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关爱·促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单亲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许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有着突出的特殊性,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主要而现实的难题。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有以下一些不良心理:心理脆弱,胆子小;或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或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或经常旷课,打游戏机,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打群架等。而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搞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教育职责。
  一、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谅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二、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我班学生黄某某,12岁丧父,问题比较突出。他上课不专心,整天趴桌子,恹恹欲睡。有时书也不拿出来,课后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爱讲话。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数学老师闲谈中,得知他的数学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家访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向他的母亲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其他学科上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慢慢地,他上课有点认真了,渐渐地,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表扬他。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四、爱心抚慰,严格教育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五、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了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的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我班有一位叫全某某的同学,是一个性格孤僻、敏感脆弱的男孩,易怒,易躁,常常与同学吵架。我们班上经常召开各种主题班会,如“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他开始不参与讨论和互动。同学们经常亲近他,并告诉他:“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你是我的亲人。”这样慢慢地他与同学交流了。全班同学参加校运会,他有强烈的热情,积极报名参加了投实心球项目,很认真地参加比赛,并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六、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要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心头,摇摆不定——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到底是宽好还是严好?是板着脸还是笑嘻嘻?如果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有意板着脸,会不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但如果在学生面前和颜悦色,则是否又有失尊严?有的年轻教师以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称兄道弟,这些似乎都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阻碍了师生间真诚的交流。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应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五步尝试导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尝试导入,引导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虽然在一节
期刊
多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和发展作准备”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办学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规范,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学校各项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可,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校、以德立人
期刊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等要求。  二、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教学过程,于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海无涯乐作舟”。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真实 高效 探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与课程改革携手走过的今天,转身回望,反思课改走过的历程,有过课改之处的一片茫然和通识培训之后的豁然开朗,有过与新的教学方式不相适应的痛苦和走入新
期刊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我们回归生活,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阐释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等方面,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过程  中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代,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处在思想品德课的表面形式——知识的传授,还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不到落实。为此,要坚持创新,在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传统节日正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信念。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从传统节日蕴含的重要德育资源的分析入手,探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培养国民健康的文化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传统节日 德育价值 德育教育 开掘利用  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涵盖
期刊
抓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  根据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把握以下十个“时机”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