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家书屋”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惠民工程。本文分析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西部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延伸服务,促进“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新思路,让“农家书屋”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5-0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求“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合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西部公共图书馆应在构建新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改进业务管理,完善服务,以利于农民群众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享受更多文化服务的权益。
1 西部“农家书屋”的现状
西部“农家书屋”在政府的帮助及支持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西部”农家书屋”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如资源配置不完备,在使用中“知沟”现象较突出、人员管理能力较低、经费不足、“农家书屋”选址不尽合理等现象,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尚未建立普及,更需要我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农村,配合和帮助他们
建立完善“农家书屋”。
1.1书屋的选址不当,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
在书屋的选址上,大多确定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开放的时间很少,农民利用书刊资源很不方便;还有书屋设在偏僻的村民家里,一般村民看书很远,书刊的利用率低。在书刊的管理上,无专人专管,责任心不强,图书大多没有拆包上架,造成图书资源的流失和损毁,书屋长期不开门,形同虚设。
1.2 文献资源品种少,供货不连续
书刊的来源一部分是政府出资,从新闻出版部门的新货书店购买的,另外部分是个人捐赠和社会团体捐赠的图书,图书的品种单一,内容陈旧,副本多,发挥的社会作用不大,后期没有新书的补充。调查发现新建立的“农家书屋”的书和光盘,一部分还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基本能满足农民的不同的需要;但有大部分的图书像:哲学、经济学和学术性太强的图书都无人问津,有的甚至是出版社滞销的图书,只能摆在书架上充数用,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1.3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农家书屋”的规章制度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工作人员者缺乏专业培训,不懂管理,管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管理混乱,更谈不上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常年不开门服务,眼看着书刊不能借阅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让农民群众很失望。
1.4 缺乏看书学习的环境
虽大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建立了文化站及“农家书屋” 有的地方只是用书架摆放着书,但周围吵杂声刺耳,没有可以让人安静学习的好环境,也没有可以让人坐下看书的桌椅,看到摇摇欲坠的书架及四壁很黑的书屋,让人望而却步。
1.5 文化服务与惠民工程要求不符
建立“农家书屋”目的不明确,大多数乡镇“一蹴而就”把“农家书屋”作为门面的摆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这样的“农家书屋”其作用和效果是不言而语的。目前的“农家书屋”,虽然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投入很多,但没有服务意识,缺乏创新,运行比较陈旧简单,没有开展读书活力,更谈不上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 “农家书屋”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西部“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探究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部署,通过具体扎实的服务工作来改变以往的不足,努力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水平和社会效益。
2.1积极创新 开展各种活动。
“农家书屋”需要创新工作来激发它的活力,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保证工作的开展。建立书刊流动站,“农家书屋”是最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场所。西部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对部分镇、乡、村的文化活动,并进行调研及帮扶“农家书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支持力度,做好延伸服务。协助设立图书流动站,配备本馆利用率不高,且农民喜闻乐见、实用的图书资料流通给农民,并建立统购流动制度。帮助书屋培训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农村服务要求真务实,对图书应定期更新,也可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专门采购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图书,来缓解他们购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积极扩大图书馆在农村的影响,使图书馆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白银市图书馆积极配合“农家书屋”,充分利用本馆文化资源的优势,有创新地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如:与白银市文化局、区文化局配合,在水川镇桦皮川村和四龙镇四龙村开展了“阅读征文比赛”,对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开展演讲、阅读、歌咏等竞赛活动,每年开展了“正月十五有奖猜谜”活动,对获奖人员颁发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品,建立了“农民读书协会”,让更多的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活动中来。
2.2 制定農民培训计划
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收入,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白银市图书馆积极协调本市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在充分考虑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以提高农民种植养殖为目的的农民培训计划。大力宣传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方针、政策,重点培训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及农民所需实际技能。通过公共图书馆多途径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农民,为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提高了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致富的能力。
