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更是儿童阅读生涯中一朵闪亮的“奇葩”。神话故事之所以“神”,是因为它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神话以其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正义的力量吸引学生去阅读。神话能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人类的追求美好。语文教学中的神话奇妙,隽永。每一篇神话故事都蕴含着它特有的“韵味”。把握好这个“神韵”,才能更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长。
一、点燃阅读的兴趣,向往“神韵”
在学生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活存在于学生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即激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向往与期待。
1.悬念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发学生为“解疑”而深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伊始,教师可引发学生对“火”的思考:
师:“火”在大家心目中有什么作用?
生1:“火”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生2:“火”在黑暗的时候为我们照明,带来光明。
生3:“火”为我们烧熟饭菜,让我们吃起来更香。
师:看来,“火”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但世界创立之初,世界上根本没有“火”,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生1:我想人们一定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
生2:我估计人们只能吃水果了,因为没有“火”帮助他们烧熟饭菜了。
师:“火”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火”的世界简直就是一片混沌,那么如今的“火”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课文《普罗米修斯》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2.多面感知,促进广泛阅读
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神话故事教学的第一次。之前或许有学生读过神话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神奇有趣的故事叫“神话故事”。在这一课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介入课文,并布置学生寻找其他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说法,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在学习课文伊始,我说:“《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神话中的人物都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而这些力量都是富于想象的古代劳动人民给予他们的。请大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盘古的了解。”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讲述:“我姥爷是绍兴人,他告诉我,老早老早时光,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下来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来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一个盘古。为啥叫他盘古?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着,像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盘古。盘古在蛋里渐渐大起来,受不了啦,用嘴把蛋壳慢慢啄破,脱出来了……”他娓娓道来,不少学生眼里闪着惊奇的目光,他的这种说法显然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之后,一位有心的学生竟然收集了很多有关于盘古的照片——他不仅结合神话中的形象为盘古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还收集了后人为纪念盘古所修建的雕像、建筑等,真是别具匠心。
二、咀嚼语言的丰富,感受“神韵”
但凡神话故事,都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而这一切的产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神话中的语言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
1.从反复诵读中感“神韵”
对于极富神话魅力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一次次地潜入文本。提倡多读多诵,在文本中深入浅出,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深入,在读中生活,读出最“神”的形象和语感。
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第四段时,可以尝试诗化赏读。
师:他呼出的气息——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
生: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
生: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之后倒换句式再读。
师:辽阔的大地——
生:是他呼出的气息。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是他的血液。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是他的汗毛。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是他的汗水。
这样以诗句的格式,师生合作读,之后亦可以变换成男女生配合读,在反复读中感受这些变化的神奇。
又如,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决心”时,可以尝试情境诵读。
师:许多年来一直这样,普罗米修斯的痛苦真漫长啊!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多年来”是多少年吗?猜猜看。
(众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三万年来”。三万年的光阴,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请我们郑重地拿起笔,将课文中的“许多”这两个字改成“三万”。
师: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师:三万年来——
生: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老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师: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吧!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从聚焦字词中感“神韵”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汉语的规律去教学,在发觉文本的规律中感受神话故事特有的神韵。
最近听一个教师执教的《女娲补天》一课,一开课便出示一个这样的图形:學(“学”的小篆体),让学生猜是个什么字?学生众说纷纭,都没能猜出来。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知道了这个是“学”字。教师小结这个字是“学”字的小篆体,中国汉字的神奇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它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含义上。之后,再次让学生猜这一字:媧(“娲”的小篆体),学生很快就能汲取技巧,猜出这是一个“娲”字。这是学生第一次体会到汉字的神奇,也为“神话之神”埋下伏笔。
又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描写天地形成的奇妙变化的语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现上下半句字数相等,而且要注意到好几对反义词:清对浊,重对轻,上升对下降,天对地;还有一对近义词:缓缓和慢慢。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对偶句,引导学生反复玩味,细细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并能让学生寻找表示“时间漫长”的词来体会“盘古开天地之辛苦”,体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这一过程再次让学生在神话故事里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韵味。
神话故事中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用语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想象、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细细咀嚼,就能品出其特有的“神韵”来。
三、把握人物的形象,品位“神韵”
