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方威尼斯”苏州,桥成为了数量最多的古城元素之一。一座座古桥,是城市的文化实物标签。在双塔街道长岛社区,就有着几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近两年来,挖掘古桥价值、宣传古桥文化,带领居民一起保护古桥成为了长岛社区持之以恒并循序渐进的系列工作。
大隐于市,社区内藏四座古桥
打开长岛社区的手绘地图就会发现几座醒目的小桥,它们分别是长岛桥、安里桥、徐公桥、红板桥、朝天桥。其中四座为古桥。
安里桥位于葑门外十全街东端,横跨外城河,始建于宋,元代、明代、清代皆經过重修。
徐公桥南北横跨葑门塘,西傍外城河,成为了进入葑门西面的第一座桥。传说,这座桥是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由徐雅(也有人说是徐稚或徐雄)所建,故以此为桥名。元代、清代及本世纪七十年代经历过三次重建。
红板桥位于葑门外,横跨葑门塘。它是苏州葑门外最繁忙的步行桥。它曾为木板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红栏三百九十桥”,唐时桥梁多为木结构且用红漆髹之,故名。清代小桥被建成了一座坚固的石桥。民国时期又增加了铁铸的栏杆。
朝天桥位于葑门外油车场东,跨葑门塘向南分岔外河,东对黄天荡,故名朝天桥。这座古桥建于清代,原是石级高串平桥,后改为弹石斜桥。
这四座古桥是姑苏古城的历史名片,也是社区居民的文化宝藏。
一步一记,古桥路线展现魅力
这些古桥,既是建筑又是文物。因此挖掘古桥文化也势必成为系列工作。2019年2月,驻点在社区内帮助实行社区服务项目的蝴蝶社工在大致了解长岛社区内古桥、界碑的数量和名称后,按照地图行走的路线标出了所在的位置。一张古桥路线图的初稿完成。
2019年3月,第一次初识桥文化系列活动上,社工向居民讲述了走进桥文化环境治理项目的具体内容。古桥的话题一下子唤起了叔叔阿姨们的热情。有的阿姨回忆起小时候的红板桥样貌,有位叔叔拿着一本有关苏州文化历史的书籍,里面记载着有关徐公桥、朝天桥、红板桥的建筑历史,给社工提供了一个故事发掘的方向。
一方面在坊间收集老苏州的记忆,另一方面,社工联系到了苏州大学志愿者,进入苏州大学图书馆进行有关古桥文化资料的查询。古桥历史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令人无法停止探寻它的脚步。社工们来到古桥附近,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朝天桥是在解放前建造的,当时葑门塘上并没有桥,来往通行都是靠划水或坐船。油车场一整片都是粮仓,由于当年大河浜附近都是逃荒者,慢慢成为了强盗聚集地。他们经常沿河游过来偷盗,后来因为运输不方便,就建造了朝天桥。”在油车场附近,居民黄阿姨说了这样一个儿时听到的坊间传闻。且不论是否真实,都别有趣味。
手拉着手,古桥文化点缀童年
除了向老年居民挖掘往事,社区也向孩子传播古桥文化。在这里,保护古桥是既往更是开来。
2019年12月,长岛社区的青少年们参与了“小小古桥,由我创造”桥文化系列活动。社工向孩子们介绍了长岛社区内的五座桥,并简单介绍一下古桥的来历,之后带领孩子们一起搭建起了小桥模型。小朋友们看着自己合作完成的一座座小桥,开心又自豪。同时社工向小朋友们宣传了爱护古桥文化的重要性。一颗颗保护古桥的种子,撒入了这些孩子们的心中。
为了让社区青少年对社区古桥文化有进一步了解,2020年5月30日,社工再次带领长岛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以“我与古桥相知的一天”为主题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寻访中对古桥文化有所了解。大家走过了长岛桥、安里桥、徐公桥、红板桥和朝天桥,了解社区内古桥的数量、名字,实地聆听了古桥的背景故事。在行走的过程中,有些古桥周边的环境较差,青少年们也纷纷表示要爱护环境,爱护古桥。这是一份身为苏州孩子的责任和骄傲。
相聚一堂,古桥保护人人有责
古桥虽美,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已经渐渐不适合现代交通环境,有些甚至桥身老化不堪重负。携手居民保护古桥,也成为了长岛社区古桥项目的重要部分。2020年6月9日,长岛社区组织古桥保护护卫队成员开展了社区古桥保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成员们进行了积极地讨论,提出了接地气又符合实际的建议。经过整理之后,长岛社区古桥保护制度制定完成。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加深入了解古桥文化,吸引除本社区以外的人走进长岛社区古桥之中,2019年6月27日,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伦来到长岛社区,讲述了有关长岛社区以及其中古桥的文化故事。居民表示自己生活在长岛社区这么长时间,对周围的历史了解太少。大家感受到了长岛社区的文化魅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在朋友圈中,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将社区文化传递给他人。