2.3 为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白银图书馆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网站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以及参考咨询优势,定期和不定期为农民提供《农业图情摘要》,内容有:生产信息、科技信息、致富信息以及城市用工信息等等全方位的服务,方便农民利用信息调整生产,科学致富,给农民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2.4 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甘肃省“农家书屋”总量达到10460个,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有了“农家书屋”。计划2012年底实现全省1.8万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并逐步向自然村延伸。目前,白银区的45个行政村都已建成了“农家书屋”,它已逐渐成为了农民的“精神粮仓”。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延伸服务,努力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一大文化名片。
2.4.1 加强队伍建设。首先“农家书屋”要有固定的管理员,市文化局和图书馆要切实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走下去,请上来”的服务工作[4],让管理员通过各种培训熟悉业务、掌握管理。
2.4.2 加大图书的投入。201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文为每个书屋配置图书1200种左右、不少于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100张(种)。其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类出版物占30%,农村医疗卫生类占10%,文化教育类占30%,政治、法律、青少类出版物占30%[5]。公共图书馆更要加大“农家书屋”流通站的投入,在书刊上加强流通的质量和数量,及时采购一些符合农民需要的书刊,使农民及时查阅实用信息、学习实用知识、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动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样也增长了见识,拓宽视野。
2.4.3 加强文化共享工程。截至2011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经费投入总额达66.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64亿元,各地累计投入资金37.12亿元[6]。据文化部社图司负責人介绍,近年来,全国各级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和增长点。。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信息工程的信息点,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家书屋”的整体水平。
2.5 编印农村科技专题资料,为农民代查科技服务课题
计算机网络在偏僻乡村普及较差,编印的资料仍然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公共图书馆应对乡、村需求资料进行实际调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料,有针对性地编印农村致富科技专题资料。通过信息发布会、送书下乡活动发放给农民,并建立长期联系,随时通过网络等方式解答农民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3 结 语
西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白银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新形势下甘肃公共图书馆加强服务的亮点和增长点。随着“农家书屋”建设的不断发展,西部公共图书馆应开拓创新,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的有效途径,使“农家书屋”服务工作有新的突破,服务功能有新的拓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彩红.基于农民阅读需求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98-100.
2 钟云.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论丛,2008,(4):25-27.
关键词: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5-0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求“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合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西部公共图书馆应在构建新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改进业务管理,完善服务,以利于农民群众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享受更多文化服务的权益。
1 西部“农家书屋”的现状
西部“农家书屋”在政府的帮助及支持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西部”农家书屋”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如资源配置不完备,在使用中“知沟”现象较突出、人员管理能力较低、经费不足、“农家书屋”选址不尽合理等现象,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尚未建立普及,更需要我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农村,配合和帮助他们
建立完善“农家书屋”。
1.1书屋的选址不当,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
在书屋的选址上,大多确定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开放的时间很少,农民利用书刊资源很不方便;还有书屋设在偏僻的村民家里,一般村民看书很远,书刊的利用率低。在书刊的管理上,无专人专管,责任心不强,图书大多没有拆包上架,造成图书资源的流失和损毁,书屋长期不开门,形同虚设。
1.2 文献资源品种少,供货不连续
书刊的来源一部分是政府出资,从新闻出版部门的新货书店购买的,另外部分是个人捐赠和社会团体捐赠的图书,图书的品种单一,内容陈旧,副本多,发挥的社会作用不大,后期没有新书的补充。调查发现新建立的“农家书屋”的书和光盘,一部分还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基本能满足农民的不同的需要;但有大部分的图书像:哲学、经济学和学术性太强的图书都无人问津,有的甚至是出版社滞销的图书,只能摆在书架上充数用,根本没有使用价值。
1.3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农家书屋”的规章制度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工作人员者缺乏专业培训,不懂管理,管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管理混乱,更谈不上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常年不开门服务,眼看着书刊不能借阅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让农民群众很失望。
1.4 缺乏看书学习的环境
虽大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建立了文化站及“农家书屋” 有的地方只是用书架摆放着书,但周围吵杂声刺耳,没有可以让人安静学习的好环境,也没有可以让人坐下看书的桌椅,看到摇摇欲坠的书架及四壁很黑的书屋,让人望而却步。
1.5 文化服务与惠民工程要求不符
建立“农家书屋”目的不明确,大多数乡镇“一蹴而就”把“农家书屋”作为门面的摆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这样的“农家书屋”其作用和效果是不言而语的。目前的“农家书屋”,虽然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投入很多,但没有服务意识,缺乏创新,运行比较陈旧简单,没有开展读书活力,更谈不上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 “农家书屋”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西部“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探究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部署,通过具体扎实的服务工作来改变以往的不足,努力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水平和社会效益。
