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构成的最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这个基本单位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工作的主要贯彻者和落实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直接相关。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零星琐碎,要当好班主任光凭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策略方法。
一、走进学生心灵,对学生严格要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教师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爱中有严,晓之以理,能让学生觉得可敬可佩。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老师要有爱心,即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之心,只有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充满爱心,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才会取得育人的主动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记得2000年我带的齐都中学初三·三班里有位学生王力,是学校篮球队员,常常因练球而影响学习,他对学习也很不重视。为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教育他既要打好球又要学好文化,并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还和其他教师协调也抽时间给他补课,使王力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重点大学。
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况且,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所以根据成长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相反。
二、发展和谐教育,对学生一丝不苟
治学严谨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它既要求班主任对自己严,也要求对学生严。如果教师治学松散,教风必然不正,学生严谨的学风必须无法形成;反之,就有利于形成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勤奋刻苦的好班风。
记得2006年学校进行队列比赛前,各班都进行赛前训练。刚开始时很多个班都只是傍晚练一次,我却要求我班学生一天练两次。我班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别的班只是傍晚练一次,我们班也不要练那么多,一天练一次就可以了吧。”我说:“不行,要不你们就都不练,要练就练两次。”同学们也都明白“千日练兵,用于一时”的涵义,因此,每个同学都认认真真地练,不厌其烦地纠正动作。最后,在学校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
在学习上、纪律上我同样严格要求他们,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学习气氛浓了,班风也好转了。
三、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适时教育
几十个学生,几十种性格,他们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对他们的教育就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就应该捕捉教育时机,适时教育。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我发现班内有少部分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聪明、有特长(如写字好、画画好、体育好等)的同学,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甚至嘲笑别人。为了教育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阿拉伯寓言故事《哲学家和船夫》。同学们听完这则寓言故事后深思许久,从中受到启示,懂得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什么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谁也不能骄傲。最后,我指出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物,会使人变得强大、乐观、胸怀开阔。从那以后,我们班同学之间一直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通过实践,我发现教育契机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说新学年的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如果利用好了,对接下来整个学期的工作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学期伊始,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从新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学期经过努力,赢得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他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决定把这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一步的新起点。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为我所用,适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及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做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发展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铸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因此,班主任能否正确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这既是教师道德良心的一面镜子,也是避免人际矛盾、建立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
一、走进学生心灵,对学生严格要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教师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爱中有严,晓之以理,能让学生觉得可敬可佩。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老师要有爱心,即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之心,只有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充满爱心,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才会取得育人的主动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记得2000年我带的齐都中学初三·三班里有位学生王力,是学校篮球队员,常常因练球而影响学习,他对学习也很不重视。为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教育他既要打好球又要学好文化,并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还和其他教师协调也抽时间给他补课,使王力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毕业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重点大学。
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况且,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所以根据成长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相反。
二、发展和谐教育,对学生一丝不苟
治学严谨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它既要求班主任对自己严,也要求对学生严。如果教师治学松散,教风必然不正,学生严谨的学风必须无法形成;反之,就有利于形成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勤奋刻苦的好班风。
记得2006年学校进行队列比赛前,各班都进行赛前训练。刚开始时很多个班都只是傍晚练一次,我却要求我班学生一天练两次。我班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别的班只是傍晚练一次,我们班也不要练那么多,一天练一次就可以了吧。”我说:“不行,要不你们就都不练,要练就练两次。”同学们也都明白“千日练兵,用于一时”的涵义,因此,每个同学都认认真真地练,不厌其烦地纠正动作。最后,在学校比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
在学习上、纪律上我同样严格要求他们,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学习气氛浓了,班风也好转了。
三、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适时教育
几十个学生,几十种性格,他们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对他们的教育就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就应该捕捉教育时机,适时教育。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育契机是经常的、大量出现的。我发现班内有少部分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聪明、有特长(如写字好、画画好、体育好等)的同学,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甚至嘲笑别人。为了教育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阿拉伯寓言故事《哲学家和船夫》。同学们听完这则寓言故事后深思许久,从中受到启示,懂得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什么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谁也不能骄傲。最后,我指出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物,会使人变得强大、乐观、胸怀开阔。从那以后,我们班同学之间一直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通过实践,我发现教育契机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说新学年的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如果利用好了,对接下来整个学期的工作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学期伊始,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从新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学期经过努力,赢得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他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决定把这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一步的新起点。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为我所用,适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及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做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发展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铸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因此,班主任能否正确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这既是教师道德良心的一面镜子,也是避免人际矛盾、建立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