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科学探究学习的误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指出: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旨在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科学探究进入了物理课堂,并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广大物理教师积累了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走入了各种误区。这些误区可以归纳为“五重五轻”:
  误区一:重探究流程,轻探究本质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包含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验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组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有的教师就把探究式教学理解成这七个要素的流程式教学,使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生硬、呆板而别扭。科学探究不是僵固的,而是灵活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七个探究要素中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例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时,应将重点放在实验仪器、实验方案的选择及优劣评估上。
  误区二:重调动主体,轻教师引导
  科学探究活动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过于“放手”,使探究活动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探究课变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的无序状态。尤其是,基础知识弱、研究能力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容易产生依附心理和自卑心理,参与意识淡化,最后会导致学生严重地两极分化,这就违背了探究性教学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初衷。
  可以说,探究式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积极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精心安排、引导学生参与“过程”、获得“方法”,在感受、体会中进行总结、取得提高。例如,在高中物理“合力与分力关系的探究实验”中,若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次探究,因为学生在活动中将遇到进入高中以来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涉及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第一次在实验记录中除有数字(弹簧秤读数)外,还有点(力的作用点)和线(力的作用方向);第一次用作图来处理实验信息。这些“第一次”,学生都不习惯。所以,在“合力与分力关系的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本实验的思想方法是等效替代,实验中如何做才算是等效?(2)根据等效的思想,哪个力是哪些力的合力?(3)实验中要记录一些什么东西?(4)怎样记录?(5)如何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6)如何处理记录的信息从而验证猜想?
  误区三:重能力培养,轻知识落实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观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过程与能力摆到了重要地位,这对于过去追求以掌握知识为单一目标的传统教学而言,是有指导意义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放弃知识,单纯追求能力,就会陷入新的误区。其实,掌握知识和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之间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探究的前提,方法融于知识建构的过程当中,任何探究活动、任何能力培养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探究过程是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方法、能力不可能脱离知识,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误区四:重学生探索,轻教师传授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而传授式教学主要由教师用语言传授知识,学生间接获得知识。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都有优势。但强调探究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传授式教学,因为没有教师的讲解,探究教学不可能顺利进行。例如,在提出问题时,评价问题的可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知识;在做出猜想、假设时,需要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时,需要对照原理、模型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必须依靠传授式教学教给学生。因此,探究式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
  误区五:重实验探究,轻理论探究
  《物理课程标准》提到的科学探究七要素,主要是针对实验探究而言。其实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课程中虽然大多数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通过实验进行,但也有不少探究性学习活动属于理论探究。理论探究虽然没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检验等环节,但也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检验假说、得到结论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研究和积极思维之中。凡是满足探究性学习特征的教学都是探究性教学。例如,“物体的动能与什么有关”的探究可以以如下理论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物体的动能与什么有关?
  (2)建立假说:可能与速度有关,可能与质量有关。
  (3)设计推导情境: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发生位移s,速度增加到v。
  (4)检验假说:功是能量转化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转化。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动能,即WF=EK,而WF=F·S=mav2/2a=mv2/2。
  (5)得到结论:EK=mv2/2。
  此外,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两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用电高峰时,为什么照明灯会变暗些……都可以设计成理论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
  认识以上误区,在实践中避免走入这些误区,才能使新课改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师与学生交流常常用到的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提问这一交流方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了。这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如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就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1、启迪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提问正是给学生设疑布障,以
期刊
小学语文课应给予孩子哪些权利,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课前给予孩子“购买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习环节非常薄弱,往往就停留在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的层面,把所有的学生定位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忽视了孩子的“饮食”差异,造成有人“饿死”、有人“撑死”的严重的贫富失调现象。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教师在讲授每一课的新内容前,要提醒学生们按照自身的条件收集并阅读和
期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  一、分析集体备课的现状是基础:引起反思  一是“集”而不“备”。集体备课的前提是分工备课,这样做的确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这样一来,每位课任教师仅仅是备分工
期刊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  一要扎根课本,无限延伸。  扎根课本就是认真学好课本中的内容。课本是土壤,只有扎根土壤才能开出缤纷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要知道课本里的文章都是专家精挑细选来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综合性,广度和深度同样极具代表性。古往今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活动 竞争 幽默 媒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呢?许多语
期刊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
期刊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教学 朗读能力 学生 教师 方法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
期刊
在初中阶段,有关涉及运动体自身长度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相对运动的应用题,由于还没有学过相对速度,学生往往感到困难,甚至一筹莫展。但是,若运用“转化”的解题思想,转变一下思维角度,拓展一下解题思路,便会得到简捷巧妙的解决方法。  一、一个运动体单独运动的问题  例1,一行军队伍匀速行进,经过一座长160米的桥,队伍长200米,已知队伍前进的速度为每秒1.2米。求从第一个人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桥共需多长时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农村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似乎越来越不会问问题了,问问题越来越少了,问问题的意识越来越淡漠了,他们看上去没有问题,也找不到问题可问,所问的问题大都是试卷上的考题,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中的社会现象离得越来越远了。数学课堂本应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或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请教老师的帮助和提示的思维过程。问题被简单地异化为考卷上的几十道试题的罗列,他们感兴趣的就是这些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