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    上
  爸爸是大山里的人民教师,在三年级以前,我都住在教师宿舍里,教师宿舍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住了10个老师,也可以说是十户人家。那时候我还是独生女,放学后所有人都离了校,从下午4点多到晚上9点多这一整段时间,我没有玩伴,可算是孤独极了。学校里倒也有几个老师家有孩子,可惜年龄与我都不相当,有个大我几级的女孩,叫甜甜,不爱和我玩,同在一方窄地,一学期也打不了几个照面,我们之间好像总隔着些什么,比如说她骑上自行车了,我还在骑滑板车,就骑的车来说,就有差距。有一个傍晚,正好我们骑着各自的车,在教师宿舍门前的空地上相遇了,她骑着自行车,长发随风飘起来,像起舞的小精灵;再看看我,不穿裙子,不留长发,玩刀玩枪,就是不玩芭比娃娃,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出于各种落差,我非常想和她来一场爷们的速度与激情的较量,凭我多年骑滑板车的经验,我认为只要我双腿够快够用力,那我一定能赢过她。较量开始,我非常努力,一心往前冲,就想超过她,在我双脚不断高频率划行的时候,老爸却站在一旁说:“慢点慢点,滑板车怎么可能有自行车快嘛!追不上就别追啦!”噢!那时候我已经追了两圈,仍然相隔甚远,听了那话,我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顺着老爸给的台阶也就下了,拖着滑板车就回了家,可我内心仍然坚持认为,我一定可以比她快。很久后我才知道,原来滑板车真的追不上自行车!这次失败的较量,就是甜甜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唯一记忆了,后来我们再没有见过。
  另外也有两小姑娘,我上学了,她们还没有上学,我上三年级了,她们还是没有上学。这样看来,她们实在不像我的伙伴,更像我的妹妹,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细心呵护,少了一些随意。但我总是没有办法的,我的大多数闲暇时光都和她们待在一起,一来也消遣了我的孤独与无聊,二来帮学校里的老师带孩子,给了他们分身的机会。于是大家其乐融融,这两个小姑娘也成功地变成了我的小跟班。以至于妈妈叫吃饭她们不吃,我让她们去吃她们就去了;妈妈让喝药她们不喝,我让她们去喝她们就去了;她们在妈妈怀里哭闹哄不乖,我一去她们就乖了……渐渐的,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威信的孩子王。
  不得不提我为找玩伴而做的蠢事。班里有个姑娘叫小桃梅,捉襟见肘的衣裳,黑红黑红的脸蛋,油亮油亮的头发,耳朵周围有一层层污垢,关于她的一切都像是没洗干净。她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可惜并不是小透明,因为她与我们的格格不入,大家也总是对她格外“关注”,常常嘲笑她,大概也就是笑她不爱干净,穷之类的,孩子的嘲笑很单纯,就只是嘲笑而已,没有别的意思,嘲笑完就忘了。
  小桃梅没有钱也没有朋友,她总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正是由于她的这两个特质和我放学后的孤独,促使我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我给你钱,你放学以后慢点回家,陪我玩玩好不好?”
  她很吃惊地看着我。
  “不会玩很久的,你想什么时候回家你就回,我给你一块钱!”
  “好。”
  一块钱已经很多了,那时候谁都没有零花钱。一块钱可以买十根仔仔棒,十根辣条;最好吃的方便面叫福家欢,也才七角一包,你还可以再买三根辣条!这笔“交易”再次缓解了我的孤独,小桃梅也买了一些发卡戴上,添置了一些小女生的新玩意儿。有时候我没钱,从家里搜出5角,就给她5角,搜出8角,就给她8角,小桃梅也聪明得很,我给得起多少钱,她就陪我玩多久!一点也不含糊。我们玩的内容也没什么新鲜的,无非就是找两块砖当桌子,找两片瓦当碗,找几片树叶当菜肴,再折几根树枝当筷子,你当爸爸我当妈妈……对啊,这就是玩了千遍万遍的过家家,可我却清晰地记得,夕阳下,那个把全部家当用来买玩伴的孩子,真的很开心。因为她试过,一个人的过家家,只会带来失望与遗憾,你试想——满心欢喜做了一桌子“山珍海味”,却无人品尝无人分享,是不是很令人难受?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有天傍晚,玩得正开心,她突然和我说她要走了,我不肯,时间还没到,说什么都不让她走。我几近恳求,“你再玩两分钟吧,你再玩两分钟吧。”
  “不可以。”
  “我再给你几块钱行吗?你再玩两分钟吧。”
  我跑过去,把钱塞在她手里,是一块五,我最后的钱。她捏着钱,紧紧地攥着,又走回来,和我一起“做饭”,我们不言不语,不说不笑,可饭做到一半,她又要走。
  我再次恳求,“你再玩几分钟嘛,就几分钟行不行?”
