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青年亚文化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亚文化不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阐释了青年亚文化的内涵,并通过研究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意义,深入分析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终对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部分结论。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为辽宁省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WSZ201106)研究阶段成果。
  青年亚文化一词和相关的研究在我国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在高校里,其对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的影响,但并未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立足我国实际,对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内涵做出理论上的阐释,使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能够正视青年亚文化问题,并深入研究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问题。同时积极寻求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接点,从而制定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应对策略,来减轻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青年亚文化的内涵
  亚文化(subculture,也译作 “次文化”)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鼻祖芝加哥学派提出,对于亚文化以及青年亚文化,不同的学者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可以这样来理解“青年亚文化”的含义: “是指青年群体由于受个体青春期的影响,产生与主流文化有一定差距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在解决社会结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过程中,表现在话语方式、行为方式、想象方式等方面的标新立异,形成了偏离甚至排斥主流文化的青年亚文化。”由于这种文化代表的是青年群体的利益,被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的青年所接受,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青年亚文化是一种处于边缘、次要与支流地位的亚文化。
  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青年亚文化必然具有亚文化所共有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但是,除了这些共性特征之外,青年亚文化还具有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突出特点,如动态性(不稳定性)、多元性、相对独立性等。
  二、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从内容上,青年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
  亚文化的影响下,使得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具有弹性,青年亚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青年亚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打上青年亚文化的烙印。与社会主流价值相对抗,青年亚文化甚至出现反叛的意识形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社会主流价值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力量下降,青年亚文化中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中心等价值观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比如他们中的部分青年为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通过在网上上传自拍照,甚至裸照来换取网友的关注,可以说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故青年亚文化中物质化,享乐化等消极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他人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十八大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是对当前形势科学的判断,具有高瞻远瞩的远大战略意义。
  (二)从形式上,青年亚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青年亚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封杀“超女”那样将其直接消除。当代社会网络发达讯息传播迅速,全球发生的一件事,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后世界各地全都知道了。网络时代的发展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成长和形成。青年亚文化正是通过网络,通过社会繁多的媒介不断的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青年亚文化的客观存在,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他更加相信自己看的到听到的,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传统的说教及大道理的阐述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这些道理的说教传授在网络多元影响面前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所以,青年亚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办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探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三)从工作目标上,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
  青年亚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是青年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社会负面,肮脏破烂,非要把它消除不可。它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青年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加速了青年社会化的进程,实现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增强了大学生的群体归属和认同感,拓展了大学生创新的平台和空间。它的消极作用体现在:社会角色重合错位,价值取向引导紊乱,催动大学生信仰失落,影响大学生性格完善。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辨识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正确引导其充分发挥积极意义,采取积极措施,消解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消极作用。
  四、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一)抓好“两课”教育,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青年亚文化下,“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使命更加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进行三观教育的主课堂。高校必须抓好“两课”教育,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尊重当代大学生特点,避免枯燥的内容讲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二)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机制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必须要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正确认识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培养和配备一支道德品质高尚,知识和业务水平过硬的专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要引导教师一改常态的理论灌输和思想灌输的教育方法,积极提倡生活化教育,要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然而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并不单是学校的责任,同时它还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机制。保证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依然受到正面的引导,免受青年亚文化消极作用的影响。
  (三)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不断改进其内容和形式。青年亚文化本身就是在与时俱进,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摒除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可开办学生论坛,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调查大学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和指导。学校从而更好地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大学生思想受青年亚文化影响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网络等社会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在学校教育工作方面下工夫,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必须追踪溯源,从源头上下功夫,那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或者其他手段帮助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媒介的本质,不断增强辨识媒介信息和正确使用媒介的技能,特别是要加强网络道德的自律能力,不断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帮助青年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媒介,批判性看待青年亚文化,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并抵制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中不健康文化,将会使青年亚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青年亚文化,应该引起国内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青年亚文化的实质,改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和创新工作方法,来消解青年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只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端正立场,做好正确引导,即使青年亚文化客观存在,也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孟琳琦.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黄志梅.浅论青年亚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及应对策略(A).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2,(4).
  [3] 张晓刚.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7).
  [4] 李海峰,赖雄麟.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2009,(1).
  [5] 张平功.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青年探索,2007(4).
  [6] 周围.青午亚文化对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5).
  [7] 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D] .上海大学,2010年.
  [8] 傅建轩.当代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在现实的教育实
期刊
摘要:能够听到花开声音的人是幸福的人,能够听到花开声音的老师是懂得教学的人。自己从师八年载,蓦然回首,我在教学路上,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惊喜、有过收获。时至今日,方感顿悟……  关键词:情境;诵读;领悟;语言  “众里寻他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几何时,几度愁肠,几经惆怅。为什么老师激情澎湃一节课,学生收获却不多?为什么教师苦口婆心说不休,学生却依旧无动于衷?……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惑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够更好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不断增进师生感情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案例。  关键词:沟通;理解  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拥有爱每位学生的心,是管理好班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
期刊
摘要:注重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好数学和问题解决起着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语言;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直观感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更新观念,树立终身体育观。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首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当前和今后身体健康的状况,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其次,我们要教育学生把体育锻炼和自己身体的健康联系起来,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锻
期刊
高中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对数函数”一节后面的“阅读与思考”介绍了对数的发明,这是教材编者按照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方面的要求而设置的,但其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据我们一项关于“高中数学实施新课程9年来应用教材中‘阅读与思考’的调查”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对数的发明’表述的是结论性的成果,思想的跳跃度太大,搞不清来龙去脉。”这样,将数学史内容融进课堂教学的立意自然打了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日臻渗透到公众生活的点滴,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形势下,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对于契合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以及促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有着深远意义。当前,计算机课程教改的呼声日臻强烈,脚步也不断推进,如何完善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剖析,并就如何推进和完善教改提
期刊
摘要:中班幼儿正处在好探索、好尝试的年龄阶段,对许多玩具充满了好奇。每到户外活动时,这些新奇的玩具成了孩子们体育活动的首选。他们便挑选喜欢的玩具开始研究起不同的玩法。因此需要通过活动设计来培养孩子的思维兴趣。  关键词:幼儿园;兴趣;思维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
期刊
摘要: 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要有所改变,同时对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即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和 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让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精神;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迁移能力;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线语文教师更应重视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于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呈现出以下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