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血症患儿ASS1、ASL和SLC25A13基因的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4例瓜氨酸血症患者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提取4例患儿血基因组DNA标本,针对可引起瓜氨酸血症候选基因ASS1、ASL、SLC25A 13,应用PCR技术扩增包括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在内的DNA序列.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1例患儿为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为ASS1基因c.236C>T(p.S79F)与c.431C>G(p.P144R)双重杂合突变;两例患儿为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分别为ASL基因c.434A>G(p.D145G)与c.1366C>T(p.R456W),c.331C>T(p.R111W)与IVS8+ 2insT双重杂合突变;另一例1岁患儿发现携带有SLC25A13基因851del4杂合突变,诊断为成年型瓜氨酸血症Ⅱ型.结论 通过相关致病基因分析,准确地确定了4例患儿的疾病类型.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现有利用核心期刊作为评价科研论文工具方法的积极意义及消极作用,提出正确利用核心期刊的方法。
目的 研究三峡库区中年人QT间期值与心脏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年男性5 500例和女性5500例的QTLC与心脏危险因素及其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QTLC延长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信号有关;QTLC缩短与吸烟有关.心血管死亡率QTLC延长5%~10%为2.47%,延长>10%为4.56%;QTLC缩短5%~10%为1.10%,缩短>10%为1.43%.吸烟者死亡率QTLC缩短5%~10%为0.23%
目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工作负荷法,测算全科医生团队各岗位人员配置需求,为各地科学组建全科医生团队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集全国16个省(区)150家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数据,按照工作负荷理论,测算样本中心平均每名全科医生服务人口数以及全科医生团队中医生、护士(防保人员)配置人数等。结果样本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0 721人,2013年提供的服务总量为13 214万个标准当量值。在保证服务质量和
如何把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如何推广医学适宜技术是目前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医学信息服务的角度,通过运用情报学方法,探索推广医学适宜技术的途径。
目的分析2005年在SCI、MEDLINE收录论文较多的前20名医疗机构以及发表国内论文数较多的前100名医疗机构的论文及其被引用情况,旨在为各医疗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5年SCI、MEDLINE收录国内医疗机构论文数量及其国内论文数量,同时分析论文被引情况。结果2005年排名前20名医疗机构SCI、MEDLINE收录论文数量增幅度分别为51.83%和42.35%,排名前10
患者,46岁,农民.因双手起红斑、皲裂、腹痛伴精神症状2个月,加重12 d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发生双手背红斑,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皲裂、脱屑,伴腹痛、腹泻(水样便,最多30次/d)、妄想、多语、幻听等精神症状.
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CVD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床旁检验(POCT)是一种新兴的检验模式,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心血管领域POCT技术的应用是所有POCT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由于心脏标志物在急危重症CVD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与快速获取结果之间的矛盾需求,推动了心血管领域POC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随着P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