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人才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略。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中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如何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加强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传授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特别是中国地理部分,几乎每个章节都渗透着对学生爱国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学生能够成才的保证,是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意识形成的思想保证。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要使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现状和国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感情,以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国家;我国森林面积、耕地面积、草原面积、林木蓄积量、河川径流总量都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由原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转变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局面。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作贡献的美好愿望。同时,要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均排名中都处在劣势,在资源开采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地大物博”与“人均地少物缺”的现象并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树立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看清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唤起学生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不再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求广大师生普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观念。高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能够和学生互利互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时,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经验,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其学生观和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从无到有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置疑点、激发疑问和质疑条规,运用科学方法解答疑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悬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自觉地承担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有序的学习(比如:课前预习,专心上课,主动提问,独立作业,勤于总结等)。要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培养“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三、组织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书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都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地理学科也是一门注重课外实践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大纲要求为基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结合学生的本身实际,设置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不拘一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智力竞赛、社会调查、制作教具、演讲、撰写地理小论文等。这些练习和实践对于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动手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把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正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要注重对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6).
[2]于秀霞.把素质教育落实于地理教学中[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3).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传授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特别是中国地理部分,几乎每个章节都渗透着对学生爱国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学生能够成才的保证,是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意识形成的思想保证。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要使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现状和国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感情,以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国家;我国森林面积、耕地面积、草原面积、林木蓄积量、河川径流总量都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由原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转变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局面。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作贡献的美好愿望。同时,要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均排名中都处在劣势,在资源开采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地大物博”与“人均地少物缺”的现象并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树立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看清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唤起学生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不再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求广大师生普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观念。高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能够和学生互利互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时,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经验,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其学生观和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从无到有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置疑点、激发疑问和质疑条规,运用科学方法解答疑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悬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自觉地承担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有序的学习(比如:课前预习,专心上课,主动提问,独立作业,勤于总结等)。要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培养“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三、组织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书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都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地理学科也是一门注重课外实践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大纲要求为基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结合学生的本身实际,设置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不拘一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智力竞赛、社会调查、制作教具、演讲、撰写地理小论文等。这些练习和实践对于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动手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把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正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要注重对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6).
[2]于秀霞.把素质教育落实于地理教学中[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3).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