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第一次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看着班上五十六个孩子闪闪发光的求知眼神,我有了想当一名合格教师的想法。
和班里的孩子接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基础参差不齐,认读拼音的情况也不大相同,因此,学完拼音后,我只将课外图书发给班上基础较好,识字较多的孩子,让他们每天下午吃完饭后到办公室看半小时的课外书,但我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必须每天都来,因为杨昊东有一天很诚实的对我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休息几天再来,因为我觉得看书很累。”
到期末,只有一个女生——郑雨挺坚持了下来,虽然很失望,但却也庆幸这个孩子的坚持,以及她在阅读中的收获,我仔细观察过这个孩子上课的狀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词汇量的扩展,记得有一次我问了全班一个问题,颜色有很多种,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班上的学生都齐声说出五颜六色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语我们课文中学过,但她却说出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答案,“五彩缤纷”,我当时有惊讶也有喜悦。
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更加坚定了实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总结了上第一学期的经验,也结合了一年级孩子爱玩的天性,下课让孩子看书不行,我就拿上课时间给他们看书,以前晚自习我总是用来做作业,订正作业,既枯燥无聊又打压了孩子们的天性,我不想让他们在还未感受到书籍的美妙时就觉得学习语文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决定将晚自习变为课外阅读的平台。有了这个想法,我每天下午放学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晚上就可以让他们看课外书。一开始我只是让他们自己读,但是渐渐发现有的学生看书兴趣渐渐变淡,开始出现讲话的情况,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阅读。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为此,我又找来故事书,念给他们听,这招果然有用,孩子们听得相当入神,没有讲话的孩子,而且念完一个故事,孩子们总是还想再听,苦苦哀求,但是我始终坚持只念一个,勾起他们想要读故事的兴趣,之后的时间就让孩子们读自己的故事书。我觉得我念故事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句子的抑扬顿挫,停顿节奏等细节。有一次念是《醉醺醺的小麻雀》时,根据情节需要,我用不同语气表演动物的对话,又用夸张的语调表演那只喝醉酒的小麻雀,读完故事,我从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感受孩子们对故事的喜爱,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们其实都是喜欢故事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
为了培养班上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有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我将第二节晚自习设立为分享环节,让孩子们自己走上讲台,念自己读的故事。一来是为了锻炼孩子们在人前说话的胆量,二来是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更仔细的认清字的读音,而不是马虎的读过去,再者可以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这样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念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我闭门造车而是源自于班上的一名小男生的话,在我念故事时,那个小男孩说:“老师为什么不念我的故事啊,我这个故事很好看。”因此,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增加了这个环节,接下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这个环节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们是在真正快乐的阅读。
一开始,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都非常犹豫,左顾右盼就是不举手,似乎是害怕走上讲台,也似乎是没有自信能读好自己的故事,所以看着孩子们面面相觑又隐隐带着笑容的打量的双眼,我有点着急,但却没有催促,幸好这时,一个叫梁明贵的圆嘟嘟的小男生举手了,就是那个说为什么不读我的故事的那个孩子,他落落大方的走上来,念了一个故事,由于没准备得好,有点慌张,他读得不怎么流利,但总归是带动了其他孩子,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孩子举手。有个叫曾艺的孩子平时上课不爱举手,所以我故意点了她的名,让她来念故事,因为很突然,她念得并不好,但这反而更刺激了她的积极性,没过多久,她就主动举手想要上台念故事了。总的来说,开局还算顺利。
经过几天的等待,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上台念故事的也越来越流利,因为他们会在第一节晚自习把故事读熟。孩子们对念故事这一环节的期待越来越大,经常有学生主动问我:“老师,今天是您的晚自习吗?”每当回答是,孩子们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班上有几个不怎么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在其他孩子情绪的感染下,为了也上讲台展示一下,慢慢变得要看课外书了。这个转变让我很欣喜。
虽然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但总归是能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也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阅读对他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读的书多了,道理自然也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班上有个叫吴玉婷的孩子,基础较好,也爱读课外书,有时会像个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见解。有次我念《奇异的种子》时,在快结尾的地方问孩子们,“种子开花了,这一家人得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是漂亮的花朵,只有吴玉婷回答是家人不争吵,是爱,孩子们听了这个答案都恍然大悟。我不期望所有孩子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但我希望孩子们在越来越多的阅读中不仅收获成千上万的故事和快乐,更能收获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因为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从别人的人生中感悟世间百态。
