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读到过两篇关于Chinese这个英文字的文章,其主要论点说这是个贬义词,相当于“中国佬”。其实,英文的ese和an本身既无贬义或褒义,用来指人时,它们仅仅是名词后缀而已。用ese结尾的词较少,有:Burmese (缅甸人),Cantonese(广东人),Indochinese(中南亚半岛人,又称印度支那人,含:缅甸、泰国、马来亚、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人),Japanese(日本人), Javanese(爪哇人), Milanese(米兰人),Nepalese(尼泊尔人),Portuguese (葡萄牙人),Senegalese(塞内加尔人),Sudanese(苏丹人),Taiwanese(台湾人), Vietnamese(越南人)。
用an结尾的词较多,有:Afghan(阿富汗人),Algerian(阿尔及利亚人), American(美国人),Argentinean(阿根廷人),Balkan(巴尔干半岛人,含: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人),Canadian(加拿大人),Cuban(古巴人),Egyptian(埃及人),Fijian(斐济人),Guinean(几内亚人),Hungarian,(匈牙利人),Indian(印度人),Jamaican(牙买加人), Korean(高丽人/朝鲜人),Libyan(利比亚人),Malaysian(马来西亚人), Mexican(墨西哥人),Nigerian(尼日利亚人),Palestinian(巴勒斯坦人), Panamanian(巴拿马人),Russian(俄国人),Rwandan(卢旺达人), Singaporean(新加坡人),Syrian(叙利亚人),Tibetan(西藏人),Ugandan(乌干达人),Venezuelan(委内瑞拉人),Yugoslavian(南斯拉夫人),Zambian(赞比亚人)。
比较一下就清楚了,ese和an这两个词尾本身并无褒贬,都是中性的。
英语的种族主义蔑称(racial slurs)很多都不是由内在的语义造成的,而往往是在长期运用中产生了污蔑性的相关涵义。以最为臭名昭著的“黑鬼”为例,英文是nigger,这个词来自拉丁语negro,原义就是“黑”,化为nigger后,其语义也没有“鬼”的意思(词尾er没有贬义,如Londoner, New Yorker),不然黑人自己也不会以这个词相互亲密地指称。其贬义是在使用、贩卖黑奴的可耻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在美国说汉语时,要注意“那个”的使用。有一次,我们的美国客户抱怨说一位汉语翻译竟然使用nigger这个蔑称。这怎么可能?调查了一番才弄明白,原来是他在英译汉的支吾中,用了“那个”。
对中国人的蔑称有Chinaman和Chink。前者内在的语义并无不妥,其贬义首先是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蔑视中国人,用Chingchao Chinaman(清朝中国人)取代了Celestial(天朝子民)这一尊称。而后美国雇主驱使从中国来的廉价劳工修铁路,叫他们Chinaman。他们不仅饱受其他族群的欺负,还受到美国二流文人的污蔑和政府的公开歧视。我居住的加州城市蒙特瑞(Monterey)的县志上明文记载这里曾是华人渔村,后来被意大利族裔歹徒放火烧毁,被迫迁移。许多报刊杂志和廉价书刊在19世纪下半叶大肆描写“黄祸”,警告白人要警惕华人侵入,不能给中国人任何机会。更有以美国工会为首的组织反复督促政府,使阿瑟总统(Chester A. Arthur)于1882年签署了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John F. Miller)的提案,美国在历史上实行了第一个公然歧视某一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The Exclusion Act)。致使那习惯用语,a Chinaman’s chance,意为“毫无希望”,成为华人的悲惨现实,持续了61年之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Chinaman这一蔑称流行起来。直到1943年,在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为首的富有正义感的美国人和无数华人的奔走呼号中,以及战争对中国这一盟友的需要,“排华法案”才废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英美人使用早已存在的中性词Chinese称呼中国人。而后,除了骂人,很少有人再使用Chinaman了。
后一个蔑称Chink有内在的贬损语义,因为这本是个象声词,表达玻璃或金属撞击的尖锐杂音。用其谐音来指代Chinese,称呼中国人,在什么年代都是侮辱人的。至于中国怎么会叫做China(由此而衍生出Chinese),至今仍无定论。普遍认为那是从我国著名的瓷器这种产品而来。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因为中国古代就因出产精美的丝绸而被欧洲人称为丝国。但我推论更有可能是先有了China这个国名,然后才称我国的瓷器为china,因为最权威的英文字典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表明,根据现有记载,China这个词最早用于1555年:“The great China whose kyng (sic) is thought……the greatest prince in the world.” (伟大的中国,其国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瓷器是葡萄牙人于16世纪从中国带到欧洲去的,开始叫做porcelain,这个词现在还用,但特指涂釉细瓷器。而泛指瓷器小写的china要到17世纪才开始出现在英文里。
