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色:我姓邵
第一次和邵喜春通电话时,他那边有点吵,音乐、歌声、掌声,似乎气氛欢腾。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场农民工联欢会,他是特邀嘉宾。
第二次通电话,我们敲定了见面的时间,他正在第N次前往沈阳市福利院的路上,他是那里孩子们的编外爸爸。
第三次是采访的那天,放下电话没多久,我们见了面,他小平头、黑脸膛,针织衫、休闲裤,腼腆一笑,“我姓邵。”
邵喜春是农民工出身,现在带着一些建筑工人承包工程,就是人们说的包工头。采访他是因为他身上的各种标签:讨薪达人、农民工志愿者、草根公益明星……能够拥有这样多重的身份,走出农村后的二十余年,他一定是一直在忙碌,用他的话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让我没事呆着我就难受。”不仅为生活,更为那些他放不下的事。
讨薪:兄弟们不易
年关将近,邵喜春一直在东奔西跑,好不容易空出时间接受采访,他的电话时不时就要响一响,因为又有一群没拿到薪水的农民工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帮忙讨回大伙的工资。
邵喜春讨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4年,第一次是为自己。
他是朝阳市农村人,自幼丧父,家里实在供不起孩子读书,他虽然爱学习,“有字就看”,却只能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17岁来到沈阳的工地打工。
“那是1988年,最初在沈阳军区后勤部工程处干,虽然挺累,但那时没有欠薪这回事,每月结工资,不差日子。后来90年代,我学了粉刷的技术,部队的工程处也解体了,我们出来单干,就逐渐有这事了。”
2004年,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邵喜春第一次当上包工头,带着20几个农民工承揽了苏家屯一个建筑公司的工程,辛苦小半年,钱没挣到,先被欠薪。
“我前前后后去要了好多次,那老板都有各种托词,什么过几天就给啦、现在款项还没到啦……其实就是想把欠款拖黄了。那时政策不如现在好,农民工被欠了薪常常不知道该找谁,我爱看书,想起杂志《辽宁青年》上有法律热线,就去找他们。”
媒体的介入让这件事出现了转机。后来,在“辽青”的帮助下,20多个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该拿的工资,邵喜春也因为这次成功的讨薪,从此成了农民工圈子里知名的讨薪达人,常常有被欠薪的农民工请他帮忙要工资,他也不推脱,能帮的一定帮。“说起来挺惭愧的,咱也没做过啥,就是这方面算有点经验,就帮兄弟们跑跑腿、说说话,况且咱说话也不一定有啥用。”
其实邵喜春做的远不像他说的这么轻描淡写,据他的粗略统计,几年来,他帮农民工讨回工资加起来有千八百万。他自己搭路费、花时间不说,还时常担风险,他曾在讨薪时被人一板砖拍进医院。为了帮人讨薪,邵喜春琢磨过不少办法,他找过媒体,联合过鲁园工会主席,还和东北大学的教授合作过,最艰难的一次,他上了塔吊。
“那次是在鞍山,大包工头雇二包工头干活,完工了不给钱,他们就找了我。为这事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鞍山,该找的都找了,就是不行。后来实在没辙了,几十个兄弟眼巴巴地等着要工资,我一咬牙爬上工地的大塔吊,不给钱我就跳!”