2.1积极创新 开展各种活动。
“农家书屋”需要创新工作来激发它的活力,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保证工作的开展。建立书刊流动站,“农家书屋”是最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场所。西部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对部分镇、乡、村的文化活动,并进行调研及帮扶“农家书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支持力度,做好延伸服务。协助设立图书流动站,配备本馆利用率不高,且农民喜闻乐见、实用的图书资料流通给农民,并建立统购流动制度。帮助书屋培训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农村服务要求真务实,对图书应定期更新,也可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专门采购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图书,来缓解他们购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积极扩大图书馆在农村的影响,使图书馆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白银市图书馆积极配合“农家书屋”,充分利用本馆文化资源的优势,有创新地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如:与白银市文化局、区文化局配合,在水川镇桦皮川村和四龙镇四龙村开展了“阅读征文比赛”,对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开展演讲、阅读、歌咏等竞赛活动,每年开展了“正月十五有奖猜谜”活动,对获奖人员颁发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品,建立了“农民读书协会”,让更多的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活动中来。
2.2 制定農民培训计划
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收入,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白银市图书馆积极协调本市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在充分考虑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以提高农民种植养殖为目的的农民培训计划。大力宣传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方针、政策,重点培训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及农民所需实际技能。通过公共图书馆多途径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农民,为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提高了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致富的能力。
2.3 为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白银图书馆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网站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以及参考咨询优势,定期和不定期为农民提供《农业图情摘要》,内容有:生产信息、科技信息、致富信息以及城市用工信息等等全方位的服务,方便农民利用信息调整生产,科学致富,给农民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2.4 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甘肃省“农家书屋”总量达到10460个,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有了“农家书屋”。计划2012年底实现全省1.8万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并逐步向自然村延伸。目前,白银区的45个行政村都已建成了“农家书屋”,它已逐渐成为了农民的“精神粮仓”。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延伸服务,努力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一大文化名片。
2.4.1 加强队伍建设。首先“农家书屋”要有固定的管理员,市文化局和图书馆要切实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走下去,请上来”的服务工作[4],让管理员通过各种培训熟悉业务、掌握管理。
2.4.2 加大图书的投入。201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文为每个书屋配置图书1200种左右、不少于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100张(种)。其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类出版物占30%,农村医疗卫生类占10%,文化教育类占30%,政治、法律、青少类出版物占30%[5]。公共图书馆更要加大“农家书屋”流通站的投入,在书刊上加强流通的质量和数量,及时采购一些符合农民需要的书刊,使农民及时查阅实用信息、学习实用知识、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动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样也增长了见识,拓宽视野。
2.4.3 加强文化共享工程。截至2011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经费投入总额达66.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64亿元,各地累计投入资金37.12亿元[6]。据文化部社图司负責人介绍,近年来,全国各级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和增长点。。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信息工程的信息点,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家书屋”的整体水平。
2.5 编印农村科技专题资料,为农民代查科技服务课题
计算机网络在偏僻乡村普及较差,编印的资料仍然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公共图书馆应对乡、村需求资料进行实际调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料,有针对性地编印农村致富科技专题资料。通过信息发布会、送书下乡活动发放给农民,并建立长期联系,随时通过网络等方式解答农民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3 结 语
西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白银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新形势下甘肃公共图书馆加强服务的亮点和增长点。随着“农家书屋”建设的不断发展,西部公共图书馆应开拓创新,延伸服务触角,不断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的有效途径,使“农家书屋”服务工作有新的突破,服务功能有新的拓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彩红.基于农民阅读需求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98-100.
2 钟云.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论丛,2008,(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