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书记是我们彝山一年收两季核桃的百万元户!”每次乡干部陪同州县领导到红旗村委会视察,介绍村总支部书记拖忠诚时,干部们都这样说,准能引起领导和来宾的惊讶。为此,乡干部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此话一出口,拖忠诚的故事瞬间就成为了茶余饭后或酒桌上的主要话题。
“每年开春剪核桃芽卖,秋季抖核桃卖,一年收入近百万元。”
听完介绍,领导和来宾都要到拖忠诚的核桃园转转。他的核桃园离村委会不远,叼只烟从村委会慢悠悠走出去,拐两道弯,烟没抽完就到了核桃园。一百四十亩、二千多株规格化种植的核桃如即将出征的战士,齐齐整整、绿油油地排列在田间地头,其间间种着佛手柑、柑橘、芭蕉、荔枝及各种水果。一群群“甩一竹竿就能跳八尺高”的生态土鸡在核桃树下欢叫觅食。
2000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马鞍山乡的一名乡干部陪着州里来的几位领导,就这样转悠进了拖忠诚的核桃园里。正值收核桃时节,身着羊皮小褂的彝家小伙,正爬在高大茂盛的核桃树上,手握细长的精竹竿“咔哒咔哒”使劲击打,核桃果如雨点般“啪啪”落下,熟透了的核桃果跌落一地,翠绿的外皮如藕花般绽开,露出金黄的核桃来。拖忠诚的妻子,一名热情、爽朗而又勤劳的彝家妇女,正背着小背箩兴高采烈地捡着地上的核桃。不久,金黄的核桃如小山般堆满了树根的四周。真是“金树银树林,金果银果堆,金果黄灿灿,银果亮闪闪”,好一幅丰收景象。
“可能多数人不会相信,1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荒田”。拖忠诚对前来参观核桃园的领导和来宾这样介绍,言语间充满了创办核桃示范园的艰辛及对其倾注的心血与寄托。
是呀,创办核桃示范园的十三年,156个月468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和心血。
拖忠诚出生于哀牢山上段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红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农家,一生下来就注定直面太多贫寒与酸涩,靠几棵梨树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家境,使他勉强读完了初中后便只好辍学回家,面对逐年苍老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弟弟妹妹,拖忠诚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充当了这个穷家的顶梁柱。白天,他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拼命流汗劳作。晚上,他抹包谷籽,磨麦面。直到睡觉前的几分钟,他才趁空闲看看东找西借的文艺书和科技书。在乡文化站仅有的《农民文摘》、《致富信息》几本农业科技书籍的启发下,他偶尔也有靠劳动致富、靠科技改变境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和冲动,但种种设想总是被窘迫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击得灰飞烟灭。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拖着生活的板车,在贫困的深渊里艰难跋涉。
1988年,他遇上了一个人生的大转弯。那年八月的一天,当时马鞍山乡组织委员李本华和村委会主任茶正贤来到他家,要聘请他到村委会担任村文书。父母、兄弟姊妹都劝他:“不要去了,75块的工资还不够抽烟钱!又没有保障”。然而,拖忠诚欣然应允,背上简单的行李到村委会报到了。至今回忆起来,他都感慨不已。他时常这样说:“那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人生不能走错路呀!”事实如此,到村委会工作,他便拥有了更多接触书本知识、接触各界人士、深入基层学习的机会,让他感觉到了生命春天的到来。因为他深知,要在农村立足并活出个人样,仅靠有力的肩膀和挥洒不尽的汗水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有知识、有智慧,特别是科技手段。于是他通过看电视、看书、认真领会国家政策、主动向科技致富农民请教,通过多种渠道如饥似渴地加强学习,从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通过学习,一个大胆的设想便在他的脑海里萌发、壮大、成型……他要创办一个林果示范园,靠劳动致富,靠科技致富,靠林果致富,为彝山贫困群众走致富路带好头。
决心创办林果示范园后,他订阅了《云南林业》、《农村科技》、《农村百事通》、《致富天地》等科技报刊杂志,一有空就读,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和论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他于l995年到宾川参观学习,并购回4000多株宾川桔橙,把其中800株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把其余3200多株桔橙苗原价赊给全村群众,并教给他们相应的栽培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靠桔橙致富。在试种取得成功后,他于当年底向罗旧村民承包了100多亩荒地荒田,连同自家的承包地在内的占地近l40亩的林果科技示范园正式启动。在启动之初,资金的投入成为最大的难题,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向信用社贷款2万余元,加上自筹的2万多元,工程的整地、水窖、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开工。与此同时,他购进一千多株铁核桃苗在园内种植,并从省林科院购回二十株杂交漾新核桃苗,做为种苗,进行嫁接实验,成功后准备在全村大量推广。林果科技示范园建成后,更重要的就是对园内的苗木进行精心管护,使之尽快成材见效。在管护的日子里,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这片或许能为自己带来好运的园子里。他起早贪黑,白天开会下乡忙村委会的工作,晚上在园子里锄草、灭虫、松土、补植、浇水、打药、修枝、剪叶,梳花、梳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全都用上,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试验,更新。
