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有宫廷中的人物与之对应。刘心武考证秦可卿身上有皇室血统,是废太子胤礽之女。另一种是尊重原文内容,猜测秦可卿出身低微。本文只根据现存《红楼梦》文本梳理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相关概况。
  秦可卿能成为宁国府长房长孙贾蓉之妻,原因在于宁国府对于姻亲十分随意。“造衅开端实在宁”,宁国府以贾珍贾蓉父子为首,一步一步朝着败落的方向发展。对于与各大家族联姻以共荣,宁国府并不放在眼里。同时另一方面,秦业任五品官营缮郎,官位不低但却家境贫寒,这是是贾府未来的预言的再一次表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空有官位而家族内部已被抄家或挥霍一空。因此,秦业与贾家素有的瓜葛便是指在秦家势力衰微前所促成的婚姻。
  2秦可卿之死
  秦可卿是全书中最早死去的主要角色,她活着的时候仅出现在第五至八回和第十、十一回,而写她的死亡的文字却覆盖了整整第十三至十五回篇章。她的生和死都是为整体文本服务的,是为了呈现环境而服务的,是为了将“贾府全盛时期展现于广大读者面前。”
  对于秦可卿的死因,俞平伯最先提出自缢而死的论点。在《红楼梦》中,画谶、曲文和判词中都预示着所评判之人的結局。关于秦可卿之死预言如下:画谶上,画有一座高楼,上面“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可见作者对秦可卿的安排应是悬梁自尽而死,而在小说文本中,秦可卿却是由于心思缜密,郁塞不通,随即逝世。这种谶语与书中情节相矛盾的状况是由于曹雪芹将秦可卿死因所隐含的真实内容暗含在其中。脂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用史笔也。”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荣国府、宁国府内部人物依次出场,贾府与众多王公贵族乃至皇室权贵的联系也被一一铺展开来。大丧之时的僧道法事、丧事风俗、从贾府到铁槛寺的沿途景致、乡村风土,这些都构成了一副真实的生活画卷。如真像一些红学家所认为的可卿“淫丧”,那么大办丧事、大出丧、各大家族权贵的出现、社会图景的刻画放在此处便不合理了。
  3 秦可卿的判词与曲文
  “《红楼》一姓一名皆具精意。”《红楼梦》中人物的取名大多富有深意。秦业音同“情孽”,这是“情”的源头。秦钟同“情种”,在下文中将进行详细论述。秦可卿则谐音“情可轻”,指如太虚幻境中让贾宝玉领略的皮肤滥淫之情是可鄙的,可轻的。
  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警幻仙子处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上每位女子的画谶、判词和曲文。册中画着一座高楼,在楼上有一个美人悬梁自缢。判词为“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在与该判词相对应的曲文中,唱到秦可卿之“情”是家族颓败的源头,“宿孽总因情。”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上一节中所述的、在书中保留的秦可卿之死的画面。判词与曲文所传达出的对于秦可卿的整体塑造除了暗含她的死因外,最重要的是对她人格的描写:秦可卿的美貌是纵欲败家的根本;宁国府的堕落败坏,其根源就是秦可卿的“淫”——秦可卿的判词和曲文都否定了秦可卿与秦可卿的“情”,并犀利地表现出了曹雪芹对这种“情”的轻视。
  4 秦可卿之“兼美”
  钗黛二人的性格有着鲜明的对立,宝钗是封建伦理道德塑造的大家闺秀形象,她自扫门前雪,且不关己事不开口。这种“会做人的性格”使她在贾府这个关系场中人见人爱;黛玉则有着敏感的内心,她对诗意的生活乃至人生的追求的外在表现则是“见一个打趣一个”的刻薄和尖锐。
  起初,在宝玉的内心世界中,林黛玉是最美的女儿,她是“神仙似的”妹妹,两人同起同坐,同卧同息。在薛宝钗来到贾府后,宝玉见其“体格端方,容貌丰美”,比黛玉更添一分美感。秦可卿出场,体态容貌兼具钗黛之美,自然使得宝玉的审美视野一步步变得开放,审美心理越发成熟。
  书中秦可卿出身卑微,因生得妩媚袅娜又与贾府有些瓜葛便被许配给贾蓉为妻。由身份低贱变为地位尊荣,因而需要处处小心,心思缜密。这一点上秦可卿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共性,她们二者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才能保住自己的贵族生活。除此之外,尤其要注意的是,秦可卿所具有的黛玉的精神追求是由作者暗示出来的,从进入秦可卿卧室是萌发的性幻想,到太虚幻境中对“情”的痴迷,这种回归本我性情的精神追求符合贾宝玉那种不追求功名、只求在一方栖息之所上“你守着我,我守着你”度过诗意人生的向往。二人有共鸣,“是因为可卿有黛玉的性格特征。” 但是与黛玉不同的是秦可卿选择了宝钗的做人模式,她行事稳重,礼待众人,这种性格特征是通过贾府一家上下的眼睛侧面勾勒出来的。由此便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秦可卿所兼美宝钗和黛玉之处。
  宝玉心中的秦可卿形象是比林黛玉和薛宝钗更完美的。在太虚幻境中,秦可卿“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有似黛玉”。由此,秦可卿方得 “兼美”之名。这些描写都是源自宝玉的内心的主观感受。
  宝钗虽然具有“绝色”容貌,黛玉也“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但二者都并不完美。宝钗的酥臂摸不得,黛玉的刻薄尖酸让宝玉无所适从。这是由于宝钗和黛玉二者或是缺乏秦可卿的风流魅力,或是缺乏秦可卿的感性端庄。这种性感与感性并存的现状是宝玉的灵魂可得以栖息之所,是皮肤滥淫和意淫二者最恰当的融合状态,在文本中,它便集中构成了最理想的女儿形象。
  结论
  秦可卿是能够让读者进入到曹雪芹创作世界的一把钥匙,她在整部《紅楼梦》的内容上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在数回描写中,作者便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她是“情”的化身,她的逝去是整部悲剧的开始,而整部悲剧正是由情欲和功利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一部《红楼梦》耗费了作者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曹公用生命为中国文坛勾勒了秦可卿的倩影,并使她的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无可替代,且会亘古流传。
  参考文献:
  [1]冯精志著.百年宫廷秘史——“红楼梦”谜底.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2]刘心武.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J].红楼梦学刊.1992(2)
  [3][清]曹雪芹著 无名氏续.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三版
  [4]陈树璟.锦绣荣华顷刻尽.[J].红楼梦学刊,1987年
  [5]俞平伯著.俞平伯自选集. [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5月
  [6][清]曹雪芹著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
