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垄地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 天,吴明堂雇了村里马小军的耠子,去 沟外种地。到地头一看,德兴家的地已经种上了。
  过去在生产队时,这是一块地,不多不少整三亩。后来分给了吴明堂和德兴两家,一家一亩半,中間埋了界石,你种你的,我种我的。
  两家从没有因为种地的事闹过矛盾。
  吴明堂站在界石边上,朝德兴家种的垄头把眼睛一眯,就发现了问题。
  吴明堂对马小军招招手:“你看看,德兴家是不是挤我一垄地?”
  马小军仔细打量起来,点点头:“这垄歪歪了,中间一垄还出头呢。这犁准是老根扶的。”
  吴明堂自言自语:“这是明显地欺负我呀。”
  马小军劝他说:“不见得,谁不知道老根扶犁没把握?”
  吴明堂想了想,就笑笑说:“咱就贴着他家的种。”
  半天时间,地就种完了。
  下午,马小军又给别人家种。收工时,碰见了老根也扛着犁杖,赶着牛往回走。
  马小军问:“老根大哥,你那犁是咋扶的?你看看你给德兴种的那地,整整挤了吴明堂家一根垄。”
  老根憨厚地答:“咳,那牛不听话,种偏偏啦。我说重来,德兴说,那怪费事的。没事,多种的那垄地,秋后就由吴明堂家收,反正也种完了,没法改。”
  老根说得一点错也没有。
  前两天德兴老汉找了老根。
  老根家正好两头牛一副耠子。但老根以前没怎么扶犁,是个生手。
  那块地本来应该从中间开始种,可老根却先从一头犁起来。
  德兴也没说什么,就从一头种上了,种到中间,才发现挤了人家一垄地。
  老根埋怨自己不是扶犁的料,啥也干不了。
  德兴说:“不要紧,多一根就多一根,我哪天看见吴明堂跟他打个招呼,秋后割庄稼时归他。”
  可是,德兴种完地,就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把命搭上。多种吴明堂家那一垄地的事早就忘了。
  秋天说到就到了。
  吴明堂天天早起去那块地转悠。那地虽说是两家种,但都是种的大棒子,好像一家种的。
  他担心德兴先把棒子割了,那他就算计错啦。
  这天,吴明堂买了肉,买了酒,把村长请到了家中。
  村长和他是光屁股长大的,关系好得很。
  两人喝得脸红脖子粗时,吴明堂说:“村长啊,德兴今年春上多种了我家一垄地,我當时什么也没说。明天我就要割地了,就连那一垄地也一齐割。德兴如果不干,你得给我做主。”
  村长说:“我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一根垄的事。”
  吴明堂嘿嘿嘿笑起来,说:“那我可就收秋了。”
  村长说:“你爱咋收咋收,德兴不干,我赔你一垄棒子。”
  吴明堂心里有了底。
  第二天,他就起个大早,把自己那一亩半棒子割了,接着,又把德兴种的那一垄地的棒子也割了。
  他仔细数了数,那一垄地刚好125棵,有的一棵结两穗,总共掰了169穗棒子。
  他把这些棒子专门装进个大麻袋里。
  吴明堂在家等了一天,德兴没有来。
  吴明堂等了两天,德兴没有来。
  吴明堂等了三天,德兴还是没有来。
  吴明堂把那麻袋棒子晒干了,把粒打下来,又装进了编织袋子里。
  德兴仍然没有来。
  吴明堂把那编织袋棒子粒卖给上门收玉米的,一约,刚好60斤,卖了48块钱。
  当吴明堂把钱装进自己的衣兜里时,德兴来了。
  德兴说:“吴大哥啊,我今年春上把你的地多种了一条垄,早想告诉你,闹了病,忘了。割棒子时才想起来。这不,一垄地我算计着差不多一百多棵,能打六七十斤玉米,能卖五十多块钱。给,这是五十块,啥少啥多的,就这么着算了。”
  吴明堂吃惊地看着德兴,好像不认识他似的。
  德兴说:“拿着啊,这是你该得的。”
  吴明堂接过钱,说:“大兄弟,我怎么没发现你多种了一垄地?”
  德兴哈哈大笑:“咳,咱这大老爷们儿,谁在乎那些呀?是我老婆发现的。”
  吴明堂心神不安地回到屋里,把刚才的事跟老婆说了。
  老婆说:“这德兴也真够傻的!她老婆更傻!”
  吴明堂想了想,上次请村长喝酒,连酒钱肉钱菜钱一起算,花了53块。
  吴明堂跟老婆说:“咱们比他们还傻!”
