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必须要着重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小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语言文字的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把握好语用点的选择以及教与学两个内容,才可以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何为“语用”?语文课堂中具体推进“语用”教学的方法是什么?在“语用”训练中把握重点,从根本上改善“语用”教学效率的方法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巧妙地设计“语用”训练点,使学生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语用”素养。
一、基于词句要素,引导语用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能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对于这些文学水平较高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剖析其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中所具有的别出心裁的创意,进而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与作者的意图和深层情感。通过鉴赏和阅读每篇课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巧和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更加敏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文章的语言十分活泼并且清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来展现雨后天空云朵的绚丽多彩和小鸟的愉悦画面。课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扩充语言储备,提高想象力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正式进行课堂讲解时,必须要准确把握文中的好词好句和语用训练点,使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趣味性。文章第二段对云房子进行介绍时,教师提出问题:“小鸟来了,它们都讲了什么?又做出什么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小鸟所搭建的云房子的全貌。接着,教师提出:“‘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横着’,请大家仔细考虑‘大冬瓜’‘傻傻地’‘横着’的语义。”学生反复阅读这句话,联系课件所给出的“大冬瓜”的形象,与白云作比较,总结出云房子的特征。另外,针对“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花儿”“美美地”“开着”等词语,使学生能够掌握云房子的特征,然后根据以上特征简述喜爱的缘由。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简述,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云房子的特征“有的像( )那样( )地( )”,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有此种结构的语句,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练习这种表达方式并完成仿写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训练点的理解。
二、基于语境要素,推进语用训练
语境在语言文字表述中是传递情感、表达含义的重要前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用知识时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语境,把握语言运用环境,了解文本及情感等各个要素,体会语言的核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教师可以就文学水平较高的语言文字来进一步剖析语境,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深刻含义以及意蕴。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课文使用了许多排比、拟人以及比喻等修辞方法,以物咏怀,并且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课文中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句话十分准确地比喻了时间,使学生可以站在听觉以及视觉的立场上体会时间的流逝。因此,教师要以语境教学为切入点,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感受作者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教师提出:“‘针尖上的一滴水’对于作者而言象征着什么?”学生答道:“八千多个日子,换言之便是朱自清已经走过的24年人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接着问:“一个人的人生有几个24年?又会有多少滴水?”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短暂,逝者如斯”。此外,时间在“溜走”的时候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任何形态,但通过作者运用的比喻修辞,却可以让学生十分真实地体会到这种没有任何形态的时光,感受时间的流逝。接着再联系朱自清的感伤情绪,感受“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巧妙语言,把没有任何形态的时间详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着实十分“匆匆”。
另外,教师还可在课上导入毛泽东说过的话:“三十八年过去,(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回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教师出示毛泽东的原文“弹指一挥间”。从中可以了解到,毛泽东认为“三十八年”仿佛一刹那,这一比喻也体现出其情怀。庄子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些语句都从一定层面对时间的“匆匆”进行了阐述。朱自清的《匆匆》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由于时间匆匆而过,自己却没有任何作为而感到深切的惋惜;毛泽东的“弹指一挥间”,则体现出他在三十八年人生中的豪情壮志,体现出自己的雄伟胸怀;庄子的“白驹过隙”则把时间同自由联系起来,与正在遭遇的人生产生了突出的对比。
三、基于“空白”要素,组织语用训练
很多创造者和发明家在创造新事物时普遍依据过去的生活阅历和自己长时间的观察才得到事物现象,以大脑中与这些事物以及现象所具有联系的相关储备,试着创造新的事物,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出来,随后以自己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屡次的实验最终发明和创造新事物。所以,教师在开展语用教学时,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为学生设计更多实践训练以及想象训练,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想以及视野,使自己具有更加广阔的思维,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寓言故事的后续部分,鼓励学生接着文章所讲述的故事进行想象,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见闻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以写作、口头叙述的形式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联系文本继续拓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文本以及素材能够有效地辅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言知识的质量。尽管教材中的每篇文章皆经过编者的仔细挑选,但是篇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内容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描写时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详尽,这些留下的空白空间则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想象,拓展文章中的留白内容。
