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科学本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间是中国古人3000年前,研究计算月球、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法则与应用科学.
  【关键词】时间;地球;月球自转公转运动周期;位移;角速度;轨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5—02
  通过我对《黄帝内经》《周易》《淮南子》《周髀算经》《史记》《春秋繁露》的研究和理解,“道”是中国古人的“轨道”“轨度”的计算法则。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赤道——这是地球自转循环的轨道——现在用0°纬度进行标示,含义已经有所变化;黄道——就是地球公转循环运动的回归轨道、轨迹的运动。阴阳则是地球自转循环周期与公转循环周期的等分法则、二分法则。四时法则,《内经》中四时有地球自转循环四时与公转循环四时的区别,本质上就是把地球自转循环的轨迹等分为4个时间段、公轉循环的轨迹等分为4个时间段。这是3000年来,中国科学界和世界科学界的一本糊涂账本,就是时间循环的概念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一些观点介绍给大家,以正视听。相对论认为,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英国霍金教授《时间简史》的第六章也强调,相对论中没有绝对时间,这无疑充分说明霍金教授对相对论的时间概念的赞同度为百分之百。然而,究竟什么是时间,不仅相对论不曾明确,霍金教授的所有理论也未能说明。事实上,整个物理学界从古到今都不曾对时间进行准确定义。然而,时间概念却是整个物理学界基础的基础,这是常识。3000年前,中国古人把时间的概念分为了地球自转的时间循环周期和公转回归循环时间周期,并以此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的位移、角速度的法则。尽管物理学界不曾准确定义时间,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物理学应用时间。物理学关于时间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用两个相同的钟来测量不同地点的同时性。这个事例告诉人们,尽管物理学没有定义时间,但是,时间是绝对可以通过钟表来测量的。可是,钟表测量的时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概念呢?智慧人类的物理学至今都没有迈过这个不是坎的“坎”。我不知道爱因斯坦的测量结果如何?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读者:爱因斯坦测量的时间是当地的地方时。如果两个相同的机械时钟来测量同一经度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地方时是相同的,但是,东西半球相差12小时——自转时间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12小时,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公转时间不同;如果两个相同的机械时钟来测量同一纬度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地球自转的时间肯定不同,为0~24小时的差别,地球公转时间为0~1天的差别。由于时间和地球的经度是可以换算的——这是中国古人计算为1天100刻与今天的24小时是可以同步换算的,又由于通过日影的长短 ——可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以此计算纬度的高度,所以知道地球公转的时间,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能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这些也可以相互计算——《周髀算经》中的24节气日影长短的方法就是这个法则的具体应用和科学实践。所以地球自转周期时间可以计算地球的经度——每4分钟转过1度,今天仍然在用,而且是科学的、正确的。公转的时间,使用地球自转的子午线——南北线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来测定,并以此测定和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以此,地球自转时间既可以测定计算当地的经度;地球公转时间可以测定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这样,中国古人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了起来。《周易》中的八卦也是如此,就是把时间和空间统一了起来,由于物体的三维空间是绝对的,轨道空间则是相对的虚无的——“七曜纬虚、五行丽地”,这就是通过经纬网经纬度的法则进行了统一。这样,物体——天体的运动由于是轨道的运动,以此,天体的运动就是一个有绝对空间值的相对运动,所以,爱因斯坦说,空间是相对的,是说的轨道空间是相对的,而绝对的三维空间也是存在的。时间是计算地球和其他天体(物体)运动周期的长短的物理量——本身计算和测量的是物体(天体)的轨道运动周期的长短。由于运动周期的长短是绝对的,时间因此也是绝对的。时间是地球自转循环周期和公转循环周期时间。由于时间是相对于物体、天体的运动轨道的位移、速度而言的,因此又是相对的。相对于地球的自转循环运动360度,又是可以用24小时、100刻来计算和测量的,因此又是绝对值的,这种绝对值实际上是以地球自转循环周期360度,规定为24小时的一个相对的概念。本质上是相对于地球自转循环的速度和位移而言的。人类的寿命也是如此,是以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周期来计算和衡量的。因此,研究时间,可以破解很多生命的奥秘,科学地准确地预测生命规律——这是地球的轨道循环运动属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实上,钟表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人造工具,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球每天自转循环的具体时间的工具,是一个独立于地球运动且能够运行的机械系统,并与地球每日的自转循环周期同步。其同步运行越高,则时间的精度越高。既然钟表可以测量地球自转循环时间,这样,就可以计算地球自转循环的角速度为15°/小时,自转循环的位移为15度弧线/小时。按中国古人的“五行时”的等分法则就是把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周期等分为五等分则是72°(4.8小时)/行/运,把公转循环的时间周期等分为伍,则是73.05°(天、日)/行/运,这是一个现代物理学上的一个角速度的概念。“行、运”则是一个今天的【单位时间】的概念,而不是【时间单位】的概念。
  最狭义的时间概念,就是地球这个主体在太阳系中自转一圈的快慢程度,“时、分、秒”就是对其每日自转的快慢程度的细化性的描述。今天由于航天、航海的需要,把秒的单位搞得很小,是为了精确的需要,但是给人类的错觉就是不知道时间为何物了!
