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神话 隽永神韵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更是儿童阅读生涯中一朵闪亮的“奇葩”。神话故事之所以“神”,是因为它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神话以其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正义的力量吸引学生去阅读。神话能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人类的追求美好。语文教学中的神话奇妙,隽永。每一篇神话故事都蕴含着它特有的“韵味”。把握好这个“神韵”,才能更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长。
  一、点燃阅读的兴趣,向往“神韵”
  在学生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活存在于学生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即激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向往与期待。
  1.悬念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发学生为“解疑”而深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伊始,教师可引发学生对“火”的思考:
  师:“火”在大家心目中有什么作用?
  生1:“火”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生2:“火”在黑暗的时候为我们照明,带来光明。
  生3:“火”为我们烧熟饭菜,让我们吃起来更香。
  师:看来,“火”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但世界创立之初,世界上根本没有“火”,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生1:我想人们一定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
  生2:我估计人们只能吃水果了,因为没有“火”帮助他们烧熟饭菜了。
  师:“火”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火”的世界简直就是一片混沌,那么如今的“火”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课文《普罗米修斯》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2.多面感知,促进广泛阅读
  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神话故事教学的第一次。之前或许有学生读过神话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神奇有趣的故事叫“神话故事”。在这一课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介入课文,并布置学生寻找其他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说法,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在学习课文伊始,我说:“《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神话中的人物都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而这些力量都是富于想象的古代劳动人民给予他们的。请大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盘古的了解。”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讲述:“我姥爷是绍兴人,他告诉我,老早老早时光,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下来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来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一个盘古。为啥叫他盘古?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着,像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盘古。盘古在蛋里渐渐大起来,受不了啦,用嘴把蛋壳慢慢啄破,脱出来了……”他娓娓道来,不少学生眼里闪着惊奇的目光,他的这种说法显然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之后,一位有心的学生竟然收集了很多有关于盘古的照片——他不仅结合神话中的形象为盘古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还收集了后人为纪念盘古所修建的雕像、建筑等,真是别具匠心。
  二、咀嚼语言的丰富,感受“神韵”
  但凡神话故事,都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而这一切的产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神话中的语言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
  1.从反复诵读中感“神韵”
  对于极富神话魅力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一次次地潜入文本。提倡多读多诵,在文本中深入浅出,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深入,在读中生活,读出最“神”的形象和语感。
  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第四段时,可以尝试诗化赏读。
  师:他呼出的气息——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
  生: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
  生: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之后倒换句式再读。
  师:辽阔的大地——
  生:是他呼出的气息。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是他的血液。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是他的汗毛。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是他的汗水。
  这样以诗句的格式,师生合作读,之后亦可以变换成男女生配合读,在反复读中感受这些变化的神奇。
  又如,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决心”时,可以尝试情境诵读。
  师:许多年来一直这样,普罗米修斯的痛苦真漫长啊!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多年来”是多少年吗?猜猜看。
  (众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三万年来”。三万年的光阴,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请我们郑重地拿起笔,将课文中的“许多”这两个字改成“三万”。
  师: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师:三万年来——
  生: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老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师: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吧!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从聚焦字词中感“神韵”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汉语的规律去教学,在发觉文本的规律中感受神话故事特有的神韵。
  最近听一个教师执教的《女娲补天》一课,一开课便出示一个这样的图形:學(“学”的小篆体),让学生猜是个什么字?学生众说纷纭,都没能猜出来。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知道了这个是“学”字。教师小结这个字是“学”字的小篆体,中国汉字的神奇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它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含义上。之后,再次让学生猜这一字:媧(“娲”的小篆体),学生很快就能汲取技巧,猜出这是一个“娲”字。这是学生第一次体会到汉字的神奇,也为“神话之神”埋下伏笔。
  又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描写天地形成的奇妙变化的语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现上下半句字数相等,而且要注意到好几对反义词:清对浊,重对轻,上升对下降,天对地;还有一对近义词:缓缓和慢慢。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对偶句,引导学生反复玩味,细细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并能让学生寻找表示“时间漫长”的词来体会“盘古开天地之辛苦”,体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这一过程再次让学生在神话故事里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韵味。
  神话故事中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用语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想象、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细细咀嚼,就能品出其特有的“神韵”来。
  三、把握人物的形象,品位“神韵”
  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在离奇的情节中鲜活起来的。好端端的天空会“塌下一大块”,需要女娲去找齐五彩石把天补上;夸父口渴,一伏身就饮尽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却还没止住口渴;盘古用一把斧子竟然就劈出了天与地,身子还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正是这些极富幻想性的情节,让神话中的人物具有了神秘的魅力,年代虽已久远,这些“神”的形象却扎根在一代又一代的心间,经久而不褪色。这也给教学神话故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从学生认知冲突处设计问题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与人教版的《普罗米修斯》稍有出入,但是两文都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富有正义感的天神。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多次出现“盗取”“偷取”等带有贬义的词语。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这样一些贬义词所蕴含的现象、观点、结论往往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形成“矛盾”。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的“矛盾”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紧扣“盗”字,设计这样的“主问题”——“盗是盗取、偷取的意思,是不正义的行为,那么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在‘偷盗’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之后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追问,逐层推进,巧妙衔接。
  第一步:普罗米修斯是天神,他知道盗取是不道义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个问题能激荡起学生的思维。第二步: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没有……只好……没有……就只好……”以及第四自然段中的“用火来……用火来……还用火来……”等连接语种感悟到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而“盗”。此时出示填空:人类有了火,就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他给人类“盗”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是一种“善意”的“盗”,目的是正义的。第三步:借第三自然段故事的转折,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和宙斯的残暴狠毒。顺势追问:面对如此残酷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后悔吗?就此搅动学生思维的波澜,把人物的形象推向神圣、正义。