拿拖忠诚的话说,创办核桃示范园让他吃尽了苦头。种植核桃资金投入大,见效缓慢,五、六年才初挂果,十来年才有成效,资金压力很大。为了筹集资金扩大核桃示范园建设,1997年,他通过市场调查,从外地购进近万株柑橘苗,把苗套种在核桃地里。柑橘见效快,市场价格好,他准备用柑橘收入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用8分利借来的高利贷贷款购进的8000株柑橘苗长大挂果时,由于气候水土等因素,核桃园里出产的柑橘成了市场上一两角一斤也卖不出去的酸味水果。他时常这样说,看着烂在地里的柑橘,他真想哭。几年后,他用5倍的数额偿还了那笔借款。种柑橘让他赔了8万多元。1999年,佛手柑市场价神奇般地走俏,他挖了柑橘树,在核桃地里育佛手柑苗,准备种植佛手柑。想不到的是,那年佛手柑苗走俏只是不法商贩在暗下炒作。育佛手柑苗又让他赔了5万元。第二年,他在核桃地里种红花,可不巧的是,那年红花大跌价,从50元一公斤跌到19元一公斤,让他赔了19万元。此后,他种啤大麦、种黄豆、种包谷,可每种一样都让他贴本,要么市场价格大跌、要么收成不好,他几乎绝望了。怎么会那么倒霉,所有的亲友都为他感到惋惜和悲痛。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很坚定也很自信,只要付出汗水和心血总会有收获和成功的,那些拖了很久的贷款、高利贷他会一笔还清的。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2004年,核桃园里的核桃芽终于可以出售了,收入了2.118万元,让他兴奋得彻夜难眠,这是核桃果园的第一笔核桃收入呀,多年的汗水和心血有了回报,那是怎样的激动之夜。2005年,他又卖核桃芽收入了4.8万元,收入成倍地上升,他倍感欣慰。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2006年,向他购芽的客商突然撤购,他的内心瞬间陷入了黑暗之中。60万苗芽不是一个小数目,损失不低于10万元。他连夜背上数百枝芽,坐上拉石料的货车到州内推销。没效果后,他又坐火车到楚雄、红河、临沧、保山、曲靖,甚至到了和云南接壤的四川、贵州部分地州推销。每到一处,他先是到林业部门耐心地推销自己的核桃芽,答复都是“我们暂时不需要”。后来,他直接到种植户的基地里推销,但接待他的种植户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不肯购买。于是,他每到一处都免费赠送些芽给他们,让他们试试,如果好再来购买,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那年,他的核桃园没卖出去一芽核桃芽。为了来年核桃发更多更好的芽,他含着泪,把2000多株核桃60多万芽核桃芽剪掉,晒干,一把火烧了。2006年,365天的分分秒秒他都睡不好吃不下,60万枚核桃芽呀,至今都让他心疼。芽卖不出去,田租金、肥料钱、民工费又成了沉沉压在他心头的石头。欠款累积堆如山,能借的地方他都借了,实在想不出办法的他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无助。他说,那时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他只是想打个电话稍微倾诉一下让自己孤独痛苦的心释放一下,可他还没说几句,根本没提一个钱字,对方就在言语中婉转地告诉他没有钱。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说一次到一家县金融部门贷款,负责人看到他贷2万元,就很直接地说:“你们山上人借这么多款赔得起吗?”不准备贷给他。还是后来他在县城工作的亲戚担保才勉强贷给他的。说起那些事,他的话语很低沉,似乎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
让他感到万分意外而又兴奋的事发生了。2006年那40多个啃冷馒头、喝冷水、睡车站冷板凳的艰苦努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7年初,他外出推销时留下芽的那些种植户纷纷打电话来,了解核桃种植的情况。曲靖市宜良县“大地”公司老总亲自到他的核桃园考察,并签订了收购10万芽核桃芽的合同。2008年,“大地”公司收购了他核桃园里剪下来的全部核桃芽,一直持续到今天。
一晃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如一日的艰辛劳作付出,终于换来了不一般的收获。核桃园内再也找不到昔日的荒凉痕迹,呈现在眼前的是片片绿荫和成串的硕果,果园也因此于2000年底被共青团巍山县委定名为“巍山县青年绿色科技示范园”,成为当地百姓学知识,学技术的龙头基地。
建设“青年绿色科技示范园”的同时,拖忠诚在园旁建盖了卫生厩舍,养起了猪和鸡,走禽畜与林果综合发展的互补型生态农业致富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收益。他颇有些自豪地说:“好的年景,卖核桃芽能收入80多万元,不好的时候每年也能卖个50至60万元左右,市场走得好时每年卖核桃收入14万元多,市场走得不太好时也能卖上个10来万,养殖业创收3万元,其他林果业也达1万元以上”。他对自己走的路充满了信心。
人们问他,是什么让你下那么大的决心承包一百多亩地种核桃的?1997年,核桃的市场前景虽然初露好的势头,但每亩每年600斤大米承包130多亩田,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那时候,很多人都不解,还以为这人简直就是瞎折腾,最后还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时拖忠诚在村委会的工资仅100多元,生活依然拮据,没有更多的收入,还要大量投入资金,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拖忠诚说,我当时承包100多亩地种核桃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父母极力反对,妻子彻夜难眠,亲友极力劝阻,那是我第二次艰难的选择,但我最终还是干上了!