  中国古人是100刻流水计时间的法则——时、分、秒,在宋以后的金元时代就已经运用了,记载在刘完素(大约在公元1110年间,公元12世纪之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掌握和运用这一法)的《刘完素医学全书》中的《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求大寒交司日法”“四六天交时刻法”“求六气交客气日辰法”等章节中,这里也是计算公转循环时间、自转循环时间的换算关系,本质上计算地球公转循环的角速度与自转循环的角速度。读者可以去查阅并研读一下。没有看到刘完素的记载之前,我一直错误地认为“时、分、秒”是西方人发明并首先使用的——相信大家的错觉与我是相同的?从机械时钟和流水计算时间的不同形式看,时间是描述物体、天体的运动的位移、速度的物理单位,时间体现的是天体、物体运动的特性。运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时间周期和长短具有可以比较的特性。时间的并列关系是由于地球自转循环与公转循环同时存在的结果,也是时间可比较的本质。没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同时存在,时间的同时性就不存在,这是中国古人为了区别地球自转循环与公转循环运动而发明创造的自转循环时间和公转循环时间,这是中国古人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的科学而正确的结论。天体系统之间的时间并列的特性,是指系统与系统的同时存在、同时运动的规律,这种同时性是绝对的,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属性决定的,这也是中国古人运用具体的时间单位来计算自转周期、公转周期长短不同而加以区别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不同属性的本质。   站在宇宙空间天文学的广义角度来分析,时间的本质意义,是天体(物体)在宇宙空间的准确位置和运动的过程。因此,时间必然是绝对的。时间必然是“主体、空间位置、运动”三大特征。地球上所承载的万事万物,计算时间的长短必然是地球的时间——包括了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和公转回归循环时间。这种绝对性,实际上是相对于地球的绝对的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而言的。为了区别,我把时间概念区分为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24小时循环周期,具体的时间单位是小时、分、秒;地球公循环转的时间单位概念为日、月、年,回归循环周期为1年=365.25°=365.25天(日)。由于人类的寿命也是运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循环周期的时间来计算的,所以,研究时间,就可以发现很多生命的奥秘。
  站在宇宙太空的角度,所有星系(天体)的运动是确切的、规律的、整体的、周期性的循环运动,以此,天体间的运动就可以运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循环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和换算。这是由于时间是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的时间来计算的。
  天文学上的物理学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的距离,以此来计时测距,是地球公转回归时间一年与光速的相乘而得的距离的换算法则。由于光速的时间单位又是以地球自转时间单位“秒”来计算的,这样,就必须把地球公转循环回归一年365.25天换算为秒,就是365.25x24x60x60=31557600秒,由于光速的恒定速度是30万千米/秒,这样,二者相乘,就是31557600x30=946728000万千米≈9.46兆千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觉得这个等式有问题。单位应该是“兆万千米”才对?这就是光在一年到达的具体的距离。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两条假设基础之上:一是相对性原理,即惯性系上的一切物理定理都具有同样的表达方式;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速具有最高并恒定的速度30万千米/秒,与发光体是否运动无关。由于地球上的一切物理定理不是在一个惯性系上的运动,这是由于地球不仅有公转运动,而且在自转,地球不是一个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而是一个椭圆运动的轨道系统——椭圆的概念记载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第二十三》中,原书就是说的地球、月球的轨道运动,夏商周三代人在进行正月朔日三个坐标系的测定和规定正月为子月、丑月、寅月的不同,现在我国是规定使用的正月为寅月——这是规定地球公转循环周期的开始并且以此计算地球公转循环回归运动的结束——梁启超先圣不知道是什么含义,于是写出了臭名昭著的《陰阳五行的来历》一文来批判董仲舒---当自己都不知道其中的含义时就用错误的观点去批判科学的正确的观点——这种“不求甚解”方法和伪科学的态度被何祚庥院士、张功耀大师继承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结论里: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而且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有隧道。显然这个结论中的时间有隧道是错误的结论,可是众多的科学家却在爱因斯坦的错误结论面前研究了一辈子。