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乡野(三题)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茶花
  
  我的故乡在深山腹地。那里,有一片谦和美丽的山茶,总是灿烂在我的记忆深处。
  从小就喜欢山茶花,喜欢它的平静和从容,更喜欢它的耐寒和谦和。每年的春节前后,正是风干物燥之时,许许多多的野花还懒洋洋地沉浸在往年的旧梦之中,山茶却已经在寒风中悄然吐蕾、绽放,即使没有一个观众,它也在蓝天之下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它那么平静,那么从容,只要是扎根在土壤中,即使再贫瘠,也要绽放一次,就美丽一次。它不娇艳,但美得质朴,美得本真。
  春节到来的时候,老家的供桌上,总会有一抹清新的色彩,给节日带来不少喜气和生机,那便是山茶花。人们从山间采来带着花骨朵的山茶花枝,插在简易的花瓶中,浇上一点水,花骨朵儿便不慌不忙地陆续翻红、绽开,它绝不矫情,一如在山间,自然从容地继续它的美丽之旅。这样的情景一直能持续一个多月。即使粗犷的山里汉子,劳累一天回家,也还是会忍不住看一看安静绽放的山茶花。只是那么看一看,他们的目光就会变得柔和起来。
  在故乡的山路山,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妇女们背了柴回家,柴捆上总会插上几枝正在绽放的山茶花。柴捆的深沉和山茶的艳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意间造就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劳动是苦累的,但是,在热爱生活的人手中,劳累也可以化作一种安宁的美丽。故乡的山茶,无疑也是一种平民之花,它永远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故乡那片片山茶花,静静地开放在山间,美得温情,美得执着。每一次面对它们时,我总忍不住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故乡山里的那些山茶花,无论是长在贫瘠的山梁上、岩缝间,还是落在深谷幽涧边,也总不会放弃美丽的权利和机会。这也总是让我想起山里的乡亲父老,即使生活艰难,他们依然每天哼着歌儿开始劳作。
  故乡的山茶花,是一朵朵纯情之花,它平凡却绝不庸俗,温和却绝不凄楚。“哎……哎……山茶那个花来嘛山茶花,谁呀家阿妹采山茶……世上那个人儿千千万,巧语那个花言我不爱。小阿哥我说给你,山茶等那爱花的人儿摘。小阿哥我说给你,山茶等你爱花的人儿来。”听一听那纯情的山歌,让人心醉,心灵就像有轻悠悠的溪水流过。见过许多花落,总是留给人一种凄美。而山茶花落时,却整朵整朵还鲜亮如初,拾起来,别在胸前,花意正浓,风采不减。人家是落了一地残红,而山茶飘落而下的是最美的靓影。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正一步一步离开故乡,与灿烂过我青涩童年的那片片山茶花渐去渐远。故乡的山茶花,在我疲惫迷惘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闯进我的记忆,给我些许抚慰和暗示。
  
  牵牛花
  
  我刚到单位工作时,住的是非常陈旧的平房。墙面已经斑驳,天花板上东一块西一块暗黄的水渍,是屋瓦裂漏的纪念。门有些歪斜且暗黑,窗框松动,窗玻璃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是苍蝇饱食后的杰作。门口地上铺的砖头,或断裂或缺失,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
  这样的住所,了无生机。我就想,门前种一点花草吧,不然我的生活也会被陈旧的氛围渲染得缺乏色泽。
  刚好下过一场雨,院子的墙角下不久便冒出一些鲜嫩可爱的小生命来,不几天,它的叶子舒展开来,像饱睡后醒来的孩子,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而后张开眼睛,满足地观望着眼前的一切。
  我看见它的叶子,是心的形状,上面布满了柔软的绒毛。牵牛花。没错,是牵牛花。
  门口就栽一棵牵牛花吧。就只是为了有一点色泽和生机,何必舍近求远挖空心思呢。我捡了个别人遗弃的花盆,在墙角捧了一点润湿的泥土,将几棵健壮的牵牛花苗连根带泥撬了起来,移植在花盆中,浇了一瓢水后,便把它放在了门口。
  因为是根上带着泥土的缘故吧,牵牛花苗毫无休整歇气的意思,直接欢快地往高处长,就像不识愁滋味的孩童,到了哪儿都玩得开心,毫不理会周围环境的优劣。
  工作之余,我偶尔也会凝视长得欢快健康的牵牛花。我喜欢这样的状态,不需要多费心思,它依然能够生机勃勃、自然快乐。而那些需要精心照顾的花草,总是令人揪心。
  一个多星期后,牵牛花开始长出藤蔓。我找来一段一米多高的干竹枝,稍作修理后插在了花盆的中央。一两天后,牵牛花们就毫不客气地爬了上去,紧接着,藤蔓交错、缠绕,叶子舒展,叶柄下又长出了新的枝芽。