其实,拖忠诚创建核桃示范园既是他的一个梦想,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红旗村穷呀,虽然红旗村的历史十分悠久灿烂,是清代彝族起义名将茶六十三、彝族富豪拖篮子的出生生活之地,但贫瘠的土地没能让解放后的红旗村脱贫。红旗村名不符实呀,一个穷字,填满了红旗村的那段历史。没有公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木柴背在虚弱的脊背上向集市挪动,水桶压在瘦小的肩膀上向山坡上的茅草屋艰难爬行,孩子蹲在墙根角,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捧着课本相互依偎在一块发愤读书。199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仅为80余万元,人均收入仅为300多元,全村人均有粮仅200多公斤,每年人均缺粮30公斤,全村共有1000多人四个月的粮食无着落。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为填饱肚子在奔波,饥肠辘辘,面有菜色,人们的生存状况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饿!彝家人的生活唱不出欢欣,彝家的歌溢不出山茶花般烂漫的欢情。
这一切,成为了拖忠诚心头的一个结,当时他还任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群众忍饥挨饿,他心如刀绞。“身为村支书,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简直就是犯罪!”于是他带着村干部们左钻右闯,寻找脱贫的路子,可还是没有找到一条出路。在多次挫折后,他坐下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南巡讲话让他大受启发,他认真对照自己作深入的思考研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他得出了“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的结论,他认定了一个硬道理,只有带头走脱贫致富的路子,从而使整个山村过上温饱的日子,再图发展,才是出路,才是真正的“红旗村”。红旗村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最终的出路还是要念“山字经”,古人不是早就说过“靠山吃山”吗?这座莽莽苍苍的哀牢山,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的目标,他要向大山要钱、要粮、要富路,要使山村大变样。
红旗村人就这样向贫瘠荒芜的大山挺进了。拖忠诚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稳粮食、攻林果、兴畜牧”的总体构想下,全面展开了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大攻坚战,计划在五年内消灭境内的所有宜林荒山。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设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
为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植核桃,身为村总支部书记的拖忠诚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承包一片地种植核桃,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瞧瞧,带动大家种核桃的积极性,并把这片林子作为全村的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地。当然,他更想通过这片林子脱贫致富奔小康,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致富。想法归想法,面临的困难很多,资金投入的问题、产出周期长的问题、家人的不理解、村里人的观望、甚至一些不怀好意者的嘲笑,都让拖忠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没有畏缩,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只要成功,不仅全家会打一个翻身仗,全村的落后面貌都会发生彻底变化。
十三年的日子,说长也不长,说短那也不短,人生有多少个十三年呢?十三年过去了,拖忠诚的努力和心血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收的硕果,如今红旗村成了一个核桃绿色银行,全村共拥有核桃林14000多亩,是1997年的三倍,全村2009年核桃收入600多万元,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有40家,收入达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20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380元,上升为1751元,这是多么可喜的变化,多么喜人的进步哪!
