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市占主导地位背景下危融的表现形式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缺陷导致资本主义存在对抗性的矛盾,激化的矛盾只能以经济危机的方式加以解决。因此。与资本主义相伴随的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不同。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过剩的危机,因而,在不同的资本形态下,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都所有区别。在当前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的各资本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对应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当前的国际金融资本。但是,无论资本主义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处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何种资本形态,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因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的表现形式,即在国际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下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新发展,其根本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处于国际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国际金融资本的对外扩张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最终产生国际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2007年8月,由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是1929-193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且日益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困扰,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爆发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没有改变,其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对抗性决定资本主义制度永远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具体展开在两个层面:生产和交换两个层面。
  在生产层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首先表现为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单个资本家的生产是在资本家的计划和监督下有序进行的,生产具有组织性和计划性;但是,从整个社会状态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展开和实现条件,市场的活力以自由为前提,那么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主要靠市场的调节力量进行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那么单个资本家的有计划、有序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然相矛盾。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可克服的矛盾。
  在交换层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展开为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剩余价值的取得形成直接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阶段完成后就凝结在商品资本中,它体现为剩余产品或体现为所生产的商品中由无酬劳动化成的相应部分。但是,剩余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在生产阶段完成后随之完成,而是必须随商品资本的出售即完成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一跳”后才能实现。马克思指出,“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仅在时间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但是,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界限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资本家为了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极力剥削工人,将工人的工资尽可能的压低;另—方面,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降低了雇佣工人的数量,生产出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使广大工人的消费力日益下降。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本性和对抗性的分配关系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工人购买力无限缩小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以上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根源的一般性分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无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何种程度,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不例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缺陷。虽然资本主义制度100多年的历史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内部做了几次较为明显的调整,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当前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克服了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改变,而且生产资料私有的程度随资本的垄断程度及范围的不断升级而越来越深化。正如马克斯所说:“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当矛盾不可缓合时。只能以危机暴力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下危机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存在诸多资本形态。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资本的众多形态中只有一种资本形态占主体地位。资本的本性在于增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经济危机的困扰下,资本的持续增殖受到严重的破坏和阻碍。为满足资本无限增值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内部不断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的演变。后一个形态资本出现的主动力,来自于资本增殖的本性。
  资本增殖的来源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萌芽时期的商业资本,只能通过流通中的贱买贵卖,获利有限,核心原因就是当时的产业资本发展缓慢。进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增殖依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形式,但这两种形式,不能满足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的欲望。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迅速获取垄断利润,资本家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联合。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资本在国际上飞速扩张。国际金融资本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网络,控制着全球的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对实体经济的控制。而且包括对虚拟经济的控制。
