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铂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卡铂联合替莫唑胺(TMZ)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的9例成人复发性GBM患者,均采用卡铂联合TMZ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具体方案:卡铂350 mg/m2,第1天;TMZ 150 mg·m-2·d-1,第1~7天,第15~21天,28 d为1个周期。随访时间为5~16个月。

结果

7例患者行4个周期化疗;2例行5个周期化疗。主要毒性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及乏力。3例发生Ⅰ~Ⅱ度骨髓抑制;6例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所有患者均有厌食、呕吐等轻、中度消化道反应。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5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44%(4/9);影像学缓解率为44%(4/9);症状改善率为67%(6/9);1年生存率为22%(2/9)。

结论

采用卡铂联合TMZ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性GBM有效;4~5个周期化疗患者多可耐受;未见严重不可逆不良反应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采用对侧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包括双侧多发动脉瘤10例(对侧眼动脉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大脑前动脉A2~A3动脉瘤1例),眼动脉动脉瘤2例,伴发动静脉瘘1例(对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采用经纵裂锁孔入路1例(前交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采用普通X线透视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所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要求同时具有术后即刻及复查工作位造影像(所有患者常规留取"0°/CRAN 30°、LAO 90°/0°"造影像),共有86例患者102个动脉瘤满足要求。搜集微弹簧圈X线透视像:术后即刻"工作位"、
目的观察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延期(吻合术后1周)血管内部分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共16例。分析其手术适应证及治疗结果。结果16例患者中,1例血管吻合术后出现癫痫大发作,1例出现术侧丘脑梗死,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出院临床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中IKKε对E-cadherin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IKKε过表达载体及IKKε shRNA慢病毒,以IKKε过表达质粒转染TP483胶质瘤细胞株,上调胶质瘤细胞中IKKε的表达水平;以IKKε shRNA慢病毒转染U251、U138胶质瘤细胞株,下调胶质瘤细胞中IKKε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KK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颐和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7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0岁。17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颈椎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上颈椎三维重建,头颈联合CTA检查。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7例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当肿瘤主体位于幕上,特别是侵犯海绵窦并突入中颅窝时,采用经颧-额-颞入路切除;当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或仅侵犯Meckel囊,甚至少部分侵犯海绵窦时,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对于肿瘤巨大同时侵犯中、后颅窝者,联合2种入路分期经幕上、幕下切除肿瘤。结果经颧-额-颞入路切除肿瘤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