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严重。因此,对师生互动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但是,由于对师生互动理解的偏差,导致教学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忽视实质;互动过多,缺乏目的;目标不明,缺乏引导;形式单调,互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把握契机,促进互动。同时,要加强师生互动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通过有效教学途径和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提升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仅重视“教”的活动而忽视“学”的活动。因此,对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进行探讨,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今后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也是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是,由于对师生互动理解的偏差,导致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存在如下问题。
1.1 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有些老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师生互动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随意的分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有互动学习之名,却无互动学习之实,理解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1.2 互动过多,缺乏目的
个别教师认为,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误认为一堂课中师生互动越多越好,片面的夸大了互动的作用,殊不知,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1.3 目标不明,缺乏引导
互动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适得其反。
1.4 形式单调,互动不足
事实上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2 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策略
笔者认为,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2.1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的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这种活动在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课堂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才能孵化繁衍出来。因此,师生关系如何,是师生互动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尤其应谨记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升华。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检测和考验,更需要教师精心培育和珍惜。
2.2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心理、伦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师生交流。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关系的全面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的真诚、理解、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进程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关怀、理解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
2.3 把握契机,促进互动
巴班斯基指出:“能使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集中到数学学习中的最关键的观点和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和提高认识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被认为是最有成效和显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中的内容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的组织学生交流、互动。
2.3.1 抢抓契机,与学生互动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与学生互动的活动,从活动中与学生们加深感情,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由“亲其师”向“信其道”来实现转变。其次,教师应该意识到学期刚开始时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最大的时候,思维比较集中,应抢抓契机与学生交流、互动,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3.2 在学生思维不清晰时互动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有效处理新问题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始终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时,当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辨析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思维不清走向思维清晰。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参与才能是有效的,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3 师生互动的反思
3.1 教学效率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互动时如果要照顾到全班,那么时间花费的太多,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这样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放”与“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一直捆饶着我,“放”的多了,学生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互动的目的。“收”的太紧吧,体现不了互动的实效。
3.3 评价的问题
在目前的评价中,一般都以:“你真棒”,“你们小组真团结”等鼓励方式,时间长了学生有点麻木,造成评价方法单一,感情不真挚。
参考文献:
林国福.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通过有效教学途径和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提升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仅重视“教”的活动而忽视“学”的活动。因此,对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进行探讨,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今后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也是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是,由于对师生互动理解的偏差,导致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存在如下问题。
1.1 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有些老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师生互动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随意的分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有互动学习之名,却无互动学习之实,理解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1.2 互动过多,缺乏目的
个别教师认为,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误认为一堂课中师生互动越多越好,片面的夸大了互动的作用,殊不知,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1.3 目标不明,缺乏引导
互动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适得其反。
1.4 形式单调,互动不足
事实上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2 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策略
笔者认为,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2.1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的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这种活动在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课堂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才能孵化繁衍出来。因此,师生关系如何,是师生互动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尤其应谨记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升华。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检测和考验,更需要教师精心培育和珍惜。
2.2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心理、伦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师生交流。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关系的全面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的真诚、理解、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进程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关怀、理解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
2.3 把握契机,促进互动
巴班斯基指出:“能使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集中到数学学习中的最关键的观点和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和提高认识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被认为是最有成效和显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中的内容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的组织学生交流、互动。
2.3.1 抢抓契机,与学生互动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与学生互动的活动,从活动中与学生们加深感情,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由“亲其师”向“信其道”来实现转变。其次,教师应该意识到学期刚开始时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最大的时候,思维比较集中,应抢抓契机与学生交流、互动,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3.2 在学生思维不清晰时互动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有效处理新问题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始终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时,当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辨析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思维不清走向思维清晰。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参与才能是有效的,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3 师生互动的反思
3.1 教学效率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互动时如果要照顾到全班,那么时间花费的太多,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这样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放”与“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一直捆饶着我,“放”的多了,学生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互动的目的。“收”的太紧吧,体现不了互动的实效。
3.3 评价的问题
在目前的评价中,一般都以:“你真棒”,“你们小组真团结”等鼓励方式,时间长了学生有点麻木,造成评价方法单一,感情不真挚。
参考文献:
林国福.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互动[J].科技创新导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