  在不同的资本形态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时期,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社≤}化大生产还没有建立,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只有爆发经济危机可能性,而不具有现实条件;“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产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体地位,社会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特征,经济危机的形态为周期性的 生产过剩;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在各资本形态中占统治地位,这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为生产过剩的危机与金融危机并存”;在当前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金融资本在各资本形态中占统治地位,这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为国际金融危机。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国际金融资本获得飞速扩张的基础和条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策动和主导下,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飞速扩张。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的飞速扩张,不仅仅是金融资本活动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资本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此阶段,国际金融资本中金融化的资本即虚拟资本飞速发展,并且成为国际金融资本中的主要部分。这样,国际金融资本在结构上划分为两块: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虽然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基础,但是,虚拟资本规模化、衍生化、证券化的发展,使虚拟资本的规模远远大于实体资本,虚拟资本成为国际金融资本中的主体部分。虚拟资本特殊的运动形式,改变了资本增殖的方式,虚拟资本成为价值增殖的工具,从而国际金融资本积累的方式从以真实化为主转变为以金融化即虚拟化为主。
  国际金融资本增殖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使得在全球范围内投机盛行。资本获利的本性使许多从全球实体经济循环中游离出的资本从事虚拟资本的投机,投机成为资本用非生产性手段获得增殖的方法。投机使虚拟资本的名义价值迅速增长,远远脱离其所代表的现实价值。虚拟资本的运动构成虚拟经济。虚拟资本的名义价值的膨胀不断催生出虚拟经济的泡沫。当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投机,并且催生出全球虚拟经济的泡沫。“虚拟经济的运行毕竟是要靠现实经济来支持的,当虚拟经济的膨胀使现实经济不堪重负时,现实经济就会坍塌,虚拟经济的气泡就会破裂,金融危机就会发生”。在国际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今天,金融全球化程度非常高,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虚拟资本的交易集中于几个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在国际金融中心集中交易的虚拟资本因过度投机而引发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时,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转变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即国际金融危机。
  因此,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下危机的表现形式。
  
  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危机的表现形式,其产生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从制度层面对危机的考察,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个后期性的结果。展开而言,从体制层面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的过程,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体展开,则会得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循环、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对抗性的分配关系考察,最终会得出资本主义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的形成过程,将这个形成过程放人当前国际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就会明确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资本的本性在于增殖,但是资本必须处于不断地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从资本循环的全过程来看,资本有三种存在方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进而,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不同的资本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这里,货币资本也执行着资本的职能,它是资本的预付,而不是单单执行购买的行为,它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从事生产活动,其作用是生产能够给资本带来增殖的剩余价值,当生产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在销售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将商品转化为货币,在流通领域将物化在商品中的剩余劳动在市场上实现,也即实现剩余价值,以货币的形式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运动的一般过程。资本不满足于一次的增殖,所以资本的循环运动必须连续不断地周转下去,进行再生产活动。资本获利的本性及资本竞争的压力,会使资本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不断转化为资本。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称为资本积累。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再的生产称为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存在三种形态的资本,进而存在三种资本循环,从形式上来看,三种资本循环分别代表着三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即“金融、工业和商业活动,但是,每一种资本循环都是总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局部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在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但是,每一个部分都不断地依次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由一种职能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职能形式,从而依次在一切阶段和一切职能形式中执行职能……每一种形式都跟随在另一种形式之后,而又发生在它之前,因而,—个资本部分回到一种形式,是由另一个部分回到另一种形式而决定的。每—个部分都不断进行着它自己的循环,然而总是资本的另一个部分处在这种形式中,而这些特殊的循环只是形成总过程的各个同时存在而又依次进行的要素。”
  可见,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必须经过这三个循环才能完成资本的使命。为了实现快速、连续的增殖,三个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相互继续。但是,资本循环并不会在理想状态下顺利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阻碍其顺利进行的内在因素。当某—个阶段出现问题,整个资本循环过程便会受到阻碍。马克思指出:“如果对资本的一部分来说W-G,停滞了,商品卖不出去,那么,这一部分的循环就会中断,它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就不能进行;作为W继续从生产过程中出来的各部分,在职能变换中就会被它们的先行部分所阻止。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生产就会受到限制,整个过程就会停止。相继进行—停滞,就使并列存在陷于混乱。在—个阶段上的任何停滞,不仅会使这个停滞的资本部分的总循环,而且会使整个单个资本的总循环发生或大或小的停滞。”就单个资本如此,同样,当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循环运动受阻而中断时,这种停滞将会带来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存在危机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内在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积累只是进一步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生产阶段完成。但是,资本最终目的是实现货币形态的增殖,以使资本循环运动持续下去,因此,剩余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剩余价值的实现要在资本循环中的销售阶段实现。可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同—个过程,二者有可能出现中断。剩余价值的生产取决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而剩余价值的实现则取决于社会消费能力。马克思指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时,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生产,用种种办法将工人的工资成本压到最低的限度内。而且,在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的基础上,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进行资本积累。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有机会构成的提高,进而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造成人口的相多过剩。相对过剩的人口进一步对就业人口带来压力,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工资进一步压低。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了这种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造成社会消费力的低下。“如果资本家自身无法通过放弃资本积累追求消费来补充这个差额,那么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机制将产生大量的超过消费界限的商品,并因此造成危机的基本现象”,即生产相对过剩。
