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爱情,既是一个世世代代的传唱经典,也是一部世世代代不变的痛苦与幸福的交响曲。读了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荆棘鸟》一书,我被主人公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这部传奇式的家世小说,篇幅虽然不太长,却写了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涉及半个世纪中一家人的沧桑变化,反映出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每部都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而女主人公麦琪和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在没有爱的环境里长大成人,从孩提时代就把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了拉尔夫——一个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的人。于是爱在痛苦中煎熬,用了几乎是一生的时间终于让自己的情感幻化。当这名少女爱上神父时,在她纯洁的爱情和教会无上的权力间,那位名叫拉尔夫的男子最终选择了上帝。忠诚与背叛,教义与欲望,爱与命运的纠缠,从此深深烙进了克利阿里家族三代成员的离合悲欢。有人说它是澳大利亚的《飘》,人对土地的眷恋化成了生命中“根”的情结。然而,当麦琪坚忍地固守着她最后的领土——德洛耶达时,她的倔强和对故土的依赖,不过是其内心对坎坷命运承受的外化。承受婚姻的不幸,承受人性的扭曲,承受上帝夺走她至亲至爱的人:父亲、兄弟、拉尔夫、儿子。
拉尔夫与小麦琪在火车站第一次相遇,第一次在人群之后看到小麦琪时,我永远忘不了拉尔夫那如获至宝的眼神,他从见到麦琪开始,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人,与其说是麦琪成年后爱上了拉尔夫,倒不如说是拉尔夫一直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地把麦琪变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女人。麦琪与拉尔夫既是幸福的,同时也是痛苦的,爱情给予了他们什么?爱情给了他们三十年的思念,这场爱已经超出了现实,爱可以让一切得以重生,可当爱过于沉重的时候,爱,也会成为负担。
克利阿里三代人的命运有一种惊人的相似:在爱情与自我之间进行着挣扎。拉尔夫害怕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去当了教士,可是他仍然在与内心的感情进行斗争。上帝的无所不在,是俯看着人间悲剧的发生无动于衷;上帝的仁慈博爱,是赋予人类自由的意志再使其倍感抉择的痛苦;而上帝的万能圣明,则是把神权的威严和诱惑同时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于是,拉尔夫带着德洛耶达大火后幸存的一枝玫瑰,走向了梵蒂冈红毯的尽头,开始了他红衣主教的生涯;于是,麦琪在追求不到真爱时,把自己的感情交付于一个与拉尔夫外表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平凡庸俗、自私自利之徒——卢克;于是,拉尔夫在同情麦琪生活不幸之时忍不住和麦琪有了一段亲密接触的孤岛生活;于是他们有了一个连拉尔夫自己也不知道的儿子,这成为麦琪的生活寄托,可是这个麦琪和拉尔夫仅有的儿子戴恩最后同样把灵魂献给了自己的信仰,选择当了一名教士,他在罗马神学院和拉尔夫共度了一段美好生活后,一次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溺死在水中,他在舍身沉入大海的那一刻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士。无论是在欲望和罪恶中挣扎,还是在追寻和满足中微笑,似乎所有的人都得偿所愿了……
在深痛巨创中,麦琪真正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那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情伴随着她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使她生命的意义趋向了完整。在她敞开心扉学着去体察、接受母亲和女儿的感情时,她终于明白上帝所赐予的远比收回的要多。这一切使麦琪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在那块广漠荒凉而又花开浪漫的土地上,曾经孕育过的一切传奇都将慢慢沉寂,而新的人生、新的循环却会生生不息。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相反,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这样说来,荆棘鸟是因为得到了生命的解脱,或者说是救赎,才会唱出如此动听的生命的挽歌。
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像他们那样的真正的爱呢?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爱为何物了,也许只要爱过就是一种幸福吧。生命只是一场璀璨的焰火,瞬间熄灭成灰。而在这短短的一瞬里能拥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你能说麦琪和拉尔夫是不幸的吗?他们是幸福的!“那一枝幸存的玫瑰,那一抹无法忘却的玫瑰灰”。如果今生能深深地爱过,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长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长长的荆棘刺进了鸟儿的胸膛,它遵循着一个原则只是在歌唱,直至不能发出一个音符,直至死去,直至完成生命最绚丽的绽放。诚如中国文学中凤凰浴火重生的意象,荆棘鸟在痛苦的深渊寻求着终极的幸福,这是它的使命,也是人类的使命。美丽的东西都是用巨大的痛苦换来的,荆棘鸟最后完美的绝唱是生命最后的绚丽,可是能够有过这样美丽的歌声,死亡也会为之颤抖,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在慢慢的垂老里被时间腐蚀。
生活永远都是那么壮观,足够让我们去探索与发现。“此情只应天上有,凡夫俗子哪堪承?”为这份坚忍和执著的爱,为这份伟大和牺牲的情,《荆棘鸟》用它朴实的语言唱响了绝世空前的美轮美奂,它代表的是永恒,是不朽!
