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锔钉的程门花瓶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门是浅绛瓷的祖师爷,得到一件程门的作品是玩浅绛瓷的藏友们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近年来浅绛瓷热的升温,程门的作品价格不断地攀高:2011年4月28日的苏州东方15周年拍卖会上,程门父子合作的一对琮瓶,以84万元成交。同年10月份,在英国的宝龙拍卖会上,程门的山水瓷板以49万元人民币成交。程门作品是浅绛收藏圈顶级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作为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要想获得一件程门的作品,可谓难上加难。
  所以当“铲子”老李告诉我他家里有程门的东西时,我没当回事。“铲子”处于收藏的最前线,专门到乡下去收东西。我知道他家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过了,即便是有程门的东西也轮不上我。老李说,你每次给的价格都不错,我还是愿意把东西让给你。见他说得这么诚恳,我就去了他家里。老李从床底下摸出了一废报纸包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果然是程门的一个瓶子。只可惜瓶子破了,用锔钉补好了。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一阵狂喜。老李报了一个价格,我觉得还能接受,没还什么价就把瓶子抱回了家。几天后在市场上见到老李,他说有好几个他的客户都在抱怨他,说没把东西先给他们看。这些客户其实都是我熟悉的藏友,他们经常嘲笑我买东西不会讲价钱,是个“冤大头”。现在想想,这个“冤大头”其实不冤,不然的话,这只程门的瓶子也到不了我手上。收藏蕴含着世理,得失是瞬间的事,但总体还是要趋于平衡的。
  这只瓶子高24厘米,虽然没有年款,但从胎釉和彩料来看,是程门早期的东西。作品名为“碧梧消暑”(图1):一位老者手持蒲扇在一棵大树下纳凉,神态悠然自得(图2)。瓶子有几道冲(图2、3),还好不缺“肉”,每道冲的两端用铜锔钉补好(图4、5),这样的锔钉一共有六个。一般的瓷器都是用铁锔钉修复,很少见到用铜锔钉的,足见瓶子原先的主人对这件东西的爱惜。
  这些锔钉分布在瓶身上,并不觉得难看,相反地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翻阅由冯先铭先生生前汇编的清宫造办处档案(见《中国古陶瓷文献集·上集》),看到乾隆皇帝对待有缺陷的陶瓷器的态度,现举例一条:“乾隆九年五月十一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张玉成交成窑天字罐二件,一件釉水不全。传旨:著将缺釉水的天字罐一件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李敖在其著名的小说《北京法源寺》里写到谭嗣同用锔接过的陶瓷脸盆洗脸,由此引发了一大段感慨。李敖认为,在农业时代,因为穷困该报废的不报废,惜旧、恋旧、对旧发生感情,以至到后来有能力换的东西也不更换,变成了一种阻绊历史前进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制度。李讲得固然有道理,可是也不完全这样。乾隆皇帝总不至于穷困吧?任何珍玩他都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能力,如此这般呵护残缺的瓷器,或许更多的是出自惜物之情。
  锔子在古代很盛行,可如今快要成为失传的工艺了。锔碗匠先用绳子固定碎片,再在接痕两侧的钻眼部位,抵紧钻杆,来回拉动小弓,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浆和骨胶。价格依据锔钉的材质、大小而定,黄铜的比铁的贵,大的比小的贵。由于锔钉是从器物的外壁嵌进去的,同时又不穿透内壁,所以碗内不见钉痕,盛汤盛水不漏。
  其实在过去,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成了一种装饰。明清时代,有些人开始把品相完好的紫砂壶特意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请锔匠锔好,有时还要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和炫耀。明末时的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看来,玩残壶的人自古就有。当你把一把新锔的紫砂壶,养到锔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锔子成为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锔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就别有一番韵味。
  回过头来观赏这只程门花瓶,竟然觉得上面的锔钉成了作品的有机组成。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磨砺。(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  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传世的茗壶或由于多年的战乱与搬迁,或因使用不慎,流传至今,壶体破损,壶盖丢失,虽为名器已非完璞,实在是令人惋惜,深感遗憾。  近年笔者
