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要求,而创造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思维特征,自然也成为了教师十分关注的教育要素。因此,笔者将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以及语文教学的优势着手,谈一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毋庸置疑,这一观点是对创新能力对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准确论断。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广泛共识。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与创造潜能”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锻炼。因此,教师应将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恰当的阅读教学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诱导发散性阅读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简单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一种辐射思維、求异思维,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以一个目标为出发点,借助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因此,在发散性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某一个问题出发,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寻求变异中得到体现个性特征的结论,而且有利于在求异思维形成过程中习得知识。
一般来说,在发散性阅读中,需要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争议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以及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其自我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现成结论的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并使学生在争议中各抒己见。第二,好奇点。好奇心主要是一种对于新奇事物产生的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认识世界,并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文本探索中实现思维的发散。第三,空白点。小学阶段的文本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作者很难对所有内容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文本中的“留白”自然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特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思维发散训练,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特征、景物描写等内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总之,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联想性阅读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的“翅膀”越是矫健有力,创造性思维就可以飞行的更高更远。不难发现,想象和思维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具有新颖性与形象性的重要特点。而从学科特点来看,由于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从教学内容来看,简短的文本中通常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所以文本阅读不能停留在文字表层涵义的理解上,这就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应该对文本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
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我通常会将拓展性联想阅读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再造想象。这种联想方式主要是对现成材料进行加工。如:我会根据一定的阅读主题出示一些图片材料,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现有的信息进行故事情节的想象。第二阶段:创造想象。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我会不断增加创造性想象在阅读活动中的比重。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当天出现了大雾,二是曹操没有贸然出击。于是,我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让学生尝试思考:如果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那么故事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
三、鼓励批判性阅读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使学生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努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批判性阅读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语言因素、篇章结构、表达形式、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提炼。第二,激疑引思。鼓励学生对一些现成的观点和传统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第三,质疑讨论。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通过互动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问题,并在争辩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创造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实施恰当的指导手段,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侍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2):68.
[2]徐金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806. DOI:10.3969/j.issn.2095- 6711.2018.10.59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毋庸置疑,这一观点是对创新能力对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准确论断。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广泛共识。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与创造潜能”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锻炼。因此,教师应将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恰当的阅读教学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诱导发散性阅读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简单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一种辐射思維、求异思维,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以一个目标为出发点,借助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因此,在发散性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某一个问题出发,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寻求变异中得到体现个性特征的结论,而且有利于在求异思维形成过程中习得知识。
一般来说,在发散性阅读中,需要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争议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以及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其自我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现成结论的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并使学生在争议中各抒己见。第二,好奇点。好奇心主要是一种对于新奇事物产生的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认识世界,并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文本探索中实现思维的发散。第三,空白点。小学阶段的文本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作者很难对所有内容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文本中的“留白”自然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特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思维发散训练,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特征、景物描写等内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总之,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联想性阅读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的“翅膀”越是矫健有力,创造性思维就可以飞行的更高更远。不难发现,想象和思维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具有新颖性与形象性的重要特点。而从学科特点来看,由于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从教学内容来看,简短的文本中通常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所以文本阅读不能停留在文字表层涵义的理解上,这就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应该对文本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
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我通常会将拓展性联想阅读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再造想象。这种联想方式主要是对现成材料进行加工。如:我会根据一定的阅读主题出示一些图片材料,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现有的信息进行故事情节的想象。第二阶段:创造想象。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我会不断增加创造性想象在阅读活动中的比重。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当天出现了大雾,二是曹操没有贸然出击。于是,我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让学生尝试思考:如果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那么故事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
三、鼓励批判性阅读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使学生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努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批判性阅读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语言因素、篇章结构、表达形式、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提炼。第二,激疑引思。鼓励学生对一些现成的观点和传统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第三,质疑讨论。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通过互动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问题,并在争辩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创造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实施恰当的指导手段,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侍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2):68.
[2]徐金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806. DOI:10.3969/j.issn.2095- 6711.2018.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