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巧妙地把情感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情中有理,还是说明文、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自觉以教材中的感人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去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渗透。
  一、在介绍课题和简介写作背景时融入情感教育。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承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以及创作动机,联系作品考察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理解作品极为重要。比如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课前应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身世及当时所处的背景,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博爱精神的陶染。
  二、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要向学生们展示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发挥其榜样的激励作用。无论是记实性叙事写人作品中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还是小说童话等虚构作品中典型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作为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应该具有很好的品德示范作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我们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契机。《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了国家民族的强盛与民众思想的觉醒而毅然弃医从文,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位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文学家。
  三、利用语言的形象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激励感染学生,从而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特点,决定了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深刻感知,容易引起想象联想,容易激发情感。在教《邓稼先》一文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两弹一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生前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在他身上没有神秘的色彩,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他“置身沙漠,碎首黄尘”的一腔热血,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课文从中国近100年来“任人宰割”的历史说起,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从而赞颂邓稼先的爱国精神。中国从屈辱的过去到今天屹立于强国之林,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情感的产生又进一步深化情境氛围,在这样“情境相生”的氛围里,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一改往日的沉闷,纷纷积极发言,把自己通过看书和从网上看到的事例都讲了出来,讲到中国人受屈辱的事例,人人气愤,听到壮国威的情节,个个振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利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情感教育。
  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深化主题。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宋濂就写到当时自己求学的环境之艰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甚至“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卒获有所闻”,再对照自身实际,学生就更能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自觉刻苦学习。
  五、利用归纳中心思想进行情感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或反映社会现实,或说明事理,或抒发情感,或倡导某种积极精神。如《信客》一文通过概述信客几十年来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备尝艰辛传递两地亲人信物的事迹,赞扬了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优秀品质,告诉人们无私奉献的人总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的道理。这些美好的品质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学生在归纳中心思想的时候,就是收获情感之果的时候,能感受至深,体会至切。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渗透的途径很多,点滴雨露也会滋润心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不仅会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富有人文内涵,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和教学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四个角度阐释中学政治教师如何追求生命教育,坚守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增长生命智慧。  【关键词】教育价值的坚守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者 教育资源优化的整合者 生命教育的反思者  正文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额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这种生命间的对接、摄养、交融也是人的生命之
期刊
【摘要】课标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应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把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使高三历史复习既有广度、深度和高度,又能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唯物史观 高三历史教学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
期刊
【摘要】以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契机,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提出了改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建议,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Abstract: taking the current " excellence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as an
期刊
一提到高三的复习备考,大家都普遍感到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我们的课堂重在落实,因而普遍显得枯燥乏味、疲惫沉闷。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课堂是高三的常态,这是很正常的,对此也都习以为常。可是我们都知道,高三的学生比我们更累、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耐严寒、抗酷暑,每天奔走于连点一线,奋战在书山题海之中,他们在这种沉闷乏味、缺乏活力与温度的课堂中怎能够高效的复习备考呢?复习课求活理应成为每一位高三教师的必然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联系的日益密切,地球村的逐步形成。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在社会上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客观环境、自身内外因素等的影响,会产生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也就是中介语,从而阻止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这对我们进行英语教学顺利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会产生一定的阻扰,同时对于想真正学好英语的中国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扰。本文主要
期刊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有效的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有力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天天写作业,但写得有效吗?我们不得而知,从质量终端来看,不尽人意,低效居多。为此,我校对全体学生的数学作业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就“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与研讨,现将对该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分享如下:  一、作业设计要突出“三性”  (一)作业设计差异性
期刊
【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然而英语的词汇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分也特别复杂。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等方面看记忆单词、词组的机制问题,提出科学的、有效系统的方法记忆词汇的策略:同义联想、反义联想记忆法;同类词联想;同类词联想;形象联想记忆法,实物联想记忆法;并缀结构记忆法,相似结构记忆法;延伸词义记忆法,增加语境记忆法。  【关键词】记忆 心理机制 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1.引言  词
期刊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提问的理解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
期刊
与小学、初中轰轰烈烈的课堂气氛形成对比的是高中课堂的冷冷清清。有人归结为这是学生成长的必然现象,所谓越小越活泼,越大越平静。其实,高中语文的教学,教材得当,教法合理,角色准确一样可以让课堂火起来。本人在高二时,将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作为一个试验田,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课文原题再现及我的微调  课文《走进汉语的世界》的第3道题,题目如下:  “HSK考试”,又称“汉语水平考试”。其中一些有
期刊
学习自立,就是一个人能主动参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积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一个人只有能够“学习自立”,他才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及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自立,使我们的新一代成为好学、会学、能学、活学,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笔者结合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