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与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到来,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索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 确立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一些自主学习的本领。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该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听众”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知识的主动权,能够自主学习。
2、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得“三多”(教师讲多、问多、控制多)和“三少”(学生读少、练少、自主探究少)的弊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自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因此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去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变“越俎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以“读”促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才能品出味道。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朗读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2、以“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得语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解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以“议”促进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各自智慧火花的碰撞,达成共识。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林中那可爱的画眉鸟,你能说说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舒适的:“我们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中午,我和同伴们在茂密的丛林中追逐、嬉戏,在空中赛飞······”有的发出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些工厂的污染,远离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三、 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教《蚕姑娘》一课,文中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蚕姑娘先是什么样子?吃了什么?变成什么样子?”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先精心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习,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对自主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 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重复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建立起来的。低年级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在写字不注意笔顺、没有正确的姿势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有极大可塑性的特点,及早着手,经常训练,严格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使语文成为一泓活水,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出真知,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通过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我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语文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让自主学习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素质教育”的春天。
一、 确立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一些自主学习的本领。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该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听众”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知识的主动权,能够自主学习。
2、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得“三多”(教师讲多、问多、控制多)和“三少”(学生读少、练少、自主探究少)的弊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自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因此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去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变“越俎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以“读”促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才能品出味道。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朗读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2、以“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得语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解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以“议”促进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各自智慧火花的碰撞,达成共识。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林中那可爱的画眉鸟,你能说说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舒适的:“我们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中午,我和同伴们在茂密的丛林中追逐、嬉戏,在空中赛飞······”有的发出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些工厂的污染,远离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三、 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教《蚕姑娘》一课,文中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蚕姑娘先是什么样子?吃了什么?变成什么样子?”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先精心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习,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对自主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 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重复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建立起来的。低年级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在写字不注意笔顺、没有正确的姿势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有极大可塑性的特点,及早着手,经常训练,严格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使语文成为一泓活水,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出真知,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通过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我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语文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让自主学习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素质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