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人类的太空信使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当你用手机入神地观看卫星转播的国际新闻节目,或者收看奥运会和其他国际体育比赛卫星实况转播时,你可曾想到,就在60年前,这种情景还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只能利用短波和微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人们迫切需要远距离通信。当时的远距离通信手段主要是利用短波和微波。可是它们各有各的缺点:短波的性能不稳定,而且频率范围太窄。微波虽然频率较宽,但它只能像光一样沿直线传播,而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微波传播的有效范围只有50千米左右。于是,人们只好每隔50千米左右建立一个中继站,像接力赛跑一样,把信号一站一站地依次传下去。后来,为了减少中继站的数目,加大两站之间的距离,人们架起了一座座高耸云天的天线塔,可是,传播的距离依旧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况且,要实现跨越海洋的洲际通信,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架设一座座天线塔,更是无法想象的。
  有人提出,能不能利用卫星,在太空中建立无线电转播系统呢?
  有人发现,同步通信卫星的公转周期正好跟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这样,对地面上的通信站来说,卫星就好像是镶嵌在太空中不动的一颗星星一样,地球转过多少角度,它也跟着转上那么多角度。它成了建立在太空的一个固定转播站,在通信时间上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源源不断地把信号转播到世界各地的地面站去。
  由于通信卫星具有通信容量大、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和不受地势环境影响等优点,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新型工具旺盛的生命力
  新型工具旺盛的生命力
  大地在颤抖,烈焰在翻滚,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支银色的火箭喷吐着火舌升上天空,转眼之间就消失在那茫茫太空之中了。这是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时的壮丽场景。
  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跟地球的自转周期完全一致,它跟地面上的某一点步调一致地绕着地球的中心转动。为了使卫星达到这种“亦步亦趋”的状态,发射技术比其他卫星的要困难得多。请想一想吧,要把几百千克重的卫星送到36000千米的高空,又要使它按照人类的意志跟上地球的步伐,进入规定的轨道,那该有多麻烦啊。可是,别以为一旦把它送上预定轨道就能一劳永逸了。发射难,要使卫星长久地在轨道上保持同步更难。因为除了卫星内部的因素以外,外部“世界”影响卫星运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呢。
  在茫茫太空,除了流星和宇宙尘外,还存在着一些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它们同样会对卫星产生一定的阻力。不仅如此,连太阳也会扰乱它的步伐。天文学家指出,除了光和热外,太阳还会不断地发射出一些粒子流,叫做太阳风。太阳风的作用力虽然不算大,却也足以使彗星的尾巴弯曲。这些阻力会使卫星慢慢地飘离原来的轨道。为了让卫星保持准确的姿态,科学家们想了许多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是从自行车的原理发展而来的。你一定看过,自行车静止时光靠这两个轮子是“站不住”的,可是当人们骑上自行车前进时就不会再摔倒了。人们还联想到小孩玩的陀螺,一旦转动起来,它也就不会倒下。显然,旋转的物体稳定性好。人们设计火箭的时候,有计划地作了安排,使它在發射到第三级时,将带着卫星一起旋转,转速大约在每分钟10转到100转之间,这就叫做自旋稳定。为了让通信卫星的天线能够始终对着地球,就把天线部分设计成单独反方向旋转,这样,就能抵消卫星自旋的影响。
  天线反方向旋转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毕竟太简单,而且还有危险,一旦自旋速度变慢,卫星就会“性命难保”。中国科学家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从杂技演员在旋转平台上的表演得到启发的。当表演“水流星”节目的演员站在旋转平台上时,演员的身体会照着“水流星”的转动,不由自主地跟平台中心一起朝着相反方向旋转,物理学上把这个原理叫做动量矩守恒。于是,科学家在人造卫星内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上都装上飞轮,用马达来带动。如果要卫星反方向转动,只要使飞轮加速就行了;反过来,要使卫星顺向转动,就应该使飞轮减速。很显然,这个方法比单纯的自旋稳定要容易控制得多了。
  通信卫星的美好前景
  1986年2月20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准确定点于东经103度赤道上空,这次试验表明我国已完全掌握了卫星通信的所有技术。
  这次试验出现了一种更好的喷气控制方法。它是在卫星的不同部位装上喷气发动机,用喷气时得到的反作用力来保持卫星的正常轨道和准确姿态。比如,如果要使卫星向西移动,只要让卫星东面的喷气发动机工作;要使卫星向上运动,就应该让卫星下部的喷气机工作。卫星上的喷气机很小,不过,喷气速度相当高,有的高达2000米/秒,只要每秒钟喷出1克气体,能产生200多克推力,在太空就已经很可观了。这个方法能够把卫星控制自如。还有一些稳定卫星姿态的方法,如重力梯度稳定和磁力稳定等,通过科学家的摸索,以后陆续都使用了。
  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到1984年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我国迄今共计发射卫星400余颗,在轨卫星超200颗。我国通信卫星事业发展将近50年,受到全球的瞩目。目前,我国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和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
  2017年4月12日,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它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发展的各项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无论你是在高铁上还是远洋航行或是身处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将成为现实,GPS导航、卫星电视等更是走进了干家万户。中国通信卫星能力实现了重大跨越,开启了中国通信卫星新时代。通信卫星正在向着高功率、长寿命、低成本、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了。
其他文献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中国稀土矿藏丰富,雄踞三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  大多数人可能对稀土不太了解,并不知道稀土怎么就成了媲美石油的战略资源。简单来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它之所以异常珍贵,不仅因为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更因为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行业,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关系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
期刊
这一带会有鲨鱼?  有鲨鱼!  伙计们,把它钓上来吧!  有的。這种可怕的鱼杀不尽!