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在没有爱的环境里长大成人,从孩提时代就把自己的情感托付给了拉尔夫——一个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的人。于是爱在痛苦中煎熬,用了几乎是一生的时间终于让自己的情感幻化。当这名少女爱上神父时,在她纯洁的爱情和教会无上的权力间,那位名叫拉尔夫的男子最终选择了上帝。忠诚与背叛,教义与欲望,爱与命运的纠缠,从此深深烙进了克利阿里家族三代成员的离合悲欢。有人说它是澳大利亚的《飘》,人对土地的眷恋化成了生命中“根”的情结。然而,当麦琪坚忍地固守着她最后的领土——德洛耶达时,她的倔强和对故土的依赖,不过是其内心对坎坷命运承受的外化。承受婚姻的不幸,承受人性的扭曲,承受上帝夺走她至亲至爱的人:父亲、兄弟、拉尔夫、儿子。
拉尔夫与小麦琪在火车站第一次相遇,第一次在人群之后看到小麦琪时,我永远忘不了拉尔夫那如获至宝的眼神,他从见到麦琪开始,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人,与其说是麦琪成年后爱上了拉尔夫,倒不如说是拉尔夫一直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地把麦琪变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女人。麦琪与拉尔夫既是幸福的,同时也是痛苦的,爱情给予了他们什么?爱情给了他们三十年的思念,这场爱已经超出了现实,爱可以让一切得以重生,可当爱过于沉重的时候,爱,也会成为负担。
克利阿里三代人的命运有一种惊人的相似:在爱情与自我之间进行着挣扎。拉尔夫害怕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去当了教士,可是他仍然在与内心的感情进行斗争。上帝的无所不在,是俯看着人间悲剧的发生无动于衷;上帝的仁慈博爱,是赋予人类自由的意志再使其倍感抉择的痛苦;而上帝的万能圣明,则是把神权的威严和诱惑同时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于是,拉尔夫带着德洛耶达大火后幸存的一枝玫瑰,走向了梵蒂冈红毯的尽头,开始了他红衣主教的生涯;于是,麦琪在追求不到真爱时,把自己的感情交付于一个与拉尔夫外表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平凡庸俗、自私自利之徒——卢克;于是,拉尔夫在同情麦琪生活不幸之时忍不住和麦琪有了一段亲密接触的孤岛生活;于是他们有了一个连拉尔夫自己也不知道的儿子,这成为麦琪的生活寄托,可是这个麦琪和拉尔夫仅有的儿子戴恩最后同样把灵魂献给了自己的信仰,选择当了一名教士,他在罗马神学院和拉尔夫共度了一段美好生活后,一次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溺死在水中,他在舍身沉入大海的那一刻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士。无论是在欲望和罪恶中挣扎,还是在追寻和满足中微笑,似乎所有的人都得偿所愿了……
在深痛巨创中,麦琪真正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那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情伴随着她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使她生命的意义趋向了完整。在她敞开心扉学着去体察、接受母亲和女儿的感情时,她终于明白上帝所赐予的远比收回的要多。这一切使麦琪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在那块广漠荒凉而又花开浪漫的土地上,曾经孕育过的一切传奇都将慢慢沉寂,而新的人生、新的循环却会生生不息。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相反,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这样说来,荆棘鸟是因为得到了生命的解脱,或者说是救赎,才会唱出如此动听的生命的挽歌。
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像他们那样的真正的爱呢?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爱为何物了,也许只要爱过就是一种幸福吧。生命只是一场璀璨的焰火,瞬间熄灭成灰。而在这短短的一瞬里能拥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你能说麦琪和拉尔夫是不幸的吗?他们是幸福的!“那一枝幸存的玫瑰,那一抹无法忘却的玫瑰灰”。如果今生能深深地爱过,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长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长长的荆棘刺进了鸟儿的胸膛,它遵循着一个原则只是在歌唱,直至不能发出一个音符,直至死去,直至完成生命最绚丽的绽放。诚如中国文学中凤凰浴火重生的意象,荆棘鸟在痛苦的深渊寻求着终极的幸福,这是它的使命,也是人类的使命。美丽的东西都是用巨大的痛苦换来的,荆棘鸟最后完美的绝唱是生命最后的绚丽,可是能够有过这样美丽的歌声,死亡也会为之颤抖,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在慢慢的垂老里被时间腐蚀。
生活永远都是那么壮观,足够让我们去探索与发现。“此情只应天上有,凡夫俗子哪堪承?”为这份坚忍和执著的爱,为这份伟大和牺牲的情,《荆棘鸟》用它朴实的语言唱响了绝世空前的美轮美奂,它代表的是永恒,是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