从初识桥文化,到相知桥文化,再到相守桥文化,在循序渐进地挖掘中,四座古桥在社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大隐于市,社区内藏四座古桥
打开长岛社区的手绘地图就会发现几座醒目的小桥,它们分别是长岛桥、安里桥、徐公桥、红板桥、朝天桥。其中四座为古桥。
安里桥位于葑门外十全街东端,横跨外城河,始建于宋,元代、明代、清代皆經过重修。
徐公桥南北横跨葑门塘,西傍外城河,成为了进入葑门西面的第一座桥。传说,这座桥是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由徐雅(也有人说是徐稚或徐雄)所建,故以此为桥名。元代、清代及本世纪七十年代经历过三次重建。
红板桥位于葑门外,横跨葑门塘。它是苏州葑门外最繁忙的步行桥。它曾为木板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红栏三百九十桥”,唐时桥梁多为木结构且用红漆髹之,故名。清代小桥被建成了一座坚固的石桥。民国时期又增加了铁铸的栏杆。
朝天桥位于葑门外油车场东,跨葑门塘向南分岔外河,东对黄天荡,故名朝天桥。这座古桥建于清代,原是石级高串平桥,后改为弹石斜桥。
这四座古桥是姑苏古城的历史名片,也是社区居民的文化宝藏。
一步一记,古桥路线展现魅力
这些古桥,既是建筑又是文物。因此挖掘古桥文化也势必成为系列工作。2019年2月,驻点在社区内帮助实行社区服务项目的蝴蝶社工在大致了解长岛社区内古桥、界碑的数量和名称后,按照地图行走的路线标出了所在的位置。一张古桥路线图的初稿完成。
2019年3月,第一次初识桥文化系列活动上,社工向居民讲述了走进桥文化环境治理项目的具体内容。古桥的话题一下子唤起了叔叔阿姨们的热情。有的阿姨回忆起小时候的红板桥样貌,有位叔叔拿着一本有关苏州文化历史的书籍,里面记载着有关徐公桥、朝天桥、红板桥的建筑历史,给社工提供了一个故事发掘的方向。
一方面在坊间收集老苏州的记忆,另一方面,社工联系到了苏州大学志愿者,进入苏州大学图书馆进行有关古桥文化资料的查询。古桥历史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令人无法停止探寻它的脚步。社工们来到古桥附近,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朝天桥是在解放前建造的,当时葑门塘上并没有桥,来往通行都是靠划水或坐船。油车场一整片都是粮仓,由于当年大河浜附近都是逃荒者,慢慢成为了强盗聚集地。他们经常沿河游过来偷盗,后来因为运输不方便,就建造了朝天桥。”在油车场附近,居民黄阿姨说了这样一个儿时听到的坊间传闻。且不论是否真实,都别有趣味。
手拉着手,古桥文化点缀童年
除了向老年居民挖掘往事,社区也向孩子传播古桥文化。在这里,保护古桥是既往更是开来。
2019年12月,长岛社区的青少年们参与了“小小古桥,由我创造”桥文化系列活动。社工向孩子们介绍了长岛社区内的五座桥,并简单介绍一下古桥的来历,之后带领孩子们一起搭建起了小桥模型。小朋友们看着自己合作完成的一座座小桥,开心又自豪。同时社工向小朋友们宣传了爱护古桥文化的重要性。一颗颗保护古桥的种子,撒入了这些孩子们的心中。
为了让社区青少年对社区古桥文化有进一步了解,2020年5月30日,社工再次带领长岛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以“我与古桥相知的一天”为主题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寻访中对古桥文化有所了解。大家走过了长岛桥、安里桥、徐公桥、红板桥和朝天桥,了解社区内古桥的数量、名字,实地聆听了古桥的背景故事。在行走的过程中,有些古桥周边的环境较差,青少年们也纷纷表示要爱护环境,爱护古桥。这是一份身为苏州孩子的责任和骄傲。
相聚一堂,古桥保护人人有责
古桥虽美,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已经渐渐不适合现代交通环境,有些甚至桥身老化不堪重负。携手居民保护古桥,也成为了长岛社区古桥项目的重要部分。2020年6月9日,长岛社区组织古桥保护护卫队成员开展了社区古桥保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成员们进行了积极地讨论,提出了接地气又符合实际的建议。经过整理之后,长岛社区古桥保护制度制定完成。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加深入了解古桥文化,吸引除本社区以外的人走进长岛社区古桥之中,2019年6月27日,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伦来到长岛社区,讲述了有关长岛社区以及其中古桥的文化故事。居民表示自己生活在长岛社区这么长时间,对周围的历史了解太少。大家感受到了长岛社区的文化魅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在朋友圈中,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将社区文化传递给他人。
从初识桥文化,到相知桥文化,再到相守桥文化,在循序渐进地挖掘中,四座古桥在社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