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相对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切实强化统筹管理,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创新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正有效推动湖南省职业教育走上一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之路。
强化统筹,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强化省级统筹 一是坚持统一管理中高等职业教育。从2000年开始,我省中高职由职成处统一管理,促进了中高职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目前,我省有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9所,排全国第6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5所,排全国第8位。二是切实统一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步调。最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厅联合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经信委、国资委、扶贫办等部门多次开展职业教育综合调研,摸清底子,先后出台了教师编制、经费投入、企校合作等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初步形成了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市州统筹、以县为主、部门协作的职业教育管理格局。三是着力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2008年来,我们以构建企校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先后成立了25家职教集团,基本覆盖了我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盟合作单位共1991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119家,中高职院校435所,行业协会和其他科研机构437个。2011年,全省职教集团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数量分别为9.02万人次、15.79万人次、17.78万人次,相对2008年分别增加了3.79倍、11.7倍、4.66倍。同时,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项目1639项,集团企业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4.4亿元,成员企业可共享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值达101.87亿元,参与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校企深度合作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区域统筹 一是强化市州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市州政府要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和若干所中职学校,并统筹好区域内的职教资源。目前,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州和主要行业举办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中等职业学校得到了有效整合,从2006年的712所调减到2011年的490所,校均规模由2006年的1274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818人。投资14.8亿元的长沙职教基地已投入使用,招生爆满;总投入100亿元的株洲职教科技园正火热地推进,已完成投资28亿元。两大园区都实现了专业深度整合,公共资源共享,是真正的“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职教城。二是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平台,有效统筹和整合县域内职教资源。从2006年开始,明确每个县要在整合县域内职教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49个。同时,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统一纳入到县级职教中心管理。近3年,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平台,承担下岗再就业等技能培训151.1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91.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15.2万人次。三是实施对县级人民政府职教工作督导评估。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对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将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纳入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重要内容,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已评估27个县,其中5个县被评为优秀,3个县暂缓通过。这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县级人民政府加强县域内职业教育统筹管理,促进了县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获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强化经费统筹 一是与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颁布了《湖南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所举办的职业院校年初生均拨款标准,确保了职业教育基本经费投入。二是强化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政策,要求市州、县市区政府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地方教育附加的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规定,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按辖区内人口数人均1元以上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我省还明确了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职业院校收取的学杂费全额用于教育教学,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有關部门不得向职业院校收取价格调节基金,不得向职业院校乱摊派、乱罚款。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使我省职业院校经费保障状况有了切实、明显的改善。
完善制度,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确立规范
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了新设专业备案制度。高、中职学校新设专业,一律由高水平专家组根据条件评审后按程序备案。二是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省严格要求每所职业院校对接地方优势产业,重点建设1~2个专业大类,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近3年,我省中职学校新设专业51个、淘汰专业22个,开设专业达到154个;高职院校新设专业206个、淘汰专业141个,开设专业达到393个,初步形成了覆盖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格局。三是突出加强了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十一五”以来,我省实施了精品专业、示范性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目前全省已建设精品专业212个、示范性特色专业30个、特色专业45个。四是积极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深度对接。我省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院以湘绣专业为依托,推动湘绣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永州工贸学校将灰鹅深加工工艺引入专业教学,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当地灰鹅产业发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 一是出台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机构编制标准》。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按学生数核定教师编制、按编制数拨付教师工资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兼职教师聘用办法。二是实施了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596名、教学名师40人,各地各校也加强了本级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三是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从2010年开始,对中职专业教师实施强化培训,已培训3617名中职专业教师,得到教育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参培教师的高度评价。 完善质量监管与评价机制 一是率先建立了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目前已开发了30个高职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及题库。2011年,我厅组织全省高职院校随机抽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类3个专业类910名学生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推动14个市州分别对27个专业、251所学校的5506名中职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抽查,把抽查结果作为学校专业建设评价的重要依据。抽查不合格的专业,限期1年整改,连续2年抽查不合格的专业,停止招生。