在拖忠诚的带动下,他的科技示范园真正成了红旗村民观摩、学习、借鉴的样板园,红旗村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科学种植林果、养殖禽畜的良性发展之路。目前,全村共发展了后山、前山、芝麻坎等5个林果专业组,穆志高、施天廷等40户林果示范户,8个以优质肉牛和黑山羊为主的畜牧示范组和20多个专业户和典型户。由于拖忠诚在科技致富上给当地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本人先后3次被县乡两级授予“农村科技先进个人”、“农村科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勤学苦干,热心助人,运用科技金钥匙,启开致富大门的感人事迹也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为了切身感受红旗村彝寨农民种植核桃增收的喜悦,更深入地了解村党总支书记拖忠诚带领全体村民广泛种植核桃的先进事迹,2010年9月初,笔者又再次深入到红旗村进行了详细的走访。那天,拖忠诚和笔者骑着摩托,颠簸一个半小时来到红旗村彝寨核桃示范园时,夕阳已经西下,满载核桃丰收喜悦的彝家同胞们,人背马驮一路欢歌回家来。入夜,彝寨的兄弟姐妹们欢聚村中打歌场,燃起熊熊篝火,欢庆丰收。火光中,歌头高举酒碗敬完天地和祖先,吹起优美的芦笙笛子,二歌头舞起银光闪闪的春秋大刀,让大刀在全身上上下下左右翻滚。彝家汉子搂肩搭脖围着熊熊大火,端起酒碗,齐声高喊“啊喂——”。身着节日盛装的彝家姑娘小伙们唱起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嘹亮激荡的山歌,跳起“三步一踮、六步翻花”、“斑鸠喝水、孔雀开屏、喜鹊登枝”、“背合背、心对心、脚勾脚”等优美典雅、热情洋溢的打歌舞步,纵情高歌狂舞。“核桃村,核桃寨,到处都是核桃树;金核桃,银核桃,满山核桃都是宝。”、“唢呐吹,唢呐响,绿漆喜柜四个格,里面躺着四个胖媳妇;金唢呐,银唢呐,金柜银柜四个格,里面睡着四个白胖子……”打歌场上,欢庆核桃丰收的“对歌”、“打歌”高潮一浪推一浪,热情洋溢的歌声此起彼伏,歌声、跺脚声通宵达旦,歌不停、舞不止,欢快的歌舞开始,热情好客的彝家同胞把我们拉进打歌场,手挽手一起唱歌打歌,欢庆核桃丰收的良辰美景。欢快的歌舞中,彝家兄弟姐妹们向我们敬上一大碗酒,喝完酒,笔者也醉在了彝山丰收的甜蜜和喜悦中。
欢快的歌舞中,彝胞们七嘴八舌地讲起了拖忠诚带动群众种核桃的轶事。一名老大妈这样告诉笔者,那时许多村民不理解拖忠诚,说他整天围着核桃转,还怀疑他是不是被核桃树精迷住了,不然怎么迷成那样,连核桃小树丫上有条虫都用手轻轻揪掉?那时拖忠诚整夜忙在核桃地里,有时也让整日面对失败的书记媳妇气不打一处来,“吃人不吐骨头的核桃地里真有妖精?!”拖忠诚时常在会上和下村时这样告诉村民:“核桃是个宝呢,无价之宝!很快就会走俏市场”。打歌场上许多目睹拖忠诚建设核桃示范基地的干部、群众纷纷围拢笔者,七嘴八舌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拖忠诚的示范带动,就没有红旗村如今发展核桃的大好形势;没有他的示范带动,全村核桃产业发展速度不会这么快这么好!”
随着后来几天走访的不断深入,笔者对拖忠诚的了解越来越多。拖忠诚是一名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彝族青年,幽默诙谐,爱说爱笑,当他接受采访,与他谈起创业,谈起发展,谈起改革,谈起开放的时候,他略带腼腆的语调,通俗而又有力,那是一种精明而又具有活力的流露。他说,我们红旗村凭借的是一种竞争精神,我们要带领全村人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落中致富!“率先致富”,这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豪气,一种气魄,一种必须用不懈的付出换取的承诺。“率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所知,不为人理解的艰辛。开拓创新者不是企盼和等待机会,而是创造和把握机会,他自从踏进村委会的门槛,便深深扎根于莽莽彝山之中,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变得更有进取心;他为了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带领在泥淖中期待、呼唤的乡亲父老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他也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村委会的事很杂很繁忙,他将自己在出差、下村、开会、协调等奔波劳累之后剩下的时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自己肚子里有“墨水”,脑子里有新思想,行动上有新作为。他时常这样讲:“思想观念贫困,是当不好村官,挑不起重担的”,二十二岁任村文书,二十七岁任副主任,三十六岁至今仍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他无处不用“创业”二字来刻划自己,塑造自己。
在红旗村,提及拖忠诚,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会给你讲述他们这位“百万书记”的许许多多故事:夜里,他常常独自手握一根棒子,摸索着,披荆斩棘、穿山越岭,到各个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烈日下,他常常骑着摩托或急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吃点干粮,实在饿不住了便跟附近群众“讨”点吃的;他时常跑县城、州城、省城,跑市场、跑农户、跑基地,从不觉得累。为了创业,他承受的工作负荷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在大忙季节,他身上的肉一斤斤被熬掉了,有时他一边输液一边主持会议为核桃种植户联系客商。有人劝他“有的事能拖则拖,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但他做不到,事情不处理妥善,群众的核桃苗和核桃卖不到好价钱,他就是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实在困乏难挡,他就挂上吊针,抽支烟,喝杯茶,又挺过去了。
