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世纪的今天,当一轮又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袭来。作为教学第一步——备课,它的意义、它的形式,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教师为什么要备课?哪种形式的备课更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或者今天的农村教师最好怎样备课?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的参与者,我在不断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农村教师 备课
一、为什么要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方法,形成教案几个方面。不备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是,备课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好;也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还不够,可是,备课却很认真,下了功夫,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并且能够“一遍拆洗一遍新”,教一遍就有一遍提高,使自己的教学不斷臻于成熟。因此,备课工作可以弥补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不足,而且,还能让农村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和教学水平。
二、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1:备课变成照抄教案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为了应付各级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他们觉得抄教案就是备课。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2: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学校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3: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曾有过一则报道: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这样的“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呢?
误区4: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城区和农村教师觉得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思考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三、备课要备哪些内容
1、分学期前备课和课前备课两种形式
(1)学期前备课,必须全面研究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用书,明确本学期总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以及单元备课在整册书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备课的关键——重点、难点,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列出学期的教学进度规划。内容一般包括学生的简略分析,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以及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具体安排表。
(2)课前备课。是教师对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的准备;拟出一篇课文的、一个课时的授课计划,写出教案。
2、研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备课中目标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农村教师要基于有效性的考虑,制订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精读分析、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后,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环境下,农村教师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源,基于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挖掘等个性化的工作。
4、撰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的具体教学的实施方案。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1)课题(2)教学目的(3)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法学法(5)教学时间(6)教具准备(7)教学步骤和内容(8)板书设计(9)作业布置(10)教后反思等。
5、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不足,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
五、备课有哪些形式
1、独立备课,为我所用
一个人备完整的教案,自己备课,自己用。这是最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和优点是能让老师深入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有助于老师把握教材在不同年段的走向。
2、合作备课,资源共享
由同时任相同教材的几位老师分割教材内容,先分头备好之后再互通。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一是将让老师们把时间用在对某些单元或某些课文的深度钻研上,尽量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为老师们节省了时间;二是为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之间的借鉴与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备课的辅助方式——“课头教案”
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备课时都实践过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老师们把一节课的重点字词句的解释或理解,还有一部分重点句的理解,中心思想等写在课本上,非常便于上课用。他的局限就是:课本的空隙太少,无法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的过渡语等都写在课本上。备课不够全面,导致对教材的把握不全。
无论是书面教案还是非书面教案,都是备课成果的体现,其质量高低主要是看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不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教案写得再好,教学中没有体现出来,不行;教案写得再好,学生不喜欢或者不适应,也不行;教案写得再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从这样的教学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不行。因此,农村教师需要备课,而且必须高质量备课。“实践出真知”,期待着在实践中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都能摸索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备课之路。
【关键词】 新课程 农村教师 备课
一、为什么要备课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方法,形成教案几个方面。不备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是,备课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好;也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还不够,可是,备课却很认真,下了功夫,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并且能够“一遍拆洗一遍新”,教一遍就有一遍提高,使自己的教学不斷臻于成熟。因此,备课工作可以弥补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不足,而且,还能让农村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和教学水平。
二、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1:备课变成照抄教案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为了应付各级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他们觉得抄教案就是备课。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2: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学校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3: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曾有过一则报道: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这样的“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备课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呢?
误区4: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城区和农村教师觉得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思考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三、备课要备哪些内容
1、分学期前备课和课前备课两种形式
(1)学期前备课,必须全面研究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用书,明确本学期总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以及单元备课在整册书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备课的关键——重点、难点,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列出学期的教学进度规划。内容一般包括学生的简略分析,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以及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具体安排表。
(2)课前备课。是教师对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的准备;拟出一篇课文的、一个课时的授课计划,写出教案。
2、研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备课中目标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农村教师要基于有效性的考虑,制订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精读分析、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后,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环境下,农村教师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源,基于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挖掘等个性化的工作。
4、撰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的具体教学的实施方案。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1)课题(2)教学目的(3)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法学法(5)教学时间(6)教具准备(7)教学步骤和内容(8)板书设计(9)作业布置(10)教后反思等。
5、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不足,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
五、备课有哪些形式
1、独立备课,为我所用
一个人备完整的教案,自己备课,自己用。这是最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和优点是能让老师深入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有助于老师把握教材在不同年段的走向。
2、合作备课,资源共享
由同时任相同教材的几位老师分割教材内容,先分头备好之后再互通。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一是将让老师们把时间用在对某些单元或某些课文的深度钻研上,尽量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为老师们节省了时间;二是为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之间的借鉴与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备课的辅助方式——“课头教案”
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备课时都实践过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老师们把一节课的重点字词句的解释或理解,还有一部分重点句的理解,中心思想等写在课本上,非常便于上课用。他的局限就是:课本的空隙太少,无法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的过渡语等都写在课本上。备课不够全面,导致对教材的把握不全。
无论是书面教案还是非书面教案,都是备课成果的体现,其质量高低主要是看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不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教案写得再好,教学中没有体现出来,不行;教案写得再好,学生不喜欢或者不适应,也不行;教案写得再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从这样的教学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不行。因此,农村教师需要备课,而且必须高质量备课。“实践出真知”,期待着在实践中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都能摸索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备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