  不久,一米多高的牵牛花篱便一片葱茏、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几天,三五成群的花蕾争先恐后,陆续翻红。我沉迷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一个一个精致的花蕾渐渐卷翻开来,像是神仙轻轻吹了一口仙气,他们便神奇地变成了一支支色彩亮丽的小喇叭。粉红的、紫蓝的、纯白的小喇叭,用妙曼的色彩,将我陈旧的门口演奏得一地生机、满是欢快。
  就在牵牛花生长的过程中,我逐天打扫整理我的住所。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的小屋依然陈旧,但却已经变得非常整洁干净,窗框稳固了,窗玻璃洁净了,地上缺失的砖块也补上了。
  牵牛花在灿烂地开放,在它的映衬下,我陈旧的屋子居然变得典雅起来。看着这一切,我心中悄然升起一缕暖暖的感动。
  我深深地惊诧于这神奇的变化。原来,只要内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再普通的生活,也会时时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丽。
  
  野蔷薇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精灵。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坚信不疑。所有向往美丽而努力绽放的花朵,总带着我们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渴念。花会笑,花会哭,但它总在太阳升起之前把眼泪藏起,微笑着轻轻歌唱。
  在没有一丝春雨的春天里,我本以为那些山野间的花儿一定愁容不展,收起自己所有的美丽。我走在路上,为今年干涩的春天惆怅。然而,在我无意间抬起头的一瞬间,目光突然遇见了几丛灿然开放的野蔷薇,优雅的雪白,大方的翠绿,宛若飘然而至的精灵。也就是在此时,沁人心脾的馨香不可抗拒地抚摸到了我干涸已久的心灵。
  我深深地被野蔷薇感动了。没有雨水的滋润,它一定努力地将根须深入到土地的更深处。虽然生长艰难,但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辜负天地赋予它的开花的天性。
  蜜蜂在开放的蔷薇花丛中忙碌。山野间的野蔷薇一色纯白,没有艳丽的颜色可用来招蜂引蝶,但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清香,让每一只蜜蜂酣然陶醉,让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大自然总是有它的法则,艳丽的花朵给我们视觉上的美感,但它们大多都缺乏芳香;而越是素白的花朵,清香就越迷人,像茉莉花,像缅桂花,像这山野间无需精心照管的野蔷薇。
  蔷薇花的枝条都有刺。山野间的野蔷薇也毫不例外。我一直认为,那是它们的个性。它们的枝条相互扶持、相互依偎,谁也别想轻易伤害它们。洁白的花儿开放在刺篱笆上,虽然花朵很小,但它们团结,不卑不亢,周敦颐那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用在它们身上,也恰如其分。我不愿说野蔷薇花下都有刺,那样不免显得有些悲观。我要说,带刺的枝条上开满了美丽的蔷薇花。
  一花一世界,一花一精灵。每一朵蔷薇花都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大青树  百二河山拥古镇,如棋似画木森森。  虬枝巨盖寓兴旺,如扇叶葩沐雨尘。  喔喔雄鸡报晓勤,喳喳栖雀探巢门。  抬头遥望峰巅雪,侧耳静闻海浪吟。  耆老偎根欣侃古,邑人簇树拨弦筝。  金花往昔折枝处,风裹鸟鸣情韵生。  注:大青树,属榕树种。树干粗壮,枝茂叶阔,象征兴旺发达,世世代代被白族子民奉为风水神树,大理村镇均有栽种。    斗歌  ——剑川石宝山歌会  剑川八月歌如海,净土积俗逾千载
期刊
1.屠蟒    貅哥就是貅哥,他有个本分的阿妈,他的父亲已经早于奶奶故世,此外,除了一个已经远嫁的姐姐,他没有其他兄长弟妹的;称为哥者,不过是社会上的一种认可,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姑且把它当成那个有“犬”旁的故旧之人的称谓。  从娘肚子里钻出来,在蟥城人的印象中,貅哥生得五短三粗,黑不溜秋的肌肉一砣砣往横里长,眼睛像铜铃神气十足,厚实的手掌大如蒲扇。貅哥十二岁那年的一天,才被一大群顽童打得头破血
期刊
名胜,即著名的风景地、名胜古迹等。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联,是浓缩的诗和诗中的绝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特色,它要求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和很高的艺术性。  大理这块294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景名胜、亭台楼榭、殿阁庙宇、寺院古刹遍布,历代文臣武将、高人雅士、贤达名流、诗人联家、专家学者留下不少奇联妙对,给大理这块历史悠