现正组织新开发15个专业(专业类)技能抽查标准及题库,这些项目开发完成后,我省高职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覆盖84个高职专业和76%的高职在校生。这项工作2011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优秀奖。二是建立中职公共课教材遴选制度。从2005年开始,中职公共课教材由教育厅组织遴选,督促中职学校依据部颁大纲加强和改进公共课教学,规范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管理。三是分年度制定和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大纲。从2005年开始,我厅组织专家制定公共课和专业大类对口招生考试大纲,每年定期公布,引导中职学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革新手段,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最近幾年,湖南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管理的公开透明和科学高效。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职教宏观管理公开 一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专业教师培训管理公开。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师与培训学员的专门空间,对培训师教学情况、学员培训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确保了培训效益。二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各类竞赛公开。近年来,我们利用空间组织了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业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三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职业院校质量监管公开。去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抽查管理办法。一方面,分专业建立技能抽查专门空间,将抽查标准、题库以及抽查的组织工作通过空间公布,增强了抽查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在现场抽查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随机抽查学校部分学习空间,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利用个人学习空间推进管理公开,有效推动了传统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实现了质量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四是促进评估评审过程公开。从2010年开始,我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进行了改革,目前,已对15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采取网上评审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评审主要是通过建立师生个人空间和专家评审空间,考察学校的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现场考察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1天,大大减轻了学校负担,提高了评审效益。同时,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遴选和管理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我省专门开发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结合师生个人空间,从2008年开始,所有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及验收全部在互联网上进行。特别是项目评审,采用网上专家“背靠背”的方式进行,确保了评审结果客观公正。此外,我们还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电子注册系统、技能竞赛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评审系统等,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院校微观管理公开 一是利用网络空间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探索空间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作业批改和成绩评定等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交流和公开透明。二是班级管理公开透明。通过空间列表的方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分别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利用空间开展主题班会、沟通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管理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实现了师生的随机实时交流。三是建立了师生员工与学校领导互动交流制度。充分利用省职业院校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建立院长沙龙、院长信箱等,师生员工可以随时向院长反映学校管理中的问题,避免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效益。
强化统筹,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强化省级统筹 一是坚持统一管理中高等职业教育。从2000年开始,我省中高职由职成处统一管理,促进了中高职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目前,我省有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9所,排全国第6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5所,排全国第8位。二是切实统一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步调。最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厅联合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经信委、国资委、扶贫办等部门多次开展职业教育综合调研,摸清底子,先后出台了教师编制、经费投入、企校合作等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初步形成了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市州统筹、以县为主、部门协作的职业教育管理格局。三是着力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2008年来,我们以构建企校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先后成立了25家职教集团,基本覆盖了我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盟合作单位共1991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119家,中高职院校435所,行业协会和其他科研机构437个。2011年,全省职教集团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数量分别为9.02万人次、15.79万人次、17.78万人次,相对2008年分别增加了3.79倍、11.7倍、4.66倍。同时,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项目1639项,集团企业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4.4亿元,成员企业可共享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值达101.87亿元,参与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校企深度合作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区域统筹 一是强化市州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市州政府要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和若干所中职学校,并统筹好区域内的职教资源。目前,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州和主要行业举办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中等职业学校得到了有效整合,从2006年的712所调减到2011年的490所,校均规模由2006年的1274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818人。投资14.8亿元的长沙职教基地已投入使用,招生爆满;总投入100亿元的株洲职教科技园正火热地推进,已完成投资28亿元。两大园区都实现了专业深度整合,公共资源共享,是真正的“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职教城。二是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平台,有效统筹和整合县域内职教资源。从2006年开始,明确每个县要在整合县域内职教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49个。同时,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统一纳入到县级职教中心管理。近3年,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平台,承担下岗再就业等技能培训151.1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91.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15.2万人次。三是实施对县级人民政府职教工作督导评估。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对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将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纳入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重要内容,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已评估27个县,其中5个县被评为优秀,3个县暂缓通过。这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县级人民政府加强县域内职业教育统筹管理,促进了县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获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强化经费统筹 一是与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颁布了《湖南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所举办的职业院校年初生均拨款标准,确保了职业教育基本经费投入。二是强化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政策,要求市州、县市区政府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地方教育附加的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规定,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按辖区内人口数人均1元以上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我省还明确了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职业院校收取的学杂费全额用于教育教学,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有關部门不得向职业院校收取价格调节基金,不得向职业院校乱摊派、乱罚款。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使我省职业院校经费保障状况有了切实、明显的改善。