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在离奇的情节中鲜活起来的。好端端的天空会“塌下一大块”,需要女娲去找齐五彩石把天补上;夸父口渴,一伏身就饮尽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却还没止住口渴;盘古用一把斧子竟然就劈出了天与地,身子还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正是这些极富幻想性的情节,让神话中的人物具有了神秘的魅力,年代虽已久远,这些“神”的形象却扎根在一代又一代的心间,经久而不褪色。这也给教学神话故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从学生认知冲突处设计问题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与人教版的《普罗米修斯》稍有出入,但是两文都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富有正义感的天神。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多次出现“盗取”“偷取”等带有贬义的词语。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这样一些贬义词所蕴含的现象、观点、结论往往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形成“矛盾”。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的“矛盾”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紧扣“盗”字,设计这样的“主问题”——“盗是盗取、偷取的意思,是不正义的行为,那么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在‘偷盗’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之后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追问,逐层推进,巧妙衔接。
第一步:普罗米修斯是天神,他知道盗取是不道义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个问题能激荡起学生的思维。第二步: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没有……只好……没有……就只好……”以及第四自然段中的“用火来……用火来……还用火来……”等连接语种感悟到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而“盗”。此时出示填空:人类有了火,就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他给人类“盗”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是一种“善意”的“盗”,目的是正义的。第三步:借第三自然段故事的转折,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和宙斯的残暴狠毒。顺势追问:面对如此残酷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后悔吗?就此搅动学生思维的波澜,把人物的形象推向神圣、正义。
2.搜集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每一个神话人物的身上都流传着多个神话故事,如关于女娲的故事就很多,有“女娲造人”“女娲的传说”“女娲补天”等,盘古除了“开天辟地”,还有“滚磨成亲”等故事。教师不能在教了一篇课文后就此止步,而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传说中,通过讲故事交流、编写小报、举办神话传说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搜集这一人物的其他故事。另外,入选到教材中的神话传说都是经过改编后的一个个通俗、优美的故事。课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古文以及不同出处的故事比较阅读,补充阅读,在原汁原味的、积极的语言感环境中不断修补、完善、丰满心中“神”的形象。
四、伸展想象的羽翼,体悟“神韵”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在与自然的争斗中所产生的理想追求。这样一来,想象和幻想就自然成为神话创作最基本的特色。而想象又恰是学生最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当成想象的神话世界中的一部分,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教师此时就要顺应童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周围情境的创设,把握机会,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
1.异想天开,增加趣味
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感受盘古的巨大神奇。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1丈,10丈,100丈,1000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还在不断地长高,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哇,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已经看不到盘古的头,盘古的身子了,我看到一堵好大好大的墙在我面前不断地长高,长高!
生:盘古一定也看不见我们了,我们在盘古的眼里一定比蚂蚁还小很多吧!?
2.空缺补白,深入形象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用罗丹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故事中不缺少空白点,缺少的一双善于发现空白点的眼睛。”教师找到文本的空白点,设计有效的补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对神话形象进行品味。
在《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补白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
(出示投影片: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据说,他不仅是被死死地锁住了双手和双脚,胸前还被钉了一颗大钉,请看图。
(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
(教师出示文字投片:在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在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在漫漫长夜里,一片黑暗,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为了能让人类享有火的功用,普罗米修斯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这是何等高贵的品格。
五、追求个性的复述,延续“神韵”
神话故事适用于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这几篇神话故事的课后题中都有“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1.拟神话口吻,创造性复述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如《盘古开天地》中有“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夸张的描述,这些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课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有的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同时要运用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如“很久很久以前”“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谁说得最生动,谁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教师请学生同桌准备后指名复述,结合点评授“故事大王”章,并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后小结一般故事与神话故事的区别。该教师敏感地抓住了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现象,在复述时明确提出要用上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后讲讲这个神话故事,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培养的,不同特色的文本都可以找到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途径和内容。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到位的教学主张,语文课才不会“变味”“串味”。
2.想象故事场景,连环画式复述
以一位教师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复述盘古开开天辟地环节为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充满魅力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出示一组画面: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变成→顶天蹬地→天生地沉→身体巨变→创造宇宙)
师: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出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
生:能!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应当注意:第一,脑子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好吗?
