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淋的“农机梦”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86年,只有初中学历的王程淋并不像普通的农村娃儿那样埋头种地或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不仅帮助当地没有工作的农民就业,而且为当地,乃至全国无暇种植管理田地的农民解决了种地问题。
  一份“农机情怀”在心田
  从一个农村娃儿到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对王程淋来说,他的今天不只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骨子里那份深深的“农机情”。
  王程淋出生于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金烛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金烛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到水稻成熟季节,这里世世代代的农民主要通过传统人工方式收割水稻,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效率极低。王程淋回忆道,小时候,放学之后,随父母去稻田里割稻子,忙来忙去,一上午的时间,也只能割两三分地。看见村里的农民包括自己的父母和亲戚为繁重的农活累得直不起腰,手上都是被稻子杆割破的痕迹,王程淋从小就萌生了改变农民种植农业方式的想法,他想改变过去农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他想着,如果村里的农民不用靠双手去割水稻,便没那么累了,他听说用收割机几个小时便可以将农民需要花费两三天时间才能做完的工作完成,便想着买台收割机。但那会,整个彭山区都没有一台农用收割机,有几台也是从江苏等地开过来的。
  购买收割机的想法终于在2003年实现了,那是王程淋初中刚毕业的那一年,当时,王程淋才17岁。然而,这台机器买的并不顺利。一是缺乏资金,二是父母反对。为了筹备购买机器的钱,王程淋跟亲戚朋友到处借钱,筹备好资金之后,王程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说服他的父母。“我的父母当时反对我购买农机,一方面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他们认为做农机作业太苦了,怕我受不了!”最终,看见儿子执着的态度,王程淋的父母还是选择支持儿子想做的事情。因此,王程淋买的第一台收割机,虽然是二手的,但他还是相当欣喜。
  收割机买回家后,由于没有技术,不懂修理,到了地里,王程淋的机器经常故障百出。那个时候,他经常晚上通宵找师傅修机器。不过,就在他不断修理收割机的时候,王程淋的农机技术也在实践经验中得到提升。
  在王程淋看来,农机不仅为村里人解决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的效率是人工无法比的,如果用收割机割稻子或者麦子,一天可以收割40亩左右。”王程淋说。
  然而,那台收割机只工作了一年,为当地农户分别收割了一季麦子和一季水稻,但却给王程淋带来了12000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在2003年的农村算是高收入了。
  2004年,国家出台的一项政策,让王程淋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年,国家下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他将二手的收割机卖了,购买了一台崭新的收割机,由于国家的补贴,原先需要花费5万多元的收割机,王程淋只花费了3万多元。
  “农忙时节,农民们大多选用农用收割机,不过由于收割机少,好多农民从早上开始排队用机器,一直到晚上,排队的景观不亚于现在医院挂专家号!”回想当时的农机繁忙情景,王程淋激动地说。
  那一年,王程淋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将他购买机器的成本,全都挣回来,而且还多挣了几万块钱。
  农机合作标准化作业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王程淋的手头有了一部分闲置资金,但他看到村里一些同龄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于是决心再增加两台机器,组织他们学习农机技术,雇佣他们,让他们有事可做,不再游手好闲。
  渐渐地,王程淋发现,单个农机手面临活难找、信息不通畅、收入不稳定的情况。2011年,王程淋带领村里8个农户按照带机或带资入股,自愿加入、进退自由、信息共享、利益共沾、互惠互利的原则成立了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长。
  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章程、机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明确了员工守则。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了机械台账和维修记录,建立了作业合同、作业档案。所有的事情都规范起来了。
  合作社采用“七统一,一单独、一协调”的管理办法:统一调配机具、统一安排作业、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对作业机具实行统一检修、统一采购和供应农机零配件;分车单独核算,实行理事长负责;协调好社员与社员之间、社员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合作社的规范统一管理,改变了原先农机作业的随机性,农机作业范围扩大、收入稳定,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合作社每月核算作业情况,并通报给社员和机手,全面核算后按合作社章程议定的运行机制分配收益。机手工资按照作业总收入的12%提取,但每月保证最低收入1800元。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各类农机具40台套,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0台,其中73.5千瓦(含)以上2台;配套农机具15套,其中油菜小麦播种机1台;联合收获机械5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3台、油菜收割机2台;水稻插秧机4台;粮食烘干机2台;其他农业机械4套。合作社占地2000余平方米,办公、机具停放、机具维修和粮食烘干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农田改造、粮油烘干和农机维修保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组织。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经过多年的发展,王程淋的农机合作社,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农机合作社。“农民用农机或外出打工需要农业生产托管,最先想到的就是成林农机合作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机合作社的品牌效应扩大了。”王程淋告诉记者。与农产品打品牌一样,王程淋的农机合作社也在追求品牌化发展。为扩大宣传,合作社在作业机具上,喷涂合作社名称和联系电话,沿途宣传扩大影响,还主动参加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培训会,积极参加中国农机手大赛,不断提升合作社形象。
  近年来,合作社组织开展跨区机收、机播、机插秧等作业。目前,全国除新疆、西藏、内蒙古三地之外,均开展过跨区作业。2016年作业服务面积达30000余亩,包括跨区作业面积15000余亩,订单作业面积近15000亩,其中完成机耕面積17000余亩、机插秧面积3000余亩、机收面积7000余亩、机械植保面积3000余亩。
  除此之外,为充分发挥机具效能,结合规模化种植,合作社目前承包经营流转土地近2000亩,农户托管给合作社土地面积1000余亩,积极推进粮油作物生产耕、种、植保、收、储存作业全程机械化。