“领导干部敢过河,人民群众就敢过江”。他这样深有体会地告诉笔者。正是在拖忠诚那种苦干、硬干、拼命干的精神感召下,在一条条硬性的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全村3000多名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论阴雨绵绵还是烈日炎炎的日子都苦战在山地上。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累了就倒在刚挖好的核桃规格化塘边躺一下。直到今天,红旗村群众回忆当年种核桃树的情景仍激动不已,红旗村委会一位70岁的老大爷动情地告诉笔者,当时他在路上遇到熟人第一句话就是核桃树栽了多少?拖书记家栽了那种多,我们还怕什么?也正因为拖忠诚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感染了村民们,大家纷纷上山种核桃,才有了红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今天。
责任编辑 杨义龙
“每年开春剪核桃芽卖,秋季抖核桃卖,一年收入近百万元。”
听完介绍,领导和来宾都要到拖忠诚的核桃园转转。他的核桃园离村委会不远,叼只烟从村委会慢悠悠走出去,拐两道弯,烟没抽完就到了核桃园。一百四十亩、二千多株规格化种植的核桃如即将出征的战士,齐齐整整、绿油油地排列在田间地头,其间间种着佛手柑、柑橘、芭蕉、荔枝及各种水果。一群群“甩一竹竿就能跳八尺高”的生态土鸡在核桃树下欢叫觅食。
2000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马鞍山乡的一名乡干部陪着州里来的几位领导,就这样转悠进了拖忠诚的核桃园里。正值收核桃时节,身着羊皮小褂的彝家小伙,正爬在高大茂盛的核桃树上,手握细长的精竹竿“咔哒咔哒”使劲击打,核桃果如雨点般“啪啪”落下,熟透了的核桃果跌落一地,翠绿的外皮如藕花般绽开,露出金黄的核桃来。拖忠诚的妻子,一名热情、爽朗而又勤劳的彝家妇女,正背着小背箩兴高采烈地捡着地上的核桃。不久,金黄的核桃如小山般堆满了树根的四周。真是“金树银树林,金果银果堆,金果黄灿灿,银果亮闪闪”,好一幅丰收景象。
“可能多数人不会相信,1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荒田”。拖忠诚对前来参观核桃园的领导和来宾这样介绍,言语间充满了创办核桃示范园的艰辛及对其倾注的心血与寄托。
是呀,创办核桃示范园的十三年,156个月468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和心血。
拖忠诚出生于哀牢山上段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红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农家,一生下来就注定直面太多贫寒与酸涩,靠几棵梨树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家境,使他勉强读完了初中后便只好辍学回家,面对逐年苍老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弟弟妹妹,拖忠诚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充当了这个穷家的顶梁柱。白天,他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拼命流汗劳作。晚上,他抹包谷籽,磨麦面。直到睡觉前的几分钟,他才趁空闲看看东找西借的文艺书和科技书。在乡文化站仅有的《农民文摘》、《致富信息》几本农业科技书籍的启发下,他偶尔也有靠劳动致富、靠科技改变境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和冲动,但种种设想总是被窘迫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击得灰飞烟灭。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拖着生活的板车,在贫困的深渊里艰难跋涉。
1988年,他遇上了一个人生的大转弯。那年八月的一天,当时马鞍山乡组织委员李本华和村委会主任茶正贤来到他家,要聘请他到村委会担任村文书。父母、兄弟姊妹都劝他:“不要去了,75块的工资还不够抽烟钱!又没有保障”。然而,拖忠诚欣然应允,背上简单的行李到村委会报到了。至今回忆起来,他都感慨不已。他时常这样说:“那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人生不能走错路呀!”事实如此,到村委会工作,他便拥有了更多接触书本知识、接触各界人士、深入基层学习的机会,让他感觉到了生命春天的到来。因为他深知,要在农村立足并活出个人样,仅靠有力的肩膀和挥洒不尽的汗水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有知识、有智慧,特别是科技手段。于是他通过看电视、看书、认真领会国家政策、主动向科技致富农民请教,通过多种渠道如饥似渴地加强学习,从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通过学习,一个大胆的设想便在他的脑海里萌发、壮大、成型……他要创办一个林果示范园,靠劳动致富,靠科技致富,靠林果致富,为彝山贫困群众走致富路带好头。
决心创办林果示范园后,他订阅了《云南林业》、《农村科技》、《农村百事通》、《致富天地》等科技报刊杂志,一有空就读,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和论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他于l995年到宾川参观学习,并购回4000多株宾川桔橙,把其中800株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把其余3200多株桔橙苗原价赊给全村群众,并教给他们相应的栽培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靠桔橙致富。在试种取得成功后,他于当年底向罗旧村民承包了100多亩荒地荒田,连同自家的承包地在内的占地近l40亩的林果科技示范园正式启动。在启动之初,资金的投入成为最大的难题,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向信用社贷款2万余元,加上自筹的2万多元,工程的整地、水窖、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开工。与此同时,他购进一千多株铁核桃苗在园内种植,并从省林科院购回二十株杂交漾新核桃苗,做为种苗,进行嫁接实验,成功后准备在全村大量推广。林果科技示范园建成后,更重要的就是对园内的苗木进行精心管护,使之尽快成材见效。在管护的日子里,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这片或许能为自己带来好运的园子里。他起早贪黑,白天开会下乡忙村委会的工作,晚上在园子里锄草、灭虫、松土、补植、浇水、打药、修枝、剪叶,梳花、梳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全都用上,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试验,更新。
