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的文化发展境遇,图书馆在受到网络文化强烈冲击的同时,也正孕育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和图书馆各自发展的瓶颈,讨论了如何实现图书馆事业与网络信息间的互利共赢,对双方的各自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网络文化;文献图书
中国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7-003
自从网络遍天下之后,人们的阅读习惯似乎也随之改变,众多热爱读书的年轻人,一改古人手不释卷的传统,将阅读载体转向了手机、MP5、电脑和电纸书。随着网络的运用,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数字化阅读,并呈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去年增幅均超过30%,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达29.9%,增幅65.2%。且阅读时长均有增加,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增幅达77.7%。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电子阅读器销量达31.12万台。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其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數字出版是未来大势所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书和纸质书将并存。
若干年之后,纸质书或许会作为收藏品存在。”在网络文化
的时代,图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网络文化的热潮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专业人士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图书市场状况来看,传统图书不会消亡,总有一批优质读者坚守,纸质书只有保证内容质量,才能留住阅读人群。网络文化产业和传统的文献图书事业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各自发展的一些瓶颈和优势。
1 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1.1 阅读习惯问题
众所周知,电脑始终不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界面,电脑荧幕是横的,传统书本的形状确是直的。如果把传统的书本制作成电子书形态,电脑荧幕装不下传统书本的一页。这是比翻书更麻烦的事情。捧着书本、报纸阅读是人们延续了多年的老习惯了,有谁想过改变一下阅读习惯。而且,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太容易让人疲劳和损伤视力,真正抛弃书报选择网上阅读的人还是少数的。而且网络环境中人们的阅读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转移,人们持续阅读时间不断减少,阅读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多数人认为看书籍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而电子阅读器只不过是消遣的东西。
1.2 缺乏正确的引导
“网络文化产业,拥有比传统文化产业更加宽广惊人的创造力。”上海市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健敏认为,然而,专家也指出,网络文化目前是一柄既能够激活文化创造力、又能够破坏文化生态的双刃剑。如代表网络恶俗文化的“芙蓉姐姐”等人蹿红后,影响力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不少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芙蓉姐姐”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恶俗化、庸俗化倾向的集中表现。内容部健康的网络信息,更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旺旺导致严重过的社会问题。当下,网络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诸多,需要加强引导,采用适当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3 版权问题
互联网时代,电子图书依存的网络传播不受国界和地域限制,“复制+粘贴”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的侵权行为,版权人难以查证。而且电子书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下载,确实没有合适方法进行制止。电子书的大肆盛行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
电子阅读器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可遇见的未来,电子图书代替不了纸质图书。一是电子阅读器成本很高,同样多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图书,而读者只会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电子阅读器替代图书馆起一定的收藏储藏价值更合适。此外,电子书商并没有自己的版权,完全代替纸质出版,还涉及到很多复杂问题。
2 网络文化的优势
2.1 时下所需的产生
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的普及, 使电子书拥有良好的传播渠道; 电子产品的盛行, 使大家习惯数字形式的娱乐方式。电子书的未来, 一页书就是一座图书馆; 书里不再只有图文, 还有声光效果满足感官享受; 读者也不仅仅是读者, 更是选内容、排版面的编辑网络上电子文库、百科全书、在线刊物、专题主页既是全体认知的产物。又是“网上共同体”成员利用速度极快的搜索引擎收集用于探索和研究的材料。大量而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再加上即时交互式的探讨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群体认知的创新成为可能。
2.2 信息丰富
对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出版物,对于价格昂贵的出版物,尽管各地图书馆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来补充书报期刊,但所购置的书刊,对于读者的需求,对于总的出版量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网络文化产业的兴起,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一次投资,终生受益”,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
3.1 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3.2 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4 图书馆的优势
4.1 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作为与阅读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纸质书有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所替代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翻开一本纸质书籍来打发休闲时光,那种惬意也是无可取代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市场向出版转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书籍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是吸取知识的媒介,更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而电子书籍都是看了就删,内容时时更新,所以不具备任何收藏的价值。2011年易中天在一个某个发布会上说道:“那种用手触摸精装书籍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代替。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吗?”
图书馆积淀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成果,那些珍贵难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昭示着人类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而网络上虽然有海量的信息.但信息混乱无序,良莠不齐,且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图书馆是传统的文化和学习中心,有很多读者喜欢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人性化的服务,书籍形式的文化作品也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上网不方便和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去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4.2 不断发展的文献图书
大家都看到了网上阅读的很多弊端,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认为,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5 在“暗战”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图书馆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筛选与重组,形成并提供给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不但减少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引导了用户去浏览和使用高质量、健康的网页内容,在促进网络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抑制了负面影响。
网络对图书馆的地位、职能、馆藏、工作方式、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等的冲击是一个必然趋势,它迫使图书馆界必须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所以网络文化的繁荣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推动了图书馆迈向数字化的步伐;使单一图书馆文化走向多元图书馆文化;为图书馆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给图书馆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我们不会忘记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所有的电影人惊恐的程度,公众都说电影完了,谁还会花钱去影院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电影市场依然火爆,传统纸质图书也绝不会迫于网络电子书的压力而消亡。在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网络文化产业能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对“无纸化阅读”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又该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图书馆也将面对网络热潮带来的冲击。图书馆除了要不断丰富自身馆藏之外,还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注意力。网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是考验也是收获,两者应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周洁.包学友.叶诚.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 (6).
2 中国图书馆学会. 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4 王培风.邓清屹:对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5 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
6 陳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2007(2).
7 胡舒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0).
8 耿有进.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互补和竞争性叨.现代情报。2005(5).
