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分享经济”的兴起作为全球经济的热点现象,在国内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美国《时代》杂志将其列为2011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创意”之一。在2015年年底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分享经济模式是国家大数据战略”被作为实现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国外对于分享经济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我国虽然也有此类平台,但总体而言对分享经济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及国外。本文基于中国国情出发,对分享经济的分类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以期为国内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导向。二 分享经济的定义分享经济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影响现有消费模式的新业态,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借助互联网技术、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或关系意义的丰富。综上所述,我们将分享经济定义为:伴随着云计算、定位等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通过以“租”代“买”实现资源或服务的使用权暂时性转移,达到资源高效利用或丰富人际关系的目的,以分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兴经济形态。三 分享经济类型的分类对于分享经济类型的划分,常见的划分标准有:Schor(2014)将现有的分享经济划分了2X2的矩阵,按组织性质、运营模式两种维度将分型经济下的运行平台分为了(P2P,盈利性)、(P2P,非营利性)、(B2P,营利性)和(B2P,非营利性)共四种类型,并指出当前分享经济类型会从非营利的P2P模式向营利的B2P模式演化。Bosman(2015)的研究中,从消费的角度展开,将分享经济分为:一是基于共享和租赁的产品服务,二是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通,三是基于资产和技能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在中国,最多的是根据分享对象的不同,将分享经济划分为分享消费、分享生产、分享学习和分享金融四类。本文从更深层次出发,延续Schor的分类上,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补充,从供给者角度出发,将分享经济的模式分为平台式分享与垂直式分享。(1)平台式分享在平台式分享下,分享行为的完成是通过分享平台完成的。其基础结构是:平台两边分别是分享者与需求者,平台实现了分享者资源使用权向需求者的暂时性转移,同时平台向两边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促使他们接入到平台进行交易或交互,最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为典型的平台式分享企业有滴滴打车、小猪短租等。这些企业尽管涉及的行业和应用的技术各不相同,但不约而同的凸显了自身是“双边市场”的结构特征。(2)垂直式分享垂直式分享的完成则是通过分享品提供商展开的,它的基础结构是自上而下的“生产商—分享品提供商—用户”结构,分享品提供商拥有分享资源的所有权,只向单边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使用权的暂行实行转移,最终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成本的降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垂直式企业有摩拜单车、Ofo等。有学者认为,垂直式分享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分享经济,但已有研究也表明,共享模式并不新颖,其内核类似于“租赁”,不同的在于将“所有权”的概念引入、基于互联网实现人人参与以达到供需快速精准匹配。换种说法,垂直式分享是带有分享经济特征的租賃形式,是广义上的分享经济。举例来讲,2016年9月26日,Ofo获得滴滴千万元的战略投资,两家企业也有着十分相近的发展轨迹,但分析其内涵则各有不同。以滴滴为代表的共享汽车,是典型的平台式分享企业,滴滴本身并不拥有汽车的所有权,只是作为司机(专车与出租车)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平台,滴滴是独立于供需的第三方,表现出双边平台的特征;而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则是垂直式分享企业的代表,Ofo自己拥有单车的所有权,只满足单边用户需求。分享平台隐含的分享、合作和信任等优点超越人们的预期,代表性企业Airbnb、滴滴打车、小猪短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创新改变。但公允地将,分享平台也面临着安全、规范和诚信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分享经济的发展如何,能都成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历史性经济模式,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塑造。参考文献:[1]Botsman R, Roo Rodegers.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Harper Collins,2010[2]Schor J. B., Fitzmaurice C. J.. Collaborating and Connect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2014, (26): p.410.[3]吴晓隽,沈嘉斌. 分享经济内涵及其引申[J]. 改革,2015,12:52-60[4]程贵孙. 平台型网络产业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竞争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04-109.[5]郑志来. 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6,0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