该教师让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口头描述,训练学生复述能力,新颖有效。同时,神话作品故事性强,口头复述能促进学生参与神话故事的二度创作。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神话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暗合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顺应童心,将神话的本质特性显现出来,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韵”,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世界里、在儿童心里和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参考文献: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M].胡亚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一、点燃阅读的兴趣,向往“神韵”
在学生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活存在于学生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即激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向往与期待。
1.悬念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发学生为“解疑”而深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伊始,教师可引发学生对“火”的思考:
师:“火”在大家心目中有什么作用?
生1:“火”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生2:“火”在黑暗的时候为我们照明,带来光明。
生3:“火”为我们烧熟饭菜,让我们吃起来更香。
师:看来,“火”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但世界创立之初,世界上根本没有“火”,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生1:我想人们一定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
生2:我估计人们只能吃水果了,因为没有“火”帮助他们烧熟饭菜了。
师:“火”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火”的世界简直就是一片混沌,那么如今的“火”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课文《普罗米修斯》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2.多面感知,促进广泛阅读
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神话故事教学的第一次。之前或许有学生读过神话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神奇有趣的故事叫“神话故事”。在这一课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介入课文,并布置学生寻找其他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说法,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在学习课文伊始,我说:“《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神话中的人物都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而这些力量都是富于想象的古代劳动人民给予他们的。请大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盘古的了解。”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讲述:“我姥爷是绍兴人,他告诉我,老早老早时光,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下来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来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一个盘古。为啥叫他盘古?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着,像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盘古。盘古在蛋里渐渐大起来,受不了啦,用嘴把蛋壳慢慢啄破,脱出来了……”他娓娓道来,不少学生眼里闪着惊奇的目光,他的这种说法显然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之后,一位有心的学生竟然收集了很多有关于盘古的照片——他不仅结合神话中的形象为盘古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还收集了后人为纪念盘古所修建的雕像、建筑等,真是别具匠心。
二、咀嚼语言的丰富,感受“神韵”
但凡神话故事,都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而这一切的产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神话中的语言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
1.从反复诵读中感“神韵”
对于极富神话魅力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一次次地潜入文本。提倡多读多诵,在文本中深入浅出,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深入,在读中生活,读出最“神”的形象和语感。
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第四段时,可以尝试诗化赏读。
师:他呼出的气息——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
生: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
生: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之后倒换句式再读。
师:辽阔的大地——
生:是他呼出的气息。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是他的血液。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是他的汗毛。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是他的汗水。
这样以诗句的格式,师生合作读,之后亦可以变换成男女生配合读,在反复读中感受这些变化的神奇。
又如,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决心”时,可以尝试情境诵读。
师:许多年来一直这样,普罗米修斯的痛苦真漫长啊!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多年来”是多少年吗?猜猜看。
(众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三万年来”。三万年的光阴,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请我们郑重地拿起笔,将课文中的“许多”这两个字改成“三万”。
师: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师:三万年来——
生: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老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师: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吧!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从聚焦字词中感“神韵”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汉语的规律去教学,在发觉文本的规律中感受神话故事特有的神韵。
最近听一个教师执教的《女娲补天》一课,一开课便出示一个这样的图形:學(“学”的小篆体),让学生猜是个什么字?学生众说纷纭,都没能猜出来。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知道了这个是“学”字。教师小结这个字是“学”字的小篆体,中国汉字的神奇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它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含义上。之后,再次让学生猜这一字:媧(“娲”的小篆体),学生很快就能汲取技巧,猜出这是一个“娲”字。这是学生第一次体会到汉字的神奇,也为“神话之神”埋下伏笔。
又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描写天地形成的奇妙变化的语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现上下半句字数相等,而且要注意到好几对反义词:清对浊,重对轻,上升对下降,天对地;还有一对近义词:缓缓和慢慢。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对偶句,引导学生反复玩味,细细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并能让学生寻找表示“时间漫长”的词来体会“盘古开天地之辛苦”,体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这一过程再次让学生在神话故事里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韵味。
神话故事中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用语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想象、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细细咀嚼,就能品出其特有的“神韵”来。
三、把握人物的形象,品位“神韵”
