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萨克族作为歌舞民族,具有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现今,新疆普通高中的哈萨克音乐教学应该在哈萨克族音乐师资培训、哈萨克音乐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并改变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以有助于哈萨克音乐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哈萨克传统;音乐教学
素有“白天鹅的后裔”美誉的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俄罗斯、乌兹别克、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便于从东、西方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哈萨克音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不同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哈萨克传统音乐。哈萨克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哈萨克族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今,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学生进入新疆和内地的各高校学习音乐,这对哈萨克音乐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哈萨克传统音乐
哈萨克音乐旋法多变、节奏复杂、色调丰富。其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黑走马歌舞曲、冬不拉弹唱等。
哈萨克族民间歌曲包括情歌、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等,在生活中,爱情歌曲多见。然后是生活习俗歌曲,演唱形式分为无伴奏和有伴奏两种。无伴奏演唱一般是在劳动中、生活中即兴编唱的歌,声音优美自然、动听流畅,音调有抒情、高亢、自由、辽远的特点。有伴奏的独唱形式节奏也很自由,常会变节拍,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音色清脆、动听曼妙。哈萨克族说唱音乐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多是冬不拉伴奏,音调低沉,声音舒服,有叙事特点。
能歌善舞哈萨克民族的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和乐曲形式很是丰富。弹奏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分高、中、低等十几种。此乐器易学易带,深受哈萨克族喜爱。拉奏乐器的代表是“库布孜”,声音类似小提琴,形状比小提琴稍微复杂。民间艺人最善使用的是吹奏乐器“思布孜可”,此物被誉为“心笛”,形似竖箫,吹奏出来的音色悠扬柔和。哈萨克族极有特色的打击乐器是“阿迪托亚克”。这種击奏乐器由两个组成一对,演奏时互相击打,外形类似马蹄,加之所奏出的效果,哈萨克族称演奏出来的音为“马蹄音”。哈萨克族民间乐曲大都雄浑古朴,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质和草原风格。如《欢乐的草原》《骏马奔腾》《阿克萨卡库兰术赤汗》等。
哈萨克族民间歌舞多以载歌载舞形式呈现出来。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中,舞蹈动作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风格粗犷剽悍。哈萨克族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走马舞》,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矫健姿态。此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哈萨克人民还将长期狩猎过程中,细致观察到的各种动物的各种特性,编成了歌伴舞蹈,为哈萨克舞蹈艺术增色添彩。
二、哈萨克音乐教学的构想
首先,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就要先从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入手。从哈萨克传统音乐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音乐的体系既不隶属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也不属于欧洲音乐体系。时下,一直有很多学者呼吁建设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可是现在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还是沿袭了原来的西方体系模式。尽管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新疆普通高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如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等课程,但其大部分课程的开设还是沿袭了西方的体系,如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习等音乐理论课程。这种西方理论体系的学习虽然会让哈萨克族学生开阔眼界,但同时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新疆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要加紧对哈萨克传统音乐的研究,从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习、舞蹈基本动作等音乐基础课开始,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为哈萨克音乐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必须加大哈萨克族教师的培养力度。
再者,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还要改变当前整体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哈萨克传统音乐有很多属于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有很多被称为“颤抖音”的音。对不熟悉这个体系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音不准”的感觉,其实正是这种所谓“不准的音”给哈萨克音乐带来神韵。在采用这一音乐体系的民族中,音乐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种音体现出来的,能否出色地演奏或演唱这种音被人们当成衡量歌手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很多音乐教师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对于非西方的非十二平均律的东西感到不适应。加之长期以来音乐专业办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音乐老师认为这种有“不准的音”的唱法不符合他们长期以来信奉的“美声唱法”的审美标准,在他们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去衡量哈萨克族的传统唱法。所以,改变当前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是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还应在地方教材——哈萨克音乐教材的编写上下些工夫。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外国歌曲教材多为意大利歌曲集、意大利歌曲108首等。中国作品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哈语的歌曲集根本就没有,而且音乐教材的选用大多也是根据老师个人爱好和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组织专家编撰一本以哈萨克传统民歌、冬不拉选段为主,同时包括一些外国经典歌曲、内地民歌和新疆其他民族民歌的歌曲集。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有原文和哈萨克文,这样可以使哈萨克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外文和汉语歌曲,这将更有助于哈萨克音乐教学。
作为歌舞民族的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其音乐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以美声教学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应该加大哈萨克族教师培养力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紧哈萨克传统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研究,尽快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更多的哈萨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发展策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2]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J].中国音乐学,2004(1).