  “我爸昨天骂我了,骂我太晚回家,在路上鬼混。”
  “……”
  后来我依旧恳求,她依旧拒绝,结果她哭了,我也哭了。
  “那你走吧。”
  她哭是因为我不让她走,我哭是因为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此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一是被伤透了心,二是我确确实实没钱了,存钱罐掏光了,家里抽屉也翻光了。现在想来,买开心卖孤独,大概花了我15块钱。除此之外,还有平时送给小桃梅的一些小东西,这些小零件,不提也罢。只是不知小桃梅多年后想起,会不会觉得自己赚了,又或许从未想起。
  无聊倒也能找点无聊的事做做,比如墙角有一窝蚂蚁,我经常蹲在那里,喂它们点蛋糕渣、饼干屑,又看它们怎么搬回家。偶尔也去花园里追追蝴蝶,钻钻树丛。还干些毁坏植被的事儿——花园里有几株芦荟,我常常将它们折断,挤些汁液在手上,又学着隔壁美女老师擦脸的样子,它们拍在脸上,如果拍多了,脸就会变成绿色;花园里还有五棵大雪松,我总爱把它们的针一根根拔掉,然后在地板上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又或是今天刚学的汉字。花园里的玩法还有一个——走花台。花台各式各样,并且颜色各异,爬上四边形走一圈,又爬上圆形跑一圈,直到把所有颜色所有形状都绕完才肯罢休。一开始,走花台很考验平衡性,要么台面砌得太窄,要么弯转得太急,要么里面的花儿树儿红杏出墙来,总之,阻碍重重,可经过我长时间高效率的训练,竟也变得如履平地了。花园是我最爱的地方,可碰上下雨,是不能去花园玩的,又得找点别的无聊事做做。二楼的最左边住着一位浦老师,他家总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被我搬了好几样回家来。譬如说有一个葫芦,长得好生俊俏,下边还插着三根管,最长的那根管,还绑着一条中国结,实在太招人喜欢了。后来他告诉我,这叫葫芦丝,是一种乐器,我要是喜欢,他就送我了。从他那里得来的,还有一本很厚的画册,里面是一些简笔画,内容丰富多样,我想画个什么就能在里面找到什么,从此之后,我爱上画画,一发不可收拾。可惜从他家带不走的好玩意还有很多,比如说钢琴、喇叭、话筒、音箱、CD等。二楼的右边,还住着一位李老师,我喜欢叫他李叔叔,他家也是我的常驻地,原因有二——第一,他愿意陪我玩,第二,他做饭真的很好吃。其实一开始我是不爱去他家的,因为他的家让我这个小孩子看起来觉得单调恐怖,一点儿也不温馨!他的爱好是书法和画画,画画也是用毛笔画的。绿白绿白的墙上贴了很多他的作品,其中一幅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黑白色调,画的是一个人头(说人头听起来怪怪的,怎么说呢,就好比我们今天拍的证件照吧),这个人半张着嘴,嘴唇很厚,往上又是一个很大很宽的鼻子,戴着一副眼镜,眼睛小小的看不出感情,头发我也忘了是什么发型,但光是那個鼻子就让我记到现在,我害怕这幅画,我觉得画里的人很丑,又很阴森,总是盯着我看,现在想来,可能是哪派的抽象画,怪我不懂欣赏罢了!单凭这一幅画,我就不爱去他家了。可惜我实在无聊,谁有一点点愿意和我玩我就有一百个愿意和他玩,其实是李老师温暖了我吧,他特别有耐心,给我做好吃的,带我玩游戏,带我看书,我渐渐的能在那间“阴森恐怖”的屋子里待一天,甚至乐不思蜀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和前面一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他调走了。再次见面已是几年后,我上五六年级,他成了我的班主任。我们由“叔侄”关系变成了师生关系,尽管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可他对我的一生影响巨大,谢谢李叔叔。不常联系却挂怀在心。   小学毕业了,山上的故事也就说完了。
  山    下
  在山下待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也有些许故事值得回忆。且让我娓娓道来。
  由于海拔,地形,气候等等的不同,山上山下从小就给我带来两个极大的反差。比如说山下养水牛,山上养黄牛;山下种水稻麥子,山上种玉米洋芋;山下用河水井水,山上用山泉水地下水;再比如说水果,山上盛产李子,苹果,桃子,山下盛产石榴,柿子和梨,心灵手巧的外婆每年都做柿饼和泡梨,前者甜而不腻,后者酸中带甜,两者皆为我的最爱,总是不够吃也是吃不够的。我在山下长了很多见识——第一次看到蛇;第一次在桥上走;第一次捉蝌蚪;第一次抓泥鳅……可以上这些,都不是我爱去山下的原因。
  我爱去外公家就是因为山下有河。小时候有首歌很火:“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我天真的以为它就是在歌唱河边……后来知道了是歌颂爱情,想想觉得自己有点傻,现又想想,可不就是在歌颂我心里的那一方净土吗!那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草长莺飞,风景如画,坐在草地上把脚丫子伸进水里,全身立刻酥酥软软的;脚底下是圆润如玉,奇形怪状的鹅卵石,偶尔鱼受惊了,一溜烟地乱窜去;笨水牛安静地卧在柳树下吃草,两只又弯又长的角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人间美好大抵如此!