“时间是相对的”,理解为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轨道运动的速度、位移的一个概念,是可以的。理解为自转与公转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的。时间并没有隧道,一个人不可能回到出生以前,一个人不可能回到童年就是最好的证据。这是由于时间中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24小时是不断进行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公转循环运动也是如此,是年复一年的反复循环运动——周期循环运动,是太阳带者地球、地球带着月球等等在宇宙空间不停地循环运动,但是永远不是原来的起点和原来的停止点,这是由于时间描述的地球运动的轨道属性,是轨道空间的属性,不是时间具有隧道,而是天体运动的空间轨道具有轨道“隧道”属性。这是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属性给爱因斯坦的“错觉”。由于我们在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时,都是以光、太阳光为参照依据的。中国古人也是以太阳光的照射为依据来划分阴阳的。也就是以太阳光多少来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这样,阴阳,就要分地球自转阴阳和公转阴阳,可是,我们在讲这一关键问题的时候,没有分开。因为自转中有公转,公转中有自转,二者是同时发生的,中医的原文,又是强调的阴中有阳,阳中又阴。由于我们并不知道阴阳如何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阴阳的含义就出现了理解上的歧义。这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字含义变迁造成的。
  时间的研究,霍金教授在《时间简史》中,又提出了两个错误的概念,一是以石头击水所扬起的波纹的特性,提出时间锥理论 ——时间概念,二是提出了虚时间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是错误的。时间锥是不存在的——有的话,钟表的指针的中心所在地是钟表的时间锥;太阳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相对中心——轨道的中心所在地可以是时间锥 。由于时间是可以用钟表、电子表、流水漏时计算,而时间锥无法用钟表来计算,所以时间锥和时间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概念,通过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时间在地球上只有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和公转的时间周期,不存在时间锥,也不存在“虚时间 ”。时间按中国古人的划分法则,就是自转时间为逆时针运动的时间,公转时间为顺时针运动的时间,这在《内经》《周易》中说的很多,可是3000年来,没有一个后来的中国学者正确翻译《周易》中的“易,逆数也”的含义,就是指的相对于地球的公转的顺时针运动,自转则是逆时针运动,这与现代的规定自转公转运动同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球仪、地图册颠倒了180度,哲学家、政治家、地球物理学家、天体 物理学家发现了错误,却不能纠正错误、不能解决错误问题,实在是现代智慧中国人的一大不幸!中国古人同时把公转自转完成的时间称为过去时,把自转公转没有完成的时间称为未来时,于是有了预测未来的实践,本质上就是预测黄道轨道——公转轨道上的未来时间。这是可以精确预测的,只是大家不知道预测的方法了。实际上,中国古人的阴阳、四时、五行时、六气、八卦、九宫、12时辰、24节气,中国的“万年历 ”72物候,就是一个地球自转公转循环运动 结合运动的历书,就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规律的时间、角速度、位移的计算法则,值得我们掌握运用。 这是预测公转轨道上的法则。当然,把时间周期用24小时计算,就可以计算地球自转时间、位移、角速度 。我在具体预测的时候,仅仅用年、月、日,同样很准确。所以霍金教授的虚时间是错误的,时间锥也是错误的。爱因斯坦的时间有隧道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时间是相对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时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绝对的属性是说时间的运动周期循环属性,这是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循环运动决定的。这是中国古人运用时间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循环运动在概念上的具体的区别。由于中国古人把地球自转的循环周期时间24小时-——中国古人为100刻制等份为12个时辰,应用12个时辰来标定地球的经纬网中的经纬度以及经度跨度,这样,地球自转的角度、角速度、经度都可以计算。这种方法今天仍然在使用,就是今天国际上通用的12时区法则。具体计算的时候可以精确到小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就是15度/小时,0.25度/分,每4分钟经过经度1度.这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时间\位移\经度。公转的时间则是1天=1日=1度黄道(以轨道周期为365.25度为一个回归循环周期),由于黄道轨迹是描述地球公转循环运动的轨迹,中国古人又用夏至、冬至的时间来标定,而且又用午月为夏至,子月为冬至,这样子月、午月又是计算纬度与纬度跨度的标志。这就是《灵枢》说的“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素问》说的“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的含义《淮南子》说的“经纬六合”——把十二地支的等份线相连,实际上就是经纬网中的经纬度6等分法则。