期刊
火龙卷是一种像龙卷风一样的、具有强烈热量,处于中空燃烧状态的巨大火焰。  在美国科罗拉多河河畔曾经出现过一场自然奇观。这片区域当时正在发生山火,随着热气上升,遭遇大风后,就形成了气旋,气旋与火焰、灰烬夹杂在一起,形成了“火龙卷”。  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火龙卷发生的成因和原理,就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火龙卷的发生,从而将火龙卷带来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让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实验,你就能明白其中的科
期刊
实验步骤:  1.先把其中一把直尺的两端用透明胶带固定,保证直尺不会移动。  2.再把另外一把直尺的兩端用透明胶带固定,两把直尺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硬币的直径,保证硬币可以自由移动。  3.放四枚硬币在前面,一枚硬币在后面,用手指弹硬币,猜猜看,那四枚硬币会被弹走吗?  4.你会发现只有最前面的那枚硬币弹出去了。  5.这次用两枚硬币碰三枚硬币,你会发现最前面的两枚硬币被弹出去了。  6.冉用三枚硬币
期刊
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行速度极快的昆虫。黄峰身上最让人害怕的是那根连着毒腺的螫针,在遇到不友善的干扰时,黄蜂就会对敌人发起攻击,长长的螫针所分泌的毒液会使人出现过敏和中毒现象,甚至可能致人死亡。  黄蜂与蜜蜂虽然是近亲,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也有所不同。黄蜂的身体细长而光滑,纤细的“腰”与腹部相连;蜜蜂的身体圆润一些,且长有绒毛。  不过,它们都是自然界的“建筑大师”。它们所采用的六边形
期刊
人体的头发依种族和发色的不同,数量也略有差异。黄种人约有10万根,白种人头发较细,约有12万根。一般正常成年人头发总数约为80000~100000根不等,平均每平方厘米内约150根头发。  人体头发从毛囊中生长出来,头发的颜色是由毛囊里的毛母細胞分泌的黑色素决定的。如果头发的黑色素数量多、密度大,头发就呈黑色,反之则颜色浅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头发。  之所以会有“白发越拔越多”的错觉,是因为白发
期刊
實验材料:  一次性纸杯秒表,针,水盆。  实验步骤:  1.先倒满一纸杯清水,质量大约为300克。  2.用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当水往下滴的时候,开始用秒表计时。刚开始时,水多,压力大,水滴得比较快。  4.五分钟后,纸杯里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水。  5.由于水变少了,压力变小了,后来水滴得慢一些。当水全部滴完,大约用了10分钟。  以10分钟滴完300克水为例,计算一小时浪费水量:30
期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不仅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在天文学上,古希腊科学家的论述更为丰富。在公元2世纪,有一位天文学家叫托勒密,创设了“地心说”体系。而在16世纪的波兰,还有一位天文学家叫哥白尼,他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这是和“地心说”完全对立的一种学说。两位科学家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天动说”和“地动说”之
期刊
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两种必备的矿物质——钠和氯,但如果摄人的食盐过多,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或许你不信,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食盐对蔬菜的影响吧!  切几片黄瓜或者撕几片生菜叶,在黄瓜上或者生菜叶上撒满盐,静置几天,几天后黄瓜或生菜叶蔫了。這是因为食盐把蔬菜中的水份“赶”了出来。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细胞周围体液中钠的含量就会过高,这样一来,细胞中的水份就会被“赶”出来,而这种缺水的细胞根本就不能很好地为
期刊
粥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然而,在煮粥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煮开的粥会溢出来。  原来,米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和水放在一起烧的过程中,米粒中的淀粉会溶于水中,使煮粥的水的粘度增加,变成热的淀粉膜,这种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都比水大。因此,当锅里的粥烧开时,产生的水蒸气不太容易脱离粥,从锅里跑出来的水蒸气就像吹肥皂泡那样,吹出一个个气泡来。气泡外面就包了一层这种淀粉膜。淀粉膜黏糊糊的,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