  2.搜集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每一个神话人物的身上都流传着多个神话故事,如关于女娲的故事就很多,有“女娲造人”“女娲的传说”“女娲补天”等,盘古除了“开天辟地”,还有“滚磨成亲”等故事。教师不能在教了一篇课文后就此止步,而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传说中,通过讲故事交流、编写小报、举办神话传说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搜集这一人物的其他故事。另外,入选到教材中的神话传说都是经过改编后的一个个通俗、优美的故事。课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古文以及不同出处的故事比较阅读,补充阅读,在原汁原味的、积极的语言感环境中不断修补、完善、丰满心中“神”的形象。
  四、伸展想象的羽翼,体悟“神韵”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在与自然的争斗中所产生的理想追求。这样一来,想象和幻想就自然成为神话创作最基本的特色。而想象又恰是学生最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当成想象的神话世界中的一部分,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教师此时就要顺应童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周围情境的创设,把握机会,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
  1.异想天开,增加趣味
  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感受盘古的巨大神奇。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1丈,10丈,100丈,1000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还在不断地长高,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哇,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已经看不到盘古的头,盘古的身子了,我看到一堵好大好大的墙在我面前不断地长高,长高!
  生:盘古一定也看不见我们了,我们在盘古的眼里一定比蚂蚁还小很多吧!?
  2.空缺补白,深入形象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用罗丹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故事中不缺少空白点,缺少的一双善于发现空白点的眼睛。”教师找到文本的空白点,设计有效的补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对神话形象进行品味。
  在《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补白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
  (出示投影片: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据说,他不仅是被死死地锁住了双手和双脚,胸前还被钉了一颗大钉,请看图。
  (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
  (教师出示文字投片:在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在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在漫漫长夜里,一片黑暗,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为了能让人类享有火的功用,普罗米修斯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这是何等高贵的品格。
  五、追求个性的复述,延续“神韵”
  神话故事适用于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这几篇神话故事的课后题中都有“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1.拟神话口吻,创造性复述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如《盘古开天地》中有“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夸张的描述,这些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课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有的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同时要运用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如“很久很久以前”“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谁说得最生动,谁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教师请学生同桌准备后指名复述,结合点评授“故事大王”章,并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后小结一般故事与神话故事的区别。该教师敏感地抓住了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现象,在复述时明确提出要用上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后讲讲这个神话故事,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培养的,不同特色的文本都可以找到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途径和内容。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到位的教学主张,语文课才不会“变味”“串味”。
  2.想象故事场景,连环画式复述
  以一位教师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复述盘古开开天辟地环节为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充满魅力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出示一组画面: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变成→顶天蹬地→天生地沉→身体巨变→创造宇宙)
  师: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出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
  生:能!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应当注意:第一,脑子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好吗?
  该教师让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口头描述,训练学生复述能力,新颖有效。同时,神话作品故事性强,口头复述能促进学生参与神话故事的二度创作。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神话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暗合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顺应童心,将神话的本质特性显现出来,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韵”,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世界里、在儿童心里和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参考文献: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M].胡亚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语文教学实践亦表明,教师提问的水平越高,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提问艺术;人文性;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整体回顾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归纳,使阶段学习的内容形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课时把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和学期内容进行排列梳理,以总结的方式将反思建构分为三部分: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和学期总结。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习反思;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有六册教科书的知识要整理复习,还有大量的题目要完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在英语读写整合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预习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深课后知识的消化和迁移,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实验稿)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
期刊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组织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教育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课外开展板羽球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高中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实验法研究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管理方法,突出社团这种形式对中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在中学时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板羽球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大学生上网的频率、网络使用的有效引导以及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切实有效地通过网络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生,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误区;网络使用;网络价值观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丽江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理念也逐步达成共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由于知识日益增多,与中、低学段比,知识的难度日益加深。怎样让数学课堂实效、高效?个人学习收效是微弱的,只有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在新知建构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产生高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在
期刊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的积淀,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促进语文素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有趣、有法、有用,使“日积月累”的教学扎实鲜活。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
期刊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带着对生本教育的思考,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笔者注意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带领每一个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真正实现了生本高效课堂。  一、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  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是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
期刊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的提出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笔者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部曲:朗读、质疑、感悟。  一、注重朗读,构造质美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