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流动成为一种资源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学校最怕的就是教师的频繁流动,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动。据我所知,大多数民办学校对教师的主动辞职是相当敏感的,特别是得知教师想跳槽到另外的学校,更会在挽留不成之时或多或少地刁难一番,而教师与校方便在这种拉据战中弄得情谊尽失。当我走上民办学校的管理岗位后不可避免地也遭遇了教师辞职的尴尬。
  李老师与刘老师是一对在校工作了五年的夫妻,均为我校高段的骨干教师,李老师教语文,因擅长文学写作指导而担任文学社的辅导老师;刘老师教数学,教学质量响当当,在同事和家长中享有极高的口碑。在距正式开学只有一周的时候,李老师夫妇找到我难为情地说起了要辞职,原因不外乎是回老家去过安稳日子。我给他们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李老师夫妇仍然坚持说原单位催得紧非回去不可。
  我似是无意地问了一句:“你们不会是要去别的学校吧!”
  李老师的眼里闪过一丝戒备,连连说:“怎么会!怎么会!”
  李老师那一闪而过的眼神似是提醒了我什么,我找了个借口:“咱们也共事了那么多年,大家都再考虑一下,明天再说,行吗?”
  李老师夫妇同意了,但临走的时候还是再三恳请我同意他们的辞职,要求。
  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一个缓兵之计,缘于放假前就曾有所耳闻这两位老师去过别的学校面试,只是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提出辞职,我便以为是传言,可刚才谈话时李老师眼里的那一丝闪烁让我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回家只是一个借口。
  有些学校碰到这种情况时肯定是不会轻易同意教师辞职的,甚至会以种种条件作为要挟。而我校以前碰到这种教师流向其他学校的情况一般都是尽力挽留,可是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却在这种拉锯中越来越僵。据我所知,不管哪所学校碰到这种情况,要么教师是非走不可,学校强留也不成,最后还是闹个一拍两散、永不来往的结局;要么教师当时勉强留下,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工作心不在焉。“明天再说”——我只是想有多一点时间来思考怎样处理会更妥当一点,尽量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与李老师夫妇进行第二次交流的时候,很快我便意识到他们是铁了心要离开的,我爽快地同意了他们的辞职申请。但同时,我也把听来的消息向他们求证,不待他们回答,我便先表明我的观点:“假若你们是找到了更好的学校,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我替你们高兴;也祝愿你们今后的工作更加开心,成长更加顺利,有什么好消息别忘了来个信,这里还有我和其他老朋友为你们感到高兴呢!”
  看到我这么坦诚,李老师夫妇也把实情告诉了我:“确实有两所学校要我们过去,虽然两人不能在一起,但是趁着年轻我们也想多看看、多学学。以后年龄大了恐怕就没机会了。”我对他们的想法表示了理解,并“埋怨”道:“你们完全可以跟我说实话嘛!”李老师不好意思地回道:“还不是怕你不理解,不放我们走?”说完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在感谢我对他们的理解之余,李老师夫妇直率地指出了他们认为学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谈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我这个新上任的年轻的管理者他们认为值得肯定坚持和有待加强注意的地方也一一直言不讳地提出来。如果不是我的诚恳、如果不是他们要离开了,我想他们是一定不会这么和盘托出的。送走了李老师夫妇,我的心情没有想象中的低落,而是满心欢喜。损失两员大将是铁定的事实了,但是我在损失之余至少还收获了教师们对学校运行及管理的一些真实的看法和想法,我的双赢的目的不是达到了吗?
  由于我们的友好“分手”,李老师夫妇到了新学校后,除了在节日的互相问候外,当他们看到新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总会时时打电话向我推荐供我参考……李老师夫妇的离开已经不能完全用损失来描述了。这件事的解决成了我后面处理此类事情的蓝本:平时我更加用心地对待教师,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创设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希望能用诚心和真心打动他们,从而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若教师真有特殊情况非要离开学校,一般我都会在临行前找他们好好聊聊,送上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愿,让他们觉得虽然离开了这所学校,但这里仍有关心他的人,仍有他的朋友,他们也就会继续关心学校的发展。这样一来,不管去了哪里的老师无一例外都与我都保持着联系:说一说内地的教育现状,聊一聊其他民办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管理模式,要参加教学比赛了发来教学设计让我帮忙改改,看到好的活动方案传来一份供我们参考……我足不出校便能了解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信息,教师的流动成了我的一种另类资源。
  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有教师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民办教育这一特殊社会办学体制的客观原因,要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常的流动率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首先要认识到留住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平时用我们的诚心换教师的真心,真正意义上把教师的成长置于首要位置。在这样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下你想教师不亲近你、不留念学校都是不可能的。
  其次,应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一所学校教师的正常流动是允许的,他们的离开并不是造就敌人,而是成就更多的合作伙伴,只要利用得当,他们仍然是一种极好的资源。优秀教师有了流动的心思,我们不应该“横眉冷对”,而应该向教师表示理解和祝福,愿他今后的事业更加辉煌。这样,教师们离开后还会把学校当成自己曾经的家园,在新的环境中有了什么新信息、好资源都会及时传递,而学校也可以从这些流动的教师身上了解更多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模式。谁又能说教师离开一定是件坏事呢?
  再者,对于教师的流动要存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培养的教师到哪里都能有好去处,那应该是我们的骄傲,说明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师个个都是优秀的。这样对于留在学校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会让他们感觉到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学校为教师们创设的各种学习、交流、展示机会都是有效的,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便成了理所当然。当这种健康向上教育教学氛围一形成,也会为学校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
  当然,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教师的流动有时是一种无奈,但是我们应尽可能地挖掘这种无奈中的积极因素,换个视角看问题,有时候会有另类的收获。
其他文献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着重策略方法。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来书读就是了,但是并不是这样简单。”教师要在阅读内容、方法与习惯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1. 内容选择  学生自己缺少较高的文学辨别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新课标教材后面名著导读中的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作品和其他优秀刊物。如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弥补课内教学不足,拓宽人的视野,发展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性情。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这一块长期处于“无政府”的管理状态。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检测与评价探索”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指导和调控,从而激励和鼓舞学生将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检测、评价原则 
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名人传记的。我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智慧的启迪,经验的补足,资源的供给,方向的校对,视野的丰富,视点的矫正——我们多么感激。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又缺乏英雄的时代,面对成功人士给我们提供的稀缺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传记的阅读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实用文阅读中的传记包括人物传记、自传、评传、小传、回忆录、长篇或中篇传记文学。比较强的故事性
在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最怕上语文课,特别是在老师教完生字,解释生词之后,老师就会给我们留一阵时间,让我们看书,要求通过看书,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将课文分层)。十几分钟后,老师就开始提问。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语文课里,给课文划分层次,我没有分出来过一次,好像也没有听到哪个同学分对过。我深恨自己脑子笨,一堂语文课下来,我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知道学会了些什么。  到了大学,同宿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