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态。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于人的心态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黑暗的世界中,音乐无疑成了视障学生最大的寄托。针对视障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音乐治疗”教学法,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还能有效帮助盲生塑造阳光心态。
音乐对视障学生有特殊意义
大家知道,黑暗的世界需要阳光;殊不知,其实人心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的心智模式。塑造阳光心态,能帮助视障学生学会调整、改变和驾驭自己的情绪,避开心理误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的一切艰难险阻,从而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成为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音乐有什么功效?有人说音乐可以进行胎教;有人说音乐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有人说音乐可以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还有人说音乐能够使母鸡下蛋更多……总之,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演唱、奏乐或听赏,都蕴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笔者一直在思考,音乐对于这些特殊的视障学生,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听听音乐已然成为释放工作压力、缓解心情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生活在黑暗世界的视障孩子来说,音乐在他们的人生中举足轻重。在担任盲部音乐教学中我感受到,音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视障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作用特别显著。虽然盲校音乐只是作为学生的一门副科,但它却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训练视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其积极的感情体验,最终帮助其树立阳光的心态。
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在特殊学校,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则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盲教的特殊性,更需要找出德育工作有效的方法。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音乐。
美好的事物人皆爱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视障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听音乐已经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课外娱乐活动。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说明音乐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人心态和谐并良好地发展。由此可见,音乐能帮助人们调整心态。那么,对于视障学生,音乐对调整学生心态,有具体怎样的作用?音乐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一架钢琴边围着一群孩子在唱歌的形式。因为音乐作为副科,并不会像主科一样的有很高的要求,只是给学生释放学业压力的课程;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盲校中对于视障学生不应当只停滞在学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激发学习艺术的兴趣。由于视障学生视觉存在障碍,所以他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依赖于听觉,因此,听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这无疑能影响学生的心态。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音乐的优势来塑造学生的心态?
塑造阳光心态的方法有很多,如改变态度、享受生活、学会感恩等,能够做到这些,就能每天拥有阳光心态,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也许,学生在塑造阳光心态问题上,可选用的手段、资源非常多,但是对于特殊学校,使用的手段可能会相对减少。对于盲生,更需要依靠能让他们体验到自身优势的音乐来实现。
音乐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 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视障学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其中不乏个性比较突出,让老师都无语的 “问题学生”。
曾有一位 “问题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也拥有非常优秀的先天条件,但是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上的缺陷。为此,他常常因为学习受到其他老师的批评,事后情绪就会变得异常激动,甚至会流露出一些偏激的言辞,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与这名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了他特别痴迷于节奏,而且在节奏方面确实有天赋,于是,便安排他学习打击乐,并不时地鼓励他。通过进一步的接触,发现他的过激其实是伪装。他是一个好强的人,至少会为做不好一件事而辗转反侧。这就说明了他有强烈的上进心。当时,笔者就想了一个方法:紧扣酷爱音乐这一点(因为这名学生喜欢听音乐,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必须借助老师来帮其介绍音乐),将音乐作为一种奖励机制,不轻易满足他的要求,而是规定他必须完成某一任务或学习态度有明显进步后,再帮他们介绍或下载音乐作为奖励。这就迫使他们自己以高目标来要求自己,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音乐让学生自信与阳光
视障学生特别是女生,由于家庭环境及自身缺陷极易造成其自卑胆怯和自我封闭的心理。有一名学生在音乐方面有非常优秀的条件,歌唱得非常好,管乐也演奏得很出色,但是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受了委屈只会一个人流泪。为了让她树立起自信心,笔者在乐队训练时让她展示自己,鼓励她,在全队队员前称赞,她是最棒的,并且为其寻找参赛的机会,为其在歌唱及演奏方便进行单独辅导,让她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她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她,使她在这样的过程中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她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自信和阳光。
用音乐使学生学会感恩。恰当地运用音乐,能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净化其思想,美化其心灵。在学习一些传统革命歌曲时,学生会受到一次次的感恩教育。原来,很多视障学生总会为自己的遭遇而怨天尤人,但是,通过介绍此类音乐的创作背景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后,他们就能饱含深情、慷慨激昂地演唱,再现了自身鲜明的音乐形象。
