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共监测91例,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结论: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多重耐藥;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8—02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多重耐药菌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以接触感染为主,以医务人员的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1]。因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尤为重要。我院自2012年1月-12月,共监测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91例,通过预防控制措施,获得了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共监测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91例,其中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科室以ICU位居第一,其次为泌尿神经外科。居前五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2例)、鲍曼不动杆菌(1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我院监测到的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
1.3统计方法 采用构成比法,对感染部位、不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布进行总结。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医院以卫生部的技术指南为准则,制定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印发各科室,从制度的层面来保障措施实施。同时,制定出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置流程,即:检验科检出多重耐药菌(在报告单上标注),临床医生下达长期医嘱,护士实施接触隔离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院感科监督措施落实情况,追踪病人转归。
2.2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内容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报告,正确的标本送检,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培训,临床科室、微生物室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便于实施预防与控制。
2.3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2]。我们通过增加手卫生设施的种类、数量,设施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
2.4 实施正确的接触隔离措施
2.4.1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
2.4.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粪便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 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2.4.3 除非诊疗需要,限制患者转运或移动。如果必须转运患者,确保包裹或覆盖患者身体的感染或定植区域。电话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处置。如需手术,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手术科室手术结束后按规定消毒。
2.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消毒措施是敏感的,因此环境清洁很重要。重点是频繁接触的表面(如栏杆、床头桌、门把手等),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能够单独使用的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听诊器尽量单独使用并消毒。出现或者疑似爆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2.6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7 每季度通过院感简报的形式,将多重耐药细菌监测情况通报给临床科室,反馈给医务人员。
2.8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处置相关表格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在排除标本污染、细菌定植等情况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到病房进行处置,完善相关表格存档。一张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由临床医生填写;一张是多重耐药菌监测处置表,由院感专职人员填写。相关信息填写齐全后存档,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3 总结
多重耐药菌防控是感染控制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其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在建筑布局、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应结合实际工作,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手卫生措施、接触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建立符合本院实际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监督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执行情况;定期公布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与耐药性等,是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任 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74-175.
[2] 李六亿 ,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278.
[3] 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手册(2012—2015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483.
【关键词】多重耐藥;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8—02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多重耐药菌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以接触感染为主,以医务人员的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1]。因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尤为重要。我院自2012年1月-12月,共监测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91例,通过预防控制措施,获得了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共监测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91例,其中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科室以ICU位居第一,其次为泌尿神经外科。居前五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2例)、鲍曼不动杆菌(1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我院监测到的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
1.3统计方法 采用构成比法,对感染部位、不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布进行总结。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医院以卫生部的技术指南为准则,制定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印发各科室,从制度的层面来保障措施实施。同时,制定出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置流程,即:检验科检出多重耐药菌(在报告单上标注),临床医生下达长期医嘱,护士实施接触隔离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院感科监督措施落实情况,追踪病人转归。
2.2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内容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报告,正确的标本送检,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培训,临床科室、微生物室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便于实施预防与控制。
2.3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2]。我们通过增加手卫生设施的种类、数量,设施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
2.4 实施正确的接触隔离措施
2.4.1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
2.4.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粪便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 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2.4.3 除非诊疗需要,限制患者转运或移动。如果必须转运患者,确保包裹或覆盖患者身体的感染或定植区域。电话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处置。如需手术,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手术科室手术结束后按规定消毒。
2.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消毒措施是敏感的,因此环境清洁很重要。重点是频繁接触的表面(如栏杆、床头桌、门把手等),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能够单独使用的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听诊器尽量单独使用并消毒。出现或者疑似爆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2.6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7 每季度通过院感简报的形式,将多重耐药细菌监测情况通报给临床科室,反馈给医务人员。
2.8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处置相关表格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在排除标本污染、细菌定植等情况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到病房进行处置,完善相关表格存档。一张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由临床医生填写;一张是多重耐药菌监测处置表,由院感专职人员填写。相关信息填写齐全后存档,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3 总结
多重耐药菌防控是感染控制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其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在建筑布局、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应结合实际工作,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手卫生措施、接触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建立符合本院实际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监督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执行情况;定期公布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与耐药性等,是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任 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74-175.
[2] 李六亿 ,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278.
[3] 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手册(2012—2015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