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青菜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起青菜,我时常会想起十余年前在内蒙戈壁的一次觅石之旅。
  那是九六年的秋天,我独个儿去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叫阿拉善左旗的小城市,在当地石友老周的帮助下,租了一辆北京吉普车,深入沙漠戈壁滩,找寻那些可爱的戈壁石。
  吉普车离开城市前,驶进了一个农贸市场,老周拽着我,买了好多把新鲜的青菜。由于沙漠戈壁滩难种青菜,这里的青菜大多从外地运入,所以既少又贵。“到戈壁觅石只是两三天的事,带足干粮便可,何必要那么讲究,非要吃菜呢?”我这样想着,但又不好意思多说。
  中秋的戈壁滩,气温不冷不热,风沙也不大,正是涉足其间觅石的大好时光。那年代的戈壁滩,正处于原始的觅石处女地。大大小小七彩的石头遍地皆是,石头多到连骆驼都不能顺利逾越,对于汽车,有些地方更是寸步难行。
  我们按照惯例,以汽车为座标,一人一个方向,分头去寻觅中意的石头。拾到战利品,搬回车里,再挪一个位置,一圈一圈地推进。
  在戈壁觅石,是件十分愉悦的事儿,因此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午餐,我们席地而坐,以戈壁为桌,摊开速食面、面包、水果。
  “青菜怎样处理?”没有带炉具,我有点疑惑。
  老周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手拿起刚拾的一块戈壁石,细细地观赏着,一手拿起一条青瓜往嘴里塞:“像老人吗?不对,像寿星,像佛!”老周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下午,我们依然遨游在茫茫的戈壁滩上。
  “天快黑了,我们走吧。”老周说。
  地平线上的太阳还有一人高,圆盘似的红彤彤的非常好看。
  “再拾一会儿吧。”看着一大堆的战利品,我贪得无厌。
  “太阳很快下山,我们趁早找地方过夜。”老周催促我。
  说着说着,太阳就真的跌入了地平线下面。戈壁滩顷刻间漆黑一片,风又起,加上寂静,令人毛骨悚然。
  车子向着回程的方向奔去。
  忽然间,天边出现了一点亮光。
  “我们就在那里过夜!”老周指着亮光,很有把握地说。我不解地望着老周,老周笑笑,不作任何解释。
  亮光越来越近,好不容易,汽车驶到它的跟前,原来那是一个蒙古包里的灯光。
  “巴依尔楞吾忽图呀(欢迎您)!”听见汽车声,里面走出一个蒙古族妇女。
  “你认识她?”我问老周,老周摇摇头。
  “三般闹,三般闹。(你好你好)”老周讲着生硬的蒙语,跟着那妇人进了帐篷。
  原来这是一个游牧人家,他们带着几百只羊和几十头骆驼,一年四季到处放牧,走到哪住到哪。平时很少见到外人,一旦有人来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尊为贵宾,提供食宿,还杀羊款待(其实,他们平时就是以羊肉、羊奶为主食)。
  帐篷很宽敞,靠里是一溜的平炕,靠门的左侧放着一些雕花很精致的柜子。中间的位置放着一个火炉,燃烧着的羊粪发出一种特别的甘草味。炉上的小壶,煮滚的水在“扑扑”地响个不停,好像主人不断地向我们问好那样。