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在离奇的情节中鲜活起来的。好端端的天空会“塌下一大块”,需要女娲去找齐五彩石把天补上;夸父口渴,一伏身就饮尽了黄河、渭河里的水,却还没止住口渴;盘古用一把斧子竟然就劈出了天与地,身子还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正是这些极富幻想性的情节,让神话中的人物具有了神秘的魅力,年代虽已久远,这些“神”的形象却扎根在一代又一代的心间,经久而不褪色。这也给教学神话故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从学生认知冲突处设计问题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与人教版的《普罗米修斯》稍有出入,但是两文都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富有正义感的天神。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多次出现“盗取”“偷取”等带有贬义的词语。由于学生认知上的不足,这样一些贬义词所蕴含的现象、观点、结论往往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形成“矛盾”。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的“矛盾”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紧扣“盗”字,设计这样的“主问题”——“盗是盗取、偷取的意思,是不正义的行为,那么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在‘偷盗’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之后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追问,逐层推进,巧妙衔接。
第一步:普罗米修斯是天神,他知道盗取是不道义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个问题能激荡起学生的思维。第二步: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没有……只好……没有……就只好……”以及第四自然段中的“用火来……用火来……还用火来……”等连接语种感悟到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而“盗”。此时出示填空:人类有了火,就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他给人类“盗”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是一种“善意”的“盗”,目的是正义的。第三步:借第三自然段故事的转折,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和宙斯的残暴狠毒。顺势追问:面对如此残酷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后悔吗?就此搅动学生思维的波澜,把人物的形象推向神圣、正义。
2.搜集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每一个神话人物的身上都流传着多个神话故事,如关于女娲的故事就很多,有“女娲造人”“女娲的传说”“女娲补天”等,盘古除了“开天辟地”,还有“滚磨成亲”等故事。教师不能在教了一篇课文后就此止步,而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传说中,通过讲故事交流、编写小报、举办神话传说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搜集这一人物的其他故事。另外,入选到教材中的神话传说都是经过改编后的一个个通俗、优美的故事。课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古文以及不同出处的故事比较阅读,补充阅读,在原汁原味的、积极的语言感环境中不断修补、完善、丰满心中“神”的形象。
四、伸展想象的羽翼,体悟“神韵”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在与自然的争斗中所产生的理想追求。这样一来,想象和幻想就自然成为神话创作最基本的特色。而想象又恰是学生最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当成想象的神话世界中的一部分,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教师此时就要顺应童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周围情境的创设,把握机会,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
1.异想天开,增加趣味
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感受盘古的巨大神奇。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1丈,10丈,100丈,1000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还在不断地长高,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哇,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已经看不到盘古的头,盘古的身子了,我看到一堵好大好大的墙在我面前不断地长高,长高!
生:盘古一定也看不见我们了,我们在盘古的眼里一定比蚂蚁还小很多吧!?
2.空缺补白,深入形象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用罗丹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故事中不缺少空白点,缺少的一双善于发现空白点的眼睛。”教师找到文本的空白点,设计有效的补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对神话形象进行品味。
在《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补白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
(出示投影片: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据说,他不仅是被死死地锁住了双手和双脚,胸前还被钉了一颗大钉,请看图。
(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
(教师出示文字投片:在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在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在漫漫长夜里,一片黑暗,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为了能让人类享有火的功用,普罗米修斯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这是何等高贵的品格。
五、追求个性的复述,延续“神韵”
神话故事适用于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这几篇神话故事的课后题中都有“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1.拟神话口吻,创造性复述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如《盘古开天地》中有“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夸张的描述,这些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课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有的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同时要运用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如“很久很久以前”“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谁说得最生动,谁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教师请学生同桌准备后指名复述,结合点评授“故事大王”章,并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后小结一般故事与神话故事的区别。该教师敏感地抓住了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现象,在复述时明确提出要用上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后讲讲这个神话故事,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培养的,不同特色的文本都可以找到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途径和内容。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到位的教学主张,语文课才不会“变味”“串味”。
2.想象故事场景,连环画式复述
以一位教师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复述盘古开开天辟地环节为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充满魅力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出示一组画面: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变成→顶天蹬地→天生地沉→身体巨变→创造宇宙)
师: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出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
生:能!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应当注意:第一,脑子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好吗?
该教师让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口头描述,训练学生复述能力,新颖有效。同时,神话作品故事性强,口头复述能促进学生参与神话故事的二度创作。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神话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暗合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顺应童心,将神话的本质特性显现出来,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韵”,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世界里、在儿童心里和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参考文献: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M].胡亚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