拿拖忠诚的话说,创办核桃示范园让他吃尽了苦头。种植核桃资金投入大,见效缓慢,五、六年才初挂果,十来年才有成效,资金压力很大。为了筹集资金扩大核桃示范园建设,1997年,他通过市场调查,从外地购进近万株柑橘苗,把苗套种在核桃地里。柑橘见效快,市场价格好,他准备用柑橘收入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用8分利借来的高利贷贷款购进的8000株柑橘苗长大挂果时,由于气候水土等因素,核桃园里出产的柑橘成了市场上一两角一斤也卖不出去的酸味水果。他时常这样说,看着烂在地里的柑橘,他真想哭。几年后,他用5倍的数额偿还了那笔借款。种柑橘让他赔了8万多元。1999年,佛手柑市场价神奇般地走俏,他挖了柑橘树,在核桃地里育佛手柑苗,准备种植佛手柑。想不到的是,那年佛手柑苗走俏只是不法商贩在暗下炒作。育佛手柑苗又让他赔了5万元。第二年,他在核桃地里种红花,可不巧的是,那年红花大跌价,从50元一公斤跌到19元一公斤,让他赔了19万元。此后,他种啤大麦、种黄豆、种包谷,可每种一样都让他贴本,要么市场价格大跌、要么收成不好,他几乎绝望了。怎么会那么倒霉,所有的亲友都为他感到惋惜和悲痛。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很坚定也很自信,只要付出汗水和心血总会有收获和成功的,那些拖了很久的贷款、高利贷他会一笔还清的。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2004年,核桃园里的核桃芽终于可以出售了,收入了2.118万元,让他兴奋得彻夜难眠,这是核桃果园的第一笔核桃收入呀,多年的汗水和心血有了回报,那是怎样的激动之夜。2005年,他又卖核桃芽收入了4.8万元,收入成倍地上升,他倍感欣慰。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2006年,向他购芽的客商突然撤购,他的内心瞬间陷入了黑暗之中。60万苗芽不是一个小数目,损失不低于10万元。他连夜背上数百枝芽,坐上拉石料的货车到州内推销。没效果后,他又坐火车到楚雄、红河、临沧、保山、曲靖,甚至到了和云南接壤的四川、贵州部分地州推销。每到一处,他先是到林业部门耐心地推销自己的核桃芽,答复都是“我们暂时不需要”。后来,他直接到种植户的基地里推销,但接待他的种植户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不肯购买。于是,他每到一处都免费赠送些芽给他们,让他们试试,如果好再来购买,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那年,他的核桃园没卖出去一芽核桃芽。为了来年核桃发更多更好的芽,他含着泪,把2000多株核桃60多万芽核桃芽剪掉,晒干,一把火烧了。2006年,365天的分分秒秒他都睡不好吃不下,60万枚核桃芽呀,至今都让他心疼。芽卖不出去,田租金、肥料钱、民工费又成了沉沉压在他心头的石头。欠款累积堆如山,能借的地方他都借了,实在想不出办法的他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无助。他说,那时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他只是想打个电话稍微倾诉一下让自己孤独痛苦的心释放一下,可他还没说几句,根本没提一个钱字,对方就在言语中婉转地告诉他没有钱。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说一次到一家县金融部门贷款,负责人看到他贷2万元,就很直接地说:“你们山上人借这么多款赔得起吗?”不准备贷给他。还是后来他在县城工作的亲戚担保才勉强贷给他的。说起那些事,他的话语很低沉,似乎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
让他感到万分意外而又兴奋的事发生了。2006年那40多个啃冷馒头、喝冷水、睡车站冷板凳的艰苦努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7年初,他外出推销时留下芽的那些种植户纷纷打电话来,了解核桃种植的情况。曲靖市宜良县“大地”公司老总亲自到他的核桃园考察,并签订了收购10万芽核桃芽的合同。2008年,“大地”公司收购了他核桃园里剪下来的全部核桃芽,一直持续到今天。
一晃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如一日的艰辛劳作付出,终于换来了不一般的收获。核桃园内再也找不到昔日的荒凉痕迹,呈现在眼前的是片片绿荫和成串的硕果,果园也因此于2000年底被共青团巍山县委定名为“巍山县青年绿色科技示范园”,成为当地百姓学知识,学技术的龙头基地。
建设“青年绿色科技示范园”的同时,拖忠诚在园旁建盖了卫生厩舍,养起了猪和鸡,走禽畜与林果综合发展的互补型生态农业致富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收益。他颇有些自豪地说:“好的年景,卖核桃芽能收入80多万元,不好的时候每年也能卖个50至60万元左右,市场走得好时每年卖核桃收入14万元多,市场走得不太好时也能卖上个10来万,养殖业创收3万元,其他林果业也达1万元以上”。他对自己走的路充满了信心。
人们问他,是什么让你下那么大的决心承包一百多亩地种核桃的?1997年,核桃的市场前景虽然初露好的势头,但每亩每年600斤大米承包130多亩田,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那时候,很多人都不解,还以为这人简直就是瞎折腾,最后还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时拖忠诚在村委会的工资仅100多元,生活依然拮据,没有更多的收入,还要大量投入资金,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拖忠诚说,我当时承包100多亩地种核桃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父母极力反对,妻子彻夜难眠,亲友极力劝阻,那是我第二次艰难的选择,但我最终还是干上了!