  帐篷的中央吊着一盏忽明忽暗的电灯,老周说,他们靠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
  “吁……吁”声从蒙古包外传来,原来男主人回来了。
  “你们好,欢迎你们。”在我们跨出帐篷的同时,主人迎了进来。他看见门外的吉普车,知道家里来了客人,人未到,声先响,然后逐个拥抱。
  素不相识,却一见如故。蒙古人的热情,对于来自世态炎凉、充满铜臭世界的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
  几盘香喷喷的清炖羊肉很快就端上了炕上的饭桌,我们盘腿而坐,男主人给老周倒上满满一水杯白酒。
  “四十来度,很暖身子的。”老周对我说。
  “我不喝酒,没有那习惯。”我赶忙摆摆手。
  “那怎么行,来我家不喝酒?”男主人开始倒酒给我,我推却不住。
  “来,干杯!”男主人和老周各自举起那盛满白酒的杯。
  我没有动作,看着他们,脑子里却想着那块香喷喷的羊腿,很饿,很馋,但又不好意思先动手。
  “你呢,也举起杯来。”男主人热情地对我说。
  “对不起,我实在不会喝酒。”我说的是实话。
  “喂,快过来。”不知咋的,男主人放下酒杯,转身将还在做菜的他老婆大声叫了过来。
  他们也不说什么,在我面前跳起舞来。浑厚的男低音,女主人和着拍子,两人时而高举双手,时而在我面前作揖,听不清唱的什么内容,总之是一段欢快的舞曲。
  “这叫请酒歌。”老周对我说。
  真有点不好意思,但想到自己浅薄的酒量,始终没有勇气举起那杯浓度很高的白酒,只好傻乎乎地鼓掌,口中不停地叫着,“谢谢,谢谢。”
  “你不能不喝啊,你不喝酒,他们会跳个不停!”老周的话语重心长。
  那确是盛情难却,没有犹疑,我鼓足勇气,举起杯酒,一饮而尽。
  “咳、咳……”尽管老周拍着我的后背,我还是被酒呛得止不住地咳嗽。
  此刻,歌声停止了。
  只见男主人提起酒瓶,他妻子拿起我的杯,斟上满满的一杯,然后说:“我敬您。”夫唱妇随,她敬我一杯,理所当然。
  我毫不犹豫,接过酒杯,将白酒倒到自己的肚里,随后,接过老周递来的一块羊肉,心想,总算过关了。
  “欢迎您来到我家,欢迎您喝我的酒……”忽然间,歌声又起,男女主人又翩翩起舞了。
  当我嚼完最后一口羊肉时,男主人又递来满满的一杯白酒。
  “三杯不过关!”站在蒙古人一边的老周带着几分得意,笑着对我说:“他们每人要敬你三杯,才算过关!”
  “每人三杯!”这意味着我还要喝四杯才完成任务,晕!
  人在清醒时,往往都会感情用事、理智失控,何况我已两杯下肚,酒意上头,再加上盛情难却,我也不由自己的入乡随俗了。在歌声掌声中,又连续往肚里灌了四杯四十多度的白酒,我豁出去了。
  “洗手间在哪里?”一阵狼吞虎咽后,我觉得小肚子有点胀。
  戈壁滩哪有什么洗手间,有的是方便的地方。我走出门外,迷迷糊糊倒在一棵烧火用的巨大胡杨木上。
  哇,戈壁的夜空多美啊,天穹挂满了星星,那是牛郎,那是织女,那是银河。忽然间,满天星星动了起来,离我越来越近,在我的眼前飞来飞去,旋转起来……
  我再睁开眼的时侯,已经是第二天的晌午,不知什么时候,我睡在蒙古包内的炕铺上,盖着柔软的羊毛被。
  “醒了,无事了,我们继续去拾石头。”老周摸着我的额头说。
  听见去拾石头,我一下子精神抖擞,爬起来,清醒的我想起了昨晚的事,想起了蒙古人的热情,我悄悄对老周说:“我们给他一些钱吧。”
  “他们不会要的。”
  “那也要还他们一个礼。”
  “还了。”
  “如何还的?”
  “将带来的青菜全给他们了。”
  哈哈,戈壁滩上的青菜!