  山下不仅有宁静祥和,还有惊险刺激。有个地方叫“大河钻洞”,顾名思义,就是河从山的这头钻进去,再从另一头流出来,山口开得很大,断岩对峙,怪石丛生,像张着嘴要吃小孩的怪兽,露出凶狠的獠牙。小孩们也全然不怕这怪兽,洗白白地排着队等它“吃”。怎么吃?山口边有突出来的岩石,孩子们把它当成跳板,从山上一跃而下,像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身体与水互相拍打,发出响亮的声音,然后像鱼一般,在水里游个痛快。“跳板”和水面至少相距两米,玩这种“极限运动”的一般都是男孩子们。
  这样的场景我永远都只是观望者,因为去外公家就要经过大河钻洞,我总是在车里远远地眺望,并羡慕着。我实在太想去玩水了,大人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孩子究竟对水有着什么样的执念。终于有个暑假,我在外公家住了好些天,小舅舅也从学校回来了,他要带我和弟弟去捉鱼!
  我们背着背箩,提着桶,沿河而上,小舅舅自幼在山下长大,捉鱼手法在当时的我看来十分了得。他告诉我们,鱼都在岸的周边筑巢,不会在河中央,于是他一面勘察地形,一面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小舅舅把捉鱼的位置选在水稍深,水面较窄,水流缓慢的地方,舅舅把背箩支在水里,箩口朝上游,箩身紧靠岸边,然后他在下面把守,让我和弟弟走上前一截,用脚不断去和(huo)水,并且还要踢河岸几脚,然后不断往下和水,不断往下踢,水流到了他那里,他就猛地把背箩一提,水沥干后,鱼儿就在箩里活蹦乱跳了。小女生到底是小女生,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竟哭了两次鼻子。第一次,我看到一条绿油油的蛇,弯弯扭扭地挂在岸边伸出来的树枝上,尽情地蠕动它的身体,我被吓哭了,哇哇哭,小舅舅忙丢了个石头过去,蛇就掉进水里不见了。舅舅说那是水蛇,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水蛇。我心有余悸,不敢下水,走了一段土路,不一会儿,又觉得腿针扎似的疼,低头一看,一条小拇指那么宽的水蛭就吸在我的小腿上,黑黑的软绵绵的,我上蹿下跳,企图把它抖下来,可它还是一动不动,我又哭了,小舅舅忙过来,用手抠掉了它,于是,被水蛭咬过的地方流出了一股鲜血,我心里害怕极了,问小舅舅会不会中毒,小舅舅哭笑不得,说不会。孩子不爱记伤心事,一会儿就忘了。后来又捉了好多鱼,鱼儿们活蹦乱跳,我和弟弟也活蹦乱跳。那天是个大丰收,见识短浅的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鱼。
  捉鱼的终点就是大河钻洞,我终于近距离感受到了那种惊险刺激,暗自感叹这些男孩子的厉害,小舅舅不让我靠近,那边水很深,不是我这种“旱鸭子”能驾驭的。于是舅舅揪着我的衣服,让我在浅水河里漂,那种感觉奇妙极了,长大后我渴望在游泳池里找寻这种快乐,却遍寻无果。后来的天气不太好,乌云渐渐压了上来,眼看就要下雨,舅舅怕涨水不安全,就带我们回了家。我冲在第一个,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告诉外公外婆我们抓了多少鱼,发生了多少趣事!一向严厉的外公也很给面子,连连夸我们厉害,并且把门口的大石缸让出来给我们养鱼,我很开心,守着大石缸不走,直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才肯回去。
  那夜睡得极香,香到外面风吹雨打,我竟毫无知觉。第二天清晨,空气湿漉漉的,地上湿漉漉的,噢!原是昨夜下了一场大雨。紧接着我从小舅舅嘴里知道,昨夜的大雨让石缸里的水溢了出来,鱼都跳出来死掉了,只有几条泥鳅安然无恙。……这个捉鱼的故事就在一场莫名其妙的大雨中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后来再游故地,无孩童嬉戏,无水牛吃草,无妇人浣衣。唯有回忆“悠悠天不老”。
其他文献