结局是几个小时后农民工顺利拿到了欠薪,但邵喜春被公安局拘留了7天。讨薪近百次,那是他采取过的最激烈的行动,他承认过激了,以后不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但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被欠薪的滋味,也知道农民工有多不容易。”
虚荣心正能量
邵喜春学会粉刷之前,干的一直是力工,“最开始一天1.86元,那时机械化程度低,没有吊车什么的,工地干活就靠小车推,我也没啥技术,就是拿个小桶,抠沙子运,每天要抠上千勺,小桶倒不出来就用手抠,手指一直是破的。”
后来,他当了小包工头,就尽量保护自己的农民工队伍。天冷了,邵喜春就忙着给兄弟们张罗棉衣、棉被,端午节、中秋节,他又忙着张罗粽子和月饼。2005年的秋天,邵喜春带领农民工在大东区的一处工地干活时,工地突然起火。就在所有人都往外跑时,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查看里面是否有被困住的农民工。最后他被浓烟熏倒,消防员救他出来时,还以为是有他的亲人在里面呢。因为这次救人,他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
有时,他带的包工队也被欠薪。“那回,等了两个月都没给,工人等着拿工资回家过年,大冷的天,天天在工棚盼着,实在太可怜。”邵喜春不忍心,借了15万的高利贷,先发了工资,工人回家了,他自己顶着每天500元的利息去讨薪。“农民工维权还是挺难的,但现在政策好多了,市县区一般都有农民工维权中心,几个部门联合办公,对我们打工的帮助不小。”
有人说邵喜春是不务正业,因为他的正业是赚钱养家,可他管了太多闲事,像他儿子小时候埋怨他时说的,“你有钱,给我点呗。”他自己的说法是,“公交车让座,别人说声谢谢,心里都舒服。人都有点虚荣心。”
他管闲事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记不清是哪年了,阜新有个老师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向社会求助,我就给她家写了封信,想问问情况帮帮她。当我收到回信时才知道,孩子已经去世了。我没帮到她,可是人家的回信特别客气。我就想,咱没做什么,就说了一句话,人家就对咱这么大的感激,帮助人的感觉真好。”
后来,这种感觉让他参与了很多志愿者的工作。
有温度就是太阳
“我姑娘不理我了。”提起这事,邵喜春就忍不住泛起笑容,他手机里有张照片,是他和福利院一个6岁小女孩照的,“别人逗我姑娘说,照片里的小孩是你爸和他小媳妇在外面生的,以后你爸不喜欢你,只喜欢她了。我姑娘一听生我气了。”
邵喜春告诉女儿:“爸爸永远爱你。”他同样放不下的,还有照片里的小女孩。同春是沈阳市福利院的孩子,和邵喜春的女儿同岁,格外让他心疼。“这孩子看照片乖巧可爱,其实是个脑瘫患儿,连路都走不了,其他不少孩子也有各种残疾。我周末只要在沈阳就去看他们,洗洗澡、喂喂饭,陪他们玩一会,帮忙收拾一下卫生。这些孩子太需要人关爱了。”
同样需要关爱的还有他的农民工兄弟。“不少工人收工后,不是喝小酒,就是打扑克,甚至赌钱。”邵喜春觉得,不能让大家仅仅满足衣食无忧的生活,得让他们拥有更精彩的精神世界。
2011年7月,他从辽宁大学募捐得来1000册图书,还请沈河区教育局帮忙筹集到2000册图书,又把“盛京仁爱服务中心”捐赠的电视机、影碟机和碟片,分发到了5个建筑工地。这样,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就不再单调了。到了冬天,有些建筑工地的工程停了,他舍不得将这些书籍丢弃,就再一次收集起来,在12月13日,联合“利州扶贫发展中心”将这些书籍送到朝阳喀左的贫困小学,用于建造那里的图书馆。
邵喜春承认自己感情丰富,“有时看看电视里的感人情节,就跟着激动了。”他说,好多事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去做了,不是因为品德多崇高。只是他冲动之下,做的大多是好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几个朋友聚会,说咱们去四川当志愿者吧。”大伙说完这事也就过去了,邵喜春却上了心,第二天,他谁也没告诉,一个人悄悄去了灾情最重的四川绵竹汉旺镇,参加灾后援建工作,一干就是小半年。
邵喜春信佛,“有信仰就有寄托。起码要做什么坏事,想想就觉得罪过。”信佛让他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哪怕是对乞丐,可老天似乎格外青睐好人,偏偏让他遇到富人。“以前我在慈恩寺附近住,一个人吃饭没意思,我就叫上路边乞讨的跟我回家,做点饭一起吃,有一回我找了个穿着特破的,结果一聊天,他是个大款,也信佛,在苦修,一天吃饭标准3元。”从此,两人就成了朋友,款哥告诉邵喜春,兄弟,啥时用钱,跟哥说。
不久前,邵喜春搞了一个“阳阳打工服务中心”,“阳阳”之意取的是朝阳和沈阳,以及照耀农民工的太阳,“打工的事我们接触比较多,有事了帮忙协调一下,不懂的告诉一下。”新年他也有新打算,“再过年,我要给农民工兄弟们张罗台好晚会,让大伙的年关有盼头!”
