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注重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促使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能有的放矢,从而使得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充满实效、充满内涵,真正提升教学质量”。这就是“明确,突出整体”在每一堂课中的重要。以此浅淡分数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看法。
一、情景创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学习小数这部分知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圖片,自己亲自量、比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1角、3角、5角各是多少元,可以用不同的图来表示这些小数吗?如同手指卡片等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小数,从抽象的小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
二、借助生活经验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数学知识。如教学“认识除法”时,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能直接给出定义,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除法”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如平均1张纸、1个圆、1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平均分”。
三、借助知识经验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出问题,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1.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如何才能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不妨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
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發,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立生活经验与学习材料的适当联系,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研究表时,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赋予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应用性很强的学习材料,并使两者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3.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好教学目标的落实
1)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手,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整体把握,让我胸有成竹。明确目标,让我把握教与学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景创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学习小数这部分知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圖片,自己亲自量、比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1角、3角、5角各是多少元,可以用不同的图来表示这些小数吗?如同手指卡片等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小数,从抽象的小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
二、借助生活经验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数学知识。如教学“认识除法”时,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能直接给出定义,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除法”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如平均1张纸、1个圆、1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平均分”。
三、借助知识经验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出问题,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1.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如何才能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不妨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
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發,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立生活经验与学习材料的适当联系,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研究表时,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赋予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应用性很强的学习材料,并使两者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3.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好教学目标的落实
1)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手,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整体把握,让我胸有成竹。明确目标,让我把握教与学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