其实,拖忠诚创建核桃示范园既是他的一个梦想,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红旗村穷呀,虽然红旗村的历史十分悠久灿烂,是清代彝族起义名将茶六十三、彝族富豪拖篮子的出生生活之地,但贫瘠的土地没能让解放后的红旗村脱贫。红旗村名不符实呀,一个穷字,填满了红旗村的那段历史。没有公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木柴背在虚弱的脊背上向集市挪动,水桶压在瘦小的肩膀上向山坡上的茅草屋艰难爬行,孩子蹲在墙根角,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捧着课本相互依偎在一块发愤读书。199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仅为80余万元,人均收入仅为300多元,全村人均有粮仅200多公斤,每年人均缺粮30公斤,全村共有1000多人四个月的粮食无着落。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为填饱肚子在奔波,饥肠辘辘,面有菜色,人们的生存状况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饿!彝家人的生活唱不出欢欣,彝家的歌溢不出山茶花般烂漫的欢情。
这一切,成为了拖忠诚心头的一个结,当时他还任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群众忍饥挨饿,他心如刀绞。“身为村支书,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简直就是犯罪!”于是他带着村干部们左钻右闯,寻找脱贫的路子,可还是没有找到一条出路。在多次挫折后,他坐下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南巡讲话让他大受启发,他认真对照自己作深入的思考研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他得出了“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的结论,他认定了一个硬道理,只有带头走脱贫致富的路子,从而使整个山村过上温饱的日子,再图发展,才是出路,才是真正的“红旗村”。红旗村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最终的出路还是要念“山字经”,古人不是早就说过“靠山吃山”吗?这座莽莽苍苍的哀牢山,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的目标,他要向大山要钱、要粮、要富路,要使山村大变样。
红旗村人就这样向贫瘠荒芜的大山挺进了。拖忠诚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稳粮食、攻林果、兴畜牧”的总体构想下,全面展开了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大攻坚战,计划在五年内消灭境内的所有宜林荒山。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设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
为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植核桃,身为村总支部书记的拖忠诚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承包一片地种植核桃,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瞧瞧,带动大家种核桃的积极性,并把这片林子作为全村的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地。当然,他更想通过这片林子脱贫致富奔小康,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致富。想法归想法,面临的困难很多,资金投入的问题、产出周期长的问题、家人的不理解、村里人的观望、甚至一些不怀好意者的嘲笑,都让拖忠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没有畏缩,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只要成功,不仅全家会打一个翻身仗,全村的落后面貌都会发生彻底变化。
十三年的日子,说长也不长,说短那也不短,人生有多少个十三年呢?十三年过去了,拖忠诚的努力和心血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收的硕果,如今红旗村成了一个核桃绿色银行,全村共拥有核桃林14000多亩,是1997年的三倍,全村2009年核桃收入600多万元,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有40家,收入达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20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380元,上升为1751元,这是多么可喜的变化,多么喜人的进步哪!
在拖忠诚的带动下,他的科技示范园真正成了红旗村民观摩、学习、借鉴的样板园,红旗村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科学种植林果、养殖禽畜的良性发展之路。目前,全村共发展了后山、前山、芝麻坎等5个林果专业组,穆志高、施天廷等40户林果示范户,8个以优质肉牛和黑山羊为主的畜牧示范组和20多个专业户和典型户。由于拖忠诚在科技致富上给当地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本人先后3次被县乡两级授予“农村科技先进个人”、“农村科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勤学苦干,热心助人,运用科技金钥匙,启开致富大门的感人事迹也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为了切身感受红旗村彝寨农民种植核桃增收的喜悦,更深入地了解村党总支书记拖忠诚带领全体村民广泛种植核桃的先进事迹,2010年9月初,笔者又再次深入到红旗村进行了详细的走访。