责编/王迅
[email protected]
第一次和邵喜春通电话时,他那边有点吵,音乐、歌声、掌声,似乎气氛欢腾。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场农民工联欢会,他是特邀嘉宾。
第二次通电话,我们敲定了见面的时间,他正在第N次前往沈阳市福利院的路上,他是那里孩子们的编外爸爸。
第三次是采访的那天,放下电话没多久,我们见了面,他小平头、黑脸膛,针织衫、休闲裤,腼腆一笑,“我姓邵。”
邵喜春是农民工出身,现在带着一些建筑工人承包工程,就是人们说的包工头。采访他是因为他身上的各种标签:讨薪达人、农民工志愿者、草根公益明星……能够拥有这样多重的身份,走出农村后的二十余年,他一定是一直在忙碌,用他的话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让我没事呆着我就难受。”不仅为生活,更为那些他放不下的事。
讨薪:兄弟们不易
年关将近,邵喜春一直在东奔西跑,好不容易空出时间接受采访,他的电话时不时就要响一响,因为又有一群没拿到薪水的农民工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帮忙讨回大伙的工资。
邵喜春讨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4年,第一次是为自己。
他是朝阳市农村人,自幼丧父,家里实在供不起孩子读书,他虽然爱学习,“有字就看”,却只能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17岁来到沈阳的工地打工。
“那是1988年,最初在沈阳军区后勤部工程处干,虽然挺累,但那时没有欠薪这回事,每月结工资,不差日子。后来90年代,我学了粉刷的技术,部队的工程处也解体了,我们出来单干,就逐渐有这事了。”
2004年,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邵喜春第一次当上包工头,带着20几个农民工承揽了苏家屯一个建筑公司的工程,辛苦小半年,钱没挣到,先被欠薪。
“我前前后后去要了好多次,那老板都有各种托词,什么过几天就给啦、现在款项还没到啦……其实就是想把欠款拖黄了。那时政策不如现在好,农民工被欠了薪常常不知道该找谁,我爱看书,想起杂志《辽宁青年》上有法律热线,就去找他们。”
媒体的介入让这件事出现了转机。后来,在“辽青”的帮助下,20多个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该拿的工资,邵喜春也因为这次成功的讨薪,从此成了农民工圈子里知名的讨薪达人,常常有被欠薪的农民工请他帮忙要工资,他也不推脱,能帮的一定帮。“说起来挺惭愧的,咱也没做过啥,就是这方面算有点经验,就帮兄弟们跑跑腿、说说话,况且咱说话也不一定有啥用。”
其实邵喜春做的远不像他说的这么轻描淡写,据他的粗略统计,几年来,他帮农民工讨回工资加起来有千八百万。他自己搭路费、花时间不说,还时常担风险,他曾在讨薪时被人一板砖拍进医院。为了帮人讨薪,邵喜春琢磨过不少办法,他找过媒体,联合过鲁园工会主席,还和东北大学的教授合作过,最艰难的一次,他上了塔吊。
“那次是在鞍山,大包工头雇二包工头干活,完工了不给钱,他们就找了我。为这事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鞍山,该找的都找了,就是不行。后来实在没辙了,几十个兄弟眼巴巴地等着要工资,我一咬牙爬上工地的大塔吊,不给钱我就跳!”