完善制度,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确立规范
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了新设专业备案制度。高、中职学校新设专业,一律由高水平专家组根据条件评审后按程序备案。二是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省严格要求每所职业院校对接地方优势产业,重点建设1~2个专业大类,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近3年,我省中职学校新设专业51个、淘汰专业22个,开设专业达到154个;高职院校新设专业206个、淘汰专业141个,开设专业达到393个,初步形成了覆盖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格局。三是突出加强了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十一五”以来,我省实施了精品专业、示范性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目前全省已建设精品专业212个、示范性特色专业30个、特色专业45个。四是积极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深度对接。我省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院以湘绣专业为依托,推动湘绣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永州工贸学校将灰鹅深加工工艺引入专业教学,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当地灰鹅产业发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 一是出台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机构编制标准》。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按学生数核定教师编制、按编制数拨付教师工资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兼职教师聘用办法。二是实施了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596名、教学名师40人,各地各校也加强了本级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三是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从2010年开始,对中职专业教师实施强化培训,已培训3617名中职专业教师,得到教育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参培教师的高度评价。 完善质量监管与评价机制 一是率先建立了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目前已开发了30个高职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及题库。2011年,我厅组织全省高职院校随机抽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类3个专业类910名学生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推动14个市州分别对27个专业、251所学校的5506名中职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抽查,把抽查结果作为学校专业建设评价的重要依据。抽查不合格的专业,限期1年整改,连续2年抽查不合格的专业,停止招生。现正组织新开发15个专业(专业类)技能抽查标准及题库,这些项目开发完成后,我省高职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覆盖84个高职专业和76%的高职在校生。这项工作2011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优秀奖。二是建立中职公共课教材遴选制度。从2005年开始,中职公共课教材由教育厅组织遴选,督促中职学校依据部颁大纲加强和改进公共课教学,规范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管理。三是分年度制定和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大纲。从2005年开始,我厅组织专家制定公共课和专业大类对口招生考试大纲,每年定期公布,引导中职学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革新手段,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最近幾年,湖南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管理的公开透明和科学高效。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职教宏观管理公开 一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专业教师培训管理公开。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师与培训学员的专门空间,对培训师教学情况、学员培训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确保了培训效益。二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各类竞赛公开。近年来,我们利用空间组织了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竞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业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三是利用网络空间推动职业院校质量监管公开。去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抽查管理办法。一方面,分专业建立技能抽查专门空间,将抽查标准、题库以及抽查的组织工作通过空间公布,增强了抽查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在现场抽查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随机抽查学校部分学习空间,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利用个人学习空间推进管理公开,有效推动了传统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实现了质量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四是促进评估评审过程公开。从2010年开始,我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进行了改革,目前,已对15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采取网上评审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评审主要是通过建立师生个人空间和专家评审空间,考察学校的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现场考察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1天,大大减轻了学校负担,提高了评审效益。同时,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遴选和管理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我省专门开发了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系统,结合师生个人空间,从2008年开始,所有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及验收全部在互联网上进行。特别是项目评审,采用网上专家“背靠背”的方式进行,确保了评审结果客观公正。此外,我们还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电子注册系统、技能竞赛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评审系统等,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院校微观管理公开 一是利用网络空间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探索空间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作业批改和成绩评定等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交流和公开透明。二是班级管理公开透明。通过空间列表的方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分别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利用空间开展主题班会、沟通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管理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实现了师生的随机实时交流。三是建立了师生员工与学校领导互动交流制度。充分利用省职业院校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建立院长沙龙、院长信箱等,师生员工可以随时向院长反映学校管理中的问题,避免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