那天,拖忠诚和笔者骑着摩托,颠簸一个半小时来到红旗村彝寨核桃示范园时,夕阳已经西下,满载核桃丰收喜悦的彝家同胞们,人背马驮一路欢歌回家来。入夜,彝寨的兄弟姐妹们欢聚村中打歌场,燃起熊熊篝火,欢庆丰收。火光中,歌头高举酒碗敬完天地和祖先,吹起优美的芦笙笛子,二歌头舞起银光闪闪的春秋大刀,让大刀在全身上上下下左右翻滚。彝家汉子搂肩搭脖围着熊熊大火,端起酒碗,齐声高喊“啊喂——”。身着节日盛装的彝家姑娘小伙们唱起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嘹亮激荡的山歌,跳起“三步一踮、六步翻花”、“斑鸠喝水、孔雀开屏、喜鹊登枝”、“背合背、心对心、脚勾脚”等优美典雅、热情洋溢的打歌舞步,纵情高歌狂舞。“核桃村,核桃寨,到处都是核桃树;金核桃,银核桃,满山核桃都是宝。”、“唢呐吹,唢呐响,绿漆喜柜四个格,里面躺着四个胖媳妇;金唢呐,银唢呐,金柜银柜四个格,里面睡着四个白胖子……”打歌场上,欢庆核桃丰收的“对歌”、“打歌”高潮一浪推一浪,热情洋溢的歌声此起彼伏,歌声、跺脚声通宵达旦,歌不停、舞不止,欢快的歌舞开始,热情好客的彝家同胞把我们拉进打歌场,手挽手一起唱歌打歌,欢庆核桃丰收的良辰美景。欢快的歌舞中,彝家兄弟姐妹们向我们敬上一大碗酒,喝完酒,笔者也醉在了彝山丰收的甜蜜和喜悦中。
欢快的歌舞中,彝胞们七嘴八舌地讲起了拖忠诚带动群众种核桃的轶事。一名老大妈这样告诉笔者,那时许多村民不理解拖忠诚,说他整天围着核桃转,还怀疑他是不是被核桃树精迷住了,不然怎么迷成那样,连核桃小树丫上有条虫都用手轻轻揪掉?那时拖忠诚整夜忙在核桃地里,有时也让整日面对失败的书记媳妇气不打一处来,“吃人不吐骨头的核桃地里真有妖精?!”拖忠诚时常在会上和下村时这样告诉村民:“核桃是个宝呢,无价之宝!很快就会走俏市场”。打歌场上许多目睹拖忠诚建设核桃示范基地的干部、群众纷纷围拢笔者,七嘴八舌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拖忠诚的示范带动,就没有红旗村如今发展核桃的大好形势;没有他的示范带动,全村核桃产业发展速度不会这么快这么好!”
随着后来几天走访的不断深入,笔者对拖忠诚的了解越来越多。拖忠诚是一名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彝族青年,幽默诙谐,爱说爱笑,当他接受采访,与他谈起创业,谈起发展,谈起改革,谈起开放的时候,他略带腼腆的语调,通俗而又有力,那是一种精明而又具有活力的流露。他说,我们红旗村凭借的是一种竞争精神,我们要带领全村人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落中致富!“率先致富”,这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豪气,一种气魄,一种必须用不懈的付出换取的承诺。“率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所知,不为人理解的艰辛。开拓创新者不是企盼和等待机会,而是创造和把握机会,他自从踏进村委会的门槛,便深深扎根于莽莽彝山之中,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变得更有进取心;他为了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带领在泥淖中期待、呼唤的乡亲父老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他也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村委会的事很杂很繁忙,他将自己在出差、下村、开会、协调等奔波劳累之后剩下的时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自己肚子里有“墨水”,脑子里有新思想,行动上有新作为。他时常这样讲:“思想观念贫困,是当不好村官,挑不起重担的”,二十二岁任村文书,二十七岁任副主任,三十六岁至今仍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他无处不用“创业”二字来刻划自己,塑造自己。
在红旗村,提及拖忠诚,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会给你讲述他们这位“百万书记”的许许多多故事:夜里,他常常独自手握一根棒子,摸索着,披荆斩棘、穿山越岭,到各个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烈日下,他常常骑着摩托或急步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吃点干粮,实在饿不住了便跟附近群众“讨”点吃的;他时常跑县城、州城、省城,跑市场、跑农户、跑基地,从不觉得累。为了创业,他承受的工作负荷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在大忙季节,他身上的肉一斤斤被熬掉了,有时他一边输液一边主持会议为核桃种植户联系客商。有人劝他“有的事能拖则拖,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但他做不到,事情不处理妥善,群众的核桃苗和核桃卖不到好价钱,他就是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实在困乏难挡,他就挂上吊针,抽支烟,喝杯茶,又挺过去了。
“领导干部敢过河,人民群众就敢过江”。他这样深有体会地告诉笔者。正是在拖忠诚那种苦干、硬干、拼命干的精神感召下,在一条条硬性的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全村3000多名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论阴雨绵绵还是烈日炎炎的日子都苦战在山地上。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累了就倒在刚挖好的核桃规格化塘边躺一下。直到今天,红旗村群众回忆当年种核桃树的情景仍激动不已,红旗村委会一位70岁的老大爷动情地告诉笔者,当时他在路上遇到熟人第一句话就是核桃树栽了多少?拖书记家栽了那种多,我们还怕什么?也正因为拖忠诚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感染了村民们,大家纷纷上山种核桃,才有了红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今天。
责任编辑 杨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