结局是几个小时后农民工顺利拿到了欠薪,但邵喜春被公安局拘留了7天。讨薪近百次,那是他采取过的最激烈的行动,他承认过激了,以后不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但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被欠薪的滋味,也知道农民工有多不容易。”
虚荣心正能量
邵喜春学会粉刷之前,干的一直是力工,“最开始一天1.86元,那时机械化程度低,没有吊车什么的,工地干活就靠小车推,我也没啥技术,就是拿个小桶,抠沙子运,每天要抠上千勺,小桶倒不出来就用手抠,手指一直是破的。”
后来,他当了小包工头,就尽量保护自己的农民工队伍。天冷了,邵喜春就忙着给兄弟们张罗棉衣、棉被,端午节、中秋节,他又忙着张罗粽子和月饼。2005年的秋天,邵喜春带领农民工在大东区的一处工地干活时,工地突然起火。就在所有人都往外跑时,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查看里面是否有被困住的农民工。最后他被浓烟熏倒,消防员救他出来时,还以为是有他的亲人在里面呢。因为这次救人,他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
有时,他带的包工队也被欠薪。“那回,等了两个月都没给,工人等着拿工资回家过年,大冷的天,天天在工棚盼着,实在太可怜。”邵喜春不忍心,借了15万的高利贷,先发了工资,工人回家了,他自己顶着每天500元的利息去讨薪。“农民工维权还是挺难的,但现在政策好多了,市县区一般都有农民工维权中心,几个部门联合办公,对我们打工的帮助不小。”
有人说邵喜春是不务正业,因为他的正业是赚钱养家,可他管了太多闲事,像他儿子小时候埋怨他时说的,“你有钱,给我点呗。”他自己的说法是,“公交车让座,别人说声谢谢,心里都舒服。人都有点虚荣心。”
他管闲事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记不清是哪年了,阜新有个老师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向社会求助,我就给她家写了封信,想问问情况帮帮她。当我收到回信时才知道,孩子已经去世了。我没帮到她,可是人家的回信特别客气。我就想,咱没做什么,就说了一句话,人家就对咱这么大的感激,帮助人的感觉真好。”
后来,这种感觉让他参与了很多志愿者的工作。
有温度就是太阳
“我姑娘不理我了。”提起这事,邵喜春就忍不住泛起笑容,他手机里有张照片,是他和福利院一个6岁小女孩照的,“别人逗我姑娘说,照片里的小孩是你爸和他小媳妇在外面生的,以后你爸不喜欢你,只喜欢她了。我姑娘一听生我气了。”
邵喜春告诉女儿:“爸爸永远爱你。”他同样放不下的,还有照片里的小女孩。同春是沈阳市福利院的孩子,和邵喜春的女儿同岁,格外让他心疼。“这孩子看照片乖巧可爱,其实是个脑瘫患儿,连路都走不了,其他不少孩子也有各种残疾。我周末只要在沈阳就去看他们,洗洗澡、喂喂饭,陪他们玩一会,帮忙收拾一下卫生。这些孩子太需要人关爱了。”
同样需要关爱的还有他的农民工兄弟。“不少工人收工后,不是喝小酒,就是打扑克,甚至赌钱。”邵喜春觉得,不能让大家仅仅满足衣食无忧的生活,得让他们拥有更精彩的精神世界。
2011年7月,他从辽宁大学募捐得来1000册图书,还请沈河区教育局帮忙筹集到2000册图书,又把“盛京仁爱服务中心”捐赠的电视机、影碟机和碟片,分发到了5个建筑工地。这样,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就不再单调了。到了冬天,有些建筑工地的工程停了,他舍不得将这些书籍丢弃,就再一次收集起来,在12月13日,联合“利州扶贫发展中心”将这些书籍送到朝阳喀左的贫困小学,用于建造那里的图书馆。
邵喜春承认自己感情丰富,“有时看看电视里的感人情节,就跟着激动了。”他说,好多事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去做了,不是因为品德多崇高。只是他冲动之下,做的大多是好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几个朋友聚会,说咱们去四川当志愿者吧。”大伙说完这事也就过去了,邵喜春却上了心,第二天,他谁也没告诉,一个人悄悄去了灾情最重的四川绵竹汉旺镇,参加灾后援建工作,一干就是小半年。
邵喜春信佛,“有信仰就有寄托。起码要做什么坏事,想想就觉得罪过。”信佛让他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哪怕是对乞丐,可老天似乎格外青睐好人,偏偏让他遇到富人。“以前我在慈恩寺附近住,一个人吃饭没意思,我就叫上路边乞讨的跟我回家,做点饭一起吃,有一回我找了个穿着特破的,结果一聊天,他是个大款,也信佛,在苦修,一天吃饭标准3元。”从此,两人就成了朋友,款哥告诉邵喜春,兄弟,啥时用钱,跟哥说。
不久前,邵喜春搞了一个“阳阳打工服务中心”,“阳阳”之意取的是朝阳和沈阳,以及照耀农民工的太阳,“打工的事我们接触比较多,有事了帮忙协调一下,不懂的告诉一下。”新年他也有新打算,“再过年,我要给农民工兄弟们张罗台好晚会,让大伙的年关有盼头!”
责编/王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