期刊
“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山茶别样红”,这是对弥渡花灯形象而高度的评价。弥渡花灯传承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深厚,继2000年弥渡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之后,弥渡花灯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弥渡花灯走出弥渡,走出云南,引来更为广泛的关注。     元夜燃灯处 张灯踏歌乐    “灯从唐王起,戏从唐朝来”。这是弥渡民间最为流行的传说,现今接灯时仍供奉有“唐朝
期刊
每年繁忙的栽秧时节后,居住在洱海北岸的白族人民都要到本主庙举办“晒嗯勾”(洗牛脚)的祭祀活动,这种民族习俗代代相传,年代久远。  春耕栽秧是决定一年收成好坏,关系着农家一年生活的重要农事活动。过去,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话叫做“皇帝老爷栽御秧”,充分说明历代春耕栽插在农民心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视程度。栽插前必须先翻挖土地,长时期以来,耕牛担当翻犁土地的重任,成为农家的宝贝。我国人民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民间故
期刊
白乡月夜    白乡之夜,总是来得不知不觉。太阳下山好久了,天还是亮亮的,当你觉得眼前景物有些模糊时,月亮已经挂上树梢了。  这是一个远离苍山、洱海,居住在千米高峰上的白族寨子。60多户人家散布在向阳的一面山坡上。眼前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如果不是亲临,我想也想不到会在这二千多米高峰上,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般美丽的白族寨子。  清幽无垠的月亮下,朦朦胧胧月色中,
期刊
一直在下雨,但我还是决定去大理古城走走。  古城和下关,现在都称为大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下关从一座灰蒙蒙的小城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蜕变,已成为一座大气、美丽的城市。古城则是婉约的,细致的。从十多年前我见到它,到如今,它从一座宁静温婉的小城,变身成一个环境典雅的购物、消遣场所。过去一直反感商业味太浓太重的地方,特别是把一个清悠的小城改装成一个市场更是厌恶,但随着世事的磨砺,渐渐接受了这一切。毕
期刊
岁末年首,我们回望走过的脚步,总会珍视那些来之不易的进步,以期以更稳健的步伐,向新的一年,进发!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大理文化》完成了从双月刊到单月刊的华丽转身;这一年,文联下属的十一个协会全部建齐;这一年,各个协会都凭着一股子勇气,在风云激荡的市场中,以文学、艺术的双重魅力,来向世人展示大理的种种特质;各个协会都努力创新工作,相互配合,一起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气场,并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辐射……这一切,
期刊
目 标  老高退休之后,很想将自己多年来写的文章结集成册,给儿女、朋友留个念想。在整理旧作的过程中,老高发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表的作品大多散失。他只好到图书馆查找,借阅、复印。但最终有几篇未能找到。于是,他便去找当时的文友,问问他们是否收藏下来?  老高最先想到的是喜欢收集文友文章的退休教师老谷。于是,便给老谷打电话。老高说了文章的篇名后,老谷说:“你的大作都有,但是全在剪报本上,等我去文印店
期刊
时间:2010年07月03日下午14:00  地点:大理州白剧团办公室  话题:大理白剧的现状和未来。  主持人:左家琦(大理文化编辑)  谈话人:  杨益琨:大理州文化局副局长、大理州戏剧家协会主席。  彭 强:大理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州歌舞剧院院长助理。  周美润:大理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弥渡县文体局副局长、弥渡县花灯剧团团长。  左家琦:在民间文化保护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作为州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