某种意义上“向下比较”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但不得不承认,这对于视障学生树立信心、改变心态有很好的作用。就像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人们常抱怨自己很倒霉,那是因为只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的地方,两相比较的落差,确实令人心中不快。因此,当学生在进行乐器练习或演唱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反而能激起学生的斗志,在得意中求进步。如果不善于向下比较,不善于满足当前的状况,那么,这些“脆弱”的学生可能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中。 其实,音乐是一种能长期调节人心态的工具。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于人的心态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有助于让盲生放松心情,特别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因为平时受家庭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而舒缓柔美的音乐能促使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把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对于业余生活乏味的视障学生,音乐是能让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的灵丹妙药。无论遇到什么烦恼,似乎只要听听音乐,就会一扫而空。音乐在某一时刻还成为了学生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可以通过演奏音乐来发泄和进行自我调节。时常听到学生口中哼着各种曲调,或悲伤,或激昂,这些都是他们发泄情绪的表现。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忧愁,分享自己的喜悦,留下的是平静的心情及幸福感。
音乐的形式是多样的,每一种不同的形式可以激发和培养视障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及阳光心态的建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开设的器乐合奏课就是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很好途径。在教学时,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分别学习一种甚至多种适合他们的乐器。在训练中每次都提出要求,对于每一曲,都会进行背景讲解及情感处理的指导。通过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音调融入合适的情感,使乐曲在他们心中的呈现一种画面感,通过夸张的语言手段,联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使他们用心聆听和理解音乐,而不只是停留于简单的音符表面。
为了让乐器课保持新意而不处于紧张状态,结合每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在每次排练前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其言行进行点评,学生也会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选择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乐队排练及指挥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乐队的灵魂人物。在学习演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予激励和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乐队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开展乐器合奏,既培养了盲生动手能力,又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在掌握演奏技术的同时,又磨练了意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及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信,使简单的乐队训练不只停留于形式,更使之成为一种隐形的德育途径。
心态对生理和能力具有一定影响。阳光的心态使人遇事不慌,心静如水。它能使人产生正确的判断和思路,给人以力量和方法,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要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拉近教师与视障学生的距离,打开他们的心门,让阳光洒满他们的心田,真正地用音乐塑造出视障学生的阳光心态,使身处黑暗之境的视障学生带着阳光心态走向未来。
音乐对视障学生有特殊意义
大家知道,黑暗的世界需要阳光;殊不知,其实人心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的心智模式。塑造阳光心态,能帮助视障学生学会调整、改变和驾驭自己的情绪,避开心理误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的一切艰难险阻,从而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成为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音乐有什么功效?有人说音乐可以进行胎教;有人说音乐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有人说音乐可以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还有人说音乐能够使母鸡下蛋更多……总之,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演唱、奏乐或听赏,都蕴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笔者一直在思考,音乐对于这些特殊的视障学生,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听听音乐已然成为释放工作压力、缓解心情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生活在黑暗世界的视障孩子来说,音乐在他们的人生中举足轻重。在担任盲部音乐教学中我感受到,音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视障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作用特别显著。虽然盲校音乐只是作为学生的一门副科,但它却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训练视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其积极的感情体验,最终帮助其树立阳光的心态。
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在特殊学校,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则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盲教的特殊性,更需要找出德育工作有效的方法。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音乐。
美好的事物人皆爱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视障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听音乐已经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课外娱乐活动。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说明音乐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人心态和谐并良好地发展。由此可见,音乐能帮助人们调整心态。那么,对于视障学生,音乐对调整学生心态,有具体怎样的作用?音乐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一架钢琴边围着一群孩子在唱歌的形式。因为音乐作为副科,并不会像主科一样的有很高的要求,只是给学生释放学业压力的课程;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盲校中对于视障学生不应当只停滞在学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激发学习艺术的兴趣。由于视障学生视觉存在障碍,所以他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依赖于听觉,因此,听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这无疑能影响学生的心态。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音乐的优势来塑造学生的心态?