  以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一般形成机制,具体到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决定的,它在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时就已形成,并且将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始终。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但资本家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一事实,而是采用种种手段来避免和延缓危机的发生,以实现资本不断增殖的目的。从资本循环的角度看,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且有三种相对应的经济活动:金融、工业和商业活动。当资本在包含生产过程的循环过程难以实现增殖时,部分从社会总资本中游离出的货币资本开始独立运动,通过金融而非生产活动实现资本的增殖和维持资本的积累。
  在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货币资本独立运动而获得增殖的能力有限,且受生产过程的严格的束缚。马克思指出:“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是,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使资本价值增殖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纯粹的信用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之后,资本取得了纯粹的实现‘价值增殖’工具的地位。信用货币体系的确立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化(国际扩张)正经历着资本积累从真实化到金融化(虚拟化)的巨大的深刻的变革”。这一变化给资本家带来新的获利方式,将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时期的“狂想病”变为了现实。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为发展了的货币资本即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做体制上的安排,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得以飞速扩张。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虚拟资本的全球循环运动为国际金融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增殖。解决了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下资本增殖的困境。但是,任何企图逃避生产相对过剩的资本增殖方式只是对危机的暂时缓解,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个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因而危机必然还会爆发。当货币资本的运动越来越与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相脱离时,投机也就越来越盛行。当投机催生的泡沫几近破灭时,就会出现对货币的疯狂追逐,虚拟资本的价值也就极度缩水,接着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货币循环的不畅会传递到生产领域,被延缓和掩盖的全球性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再次爆发。
其他文献
【摘 要】模糊理论是为了使研究问题更精确、更科学,并非陷入不可知论;而且是在近乎可以控制的模糊程度追求相对精确。根据模糊进行推理,可知在性犯罪案件中,有性犯罪前科或者性倾向这种品格证据的被告人更愿意犯罪,因而更可能犯下正在被审判的性侵犯罪行,这使得品格证据在性侵犯案件中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性侵犯案件取证难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  【关键词】模糊;精确;品格证据;性侵犯    《妇女权益保障
期刊
近日,媒体曝光了这样一起案例:内蒙古鄂托克旗法院在新近的刑事判决中,否定了其上级法院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在先前的民事裁判中认定的事实。  随后,有媒体发文质疑该院“以下犯上”——如此“抓人眼球”的字眼掀起了轩然大波。  近日,鄂尔多斯市有关方面召开通报会回应称,非理性、不实的炒作,不了解全面案情、仅凭道听途说就随意作出的不负责任的评述,还有一些无端的猜测、指责,对案件的正常审
期刊
【摘 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特殊的经济组织。高级形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其组织形式更加隐蔽、黑商融合日益突出、行业垄断日益普遍、暴力特征趋于“两极化”、贿赂腐蚀日益严重、政治投资日益明显,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经济特征。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扫黑除恶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各地呈现明显特征,有的甚至操控群体性事件,扰乱经济秩序,干预政治决策,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
期刊
【摘 要】我国现行刑法在其分则第3章第7节集中规定了7种类型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然而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自身特有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尚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国际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呼声此起彼伏。此种情况下,欲使我国刑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应首先从刑法的立法本位、立法模式以及知识产权犯罪圈的合理划定等方面去考量,并进而考查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给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流动人口也给城市带来了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减少城市犯罪的关键。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城市犯罪,本文拟从出租屋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减少城市犯罪,以期建立一个依法管理
期刊
【摘 要】行政问责即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主要由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贵结果等基本要素构成。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问责立法滞后,由此就造成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对象不够全面,问责范围过于狭窄,职责权限比较模糊,责任形式不够全面,责任追究弹性较大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惩罚、教育、警示、预防功能,必须加大行政立法的力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
期刊
2009年5月12日,被告人张×伙同李×(另案处理),在北京市宣武区国华商场门前从其携带的皮箱中取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专用发票"55份(经鉴定均为伪造的发票),并以每份100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刘×非法出售。接到举报后。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民警将被告人张×当场抓获,并起获张×携带的皮箱中尚未售出的“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专用发票”、“北京市
期刊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提到“潜能”,先得说“能力”。能力是让我们可能胜任某一种活动或职业的技能。当你想要完成某件事,就必须具备它所需要的技能,否则一切将会如梦幻泡影,可望而不可即。潜能与能力相关,是尚未被发掘出来的能力。有研究指出,现在一般人只有3%的潜力被开发出来了,如果能开发出4%,就是
期刊
【摘 要】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与之相关的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如入住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发生意外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纠纷的解决需要在弄清纠纷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掌握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则,来划分和确定纠纷各方需承担的责任,以更好地保护广大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    机构养老服务合同,是指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推动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为55所,到2005年,西部地区高等院校达到409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