我希望这群淳朴的孩子能在书籍的引领下茁壮成长。
和班里的孩子接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基础参差不齐,认读拼音的情况也不大相同,因此,学完拼音后,我只将课外图书发给班上基础较好,识字较多的孩子,让他们每天下午吃完饭后到办公室看半小时的课外书,但我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必须每天都来,因为杨昊东有一天很诚实的对我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休息几天再来,因为我觉得看书很累。”
到期末,只有一个女生——郑雨挺坚持了下来,虽然很失望,但却也庆幸这个孩子的坚持,以及她在阅读中的收获,我仔细观察过这个孩子上课的狀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词汇量的扩展,记得有一次我问了全班一个问题,颜色有很多种,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班上的学生都齐声说出五颜六色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语我们课文中学过,但她却说出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答案,“五彩缤纷”,我当时有惊讶也有喜悦。
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更加坚定了实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总结了上第一学期的经验,也结合了一年级孩子爱玩的天性,下课让孩子看书不行,我就拿上课时间给他们看书,以前晚自习我总是用来做作业,订正作业,既枯燥无聊又打压了孩子们的天性,我不想让他们在还未感受到书籍的美妙时就觉得学习语文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决定将晚自习变为课外阅读的平台。有了这个想法,我每天下午放学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晚上就可以让他们看课外书。一开始我只是让他们自己读,但是渐渐发现有的学生看书兴趣渐渐变淡,开始出现讲话的情况,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阅读。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为此,我又找来故事书,念给他们听,这招果然有用,孩子们听得相当入神,没有讲话的孩子,而且念完一个故事,孩子们总是还想再听,苦苦哀求,但是我始终坚持只念一个,勾起他们想要读故事的兴趣,之后的时间就让孩子们读自己的故事书。我觉得我念故事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句子的抑扬顿挫,停顿节奏等细节。有一次念是《醉醺醺的小麻雀》时,根据情节需要,我用不同语气表演动物的对话,又用夸张的语调表演那只喝醉酒的小麻雀,读完故事,我从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感受孩子们对故事的喜爱,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们其实都是喜欢故事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
为了培养班上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有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我将第二节晚自习设立为分享环节,让孩子们自己走上讲台,念自己读的故事。一来是为了锻炼孩子们在人前说话的胆量,二来是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更仔细的认清字的读音,而不是马虎的读过去,再者可以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这样让孩子们走上讲台念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我闭门造车而是源自于班上的一名小男生的话,在我念故事时,那个小男孩说:“老师为什么不念我的故事啊,我这个故事很好看。”因此,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增加了这个环节,接下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这个环节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们是在真正快乐的阅读。
一开始,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都非常犹豫,左顾右盼就是不举手,似乎是害怕走上讲台,也似乎是没有自信能读好自己的故事,所以看着孩子们面面相觑又隐隐带着笑容的打量的双眼,我有点着急,但却没有催促,幸好这时,一个叫梁明贵的圆嘟嘟的小男生举手了,就是那个说为什么不读我的故事的那个孩子,他落落大方的走上来,念了一个故事,由于没准备得好,有点慌张,他读得不怎么流利,但总归是带动了其他孩子,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孩子举手。有个叫曾艺的孩子平时上课不爱举手,所以我故意点了她的名,让她来念故事,因为很突然,她念得并不好,但这反而更刺激了她的积极性,没过多久,她就主动举手想要上台念故事了。总的来说,开局还算顺利。
经过几天的等待,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上台念故事的也越来越流利,因为他们会在第一节晚自习把故事读熟。孩子们对念故事这一环节的期待越来越大,经常有学生主动问我:“老师,今天是您的晚自习吗?”每当回答是,孩子们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班上有几个不怎么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在其他孩子情绪的感染下,为了也上讲台展示一下,慢慢变得要看课外书了。这个转变让我很欣喜。
虽然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但总归是能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也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阅读对他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读的书多了,道理自然也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班上有个叫吴玉婷的孩子,基础较好,也爱读课外书,有时会像个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见解。有次我念《奇异的种子》时,在快结尾的地方问孩子们,“种子开花了,这一家人得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是漂亮的花朵,只有吴玉婷回答是家人不争吵,是爱,孩子们听了这个答案都恍然大悟。我不期望所有孩子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但我希望孩子们在越来越多的阅读中不仅收获成千上万的故事和快乐,更能收获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因为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从别人的人生中感悟世间百态。
我希望这群淳朴的孩子能在书籍的引领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