其他文献
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公元1036-1101年)由知徐州改知湖州,赴任路经灵璧,作《灵璧张氏园亭记》称:“其中因汴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苏轼喜爱这个山水相依的庭院,继而论道:“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最后又说:“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表达了苏轼乐天知命、终老山林的心境。  苏轼声名远播,遭到朝中李定等人陷害,《灵璧张氏
期刊
在我国南方,“石胆”的产区至少有十处,但质量最好、品种最全、具体产地最多者,首推云南,其次为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区。在云南的几个主产地中,以会泽县与东川市接壤地带的会泽驾车乡所产者为我国石胆、铁胆之最;滇池西南晋宁县之昆阳磷矿所产者次之。由于笔者曾仅论述了前者(详见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会刊《云南石文化》2009年3月18日,总第九期第三、四版),所以多数人只熟悉驾车乡“铁胆泥石流大沟”所产的石胆/铁胆
期刊
奇石的价格很难猜,常常令人莫衷一是,有的石头不大,敢叫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有的只是几块钱而已。  奇石的事儿很难说,两块同种大小类似的石头,有眼无眼可不一样,只要有眼,不管“红眼黑眼”,便可攀龙附凤,没眼的便沦为一条草蛇;类似什么有洞没洞的、有形无形的、有水无水的、有峰无峰的、有头无头的……在品位和价格上也都是如隔天地,落差极大!  奇石的优劣很难定。于人而言,有好红的,有好白的,有好
期刊
“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这句常被石商挂在嘴边的经典语录,不仅是奇石这种特殊商品经营特点的真实写照,更道尽店主们在坚守中承受寂寞,在寂寞中迎接收获的苦与乐。  开石店,似乎注定要坚守寂寞。而如何在寂寞中经营,在寂寞中坚持,让一位普通石商告诉我们其中的酸甜苦辣……  采访对象:唯一奇石馆馆主张成 玩石资历:18年  建馆时间:2000年主营石种:戈壁石    唯一石馆,一个以地方单一石种为主要经营
期刊
黄河及黄河石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等九个省、自治区,由山东进入渤海。沿途岩石坠入河道中,经河水的搬运、冲击形成黄河石。黄河石为水成的卵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宁夏青铜峡水库、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至小浪底水库的黄河河道里。  由于黄河水系基本覆盖了西北高原各大山脉,而各山脉的生成年代不一,山岩成因复杂多变,外加岩石的硬度、经搬运时间和距离等因素,致使黄河
期刊
最近几个月,赏石类报纸、杂志不约而同地给全国石友传递着一个信息:石市低迷。一时间,“分析”低迷、“应对”低迷的文章纷纷出炉。  有人说是“天价”惹的祸,有人说是市场缺乏规范,有人说是石友水平不高、赏石文化缺失等,于是就有人出谋划策:诚信经营、低成本运作;薄利多销,提高水平和眼力……  大家莫衷一是,又都有些道理。我认为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市场规律。大的经济环境的起伏左右着艺术品市场的起伏,更何
期刊
我还不太懂各种岩石在多少亿万年前的成因,但我希望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观赏石之美可能会引起一些新的发现。  这种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心态,可能增加审美活动的兴奋感。……但我知道,读者不会因为我讲不出每块石头的出身和来历而责怪我无知。也许正因为我的写作有这样的弱点,读者可能情不自禁地替我的描述作些有关地质学知识的补充。  我自己对待身边的这些有个性的石头的兴趣,不免既有差别又有变化。正如我读《红楼梦》,对
期刊
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玉石的发现、认识、玉器的雕制和赏玩,或为礼器,或为饰品。  什么叫玉?玉石也属于岩石。地壳中的岩石有上千种,但只有质地细腻、品性坚韧、光泽油润、颜色美观的数十种岩石才可称作玉。古人对玉的解释是:“玉者,美石也。”《辞海》释玉为:“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说文解字段注》又释玉曰:“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
期刊
赏石文化,离不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我国独特美学思想的形成期。士人回归自然、注重意境和生命的体认,成为风尚。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被称为山水诗创始人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山居赋》中说:“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这标志着当时的园林追求自然与意境的自觉。谢灵运的山居在会稽山(今绍兴)中,包括南北两山之间的大片山水,修建了两处
期刊
米芾反对写大字时用力捉笔,以免把字写得“愈无筋骨神气”。他主张写大字“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他反对字体结构追求表面的均衡,主张不拘笔画的多少、肥瘦,“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  米芾这些论书法美丑的观点,是否可以间接理解他对石头之美的判断,可能与他拜石的痴劲有点联系,难说。他还认为,书艺之美,在于“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秀润生,布
期刊