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在同步进行。本文回顾了小学英语改革中的问题,并从生态教育学的角度对小学英语课堂改革进行研究,并着重从生态课堂的领域进行英语教学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从高中到小学,再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都在进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改革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英课程改革从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模式都在尝试进行改革。但是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使得在新课程改革中与中学课程改革相比有更大的阻力和困难。
从年龄来讲,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标准年龄来讲是10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心理成熟年龄在降低。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成熟。但是语言学习,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不同,语言学习以模仿为主,同时作为外语的语言带有明显工具性特征。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从音素到单词,再从单词到句子,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但是我国新课改的推进程度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东中西呈现阶梯形发展。但就英语学习而言,较为发达的上海小学阶段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全英教学,但是在西部比较滞后地区则还是起步阶段。就整体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而在语言基础学习阶段,往往会出现学习因素的割裂现象。
如何在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感,就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 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本文认为生态化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生态教育是社会学,教育学和生态学结合的产物。生态教育是运用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运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考量教育。生态教育的提出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
明晰生态教育的发展是结构和建构生态课堂,进行生态教学的关键。生态教育学以生态学为基础,其由来以对生物学的研究理论来源,属于自然生态学的范畴。生态教学就是将自然生态学应用到教育学领域,实现了从自然生态范畴向社会生态范畴的转化。但是以生态教育学为基础的小学生态教学的实现,要以生态课堂的构建为基础。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指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课堂是由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的整体,该系统中不仅存在着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也存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或者说与环境的其他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在共生与合作中结成生命共同体。那么一个完成的生态课堂有哪些建构因素呢?结合已有研究和个人实践,本文认为生态课堂的构成因素应该有课堂自然因素、媒体因素、精神因素构成。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因素的生态统一是建构生态课堂的关键。
课堂自然因素是指构成实际课堂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声音以及光线等构成。课堂自然因素的设置是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来设定的。从课堂自然因素来讲,这是教室的固定设施,一般而言难以改变。但是其组织形式是可以改变的,光线的采取可以用利用贴纸等进行调节。
媒体因素是指教学媒介在教學中的影响,包括多媒体设施、教具、挂图等。单纯的课堂语言讲授是难以实现语言的学习的。教学媒介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挂图,简单的教具,到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从学习认知特点来讲,儿童学习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枯燥的语言学习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利用的图形等简单的教具适应儿童学习认知。但是简单的教具明显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虚拟功能则为实现形象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从而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认知特征。
精神因素是统称,有广阔的外延,包括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语言学习本质来讲就是文化的学习,但是外语的语言教学中,我很多时候忽略文化因素,而将其作为简单的割裂的工具性语言进行教授。在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这些因素的生态统一。
对于生态教学和生态课堂,很多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结合已有研究和自身实践,本文认为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
整体性是生态课堂的必然特征,这也是生态学的直接体现。不同于自然生态学的系统要素的完整性,生态课堂的完整性是指教师、学生和课堂自然要素的统一。三者是交互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教师和课堂自然要素统一,学生和课堂自然因素的统一。在统一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协变性和共生性是是指不同要素之间的变化是协同发生的并相互影响。在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示范和模仿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也是协变性和共生的性直观体现。只有把握协变性和共生性的特征,才能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和学生进行以学习目的的语言交流。
动态平衡性是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认知能力和传授知识的平衡。语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文章,是一个不跳跃式学习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认知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把握知识传递的数量。同时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难以做到针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但是我可以进行同质分组指导。尽可能在有限师资条件下,保持学生发展的整体平衡性。
刘淑芹老师认为“生态的课堂”鼓励学生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从这一角度来讲,生态课堂的建构符合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生态课堂的建构是保证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学习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就具体的生态课堂来讲,还没有成熟的具体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
参考文献:
[1] 刘淑芹.《谈谈我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2] 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J].天中学刊,2010年01期
[5] 张舒.论英语课堂生态的提出与特征[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态化教学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从高中到小学,再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都在进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改革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英课程改革从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模式都在尝试进行改革。但是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使得在新课程改革中与中学课程改革相比有更大的阻力和困难。
从年龄来讲,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标准年龄来讲是10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心理成熟年龄在降低。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成熟。但是语言学习,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不同,语言学习以模仿为主,同时作为外语的语言带有明显工具性特征。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从音素到单词,再从单词到句子,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但是我国新课改的推进程度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东中西呈现阶梯形发展。但就英语学习而言,较为发达的上海小学阶段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全英教学,但是在西部比较滞后地区则还是起步阶段。就整体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而在语言基础学习阶段,往往会出现学习因素的割裂现象。
如何在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感,就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 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实践,本文认为生态化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生态教育是社会学,教育学和生态学结合的产物。生态教育是运用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运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考量教育。生态教育的提出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
明晰生态教育的发展是结构和建构生态课堂,进行生态教学的关键。生态教育学以生态学为基础,其由来以对生物学的研究理论来源,属于自然生态学的范畴。生态教学就是将自然生态学应用到教育学领域,实现了从自然生态范畴向社会生态范畴的转化。但是以生态教育学为基础的小学生态教学的实现,要以生态课堂的构建为基础。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指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课堂是由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的整体,该系统中不仅存在着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也存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或者说与环境的其他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在共生与合作中结成生命共同体。那么一个完成的生态课堂有哪些建构因素呢?结合已有研究和个人实践,本文认为生态课堂的构成因素应该有课堂自然因素、媒体因素、精神因素构成。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因素的生态统一是建构生态课堂的关键。
课堂自然因素是指构成实际课堂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声音以及光线等构成。课堂自然因素的设置是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来设定的。从课堂自然因素来讲,这是教室的固定设施,一般而言难以改变。但是其组织形式是可以改变的,光线的采取可以用利用贴纸等进行调节。
媒体因素是指教学媒介在教學中的影响,包括多媒体设施、教具、挂图等。单纯的课堂语言讲授是难以实现语言的学习的。教学媒介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挂图,简单的教具,到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从学习认知特点来讲,儿童学习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枯燥的语言学习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利用的图形等简单的教具适应儿童学习认知。但是简单的教具明显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虚拟功能则为实现形象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从而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认知特征。
精神因素是统称,有广阔的外延,包括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语言学习本质来讲就是文化的学习,但是外语的语言教学中,我很多时候忽略文化因素,而将其作为简单的割裂的工具性语言进行教授。在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这些因素的生态统一。
对于生态教学和生态课堂,很多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结合已有研究和自身实践,本文认为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
整体性是生态课堂的必然特征,这也是生态学的直接体现。不同于自然生态学的系统要素的完整性,生态课堂的完整性是指教师、学生和课堂自然要素的统一。三者是交互统一,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教师和课堂自然要素统一,学生和课堂自然因素的统一。在统一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协变性和共生性是是指不同要素之间的变化是协同发生的并相互影响。在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示范和模仿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也是协变性和共生的性直观体现。只有把握协变性和共生性的特征,才能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和学生进行以学习目的的语言交流。
动态平衡性是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认知能力和传授知识的平衡。语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文章,是一个不跳跃式学习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认知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把握知识传递的数量。同时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难以做到针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但是我可以进行同质分组指导。尽可能在有限师资条件下,保持学生发展的整体平衡性。
刘淑芹老师认为“生态的课堂”鼓励学生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从这一角度来讲,生态课堂的建构符合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生态课堂的建构是保证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学习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就具体的生态课堂来讲,还没有成熟的具体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
参考文献:
[1] 刘淑芹.《谈谈我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2] 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J].天中学刊,2010年01期
[5] 张舒.论英语课堂生态的提出与特征[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