关键词:哈萨克传统;音乐教学
素有“白天鹅的后裔”美誉的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俄罗斯、乌兹别克、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便于从东、西方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哈萨克音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不同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哈萨克传统音乐。哈萨克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哈萨克族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今,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学生进入新疆和内地的各高校学习音乐,这对哈萨克音乐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哈萨克传统音乐
哈萨克音乐旋法多变、节奏复杂、色调丰富。其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黑走马歌舞曲、冬不拉弹唱等。
哈萨克族民间歌曲包括情歌、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等,在生活中,爱情歌曲多见。然后是生活习俗歌曲,演唱形式分为无伴奏和有伴奏两种。无伴奏演唱一般是在劳动中、生活中即兴编唱的歌,声音优美自然、动听流畅,音调有抒情、高亢、自由、辽远的特点。有伴奏的独唱形式节奏也很自由,常会变节拍,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音色清脆、动听曼妙。哈萨克族说唱音乐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多是冬不拉伴奏,音调低沉,声音舒服,有叙事特点。
能歌善舞哈萨克民族的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和乐曲形式很是丰富。弹奏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分高、中、低等十几种。此乐器易学易带,深受哈萨克族喜爱。拉奏乐器的代表是“库布孜”,声音类似小提琴,形状比小提琴稍微复杂。民间艺人最善使用的是吹奏乐器“思布孜可”,此物被誉为“心笛”,形似竖箫,吹奏出来的音色悠扬柔和。哈萨克族极有特色的打击乐器是“阿迪托亚克”。这種击奏乐器由两个组成一对,演奏时互相击打,外形类似马蹄,加之所奏出的效果,哈萨克族称演奏出来的音为“马蹄音”。哈萨克族民间乐曲大都雄浑古朴,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质和草原风格。如《欢乐的草原》《骏马奔腾》《阿克萨卡库兰术赤汗》等。
哈萨克族民间歌舞多以载歌载舞形式呈现出来。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中,舞蹈动作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风格粗犷剽悍。哈萨克族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走马舞》,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矫健姿态。此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哈萨克人民还将长期狩猎过程中,细致观察到的各种动物的各种特性,编成了歌伴舞蹈,为哈萨克舞蹈艺术增色添彩。
二、哈萨克音乐教学的构想
首先,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就要先从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入手。从哈萨克传统音乐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音乐的体系既不隶属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也不属于欧洲音乐体系。时下,一直有很多学者呼吁建设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可是现在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还是沿袭了原来的西方体系模式。尽管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新疆普通高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如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等课程,但其大部分课程的开设还是沿袭了西方的体系,如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习等音乐理论课程。这种西方理论体系的学习虽然会让哈萨克族学生开阔眼界,但同时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新疆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要加紧对哈萨克传统音乐的研究,从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习、舞蹈基本动作等音乐基础课开始,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为哈萨克音乐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必须加大哈萨克族教师的培养力度。
再者,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还要改变当前整体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哈萨克传统音乐有很多属于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有很多被称为“颤抖音”的音。对不熟悉这个体系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音不准”的感觉,其实正是这种所谓“不准的音”给哈萨克音乐带来神韵。在采用这一音乐体系的民族中,音乐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种音体现出来的,能否出色地演奏或演唱这种音被人们当成衡量歌手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很多音乐教师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对于非西方的非十二平均律的东西感到不适应。加之长期以来音乐专业办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音乐老师认为这种有“不准的音”的唱法不符合他们长期以来信奉的“美声唱法”的审美标准,在他们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去衡量哈萨克族的传统唱法。所以,改变当前音乐教师的传统观念,是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要搞好哈萨克音乐教学,还应在地方教材——哈萨克音乐教材的编写上下些工夫。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外国歌曲教材多为意大利歌曲集、意大利歌曲108首等。中国作品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哈语的歌曲集根本就没有,而且音乐教材的选用大多也是根据老师个人爱好和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组织专家编撰一本以哈萨克传统民歌、冬不拉选段为主,同时包括一些外国经典歌曲、内地民歌和新疆其他民族民歌的歌曲集。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有原文和哈萨克文,这样可以使哈萨克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外文和汉语歌曲,这将更有助于哈萨克音乐教学。
作为歌舞民族的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其音乐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以美声教学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应该加大哈萨克族教师培养力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紧哈萨克传统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研究,尽快建设哈萨克音乐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更多的哈萨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发展策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2]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J].中国音乐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