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针对性辅导;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层次和类型上的差异,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以下就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一、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辅导
1.注重知识生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算理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所以,算理讲解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亚于算法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算理的实质就是使学生利用规律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9加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问:10加2等于几?10加6呢?10加7呢?待学生准确回答之后,教师可继续发问: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这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规律,即10加几的结果就是十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2+3=?8+7+2=?4+9+6=?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算法最省时。经过比较就会有学生发现,上面的题目中,若先计算7+3、8+2、4+6就会比较省时,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先凑成10,之后再加最后一个数,很快即可得出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生成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计算准度。
2.有意识的优化算法
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计算方法,而算法优化指的其实就是鼓励多样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法,也是满足小学生个性需要的有效方式。在算法优化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需要,并发挥好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算法体验,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为算法优化提供动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数手指等方式。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10以内的加减法,若超出这个范围,计算时就会很容易出错。以小学数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为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加简便的凑十法,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使学生感受凑十法的优势:一个能够放10瓶水的箱子,内部已经放了6瓶,外面放了7瓶,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使其将箱子放满。这样一来,只需看一下箱子外还剩下几瓶,即可知道一共有十几瓶水。这种凑十法的计算速度显然要快于数手指,结果也更加准确,所以,只要教师多组织几次类似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此种算法,算法优化的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
二、针对数学思维能力差的辅导
1.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思路,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維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4.9+2.3)+(5.1+7.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4.9+2.3)+(5.1+7.7)=(4.9+5.1)+(2.3+7.7)=10+10=20
例2:(30+8.6)-(20+5.6),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30+8.6)-(20+5.6)=(30-20)+(8.6-5.6)=10+3=13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提升,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完整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例3:22.3+1.7-7.2-3.8,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2.3+1.7)-(7.2+3.8)=(22.3+1.7)-11=24-10=14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三、针对数学后进生的辅导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他们因为数学成绩差而不受重视,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学生心里对数学的看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健康的数学情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呈现出的数学成绩是参差不齐的,但这并不代表成绩差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就差,他们只是缺少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因此,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他们学习数学的问题所在,还要掌握数学知识和学生自身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辅导。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针对性辅导;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层次和类型上的差异,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以下就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一、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辅导
1.注重知识生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算理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所以,算理讲解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亚于算法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算理的实质就是使学生利用规律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9加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问:10加2等于几?10加6呢?10加7呢?待学生准确回答之后,教师可继续发问: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这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规律,即10加几的结果就是十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2+3=?8+7+2=?4+9+6=?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算法最省时。经过比较就会有学生发现,上面的题目中,若先计算7+3、8+2、4+6就会比较省时,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先凑成10,之后再加最后一个数,很快即可得出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生成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计算准度。
2.有意识的优化算法
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计算方法,而算法优化指的其实就是鼓励多样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法,也是满足小学生个性需要的有效方式。在算法优化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需要,并发挥好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算法体验,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为算法优化提供动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数手指等方式。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10以内的加减法,若超出这个范围,计算时就会很容易出错。以小学数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为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加简便的凑十法,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使学生感受凑十法的优势:一个能够放10瓶水的箱子,内部已经放了6瓶,外面放了7瓶,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使其将箱子放满。这样一来,只需看一下箱子外还剩下几瓶,即可知道一共有十几瓶水。这种凑十法的计算速度显然要快于数手指,结果也更加准确,所以,只要教师多组织几次类似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此种算法,算法优化的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
二、针对数学思维能力差的辅导
1.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思路,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維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4.9+2.3)+(5.1+7.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4.9+2.3)+(5.1+7.7)=(4.9+5.1)+(2.3+7.7)=10+10=20
例2:(30+8.6)-(20+5.6),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30+8.6)-(20+5.6)=(30-20)+(8.6-5.6)=10+3=13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提升,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完整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例3:22.3+1.7-7.2-3.8,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2.3+1.7)-(7.2+3.8)=(22.3+1.7)-11=24-10=14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三、针对数学后进生的辅导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他们因为数学成绩差而不受重视,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学生心里对数学的看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健康的数学情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呈现出的数学成绩是参差不齐的,但这并不代表成绩差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就差,他们只是缺少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因此,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他们学习数学的问题所在,还要掌握数学知识和学生自身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辅导。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