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债危机像一股寒风,吹冷了我国外贸的一池春水。
自2007年进入青岛一家外贸公司以来,冯静确切地感到外贸的“寒意”是在去年下半年,受出口优势降低和欧债危机对客户购买力的直接影响,她所在的以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化工为主的公司的出口开始走下坡路。
“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订单都不错,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很多。去年下半年订单开始下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起色,反而降得更多了。”对于冯静和她所在的公司而言,2010年是销售业绩最好的年份。如今,“最坏的年份”也来了。今年上半年,她负责的美洲区的订单同比下降了约三成,这还不是最坏的。“因为欧债危机,欧洲区所受的影响最大,订单只有去年同期的约60%。”
低附加值产品的成本优势在降低,客户的要账期在延长、违约率在提高,以及不断出现的反倾销状况,企业利润下降的同时,风险则在加大。“以前客户很少违约,但今年上半年就遇到了四次,有时候遇到一次这样的单子,有可能一年就白忙活了。”
被欧债危机“折磨”的当然不只是冯静和她所在的外贸公司,它所波及的是国内整个外贸行业,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
外贸保卫战
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相比于全国8%的增速,东部沿海省市的数据似乎更为“惨淡”:山东外贸增速为4.8%,江苏增长1.4%,上海增长2-4%,浙江为3.5%,广东为5%。
不论是10%的全国预定增长目标的实现,还是各省市自己制定的预期目标的完成,一场“外贸保卫战”都势在必行,而触发它的“罪魁祸首”正是欧债危机。
东部沿海省市对欧盟的依赖度一直比较高,它是上海和江苏等省市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依赖度为18.8%,江苏为23%,广东为13.7%,上海为20.7%,山东为17.4%。正是对欧盟市场的较高依赖度,在欧债危机愈发严峻化的今年,我国出口和外贸增幅的数据才会如此“惨淡”。
“如果从单个月份来看,我国对德国的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对法国的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对意大利更是从去年9月份起连续10个月出口下降。”近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述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明显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美国超越欧盟,成为上海关区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成为了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外需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出口回暖也正是各省“外贸保卫战”的目的所在。
7月3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集成新的发展优势,以推动由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转变。在出口方面,通过“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四带动’出口战略,推动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转化。”
在7月14日结束的“2012香港山东周”活动中,山东签约合同外资额达238亿美元,港资连续四年列山东省利用外资首位。对于山东即将拉开的“外贸保卫战”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冷暖谁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外贸而言,先知冷暖的则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今年上半年,山东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数额为380.6亿美元,下降2.9%。
不同于一般贸易进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其进口主要是为了加工后再出口,以满足外部需求。这种“先进口、后出口”的特性,以及加工贸易与国际市场较为密切的关联程度,使得其对外需的变动要比一般贸易更敏感。由于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的最终市场主要在美、欧,因此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外需不振,也就使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偏低。
事实上,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55.4%下降到2010年的46.9%,而同期加工贸易增值率则由56.9%上升至77.4%。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升,意味着转型的初见成效,但研发能力的不足,依然使得我国加工贸易无法摆脱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低的模式,加工贸易企业也仍处于国际产业链增值环节的低端。
据悉,目前山东共有810家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深加工结转总额为23.6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山东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和增值额为142.8亿美元,加工贸易增值率仅为54.6%,甚至低于2001年的全国增值率。极低的增值率,似乎更印证着山东加工贸易模式的落后。
尽管山东早年机电产品一火车皮出口创汇比不上一提包高科技产品出口创汇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但另一个事例却一再证实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低廉”:在美国,芭比娃娃的一般售价为9.99美元,在我国的出厂价只有1美元,而我国加工企业扣除制造成本之后赚取的加工费却只有0.35美元。相关数据显示,在前些年我国每创造1元的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0.7元,而同样的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则只有0.3元。
提升一般贸易的占比,是为了更优化外贸结构,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重要性的降低。2012年上半年,山东民营企业出口59.9亿美元,增长24.6%,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22.9%,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为69.3%,降到七成以下,加工贸易结构也有所优化。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则对本刊记者强调说,山东的加工贸易应通过提高技术含量、产业层次,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从“两头在外”转向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对于山东乃至全国加工贸易的现状而言,转型升级离不开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区域由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增量由区外为主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为主转变。