实践证明,合理挖掘教材的空白,可以捕捉到丰富多彩的生成资源。当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捕捉到“艺术的空白”后,就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多角度地去想象,及时挖掘、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也可以使各种语用训练得以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明确语用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完成语用教学之后,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另外,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磨教材,了解每个文本的特征,寻找好“训练点”,并对此设计精美的练习,使其变成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学习好语文,还需要运用好语文,学生必须要运用好语言文字,才可以真正地学习好语文,进而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语用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基于词句要素,引导语用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能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对于这些文学水平较高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剖析其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中所具有的别出心裁的创意,进而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与作者的意图和深层情感。通过鉴赏和阅读每篇课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巧和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更加敏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文章的语言十分活泼并且清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来展现雨后天空云朵的绚丽多彩和小鸟的愉悦画面。课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扩充语言储备,提高想象力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正式进行课堂讲解时,必须要准确把握文中的好词好句和语用训练点,使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趣味性。文章第二段对云房子进行介绍时,教师提出问题:“小鸟来了,它们都讲了什么?又做出什么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小鸟所搭建的云房子的全貌。接着,教师提出:“‘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横着’,请大家仔细考虑‘大冬瓜’‘傻傻地’‘横着’的语义。”学生反复阅读这句话,联系课件所给出的“大冬瓜”的形象,与白云作比较,总结出云房子的特征。另外,针对“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花儿”“美美地”“开着”等词语,使学生能够掌握云房子的特征,然后根据以上特征简述喜爱的缘由。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简述,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云房子的特征“有的像( )那样( )地( )”,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有此种结构的语句,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练习这种表达方式并完成仿写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训练点的理解。
二、基于语境要素,推进语用训练
语境在语言文字表述中是传递情感、表达含义的重要前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用知识时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语境,把握语言运用环境,了解文本及情感等各个要素,体会语言的核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教师可以就文学水平较高的语言文字来进一步剖析语境,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深刻含义以及意蕴。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课文使用了许多排比、拟人以及比喻等修辞方法,以物咏怀,并且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课文中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句话十分准确地比喻了时间,使学生可以站在听觉以及视觉的立场上体会时间的流逝。因此,教师要以语境教学为切入点,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感受作者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教师提出:“‘针尖上的一滴水’对于作者而言象征着什么?”学生答道:“八千多个日子,换言之便是朱自清已经走过的24年人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接着问:“一个人的人生有几个24年?又会有多少滴水?”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短暂,逝者如斯”。此外,时间在“溜走”的时候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任何形态,但通过作者运用的比喻修辞,却可以让学生十分真实地体会到这种没有任何形态的时光,感受时间的流逝。接着再联系朱自清的感伤情绪,感受“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巧妙语言,把没有任何形态的时间详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着实十分“匆匆”。
另外,教师还可在课上导入毛泽东说过的话:“三十八年过去,(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回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教师出示毛泽东的原文“弹指一挥间”。从中可以了解到,毛泽东认为“三十八年”仿佛一刹那,这一比喻也体现出其情怀。庄子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些语句都从一定层面对时间的“匆匆”进行了阐述。朱自清的《匆匆》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由于时间匆匆而过,自己却没有任何作为而感到深切的惋惜;毛泽东的“弹指一挥间”,则体现出他在三十八年人生中的豪情壮志,体现出自己的雄伟胸怀;庄子的“白驹过隙”则把时间同自由联系起来,与正在遭遇的人生产生了突出的对比。
三、基于“空白”要素,组织语用训练
很多创造者和发明家在创造新事物时普遍依据过去的生活阅历和自己长时间的观察才得到事物现象,以大脑中与这些事物以及现象所具有联系的相关储备,试着创造新的事物,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出来,随后以自己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屡次的实验最终发明和创造新事物。所以,教师在开展语用教学时,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为学生设计更多实践训练以及想象训练,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想以及视野,使自己具有更加广阔的思维,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寓言故事的后续部分,鼓励学生接着文章所讲述的故事进行想象,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见闻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以写作、口头叙述的形式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联系文本继续拓展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文本以及素材能够有效地辅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言知识的质量。尽管教材中的每篇文章皆经过编者的仔细挑选,但是篇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内容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描写时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详尽,这些留下的空白空间则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想象,拓展文章中的留白内容。
实践证明,合理挖掘教材的空白,可以捕捉到丰富多彩的生成资源。当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捕捉到“艺术的空白”后,就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多角度地去想象,及时挖掘、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也可以使各种语用训练得以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明确语用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完成语用教学之后,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另外,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磨教材,了解每个文本的特征,寻找好“训练点”,并对此设计精美的练习,使其变成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学习好语文,还需要运用好语文,学生必须要运用好语言文字,才可以真正地学习好语文,进而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语用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