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愿说 会说 善说 乐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口语交际及现状分析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相对于过去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的“听话、说话”而言,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口语性和交际性。它有着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同时它又是交流双方的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
  也正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师生都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不久前,我就听了位教师执教的一堂口语交际课《交流读书的收获》,无论是在组内交流还是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一律是捧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埋头苦读。我不禁要问:这是口语交际训练课吗?为什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读话”课(我不知该给这堂以怎样的定义所以暂且称之为“读话”课)?细想一番,我认为首先是师生对口语交际的内涵缺乏应有的理解。
  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实际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动下,通过参与交际双方的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的能力。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呢,又得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答。此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互动性是口语交际最显著的特征。
  当然上面所提只是目前口语交际课中的一个特例,口语交际课还存在着哪些现状呢?就学生而言:①胆子小,怕交际;②声音小,态度不自然;③口齿不清,发音不准;④缺乏条理性,往往词不达意;⑤人云亦云,缺乏主见;⑥随意性强,不会倾听;⑦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等等。就教师而言,往往感觉口语交际是否很神秘,不知从何处入手,训练的方向性和尺度难以把握,在交流的过程中难以监控,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的见识狭窄,对于新鲜事物的不易捕捉。
  2、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或课外缺乏规范的引导,缺乏有意识地让学生流利、完整、有条理地说话的活动过程。
  3、教师对待口语交际课的态度:(1)、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十分特别的语言训练课,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要求过高,这就让大部分学生感到畏难,不敢说(或者干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事先写好稿子读),久而久之反而无语可说;(2)、学校对口语交际无法检测,故有教师对此毫不重视,随意性强,导致口语交际的课落不到实处。
  4、口语交际方法指导欠缺,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循序渐进,让学生愿说。
  1、张口说话
  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
  2、先想后说
  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
  3、现想现说
  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二)、搭设舞台,让学生会说
  著名学者孙绍振指出:口语的关键是现场性的交流,不象书面语有某种独白的性质。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训练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训练教学时,应精心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因为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活跃的语文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演示教学就是一种捷径,例如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理解某个成语的意思时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表演这个成语的意思,一个同学陈述成语的意思,原则是不涉及成语中的任何一个词,另一个同学猜,这样表演者不但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去自主的创造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于永正先生在口语教学《调解》时,用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上课前同学的踩脚事件,先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情况简单地作一说明,并用问答的形式调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要为他们两人做调解的欲望,面对不同的两位同学作了实事求是,态度诚恳的调解,亲切有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充分展来了口语交流,提高了交际能力。   (三)、方法指导,让学生善说
  学生想说,但由于口语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细致的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言而有序。在指导看图写话《猴山》时,我将写话与说话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再抓重点细致观察,看清猴山上每只猴子神态、动作。最后请学生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并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写的时候,有话可写。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技巧,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说起普通话就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么说什么的错位思维。
  2、提供句式,理顺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部分观察时,我每部分开头分别提了问题让学生思考:“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哪儿?这里景色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们按老师提问的句式回答:“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远处同学们玩得怎么样?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学生按老师的指导,思维活跃又有条理,兴趣浓厚,说话连贯,表达得有声有色。
  (四)、更新评价观念,让学生乐说
  1、变评价结果为评价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过程,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发展。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是积极的,如:“如果你在××方面再努力些,将会更好……”一次次的鼓励与肯定,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能领会要点,明白不懂之处向对方请教,讨论。要调动学生之间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欣赏、倾听。
  2、变精确评价为模糊评价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精确的评价容易给别人造成伤害。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等原因,难免表达不清、语无伦次,教师要学会理解,呵护学生的心灵,让每个想说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得到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此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语言习惯上,以正面、肯定、温馨的评价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与快乐。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愿说、会说、善说、乐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引言: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主要标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领域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努力寻求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学好语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其自觉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受到教育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期刊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解释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体论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 语文阅读 教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状是阅读教学没能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占据了语文成绩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作文成绩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成绩的整体态势。作文失则语文成绩失,作文成功则语文整体成绩也就成功了。所以,对于作文,作为每一个考生都是丝毫不可马虎的一个大的工程。下面就根据我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的体会,谈一谈考场作文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对考生写好考场作文,提高作文成绩有所帮助。  一、要认真审题,弄清所给题目的真正含义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基本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激励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教育是活跃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剂“良方妙药”。  人是需要激励的。特别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欢乐的学生,更需要教
期刊
本文以秦岭火地塘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林区六种林分凋落物中的真菌种类、区系和生态分布。为今后该地区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
现代电教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是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疲劳发展,对学生的注意、理解、记忆等智力心理因素有良好的影响。语文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但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抽象化。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中,不持久,易分散,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如何充分利用
期刊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感教学的课堂结构,我谈以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以情动情。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