  [7]洪秋蕃著.《红楼梦抉隐》[M].上海:上海印书馆,1934.1
  [8]洪慧萍.薄命红颜红楼迷——解读秦可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的建筑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应当引起相关行业的重视。文章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關键词:土木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前言:土木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期长,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土木工程的施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我国早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洪流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被频繁的提到。很明显,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平顺,相反,一个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却能让企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  关键词:施工定额;编制;企业竞争力;作用;分析  引言:随着建设市场与国
期刊
摘要:TFboys在中国娱乐圈的出现让中国无数少男少女找到了自己的偶像和精神寄托,TFboys的行为模式也成了这些少男少女争相模仿的对象,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正由这三个未成年向中国的年轻团体甚至中年人群中传播开来,榜样的力量在其中显而易见。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利用榜样的力量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字:榜样思想政治教育  TFboys是中国大陆的少年偶像组合,由王俊凯、王源和易烊千玺3名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信仰,具有一般信仰的特征。信仰体现着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怀,都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无限地把握未来的精神需求。”
期刊
摘要: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出发,探究其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对策  引言:多媒体技术是集合文字、图片、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身的新技术,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一、多媒体技术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期刊
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說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它内化成学生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实效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种新
期刊
摘要:数学由于其在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备受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青睐。除了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也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学生普遍抱怨高等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内容的抽象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遇挫折,学习兴趣日益递减。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有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就高等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教师在《科学》课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即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的深入探索、质疑与研究。科学研究涉及的活动非常多,比如:提出问题、猜测问题、安排计划、观察、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进行论述、表达与交流等等,同时还涉及到科学探究认识及掌握等内容。因此,在科学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十
期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  孔子曾说,“以德行来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于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以此为核心展开。”为政以德是孔子主张以道德为基础,对官员的品行与政治德行提出的明确要求。当今社会重视道德文化的发展,正是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风气朝着风清气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官员的腐败问题古今有之,它是社会长足发展的一种伴生
期刊
摘要:作为舞台塑造过程中的一部分,舞台人物的造型与化妆对于舞台表演的成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具体任务造型塑造与化妆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出角色人物的特点与性格,同时也考验着造型师的整个造型塑造专业水平和化妆能力。但在我国居民审美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今社会中,造型师也需要在展现自身精湛技艺的同时对舞台人物化妆和造型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达到促进舞台表演水平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舞台人物;化妆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