其他文献
1  上了年纪,愈发喜欢读鲁迅了。“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这是《淡淡的血痕》里的一段话,近百年了,重读,还是那样鲜活凝重,就像无人关注的山野,鲜花开了、谢了,树木繁茂了、枯毙了,百兽打
期刊
今年是父母金婚年,母亲80岁,父亲86岁。每天在吵吵闹闹中不知不觉就走过了60年。  母亲幼年丧父,裹着小脚的外婆没有改嫁,孤儿寡母,受尽白眼。历尽千辛万苦,才把母亲姐妹二人养大。直到母亲的姐姐嫁人后,母亲才在姐夫的资助下读了初中及师范,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父亲出生于南京的富裕家庭,我爷爷在当时的国民中央政府财政厅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国民中央政府部分机构被迫南迁,于是年幼的父亲跟随我爷
期刊
彩云之南,四季如春,鲜花不断。阳春三月,花开更甚,千万种花朵竞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娇憨的桃、素净的李、热烈的马缨、清雅的山茶……朵朵缀在枝头,随着春风的撩拨摇曳生姿,楚楚动人。  时至今日,在大部分人看来,花朵的观赏性必然是其主要属性,而在云南人眼里,花朵还有另一条重要的属性——食用。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气候宜人,春夏秋冬蔬果不断;然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发展自不如江浙一带。新中国成立前,人民
期刊
化佛山  離天近的地方  能听见云的呼吸声  那是雨的消息  苍茫的大山  是水墨画的颜色  华圣寺悬于其间  黄色屋脊呈燕翅飞翔  滇中藤王、栲树爷、响鼓地、绝壁崖  隐翳于雨过天晴的密林  纵情放声千年绝唱  落叶在流水里  输送历史的走向  不要问它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亘古的山脉一直缄口不语  早已在此坐化成佛了  让我们从来不曾想起  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  左脚舞  没有这身鲜艳的
期刊
整个村庄静寂了,唯有高树上的蝉鸣,白天夜晚的叫。  老人们坐在大树下,似乎坐成了树的一部分,他们甘愿像树一样紧闭嘴巴。实际上,人永远不可能像树那样,自始至终站在一个地方。从扎根大地的那一刻起,小小树苗长到参天大树,树从不游移,也不虚飘。树,永远直立在高于人的领空,俯瞰着芸芸众生的悲欢喜乐,不言不语。具有悲剧意味的现实是这样的——树在人的手掌中被动生长,人主宰了树的命运,树却远远比人久长。一棵老树,
期刊
低的是云彩,高的是花朵。春天清冽的风,仿佛要把大片大片雪白的云彩吹拂到树梢上、房檐上、绿草地上,而烈焰一样的马缨花却在高高的枝头肆意燃放,英姿勃发,可望而不可即。  这是我第二十九次来到阿莫山,来到云朵阿波的家。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要填很详细的表格,并且要把表格里的内容讲给云朵阿波听,得到他的确认,这也是评判我工作是否尽责的标准之一。  云朵阿波拄着根细木棍子,弓着腰站在门口,像一截弯弯的
期刊
一  夜色渐渐浓起来,像一件宽大的衣裳,温柔地披在空中,一抹清淡如水的月光被灯光切成了碎片。切成碎片的月光阴冷灰暗,阴冷灰暗的月光似老宋的心情。伴随着声声狗吠,空荡荡的老屋或新屋里透出星星点点寂寥。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的心海……”隔壁陈艳高亢的歌声在漆黑的夜空回旋了一阵,拐了几道弯,伴随着缕缕晚风灌进我的耳底,左邻右舍所有人的耳底。“多美妙的歌声啊!”
期刊
提起赵德才,我气不打一处来。我妈才走几个月,这老东西狗尾巴就夹不住了,带了个野婆娘回来。  那天我刚进教室,小胖告诉我,我外婆在学校侧门那儿站了很久了。  见到我,外婆就儿啊宝啊叫个不停,眼泪也汩汩流个不停,弄得我好不尴尬。虽说是侧门,偶尔也有同学进出。我外婆惦着脚尖搂着我,说我的儿啊,我的心肝啊,你以后没得好日子过了,赵德才不要你了。  我吓了一跳,心想我妈不在了,我爹会不会伤心过度,已随我妈奔
期刊
我 跟沙发最后一次吵架,是在春天的黄 昏。黄昏的微雨一直在飘。飘忽不定的微雨让平时清晰的村庄不再清晰。因此,那天的微雨显得特别迷蒙,那天的黄昏显得特别漫长。  沙发是我的男人。沙发经常在外面喝酒,经常夜不归屋,经常倒在路边一觉睡到天亮。  沙发经常被村里人指指点点。一次醉酒后,沙发认不得回家的路,醉倒在路边,在路上闲逛的野狗毫不留情地舔了他的嘴还舔了他的脸,他却浑然不知。对于沙發,村里人给他一个结
期刊
这是30年以前的事情。30年以前,他在我的老家沟里村放羊,我在市里文化单位上班;30年以前,他62岁,我42岁;30年以前,我叫他大哥,他叫我兄弟。  但是我们俩的兄弟关系不是亲的,也不是叔伯的,是论啊论啊论啊,论了十八个回合之后论出来的;反正他叫赵上我叫赵周,反正我们两个同辈。  他在村里放羊,我在单位上班,井水不犯河水,我和他能有什么故事?  可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早饭以后他上山放羊,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