  2016年,合作社共完成农机化作业面积3万余亩,作业收入368.95 万元,实现利润 130万元;完成粮油烘干1780吨,服务收入36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经营流转土地近2000亩,实现纯收入45万元。全年带动农机从业人员25人,合作社会员人均分红16万元,合作社操作机手年收入6万余元。
  王程淋的努力得到了认可。2014年,王程淋参加中国农机手大赛获得“全国前100名优秀农机手”称号。他还被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共青团委授予了“乡村创富好青年”称号。
  王程淋小时候的“农机梦”实现了,然而,他并没有止步,而是选择继续深耕在“农机”这条路上。
其他文献
10月31日,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发布了《2017/18年度棉花市场形势预警报告》。围绕报告,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对当前国内外棉花市场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棉花价格走势进行解读与分析。  2017年度,北半球棉花进入收获季,产量大幅增加,全球棉花扭转了连续两年产不足需局面,中国以外国际市场棉花资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中国棉花产需缺口有所收窄。在冯梦晓看来,在世界经济有望温和增长的局面
期刊
在东北不少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纷纷减种甚至弃种大豆,王福宽却不惜高价租地,一下子拿下550亩,全种上了大豆,首战成功,灌溉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地产量达到了亩产600斤-800斤。  王福宽的这份大豆逆袭成绩引起了农业部门领导与专家们的关注。《农产品市场周刊》记者随同中国创新三农总课题组振兴东北大豆计划赴辽阳调研组,来到中农丝路实业公司高新大豆试种的辽阳基地,采访了王福宽董事长。  “千万别轻
期刊
编者按:万物土中生。优质的土壤对于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近日,作为山东省大姜主产区的潍坊安丘市,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推广土壤熏蒸修复新技术,改善了土壤质量,有助于解决土传病害严重、农药残留风险高的问题,为大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霜降前后,正是大姜的收获季节。在山东省大姜主产区潍坊市安丘市,今年的丰收气息格外浓厚。“你看俺这一片地,苗子整齐粗壮,基本没有死秧,收成肯定差不了。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尽管这样,他们的内心并不踏实,许多人最牵挂的还是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老家的地不能荒,由谁来种,谁来管……这些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打工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农户化解了这一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与成熟为农业生产托管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近年来,四川省广汉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合作社发展迅速,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效益、
期刊
没有比从事蜂产品行业更甜蜜的事业了。蜂蜜、蜂胶、蜂王浆、花粉……小小的蜜蜂带出了一条长长的大产业。  我国历来是蜂产品大国,其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地处中原腹地、长江以北的河南省长葛市,是我国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从明清开始,长葛就有了采蜂人,长葛的蜂产业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达200余年。”长葛市外宣办主任左瑛珺说。  为何这里与蜂蜜结下了如此难解的缘分?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产
期刊
加工技术以及装备的研发应用,改变了以往企业只能依赖于国外进口设备生产“洋零食”的产业格局。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已经有了30多条生产线,2016年实现了45亿元产值。然而,这个数字对于人口总数13亿,马铃薯年产量9700万吨的中国来说,仍然显得非常“小众”。  去年,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主食消费要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将
期刊
我国每年生产的18亿吨食用农产品都去哪儿了?近日,笔者从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2017年年会上获悉,其中80%以上用于主食菜肴消费。  主食是居民一日三餐消费的主要食品。传统认识上,主食是以五谷为主、果蔬为辅的膳食结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饮食的消费也从吃饱、吃好向更加注重营养与健康的方向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对符合营养科学主食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主食加工业作保障。  主食
期刊
为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等目標,针对河南省鹤壁市粮食生产实际,鹤壁市整合现有物联网系统资源,应用物联网关键技术,将现有物联网系统进行集成,搭建了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研制了物联网采集监控设备,建设覆盖全区域的物联监测网络,逐步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建设粮食生产物联网体系框架  (一)搭建粮食生产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鹤壁市
期刊
水果市场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南有荔枝,北有冬枣。陕西省大荔县是我国著名的冬棗种植产业基地,冬枣是大荔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三十余万亩,年产值高达三十多亿元! 让大荔县冬枣闻名中外的是大荔冬枣作为优质的国产水果被捧上了G20峰会中外领导人的餐桌!  在大荔县数万冬枣种植农民大军中,孟灵奎是个佼佼者——他是个靠种植冬枣发家致富的普通农民,又成为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他的冬枣种植园连年
期刊
“太开心了,上周一卖了400多块钱,今天又卖了10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不再贫困了!”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大塘坑村70多岁的罗奖生,拖了七八十斤辣椒到隆回县城定点收购的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种植户罗奖生告诉记者,种辣椒让他尝到了甜头,2015年、2016年共种了近2亩辣椒,收入14000多元。今年,罗奖生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大概能赚4万元。明年还有更大的目标。  辣椒,是湖南地方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