不确定的回暖
2012年6月,山东进出口总额为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2.7%。早在半年数据公布之前,6月就被各省市当做一个“决胜月”,只因前5个月的外贸数据太“惨淡”。但6月的较好数据却仍不足以换来下半年的乐观情绪,有专家认为,“官方所称‘回暖’要放在全球经济‘趋寒’背景下来思考,且尚需后续观察,目前并不足以影响下半年出口形势‘缓中趋稳’走向。”
山东的回暖亦不确定。今年上半年,山东对欧盟出口为负增长,对东盟、拉美、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值则同比增长16.6%。尽管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外贸亮点,但李广杰认为,“这些国家规模偏小,外贸出口就算提高了205"百分点,可能也不及美、欧提升1个百分点,所以相对来说,对外贸的拉动并不大。”
在他看来,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对欧美的出口依然面临多重障碍;转型期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提高,山东外贸企业的利润率已经下降到5%左右,企业无利可图,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速下降,以及内需不足也都将影响到外贸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山东占出口总额70%以上的机电、纺织服装、农产品三大类主要出口产品全面下降。特别是纺织行业,其毛利润率通常不超过5%,多是以量增利,涨价将会丢失市场份额,不涨价将面临亏损。据悉,目前服装业的退税率为16%,很多企业已经只能靠退税来维持生存。
在技术还远不是山东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当下,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会不断削弱山东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意味着在越来越讲求技术、品牌、服务和质量等优势的今天,山东的传统出口模式正在逐步走向末路。
出口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除了实施“四带动”出口战略,山东还应通过扩大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维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等措施,来优化外贸结构。
为了降低风险,冯静所在的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我们已经开始转向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时间上会比较慢,现在在价格上尽量争取低价,或者通过扩宽产品种类寻求出路,因为单一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对于下半年的订单情况,冯静觉得“很不乐观”。
全球经济在低迷中还将徘徊多长时间,没有人说得清。但欧债危机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都将继续考验着我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
回暖是不确定的,也许还会更加寒冷。
自2007年进入青岛一家外贸公司以来,冯静确切地感到外贸的“寒意”是在去年下半年,受出口优势降低和欧债危机对客户购买力的直接影响,她所在的以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化工为主的公司的出口开始走下坡路。
“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订单都不错,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很多。去年下半年订单开始下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起色,反而降得更多了。”对于冯静和她所在的公司而言,2010年是销售业绩最好的年份。如今,“最坏的年份”也来了。今年上半年,她负责的美洲区的订单同比下降了约三成,这还不是最坏的。“因为欧债危机,欧洲区所受的影响最大,订单只有去年同期的约60%。”
低附加值产品的成本优势在降低,客户的要账期在延长、违约率在提高,以及不断出现的反倾销状况,企业利润下降的同时,风险则在加大。“以前客户很少违约,但今年上半年就遇到了四次,有时候遇到一次这样的单子,有可能一年就白忙活了。”
被欧债危机“折磨”的当然不只是冯静和她所在的外贸公司,它所波及的是国内整个外贸行业,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
外贸保卫战
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相比于全国8%的增速,东部沿海省市的数据似乎更为“惨淡”:山东外贸增速为4.8%,江苏增长1.4%,上海增长2-4%,浙江为3.5%,广东为5%。
不论是10%的全国预定增长目标的实现,还是各省市自己制定的预期目标的完成,一场“外贸保卫战”都势在必行,而触发它的“罪魁祸首”正是欧债危机。
东部沿海省市对欧盟的依赖度一直比较高,它是上海和江苏等省市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依赖度为18.8%,江苏为23%,广东为13.7%,上海为20.7%,山东为17.4%。正是对欧盟市场的较高依赖度,在欧债危机愈发严峻化的今年,我国出口和外贸增幅的数据才会如此“惨淡”。
“如果从单个月份来看,我国对德国的出口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对法国的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对意大利更是从去年9月份起连续10个月出口下降。”近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述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明显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美国超越欧盟,成为上海关区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成为了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外需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出口回暖也正是各省“外贸保卫战”的目的所在。
7月3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集成新的发展优势,以推动由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转变。在出口方面,通过“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四带动’出口战略,推动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转化。”