综上所述,那两篇文章的作者和相信其论点的读者,大可不必为Chinese这个词而光火,倒是不该放过那些胆敢使用Chinaman或Chink的人。
用an结尾的词较多,有:Afghan(阿富汗人),Algerian(阿尔及利亚人), American(美国人),Argentinean(阿根廷人),Balkan(巴尔干半岛人,含: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人),Canadian(加拿大人),Cuban(古巴人),Egyptian(埃及人),Fijian(斐济人),Guinean(几内亚人),Hungarian,(匈牙利人),Indian(印度人),Jamaican(牙买加人), Korean(高丽人/朝鲜人),Libyan(利比亚人),Malaysian(马来西亚人), Mexican(墨西哥人),Nigerian(尼日利亚人),Palestinian(巴勒斯坦人), Panamanian(巴拿马人),Russian(俄国人),Rwandan(卢旺达人), Singaporean(新加坡人),Syrian(叙利亚人),Tibetan(西藏人),Ugandan(乌干达人),Venezuelan(委内瑞拉人),Yugoslavian(南斯拉夫人),Zambian(赞比亚人)。
比较一下就清楚了,ese和an这两个词尾本身并无褒贬,都是中性的。
英语的种族主义蔑称(racial slurs)很多都不是由内在的语义造成的,而往往是在长期运用中产生了污蔑性的相关涵义。以最为臭名昭著的“黑鬼”为例,英文是nigger,这个词来自拉丁语negro,原义就是“黑”,化为nigger后,其语义也没有“鬼”的意思(词尾er没有贬义,如Londoner, New Yorker),不然黑人自己也不会以这个词相互亲密地指称。其贬义是在使用、贩卖黑奴的可耻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在美国说汉语时,要注意“那个”的使用。有一次,我们的美国客户抱怨说一位汉语翻译竟然使用nigger这个蔑称。这怎么可能?调查了一番才弄明白,原来是他在英译汉的支吾中,用了“那个”。
对中国人的蔑称有Chinaman和Chink。前者内在的语义并无不妥,其贬义首先是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蔑视中国人,用Chingchao Chinaman(清朝中国人)取代了Celestial(天朝子民)这一尊称。而后美国雇主驱使从中国来的廉价劳工修铁路,叫他们Chinaman。他们不仅饱受其他族群的欺负,还受到美国二流文人的污蔑和政府的公开歧视。我居住的加州城市蒙特瑞(Monterey)的县志上明文记载这里曾是华人渔村,后来被意大利族裔歹徒放火烧毁,被迫迁移。许多报刊杂志和廉价书刊在19世纪下半叶大肆描写“黄祸”,警告白人要警惕华人侵入,不能给中国人任何机会。更有以美国工会为首的组织反复督促政府,使阿瑟总统(Chester A. Arthur)于1882年签署了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John F. Miller)的提案,美国在历史上实行了第一个公然歧视某一种族的法案“排华法案”(The Exclusion Act)。致使那习惯用语,a Chinaman’s chance,意为“毫无希望”,成为华人的悲惨现实,持续了61年之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Chinaman这一蔑称流行起来。直到1943年,在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为首的富有正义感的美国人和无数华人的奔走呼号中,以及战争对中国这一盟友的需要,“排华法案”才废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英美人使用早已存在的中性词Chinese称呼中国人。而后,除了骂人,很少有人再使用Chinaman了。
后一个蔑称Chink有内在的贬损语义,因为这本是个象声词,表达玻璃或金属撞击的尖锐杂音。用其谐音来指代Chinese,称呼中国人,在什么年代都是侮辱人的。至于中国怎么会叫做China(由此而衍生出Chinese),至今仍无定论。普遍认为那是从我国著名的瓷器这种产品而来。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因为中国古代就因出产精美的丝绸而被欧洲人称为丝国。但我推论更有可能是先有了China这个国名,然后才称我国的瓷器为china,因为最权威的英文字典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表明,根据现有记载,China这个词最早用于1555年:“The great China whose kyng (sic) is thought……the greatest prince in the world.” (伟大的中国,其国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瓷器是葡萄牙人于16世纪从中国带到欧洲去的,开始叫做porcelain,这个词现在还用,但特指涂釉细瓷器。而泛指瓷器小写的china要到17世纪才开始出现在英文里。
综上所述,那两篇文章的作者和相信其论点的读者,大可不必为Chinese这个词而光火,倒是不该放过那些胆敢使用Chinaman或Chink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