期刊
笔者近日新见一民国仕女垂钓图瓷罐,瓷罐图案内容较为少见、饶有情趣,今特此介绍。  瓷罐呈椭圆形,俗称冬瓜罐。高27厘米,口径8.9厘米,盖已缺失。罐正面勾绘出一幅大户人家的庭院小景:几块嶙峋的太湖石堆砌成一座淡青色的假山,假山旁植有数株红槿与绿柳,清风袭来,红槿送香绿柳轻舞。在红槿与绿柳的簇拥下,露出朱梁青瓦的一座小亭。小亭下是一片莲塘,只见近处或卷或舒的荷叶在水面连成一抹凝碧,而那几朵或含苞带怯
期刊
汉代花钱“去凶除央”背“辟兵莫当”,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的吉语钱之一。此钱多出陕西,据我所经见已有四五枚。其面背皆为四字,均为标准的小篆,中规中矩,说明其铸造于汉代中期,小篆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该钱钱文中隔以四柱,中为菱花穿,设计极为精巧,为早期花钱中的滥觞。数年前,韩城曾出现一枚此钱精致的铜母范,铜质极为精良,应为生坑传世品,以其铜质、书法、铸造工艺来看,当为官铸。  此钱妙处在于钱文排列与
期刊
“天兴”年是金朝最后一个年号,“天兴宝会”钱也是金朝最后铸造的一枚钱币,它是在金、蒙战乱中铸造的。  正大九年(公元1232年) 正月,蒙军围困金国首府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救援汴京的援军又在途中被蒙军消灭掉了。当时城中十分空虚,只有不足四万兵力,金国哀宗皇帝命大臣分守四城,严密防守。由于哀宗以身作则,亲自指挥,大大地激励了军民抗蒙的意志和决心, 所以军民们人人斗志激昂,个个奋勇作战,献计献策,
期刊
“乾元”二字在中国古代圣人所集成的《易经》这本解开宇宙人生密码宝典的书籍中被精辟归结为“开创”之意。其代表性八卦符号列“乾”(即天)为首,“释天象创生人与万物使之循环复始而息息不生”,语意简练却包含着大自然芸芸众生对上苍的崇拜等朴素哲理。  “乾元重宝”钱是我国唐代中期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所铸行以铜材为主的货币,制内方外圆,亦为“重宝”钱名的开端。初铸品钱径大多26~30毫米,重6~10克,以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收藏界》2010年第11期第84页,看到北京陈瑞海先生写的《“金国通宝”银质大钱赏析》文章。特别是看到这枚大钱的书法风格时,就觉得这枚大钱不真。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研究古陶瓷的,不是研究古钱币的,由我来评点古钱币似乎越位过界。但我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粗知历代书法流变情况。本文就这枚“金国通宝”大钱的时代风格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行家指教。  “金国通宝”字
期刊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
期刊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翁仁,字静斋,一字静村,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善指头画,人物、花鸟、草虫、林木,均指挥如意。有《一路功名到白头图》,著笔枯劲,款署丁酉,系乾隆中叶人。”此外,《砚田斋笔记》《三洲画史》《半人琐记》《淮关小志》《续纂山阳县志》也有其擅指画,兼治印的记载。  翁仁是清乾隆中叶的画家,擅指头画。指头画,也称指画、指墨,是用手指代笔作画。据文献记载,指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人张彦
期刊
近几年,大陆的拍卖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上千亿,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等名家书画作品极为火爆。业内人士称,以齐白石作品为例,真正流入拍场的真迹,也就千件左右,其余九成以上都是赝品。  “名家作品怎么会越拍越多?”知名收藏鉴赏家刘文杰认为,齐白石作品根本不是有些伪专家所称的有四万余件,不需要懂字画鉴定,仅从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有多少赝品横行市场。  赝品横行亟待整治  《经济参考报》报导,1956年版的
期刊
传统的中国书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印章使用规则和规律,画与印已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印章成了传统书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种类:  按其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  按其篆刻方法,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朱文印章一般白多朱少,盖出来的印白底红字;白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盖出来的印红底白字。  按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