9 苑奉莲.论网络文化及其影响[J].现代情报,2003(8).
10 李贤民.网络与文化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9).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网络文化;文献图书
中国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7-003
自从网络遍天下之后,人们的阅读习惯似乎也随之改变,众多热爱读书的年轻人,一改古人手不释卷的传统,将阅读载体转向了手机、MP5、电脑和电纸书。随着网络的运用,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数字化阅读,并呈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去年增幅均超过30%,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达29.9%,增幅65.2%。且阅读时长均有增加,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增幅达77.7%。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电子阅读器销量达31.12万台。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其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數字出版是未来大势所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书和纸质书将并存。
若干年之后,纸质书或许会作为收藏品存在。”在网络文化
的时代,图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网络文化的热潮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专业人士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图书市场状况来看,传统图书不会消亡,总有一批优质读者坚守,纸质书只有保证内容质量,才能留住阅读人群。网络文化产业和传统的文献图书事业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各自发展的一些瓶颈和优势。
1 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1.1 阅读习惯问题
众所周知,电脑始终不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界面,电脑荧幕是横的,传统书本的形状确是直的。如果把传统的书本制作成电子书形态,电脑荧幕装不下传统书本的一页。这是比翻书更麻烦的事情。捧着书本、报纸阅读是人们延续了多年的老习惯了,有谁想过改变一下阅读习惯。而且,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太容易让人疲劳和损伤视力,真正抛弃书报选择网上阅读的人还是少数的。而且网络环境中人们的阅读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转移,人们持续阅读时间不断减少,阅读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多数人认为看书籍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而电子阅读器只不过是消遣的东西。
1.2 缺乏正确的引导
“网络文化产业,拥有比传统文化产业更加宽广惊人的创造力。”上海市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健敏认为,然而,专家也指出,网络文化目前是一柄既能够激活文化创造力、又能够破坏文化生态的双刃剑。如代表网络恶俗文化的“芙蓉姐姐”等人蹿红后,影响力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不少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芙蓉姐姐”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恶俗化、庸俗化倾向的集中表现。内容部健康的网络信息,更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旺旺导致严重过的社会问题。当下,网络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诸多,需要加强引导,采用适当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3 版权问题
互联网时代,电子图书依存的网络传播不受国界和地域限制,“复制+粘贴”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的侵权行为,版权人难以查证。而且电子书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下载,确实没有合适方法进行制止。电子书的大肆盛行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
电子阅读器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可遇见的未来,电子图书代替不了纸质图书。一是电子阅读器成本很高,同样多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图书,而读者只会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电子阅读器替代图书馆起一定的收藏储藏价值更合适。此外,电子书商并没有自己的版权,完全代替纸质出版,还涉及到很多复杂问题。
2 网络文化的优势
2.1 时下所需的产生
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的普及, 使电子书拥有良好的传播渠道; 电子产品的盛行, 使大家习惯数字形式的娱乐方式。电子书的未来, 一页书就是一座图书馆; 书里不再只有图文, 还有声光效果满足感官享受; 读者也不仅仅是读者, 更是选内容、排版面的编辑网络上电子文库、百科全书、在线刊物、专题主页既是全体认知的产物。又是“网上共同体”成员利用速度极快的搜索引擎收集用于探索和研究的材料。大量而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再加上即时交互式的探讨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群体认知的创新成为可能。
2.2 信息丰富
对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出版物,对于价格昂贵的出版物,尽管各地图书馆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来补充书报期刊,但所购置的书刊,对于读者的需求,对于总的出版量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网络文化产业的兴起,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一次投资,终生受益”,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
3.1 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3.2 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4 图书馆的优势
4.1 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作为与阅读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纸质书有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所替代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翻开一本纸质书籍来打发休闲时光,那种惬意也是无可取代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市场向出版转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书籍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是吸取知识的媒介,更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而电子书籍都是看了就删,内容时时更新,所以不具备任何收藏的价值。2011年易中天在一个某个发布会上说道:“那种用手触摸精装书籍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代替。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吗?”
图书馆积淀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成果,那些珍贵难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昭示着人类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而网络上虽然有海量的信息.但信息混乱无序,良莠不齐,且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图书馆是传统的文化和学习中心,有很多读者喜欢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人性化的服务,书籍形式的文化作品也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上网不方便和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去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4.2 不断发展的文献图书
大家都看到了网上阅读的很多弊端,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认为,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5 在“暗战”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图书馆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筛选与重组,形成并提供给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不但减少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引导了用户去浏览和使用高质量、健康的网页内容,在促进网络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抑制了负面影响。
网络对图书馆的地位、职能、馆藏、工作方式、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等的冲击是一个必然趋势,它迫使图书馆界必须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所以网络文化的繁荣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推动了图书馆迈向数字化的步伐;使单一图书馆文化走向多元图书馆文化;为图书馆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给图书馆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我们不会忘记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所有的电影人惊恐的程度,公众都说电影完了,谁还会花钱去影院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电影市场依然火爆,传统纸质图书也绝不会迫于网络电子书的压力而消亡。在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网络文化产业能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对“无纸化阅读”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又该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图书馆也将面对网络热潮带来的冲击。图书馆除了要不断丰富自身馆藏之外,还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注意力。网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是考验也是收获,两者应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周洁.包学友.叶诚.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 (6).
2 中国图书馆学会. 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4 王培风.邓清屹:对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5 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
6 陳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2007(2).
7 胡舒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0).
8 耿有进.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互补和竞争性叨.现代情报。2005(5).
9 苑奉莲.论网络文化及其影响[J].现代情报,2003(8).
10 李贤民.网络与文化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