由于天干地支的集中了计时功能、计算经纬度的功能、标定方向的指南针功能、计算轨道运动以及运动方向的功能,就能计算地球、月球、太阳以及太阳系其他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由于在《史记》中已经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这就是后世的【五行星】【五大行星】的概念,中国古人发现的【五大行星】的顺序,就是【五行的相生次序】。当然五行的相生次序是五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关系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人依据北半球我国公转循环气候次序——五行时——五运时——五步时决定的。这样把10天干12地支结合5步(五行时、五运、五行)6步(六气),就能精确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也能够计算其他天体的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规律。至今全世界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都是使用的这种法则。后世把一些概念进行了规定,按现在的定义,“五行时”的概念应该理解为5等分【单位时间】——天体自转公转各自的【时间单位】等分为5,按5步运行的法则,并以此计算地球(天体)自转公转的角速度的法则。注意这些细小的区别。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定2008年 6月至2012年6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 口服3 个月的米非司酮,剂量严格按照12.5 mg/d。结果:在用药过程中所有患者都出现闭经现象,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贫血现象明显出现好转,通过围绝经期可导致绝经。药物治疗后肌瘤体积有明显的缩小,可以把药物治疗作为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的术前用药, 减少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90-02  1 病例报告  患者,62岁,节育器放置术30年,绝经10年,当地节育器取出失败,就诊于我院。当地彩超检查提示“宫内节育器(IUD)”。于我科门诊行阴道B超检查:宫内可见节育器强回声。遂于门诊行无菌操作下节育器取出术。手术过程:常规消毒会阴、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探宫腔7cm,以取环钩钩取失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非破裂型宫外孕应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共1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5%,治疗组共2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6%,两组患者治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
急诊科患者体现出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需要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排泄物、体液等,因此急诊科护士经常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9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胸手术59例,经腹手术31例,胸腹联合手术8例,治愈88例(89.8%),死亡1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5-01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损伤性肘部疾患。主要表现为患者肘关节后外侧痛,有时放散到前臂,局部有压痛,抗阻伸腕时引起疼痛。常见于需反复用力活动腕部的职业或喜欢打网球等业余运动的人员。由于患者局部疼痛和握力下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活动。临床上常常用局部封闭、理疗等缓解疼痛。本研究的
【摘 要】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共监测91例,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结论: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多重耐藥;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学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医学的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建设是否发达,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医学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因此,医学的发展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先天性聋哑的防治与听觉语言的康复的发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