在7月14日结束的“2012香港山东周”活动中,山东签约合同外资额达238亿美元,港资连续四年列山东省利用外资首位。对于山东即将拉开的“外贸保卫战”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冷暖谁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外贸而言,先知冷暖的则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今年上半年,山东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数额为380.6亿美元,下降2.9%。
不同于一般贸易进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其进口主要是为了加工后再出口,以满足外部需求。这种“先进口、后出口”的特性,以及加工贸易与国际市场较为密切的关联程度,使得其对外需的变动要比一般贸易更敏感。由于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的最终市场主要在美、欧,因此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外需不振,也就使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偏低。
事实上,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55.4%下降到2010年的46.9%,而同期加工贸易增值率则由56.9%上升至77.4%。加工贸易增值率的提升,意味着转型的初见成效,但研发能力的不足,依然使得我国加工贸易无法摆脱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低的模式,加工贸易企业也仍处于国际产业链增值环节的低端。
据悉,目前山东共有810家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深加工结转总额为23.6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山东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和增值额为142.8亿美元,加工贸易增值率仅为54.6%,甚至低于2001年的全国增值率。极低的增值率,似乎更印证着山东加工贸易模式的落后。
尽管山东早年机电产品一火车皮出口创汇比不上一提包高科技产品出口创汇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但另一个事例却一再证实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低廉”:在美国,芭比娃娃的一般售价为9.99美元,在我国的出厂价只有1美元,而我国加工企业扣除制造成本之后赚取的加工费却只有0.35美元。相关数据显示,在前些年我国每创造1元的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0.7元,而同样的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则只有0.3元。
提升一般贸易的占比,是为了更优化外贸结构,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重要性的降低。2012年上半年,山东民营企业出口59.9亿美元,增长24.6%,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22.9%,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为69.3%,降到七成以下,加工贸易结构也有所优化。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则对本刊记者强调说,山东的加工贸易应通过提高技术含量、产业层次,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从“两头在外”转向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对于山东乃至全国加工贸易的现状而言,转型升级离不开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区域由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增量由区外为主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为主转变。
不确定的回暖
2012年6月,山东进出口总额为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2.7%。早在半年数据公布之前,6月就被各省市当做一个“决胜月”,只因前5个月的外贸数据太“惨淡”。但6月的较好数据却仍不足以换来下半年的乐观情绪,有专家认为,“官方所称‘回暖’要放在全球经济‘趋寒’背景下来思考,且尚需后续观察,目前并不足以影响下半年出口形势‘缓中趋稳’走向。”
山东的回暖亦不确定。今年上半年,山东对欧盟出口为负增长,对东盟、拉美、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值则同比增长16.6%。尽管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外贸亮点,但李广杰认为,“这些国家规模偏小,外贸出口就算提高了205"百分点,可能也不及美、欧提升1个百分点,所以相对来说,对外贸的拉动并不大。”
在他看来,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对欧美的出口依然面临多重障碍;转型期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提高,山东外贸企业的利润率已经下降到5%左右,企业无利可图,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速下降,以及内需不足也都将影响到外贸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山东占出口总额70%以上的机电、纺织服装、农产品三大类主要出口产品全面下降。特别是纺织行业,其毛利润率通常不超过5%,多是以量增利,涨价将会丢失市场份额,不涨价将面临亏损。据悉,目前服装业的退税率为16%,很多企业已经只能靠退税来维持生存。
在技术还远不是山东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当下,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会不断削弱山东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意味着在越来越讲求技术、品牌、服务和质量等优势的今天,山东的传统出口模式正在逐步走向末路。
出口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除了实施“四带动”出口战略,山东还应通过扩大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维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等措施,来优化外贸结构。
为了降低风险,冯静所在的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我们已经开始转向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时间上会比较慢,现在在价格上尽量争取低价,或者通过扩宽产品种类寻求出路,因为单一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对于下半年的订单情况,冯静觉得“很不乐观”。
全球经济在低迷中还将徘徊多长时间,没有人说得清。但欧债危机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都将继续考验着我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
回暖是不确定的,也许还会更加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