塑造阳光心态的方法有很多,如改变态度、享受生活、学会感恩等,能够做到这些,就能每天拥有阳光心态,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也许,学生在塑造阳光心态问题上,可选用的手段、资源非常多,但是对于特殊学校,使用的手段可能会相对减少。对于盲生,更需要依靠能让他们体验到自身优势的音乐来实现。
音乐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 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视障学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其中不乏个性比较突出,让老师都无语的 “问题学生”。
曾有一位 “问题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也拥有非常优秀的先天条件,但是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上的缺陷。为此,他常常因为学习受到其他老师的批评,事后情绪就会变得异常激动,甚至会流露出一些偏激的言辞,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与这名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了他特别痴迷于节奏,而且在节奏方面确实有天赋,于是,便安排他学习打击乐,并不时地鼓励他。通过进一步的接触,发现他的过激其实是伪装。他是一个好强的人,至少会为做不好一件事而辗转反侧。这就说明了他有强烈的上进心。当时,笔者就想了一个方法:紧扣酷爱音乐这一点(因为这名学生喜欢听音乐,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必须借助老师来帮其介绍音乐),将音乐作为一种奖励机制,不轻易满足他的要求,而是规定他必须完成某一任务或学习态度有明显进步后,再帮他们介绍或下载音乐作为奖励。这就迫使他们自己以高目标来要求自己,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音乐让学生自信与阳光
视障学生特别是女生,由于家庭环境及自身缺陷极易造成其自卑胆怯和自我封闭的心理。有一名学生在音乐方面有非常优秀的条件,歌唱得非常好,管乐也演奏得很出色,但是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受了委屈只会一个人流泪。为了让她树立起自信心,笔者在乐队训练时让她展示自己,鼓励她,在全队队员前称赞,她是最棒的,并且为其寻找参赛的机会,为其在歌唱及演奏方便进行单独辅导,让她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她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她,使她在这样的过程中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她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自信和阳光。
用音乐使学生学会感恩。恰当地运用音乐,能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净化其思想,美化其心灵。在学习一些传统革命歌曲时,学生会受到一次次的感恩教育。原来,很多视障学生总会为自己的遭遇而怨天尤人,但是,通过介绍此类音乐的创作背景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后,他们就能饱含深情、慷慨激昂地演唱,再现了自身鲜明的音乐形象。
某种意义上“向下比较”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但不得不承认,这对于视障学生树立信心、改变心态有很好的作用。就像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人们常抱怨自己很倒霉,那是因为只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的地方,两相比较的落差,确实令人心中不快。因此,当学生在进行乐器练习或演唱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反而能激起学生的斗志,在得意中求进步。如果不善于向下比较,不善于满足当前的状况,那么,这些“脆弱”的学生可能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中。 其实,音乐是一种能长期调节人心态的工具。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于人的心态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有助于让盲生放松心情,特别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因为平时受家庭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而舒缓柔美的音乐能促使学生放下心中的包袱,把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对于业余生活乏味的视障学生,音乐是能让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的灵丹妙药。无论遇到什么烦恼,似乎只要听听音乐,就会一扫而空。音乐在某一时刻还成为了学生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可以通过演奏音乐来发泄和进行自我调节。时常听到学生口中哼着各种曲调,或悲伤,或激昂,这些都是他们发泄情绪的表现。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忧愁,分享自己的喜悦,留下的是平静的心情及幸福感。
音乐的形式是多样的,每一种不同的形式可以激发和培养视障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及阳光心态的建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开设的器乐合奏课就是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很好途径。在教学时,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分别学习一种甚至多种适合他们的乐器。在训练中每次都提出要求,对于每一曲,都会进行背景讲解及情感处理的指导。通过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音调融入合适的情感,使乐曲在他们心中的呈现一种画面感,通过夸张的语言手段,联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使他们用心聆听和理解音乐,而不只是停留于简单的音符表面。
为了让乐器课保持新意而不处于紧张状态,结合每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在每次排练前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其言行进行点评,学生也会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选择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乐队排练及指挥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乐队的灵魂人物。在学习演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予激励和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乐队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开展乐器合奏,既培养了盲生动手能力,又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在掌握演奏技术的同时,又磨练了意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及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信,使简单的乐队训练不只停留于形式,更使之成为一种隐形的德育途径。
心态对生理和能力具有一定影响。阳光的心态使人遇事不慌,心静如水。它能使人产生正确的判断和思路,给人以力量和方法,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要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拉近教师与视障学生的距离,打开他们的心门,让阳光洒满他们的心田,真正地用音乐塑造出视障学生的阳光心态,使身处黑暗之境的视障学生带着阳光心态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