历史上,有许多日子,有许多地名,因为与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事件联系着而被人们永远记着。如“五一”“十一”。如井冈山,如雪山草地,前者,人们由它想到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转机,后者,因为英雄的壮举,那冰冷的雪,那永远是对生的威胁的沼泽,今天要再提它,却会热血沸腾。  老山,就是这个地方,因为英雄的业绩,它的名字,已经庄严如同圣乐,我就是追随它的光荣,跟着大家而来的。《含笑花》诗报虎年新春座谈会在这里召开,大
期刊
旧国祸患,庶黎遭涂炭。外寇蹂躏内争战。要兴邦、务必推倒三山,求解放,唯借马列红焰。  幸星星火点,雄聚红船,高举《宣言》挽狂澜。誓鏟灭剥削,唤起工农,同心干、挣脱羁绊。奋斗百年坚守初心,共产党英明,盛绩璀璨。
期刊
我叫纯子,开着白色的花  漫山遍野的植物,我只认这一棵  长于峭壁,独守风雨  鷹在飞,所有的山涧都不是山涧  直到猎人把子弹吞入腹中  这不是灰色的预言,不是原罪  我叫纯子,开着白色的花  我梦见一个女孩在奔跑  我看到一个女孩在奔跑。她孤身一人  要穿过我漆黑的  漫长的梦境  这是思想的壁垒,也是文字的禁地:  模糊不清的山,悄无声息的河流  就是草地也是  苍茫的,它要留给匆匆的马队。 
期刊
琛航岛的椰子井  历史,在琛航岛上  张着明澈的瞳仁,摄取了:  汉唐以来,岛边滩前  穿梭锚泊的先人制造的樯橹  来往高涨着汉字的云帆……  井水清漪,荡着椰风  溶进掏沙挖井的热汗  映入补帆晾网的黧黑身影  如今,又时时漾着  声声琼剧与缕缕炊烟的芳香……  水井虽小,但那不竭的  水流涓涓,总告诉我们许多许多  椰子井,人们都说你  是一枚刻在热土上的中国印  海岛上,小小菜地  一包沃土
期刊
放缓的时光  应该各自安好,深藏过往  喧嚣是春天的事,它从枝头伸出小小的拳头  很多人变得陌生。包括近在咫尺的邻居  有时会忘记回家的路。想掏出钥匙  掏出的是一串锯子  进门就把拖鞋换上。这样很多事物  会和脚步一起缓慢下来。喜欢这种欺骗  鞋旧了,别扔。洗洗还能穿  累了,就别说话。照顾好旧了的自己  我们曾在溪水里放下一艘小船  但最终白发苍苍,双手哆嗦  稳不住一杯酒里掀起的风浪  接近
期刊
州诗词楹联协会编一本集子——《拾韵七乡》,嘱我写序已有半年时间,但我却一直拖着没写,几次想动笔又几次搁笔,原因有四:一是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先是居家隔离,严防死守,坚信居家不出就是对抗疫的支持和贡献。再是关注世界疫情,牵肠挂肚不能释怀,牵扯了大量精力,做什么都受影响;二是受北京和昆明的朋友之约,赶写《石漠开花》和《女儿如花》两个电影剧本,出了初稿又接着反复打磨,分身乏术;三是扶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补
期刊
西山崇岭耸入云,山空穴僻犹仙境。  三元洞里藏古寺,祈祷人间享太平。  東山笔塔遥相应,开化高楼似如林。  人工湖畔话盛世,盘龙滔滔咏不停。
期刊
三岁那年,  妈妈的歌单是童谣,  那些微存,  是我记忆的开始,  是担心但又贴心。  后来,  妈妈的歌单是我爱的旋律,  每一个音符都隐藏着爱,  包裹在心里,  温暖而又清晰。  直到现在,  媽妈的歌单成了彼此的合曲,  你一句,  我一句,  这是母亲与孩子之间,  与生俱来的默契。  没有文字,没有教科书,  你第一次做母亲,  我第一次当女儿,  我们摸索爱,寻找亲情的真谛。  其
期刊
在云南文山地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兰花草,有的还长在高山的石缝中。这种草,虽然说没有浓郁的花香,没有娇艳的色泽,但生命力极其顽强。她和一茬茬坚守在老山的战士一样,不仅经受了恶劣风霜的侵扰,而且遭遇到炮火的杀伤,依然傲立在那里!她见证了战士冲锋时的勇猛雄姿,见证了受伤时不屈的身影。战士们对这种兰花草有无限的情深和爱恋,亲切地称她为老山兰,这个新奇的名字迅速地传遍了每座阵地,每个哨位,每位战士,以至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